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ST抬高性与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以心电图检查结果是否有抬高为标准划分成两组,每组63例。对比并分析其临床特征,以指导治疗。结果ST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容易合并有心源性休克或者心律失常等,多为单支的冠脉病变;而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多有心绞痛及糖尿病史,患者有冠脉病变弥漫现象,建立有侧支循环,两者死亡率没有明显的差异表现。结论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容易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发生,通常有反复心绞痛的发作病史,多为多支冠脉病变,侧支循环比较丰富,但是预后比较差。所以,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上应当根据其ST抬高性特征,给予分别治疗。

  • 标签: ST段抬高 非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ST抬高的临床意义及鉴别诊断。资料临床心电图ST在Ⅰ、avL呈下斜型抬高,在V2~V6呈水平型抬高,并与T波前肢融合形成单项曲线,ST在Ⅱ、Ⅲ、avF呈上斜型下移,图未见异常Q波。三天后复查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结论心电图ST抬高必须结合临床与其他疾病所致心电图改变相鉴别。

  • 标签: 心电图 ST段抬高 脑血管意外 儿茶酚胺 心肌酶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ST抬高性心肌梗死与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1的临床特征。方法随机抽取曾在我院治疗的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与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各55例,依据有无ST抬高分成两组,针对其临床症状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其不同点,用于心肌梗死的鉴别。结果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心病、吸烟以及心律失常与另一组相比明显上升,但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糖尿病、心绞痛以及胸痛比另一组升高的快。结论针对ST抬高性心肌梗死与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分析,让我们对这两种病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临床上能够更轻易的区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7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心电图有无ST抬高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临床特征,用于指导治疗。结果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大多有糖尿病或心绞痛病史;ST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常伴有心率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表现;两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易发生于糖尿病患者,既往有反复心绞痛发作病史,做好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有利于临床治疗心肌梗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比较,研究两者之间的区别、特点及临床特征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100例该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将所有患者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有无ST抬高分为两组。其中48例为非ST抬高患者作为A组;另52例为ST抬高患者作为B组。对比研究两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检查两组患者结果发现,A组患者血管病变情况3支病变较多,其余为B组较多,P<0.05;A组CK-MB、cTNT水平低于B组,P<0.05;基础病中,A组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均较多,心率失常为B组较多,P<0.05。结论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易发生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且常伴有心绞痛,常见于多支血管病变。

  • 标签: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临床特征 非ST段抬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抬高型心肌梗死,研究两者之间的区别、特点及临床特征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100例该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将所有患者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有无ST抬高分为两组。其中48例为非ST抬高患者作为A组;另52例为ST抬高患者作为B组。对比研究两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检查两组患者结果发现,A组患者血管病变情况3支病变较多,其余为B组较多,P<0.05;A组CK-MB、cTNT水平低于B组,P<0.05;基础病中,A组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均较多,心率失常为B组较多,P<0.05。结论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易发生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且常伴有心绞痛,常见于多支血管病变。

  • 标签: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临床特征 非ST段抬高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ST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AMI时剧烈胸痛使患者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产生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和心肌收缩功能增强,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并易诱发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应迅速给予有效镇痛剂。对ST抬高的AMI应该尽早进行心肌再灌注治疗。1小时内溶栓治疗的开通率可达80%以上,随着时间的延长开通率不断降低,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前3小时内。

  • 标签: ST段抬高 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ST抬高与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差异。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4月间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患者30例及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35例,均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研究其冠状动脉斑块的发生部位、数目、性质、斑块所致的狭窄程度以及伴或不伴有主要冠状动脉血管中断、心肌梗死等方面的影像差异。结果: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的发生率、单发病变以及单支血管累及率在STEACS组中均高于NSTEACS组(P〈o.05),并且心肌缺血以及血管中断发生率较NSTEACS组高(P〈o.05);而冠状动脉的钙化斑块、多发病变以及多支血管累及率在NSTEACS组均高于sTEACS组(P〈0.05)。结论:STEACS及NSTEACS患者的冠状动脉及心肌病变具有各自的特点,这对临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具有较大的价值。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非ST段抬高 ST段抬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路径单在急性ST抬高型(STEMI)与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2021年1月至12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临床路径单护理),各35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天数更短,进入抢救室时长、心电图完成时长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临床路径单护理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梗塞相关动脉(IRA)达心肌梗塞溶栓(TIMI)血流3级患者心电图ST回落程度,探讨ST回落与心肌损伤及心脏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在发病12h内接受直接PCI治疗后TIMI血流达到3级的STEMI患者115例,PCI术前、术后行心电图检查,观察ST回落情况,术前、后测定患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cTnT),术后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按照ST回落幅度(∑STR)不同,患者被分为两组:A组:∑STR〈50%,21例,为心肌灌注不良组,B组:∑STD≥50%,94例,为心肌灌注良好组;分析两组患者ST回落程度与CK、CK-MB、cTnT及LVEF的关系。结果:(1)两组患者IRA部位、病变血管支数,PCI治疗前TIMI血流分级、cTnT水平,发病到PCI时间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两组患者术前、后CK、CK-MB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3)术后A组cTnT水平明显高于B组[(1.30±0.43)μg/L∶(1.0±0.45)μg/L,P〈0.05];(4)术后A组LVEF明显低于B组[(44.13±4.83)%∶(47.93±5.23)%,P〈0.05]。结论: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塞直接PCI术后,TIMI血流达到3级,ST回落良好的患者,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程度较好,心肌损伤程度轻,左心收缩功能较好。

  • 标签: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肌钙蛋白T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心电图ST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分析5例非心肌梗死而运动中诱发ST抬高病人的静息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结果7912例平板运动试验病人中,有5例病人运动中诱发心电图ST抬高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非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抬高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痉挛所致心肌局部严重缺血的表现。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ST段抬高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46岁,因“间断胸闷、心悸4年,反复1小时”入院,查心电图心房扑动伴21房室传导阻滞,F波频率202次/分,且其中F波正落于ST54上,且肢导中I、II、AVL、AVFST较前抬高0.05mv~0.15mv,胸导V2-V6抬高0.1mv~0.3mv。因F波正落在ST上,ST类似弓背向上抬高。证实硝酸酯类药物为迅速缓解变异性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 标签: 慢房扑 ST段抬高 病例报告
  • 简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ST抬高性心肌梗塞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急性完全闭塞,约50%患者为斑块破裂诱发闭塞性血栓所致,目前治疗主要是尽早进行血运重建,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因此,准确评估ST抬高性心肌梗塞的危险分层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肌梗塞 ST段抬高 危险分层
  • 简介:辅助性抗凝治疗可降低接受溶栓治疗的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发梗死和死亡的风险。首个被评估用于此种适应证的抗凝药物——普通肝素(UFH),由于大多不经肾脏清除,且具有半衰期短,抗凝作用可逆转以及临床医师对该药较为熟悉等特点,一直被临床应用。但患者对UFH的抗凝反应不可预测,且患者必须接受凝血监测.达到抗凝疗效的时间也因人而异。这就成为了一个问题,因为UFH在未能达到抗凝效果时,可使再发缺血事件风险增加。

  • 标签: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抗凝治疗 再发梗死 溶栓治疗 普通肝素 抗凝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分析,为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的减少提供借鉴和医学上的有效指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对其在医院的检查和相关诊断与疗效的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接收的患者中,分别采用全面的医疗手段对治疗效果进行记录与分析,探究治疗后的实际治疗效果,并进行了相应的疗效诊断分析,为以后的医学病例提供相关信息。结论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分析了发病原因,并发症,和具体治疗方式方法,以及制定了相应的预防策略。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