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认知行为护理对调整疗养员心理状态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筛选我疗养中心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接收的疗养员100例,将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中的人数各有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将两组最终取得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疗养员对健康知识掌握度及依从性明显提升,不良心理状态得到良好调整,最终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疗养员及时开展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临床护理管理质量以及疗养员的认知度,使其心理状态得到良好调整,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疗养员 认知行为护理 心理状态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高血压疾病是一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病因复杂,疗程较长,且需要患者长期配合治疗。大量临床数据和调查显示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和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文献报道指出:高血压发病主要危险因素有肥胖、高盐饮食、大量饮酒等。高血压治疗要点中指出:合理低盐膳食、减轻体重、戒烟限酒等行为是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但经过研究发现,多数患者未遵医饮食,结果导致血压控制不理想,本研究就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的原因及其相关对策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高血压 饮食行为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护理中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20.03-2021.11期间收治的8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42例),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的方式(4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以及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HAD)。结果  观察组遵从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66.67%,有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HAD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 遵医行为 护理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患者的置管术后的饮食情况并加以分析,为减少支架置入术后的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食管支架置人术后的31名患者,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及面对面的交谈。结果:有10人对食管支架植入术的并发症及饮食护理掌握好,21人对食管支架置人术后的并发症及饮食护理掌握较差。结论:患者对食管支架置入术的并发症及饮食护理掌握情况并不乐观,然而常见的并发症与饮食护理密切相关,而术后的饮食指导对减少并发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食管支架置入术 并发症 饮食护理
  • 简介:摘要:高血压病是导致中风、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肾功能衰竭等多种严重并发症的"祸首"。高血压病患者,在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和口服药物降压等综合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血液、尿液、肾功能、心功能及眼底等有关项目的检查,以便随时观察和掌握病情变化,及早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治措施。本文对高血压患者不遵医嘱饮食行为原因进行了分析,还对这类问题的处理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对降低高血压患者发病的概率起到一定帮助,对通过控制患者饮食治疗高血压疾病提供一定参考价值。针对上述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后提出以下对策:(1)认识遵医饮食对高血压患者的重要性。(2)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3)重视家庭成员的饮食教育,配合高血压患者遵医饮食的实施。(4)提高护理人员营养知识的培训,改进教育形式。结论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指导,提高高血压患者遵医饮食的自觉性,可减少高血压有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高血压患者 医嘱 饮食行为
  • 简介:【摘要】消化系统癌症高危人群重在预防,该人群的预防主动行为十分重要,本文通过讲述主动行为概念,针对消化系统癌症高危人群,提出癌症预防行为方式,提高消化系统癌症预防水平,为我国医务工作人员开展针对性的消化系统癌症高危人群的预防指导提供依据。

  • 标签: 消化系统 癌症 高危人群 主动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家庭因素对学龄前儿童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对家庭环境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家庭环境对于学龄前儿童行为发育的影响。结果:不同家庭结构对学龄前儿童的语言能力、数字能力及情感能力具有影响(P

  • 标签: 家庭因素 学龄前儿童 行为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间收治的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4例及对照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GSES及HAMA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GSES以及HAM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经过干预,研究组GSES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维持性血液透析 焦虑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产生的影响。方法:择取7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接收的经自然分娩的新生儿,时间区间2021年04月至2022年04月。以随机信封分组法分为两组,两组对象数量一致(n=35)。基础组开展基础护理,研究组开展"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神经行为评分、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经过护理后,从神经行为评分分析,研究组数据高于基础组(P<0.05);从母乳喂养成功率分析,研究组数据高于基础组(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护理时,开展"袋鼠式护理"能够促进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袋鼠式护理" 新生儿 神经行为评分 母乳喂养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应用“妈妈课堂”后,提升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48名出生1月龄婴儿的家长。每季度开课1次“妈妈课堂”,对比开课前后家长们的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结果 开课后,家长们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明显提升(P<0.05);开课后,不同教育程度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明显提升(P<0.05);开课后,不同身份家长的预防接种知晓率明显提升(P<0.05),身份是父亲的家长知晓率高于其他身份。结论 通过“妈妈课堂” 能够提升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可以改变家长的接种行为

  • 标签: “妈妈课堂” 预防接种 疫苗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保健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婴幼儿时期是孩子身体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正确的保健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于孩子的行为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许多家长对于儿童保健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因此,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护理对婴幼儿行为发育影响的研究,对于提高家长的认识和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保健 健康教育护理 婴幼儿 行为发育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群体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时心理行为反应情况以及预防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80例群体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者进行对比,将儿童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儿童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儿童接受预防性护理,观察临床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研究组配合度、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发生应激反应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结论:对于群体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针对性实施预防护理,可以提升儿童的舒适度和配合度,减少儿童发生应激反应的概率,可以借鉴推广。

  • 标签: 群体儿童计划 免疫接种 心理行为反应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群体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时心理行为反应情况以及预防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80例群体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者进行对比,将儿童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儿童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儿童接受预防性护理,观察临床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研究组配合度、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发生应激反应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结论:对于群体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针对性实施预防护理,可以提升儿童的舒适度和配合度,减少儿童发生应激反应的概率,可以借鉴推广。

  • 标签: 群体儿童计划 免疫接种 心理行为反应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联合心理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行为联合心理优质护理,两组各40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LVEF高于对照,实验组的BN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中,应用行为联合心理优质护理,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行为 心理 优质护理 老年 慢性心衰
  • 简介:摘要: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康复护理领域。本文综述了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促进康复护理的效果和质量提升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CBT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实施方法及其对康复护理质量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近几年的文献资料,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康复护理 效果 质量提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化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方式,除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外,对患者进行饮食、睡眠、运动、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但不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做出个体化处理,仅达到健康宣教的目的。研究组患者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添加自行设计的行为干预方案,强调个体化、针对性解决问题。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情绪评分及住院时间、费用。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5.25±3.51)d,短于对照组的(21.22±5.40)d,且药物费用、康复费用、陪护费用比对照组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情绪调节评分、自我评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就诊期间采用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冠心病 情绪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科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1-12月本院6770例住院患儿实施常规风险管理为实施前,以2018年1-12月7059例住院患儿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为实施后,对比管理前后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风险防范质量指标中风险识别、风险防范式护理、风险处理能力、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有明显提高(P

  • 标签: 风险防范式护理 儿科 安全管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对骨科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 2018.5~2018.9 期间收治的 40 例骨科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20 例,使用常规护理管理)和研究组( 20 例,使用护理安全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 P < 0.05)。 结论:在对骨科患者进行护理管理时,护理安全管理可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接收的肺炎新生儿60例,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干预,给予观察组患儿风险管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预后情况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儿科 护理 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