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袋鼠式护理对缓减足月儿疫苗注射所致疼痛的效果。方法实验研究对象为我区产科医院选取的2016年至2017年期间出生的220例足月新生儿,并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给予对照组新生儿常规护理方法,给予实验组新生儿袋鼠式护理,观察、评价新生儿疼痛的环节情况。结果采用袋鼠式护理方法的实验组在缓减足月儿疫苗注射所产生疼痛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袋鼠式护理对缓减足月儿疫苗注射所致疼痛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产科护理中推广开来。

  • 标签: 袋鼠式护理 足月儿疫苗注射 缓减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分娩结局的临床影响。方法 我院从 2016年 5月起对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随机抽取 52例,将这些产妇列为观察组。选择 2016年 5月前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产妇作为对照组,共抽取 52例。观察两组癖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以及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优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分娩结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的产妇中,能够改善分娩结局,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瘢痕子宫 再次足月妊娠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应用剖宫产和阴道助产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分娩的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单胎,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应用阴道助产术进而剖宫产术,对比两组Apgar评分情况、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Apgar评分分别为(8.71±1.52)分和(7.02±0.51)分,观察组更高,两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25%和25%,观察组更低。结论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应用剖宫产和阴道助产术均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剖宫产术的应用效果更好,降低了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Apgar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 剖宫产 阴道助产术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OOK双球囊对于足月初产妇引产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足月孕妇3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0例。观察组采用COOK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对照组使用缩宫素促宫颈成熟。记录两组产妇干预前后孕宫颈bishop评分改善情况、干预后阴道分娩及剖宫产比例,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窒息率、产后感染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干预方式对宫颈成熟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bishop评分6.86±0.68分高于对照组的5.11±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阴道分娩比例为82.0%,高于对照组的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有17例因子宫收缩过强改行剖宫产手术,观察组为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球囊导管是一种对于足月初产妇而言,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安全方式。

  • 标签: 双球囊导管 引产 足月妊娠
  • 作者: 王淑华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4-10-20
  • 出处:《医药界》 2014年第10期
  • 机构:王淑华(四川省内江市中医院妇产科四川内江641000)中图分类号R71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胎妊娠妇女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双胎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62例单胎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观察组剖宫产77.4%,高于对照组的41.3%(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11.3%,高于对照组的6.3%(P<0.05);两组患者的早产、晚期流产和产后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妊娠在临床上具有早产、胎膜早破及新生儿窒息的风险,应及早进行预防和干预工作,针对已经发生胎膜早破的患者应积极对症治疗,合理分娩,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双胎妊娠 未足月胎膜早破 妊娠结局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并发尿储留的相关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5年 3月至 2017年 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 150例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合并尿储留的孕妇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有无分娩经历、排尿姿势、破膜后第一次排尿时间、破膜至临产时间是足月胎膜早破并发尿潴留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无分娩经历、排尿姿势、破膜后第一次排尿时间、破膜至临产时间是足月胎膜早破并发尿潴留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护理工作中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督促孕妇及时排尿,并适当调整排尿姿势可以有效地减少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并发尿潴留的概率。  

  • 标签:   足月胎膜早破,尿潴留,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对分娩方式及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分娩148例羊水过少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羊水量正常足月妊娠178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妇的胎儿窘迫,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及剖宫产率。结果观察组中胎儿窘迫,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及剖宫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过少能明显增加剖宫产及胎儿窘迫,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应重视对羊水减少孕妇的监测,选择最佳方式及时终止妊娠,可明显改善围生儿预后。

  • 标签: 羊水过少 分娩方式 围生儿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剩余羊水量与母儿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66例,依据分娩前羊水指数均分两组,即实验组(羊水过少组)和参照组(羊水正常组),最后对两组孕妇的母婴结局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经调查后分析可知,实验组经阴正常分娩率(30.3%)同参照组(69.7%)比对明显较低,实验组剖宫产率(69.7%)同参照组剖宫产率(30.3%)进行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P<0.05。从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生儿死亡率来看,实验组较比参照组更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若剩余羊水量较少会引发不良妊娠结局,因此临床需加以关注。

  • 标签: 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剩余羊水量 母儿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子宫内翻的病因、诊断及临床处理方法,减少产妇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本院2017年收治的子宫内翻病例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和预后。结果2017年本院收治1例分娩过程中子宫内翻,麻醉后行手法复位子宫,给予补液及输血治疗,子宫复位成功,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早诊断,正确处理子宫内翻,及时采用手法复位,积极抗休克治疗,可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子宫内翻 手法复位 足月妊娠 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低位水囊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中的应用予以探究。方法选取我院足月妊娠并计划分娩的100例孕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催产素对孕妇进行引产,观察组则在使用催产素基础上加用低位水囊对孕妇引产。对两组孕妇经过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及产后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产妇产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上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的使用催产素对孕妇进行引产相比,加用低位水囊后不仅显著效果,并且安全性高,不会对孕妇及新生儿产生不良的影响,在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以及减少产妇产后出血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而得出结论,低位水囊值得在足月妊娠产妇引产中进行大力度的推广以及使用。

  • 标签: 催产素引产 低位水囊引产 足月妊娠 阴道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硫自由体位对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效果。方法现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足月胎膜早破孕妇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41例、对照组41例,实验组在待产中呈自由体位,对照组在待产中呈高臀卧位,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由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t=14.4176,P<0.05);实验组第二产及第三程用时、总产程用时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t=15.9971、3.5921、8.7933,P<0.05)。结论在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待产时采取自由体位,可提高产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足月 胎膜早破 自由体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足月儿和早产儿的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P2波潜伏期和振幅的发育规律,研究其临床应用。得出结论以FVEPP2波潜伏期值为参考值对足月儿和早产儿进行视功能检查具有可行性,在为早产儿进行视功能检查时,应检查早产儿的矫正月龄后的潜伏期值是否在正常值范围内,早产儿矫正胎龄至近足月时VEP波形已可正常引出。

  • 标签: 足月儿 早产儿 视觉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早产儿血常规与足月儿血常规间的差异,有效指导早产新生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把剖宫产与阴道产的早产儿202例分为早产组,把足月产的新生儿305例作为足月产组,采集末梢血,然后进行血常规检查,比较血常规项目中的13项指标。结果在血常规值上,早产儿与正常足月新生儿是没有明显性别差异的;但是在血常规上,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有明显差异,除了红细胞计数早产儿与足月早产儿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的各项指标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在经过末梢血血常规检查时,检验结果是有一定的差异的,除了红细胞计数早产儿与足月早产儿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余的各项指标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所以我们对早产儿血常规与足月儿血常规的统计和比较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足月儿 早产儿 血常规差异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