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黄眀文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1-01-14
  • 出处:《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2020年7月
  • 机构: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 O医院原九五临床部妇产科350100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龄产妇足月引产中应用COOK球囊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接收的184例高龄足月引产产妇,将其平分成两组各92例,对照组选择缩宫素静滴促宫颈成熟后引产,研究组选择COOK球囊进行宫颈扩张促宫颈成熟后引产,观察两组的产程和引产情况、引产成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缩宫素静滴到临产的时间、第一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相比,研究组均比对照组少,但总产程两组相比无明显区别(P>0.05);研究组催产素使用量、产后出血量均比对照组少(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及1min Apgar评分对比则无明显区别(P>0.05);研究组引产成功率为7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6%(P<0.05);研究组羊毛膜绒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未见明显区别(P>0.05)。结论:COOK球囊应用在足月引产中是一种相对安全可靠的促宫颈成熟手段,对于提高高龄产妇足月引产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高龄产妇 足月引产 COOK球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预测足月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常规产检的初产妇女,孕周≥37周、单胎、头位、无阴道分娩禁忌证,除常规胎儿超声检查外,同时行经会阴超声检查,测量产程进展角(angle of progression,AOP)、胎头至会阴距离(head-perineum distance,HPD)、耻骨弓角及不同状态下孕妇肛提肌裂孔的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周长等指标;经阴道超声检查宫颈长度(cervical length,CL)。追踪其分娩方式,并筛选出与自然分娩相关的指标,使用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预测自然分娩的效能。结果共142例初产妇纳入本研究,其中自然分娩112例,人工干预分娩30例,自然分娩组与人工干预分娩组之间,年龄、孕周、双顶径、头围、体质指数、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OP与自然分娩相关(OR=1.048,P=0.008)。ROC曲线分析显示,以AOP 96.92°为节点时的曲线下面积为0.648,其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33%、0.909 1。结论足月初产妇产前超声检查预测分娩方式具有可行性,其中AOP与分娩方式相关,可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信息。

  • 标签: 超声检查,产前 盆底 预测 分娩方式 产程进展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足月单胎子宫腺肌病初产妇的产程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21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规律产前检查,单胎、初产、头位、阴道分娩的子宫腺肌病孕妇109例为腺肌病组,同期单胎、初产、头位、阴道分娩的非子宫腺肌病孕妇109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一般情况、产程干预、母儿结局及产程时间。结果(1)一般情况:腺肌病组孕妇的孕前子宫体积[(66.8±23.7)cm3]大于对照组[(41.4±13.1)cm3],辅助生殖受孕比例[分别为31.2%(34/109)和7.3%(8/109)]以及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比例[分别为31.2%(34/109)和5.5%(6/109)]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孕妇的年龄、分娩孕周、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孕次、妊娠合并症(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甲状腺疾病)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产程干预及母儿结局:腺肌病组的中位产后出血量[300 ml(200~355 ml)]显著高于对照组[260 ml(200~300 ml);Z=-2.364,P=0.018]。腺肌病组产妇的临产方式、缩宫素使用、人工破膜、会阴Ⅲ度及以上裂伤、侧切的比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及1分钟Apgar评分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产程时间: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宫口开大0~1、1~2、2~3、3~4、4~5、5~6、6~7 cm所需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腺肌病组宫口开大7~8、8~9、9~10 cm所需时间及第二产程(中位数分别为20、18、15、12 min)短于对照组(中位数分别为23、23、23、26 min),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对产程的影响:腺肌病组中是否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者的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腺肌病孕妇宫口开大7 cm后产程明显加快,需严密观察;第三产程应积极使用促宫缩药物预防产后出血。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妊娠并发症 分娩,产道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月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足月臀位外倒转术孕妇60例为研究对象,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和足月臀位外倒转术成功情况进行调查,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足月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干预对策。结果通过对60例足月臀位孕妇行外倒转术的成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0例孕妇中外倒转术成功42例(70.00%),失败18例(30.00%),42例孕妇外倒转术成功中,胎膜早破2例(4.76%),胎窘转剖4例(9.52%)。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脐带长度、是否绕颈、产妇类型、羊水量、胎盘位置、宫缩抑制剂使用、椎管内麻醉等均为影响足月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的相关因素(均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类型、脐带长度、羊水量等因素为影响足月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宫缩抑制剂是影响倒转术成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足月臀位孕妇倒转术成功的因素较多,本次研究中显示主要与产妇类型、脐带长度、羊水量、宫缩抑制剂等因素有关,临床上需结合以上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对策,以期提升足月臀位倒转术成功率,优化母婴分娩结局。

  • 标签: 足月 臀位 外倒转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疤痕子宫足月妊娠经阴道试产产程特点及临床结局。方法选取2012年~2014年我院收治疤痕子宫足月妊娠产妇50例分为观察组,初次妊娠产妇50例为对照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比较两组患者的阴道分娩率、总产程、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经阴道试产阴道分娩35例,阴道分娩率70.0%;对照组阴道分娩45例,阴道分娩率高达90.0%,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产程、分娩时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为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疤痕子宫足月妊娠产妇分娩前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密切监测经阴道试产安全可行性,可大幅降低重复剖宫产所带来的二次损伤。

  • 标签: 疤痕子宫 足月妊娠 阴道试产 产程特点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足月妊娠引产中米索前列醇的应用效果与护理对策。目的将2011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进行足月妊娠引产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50例治疗组患者,米索前列醇引产,50例对照组患者静滴催产素引产。结果治疗组,46例顺利分娩,4例剖腹产,成功率是92.0%。对照组,42例顺利分娩,成功率是84.0%,治疗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足月妊娠引产应用米索前列醇操作方法比较方便、成功率较高、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足月妊娠 引产 米索前列醇 催产素
  • 简介:目的:探讨研究诱发因素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3年在该院进行分娩的112例早产合并PPRO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文献记载及临床分析,将不良妊娠史、瘢痕子宫与感染确定为PPROM的诱导因素,将54例有明显诱发因素的患者作为甲组,原因不明早产合并PPROM58例为乙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结果(1)甲组孕妇平均年龄及既往不良孕产史发生率均高于乙组,而分娩孕周显著低于乙组;(2)甲组阴道顺产率明显低于乙组,而剖宫产率则显著升高;(3)甲组新生儿体重、1minApgar评分均显著低于乙组;新生儿窒息率则高于乙组(P<0.05)。两组其他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明显诱因致早产合并PPROM者,母儿患病率相对较高。孕妇年龄、既往不良孕产史同妊娠结局有关。针对不同病因,应采取不同处理措施,以减少母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未足月胎膜早破 早产 诱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低位水囊引产用于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足月妊娠引产孕妇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引产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采取缩宫素引产,而研究组则采取低位水囊引产处理,后对两组引产情况以及引产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中足月妊娠引产病患的诱发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且引产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足月妊娠引产中采用低位水囊引产,效果显著,有较好临床价值。

  • 标签: 低位水囊引产 足月妊娠引产 临床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低位水囊用于足月妊娠计划分娩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足月妊娠产妇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5例。观察组产妇给予低位水囊引产,对照组产妇给予催产素引产。对两组引产成功率、引产时间、总产程、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30%(P<0.05);观察组引产时间及总产程分别为(4.34±0.87)h、(6.14±0.79)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9±1.11)、(8.37±0.94)h(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18.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30%(P<0.05);观察组新生儿窘迫和窒息发生率分别为5.21%、6.0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30%、13.04%(P<0.05)。结论低位水囊用于足月妊娠产妇引产,操作简单,引产成功率高,产程短,产妇和新生儿预后好,值得推广。

  • 标签: 低位水囊 足月妊娠 引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蓝光照射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间于我院行蓝光照射治疗的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64例光疗成功者作为甲组,26例光疗失败者作为乙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探究光疗影响因素。结果甲组光疗前换血率14.06%显著低于乙组46.15%,血红蛋白浓度(164.77±26.19)g/L及红细胞压积(46.63±8.27)%显著高于乙组(129.96±32.48)g/L、(38.14±11.19)%(P<0.05)。结论光疗前换血、低浓度血红蛋白、低水平红细胞压积是影响足月新生儿黄疸光疗效果的不利因素,医护人员予以患儿蓝光照射治疗前,应做好风险因素评估,并制定预防对策,最大限度提高光疗效果。

  • 标签: 足月新生儿黄疸 蓝光照射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节护理模式在足月妊娠水囊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8月所在医院接收的开展低位水囊引产术产妇 15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7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取细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引产时间、产后 2h出血量。结果:对照组阴道分娩率为 71.79%,低于研究组的 9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引产时间长于研究组,产后 2h出血量多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模式应用于足月妊娠水囊引产中,能有效缩短引产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率,且可降低产后 2h出血量。

  • 标签: 水囊引产术 细节护理 足月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足月妊娠计划分娩引产中所使用的方法。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具备引产指征孕妇(宫颈评价均小于或等于7分)300例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对比研究。将30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A组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的实验组,B组为实施常规护理后的对照组。比较A、B两组孕妇在产后下床时间、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结果数据。结果对照组产妇在床后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则在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途径在足月分娩后中,在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护理工作质量,产后下床时间等方面优于常规传统护理。

  • 标签: 临床护理途径 效果评价 足月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足月分娩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4—6月份在我院产科住院足月分娩的产妇200例作为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随机选择2012年1—3月份在我院产科住院足月分娩的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产科护理。将2组产妇对分娩相关知识掌握、对分娩恐惧感、自然分娩率、分娩并发症、对护士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产妇对分娩知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娩恐惧感、分娩并发症明显降低,自然分娩率升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到了提高。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产科足月分娩中,提高了产科护理工作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标签: 临床路径 足月分娩 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讨论疤痕子宫足月妊娠经阴道试产产程特点与临床结局的分析。 方法 : 采用 防城港市防城区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的 2017 年至 2019 年的 51 名疤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孕妇,同时作为对照组采用该医院相同时间段 52 名非疤痕子宫足月妊娠的孕妇,同时对比并分析两类产妇的生产过程时长监控、分娩情况、分娩结果监测。 结果: 非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并阴道分娩成功或转为剖宫产的孕妇人数与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并阴道分娩成功或转为剖宫产成功的孕妇人数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 非疤痕分娩用时与疤痕分娩用时,时长相差不明显;两组分娩的产后的出血情况与术后修整时间仍然无明显差别。 结论: 已知孕妇的各种临床症状,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经阴道分娩是可以被大规模推广并实施的。

  • 标签: 疤痕子宫 足月妊娠 阴道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足月顺产产妇进行产后康复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9月的70例足月顺产产妇,随机分组,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产后康复护理干预组开展产后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产后三天宫底的高度;护理前后爱丁堡抑郁量表评分;乳房肿块、乳腺炎、乳汁淤积和产后出血等发生率。结果产后康复护理干预组满意度、爱丁堡抑郁量表评分、产后三天宫底的高度、乳房肿块、乳腺炎、乳汁淤积和产后出血等发生率对比常规护理干预组有优势,P<0.05。结论足月顺产产妇实施产后康复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产妇的不良情绪,促进子宫复旧和减少产后并发症。

  • 标签: 足月顺产产妇 产后康复护理干预 方法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不断增加,选择性剖宫产率也逐年增长。选择性剖宫产指无任何分娩发动迹象而行剖宫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一些社会因素及胎位异常、剖宫产史、巨大儿、骨盆狭窄、惧怕分娩疼痛等。但临床观察发现,选择性剖宫产出生的足月儿较阴道分娩者更易发生湿肺、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因此新生儿加强监护病房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1]。对于足月选择性剖宫产.

  • 标签: 产前地塞米松 足月新生儿 剖宫产
  • 简介:[目的]探讨母婴同室足月新生儿眼底筛查流程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规范新生儿眼底筛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成立专职新生儿眼底筛查小组,应用广域眼底成像系统RetCamⅢ对生后72h内的新生儿进行眼底筛查。[结果]2015年进入母婴同室筛查流程的足月新生儿为4479人,实际筛查人数为3178人,筛查率为70.95%,筛查出眼底异常1293例,异常率40.69%。其中先天性眼底病患儿135例,后天获得性眼病1158例。[结论]应用规范化、流程化的眼底筛查模式能有效提高母婴同室病房中足月新生儿眼底筛查率,进一步提高筛查的安全性,早期发现干扰视觉发育的因素。

  • 标签: 眼底筛查 母婴同室 新生儿 眼底病 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