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呼吸科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方法按照品管圈PDCA4个阶段,运用品管圈方法,按照活动计划实施并收集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体温单绘制缺陷率由活动前656次/月下降到活动后的252次/月,体温单绘制准确率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促进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有利于护理安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圈员实施品管圈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品管圈 呼吸内科 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 简介:为更好的服务与患者,力求通过优质的医疗服务,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文针对剖宫产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的剖析,对护理质量对于控制剖宫产患者医院感染的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 标签: 剖宫产患者医院感染 控制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50例,采用访谈式问卷调查来了解患者的睡眠质量,并对其记录。问卷包括患者睡觉时间、入睡所需的时间、半夜醒来的次数、再次睡着需要的时间、早晨醒来的时间等。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对患者给予护理干预,一星期后,对比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效果。结果主要受疾病、心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入睡困难、半夜醒来次数多、再入睡困难、早醒等不良现象。及时给予护理干预后,不良现象得到改善。结论影响心理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为疾病和心理等,给予干预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心内科 睡眠质量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取本科室妇科肿瘤患者72例,随机分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生活、疾病知识教育、心理及行为护理等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活力、精神情绪、总体健康和总体满意度相比于对照组有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妇科肿瘤患者的康复。

  • 标签: 护理干预 妇科肿瘤 生活质量,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改善ICU非机械通气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我院ICU收治的120例非机械通气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明显改善ICU非机械通气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助产士助产护理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产妇,按照随机化原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产妇。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采取助产士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的差异,探究助产士助产护理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结果实验组自然分娩36例,自认分娩率为90%,对照组自然分娩29例,自然分娩率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娩过程中,采用助产士助产护理有助于产妇自然分娩,减少产后出血,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了分娩质量。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助产士助产护理分娩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夜间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夜间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夜间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疾病原因,通过巡视,沟通,等多种方式了解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根据个体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夜间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结果通过夜间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改善了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夜间的睡眠状况.关键词夜间护理干预脑卒中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99-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和分析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质量控制相关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实施预防跌倒管理工作流程,将其当成实验组;选择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相关资料作为对照组,并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发生跌倒的现象进行比较和分析,并针对跌倒的原因选择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跌倒的人数有2例,占患者总人数的2%;对照组患者出现跌倒人数有10例,占患者总人数的10%。实验组患者住院过程中未出现护理风险,对照组患者中出现护理风险的共有3例,占患者人数的3%。两组患者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住院患者实施预防跌倒的护理质量控制方案,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患者跌倒风险的发生,对于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技能和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 标签: 住院患者 预防跌倒 护理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提升供应室消毒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供应室无菌间护士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采用优质护理后,工作压力变化情况;同时在医院病房、门诊及手术室等各科室分别选取15名医务人员,调查其对采用优质护理后的供应室消毒质量满意度。结果在实施优质护理后,供应室护士工作压力评分明显下降,且病房、门诊及手术室等科室对供应室的消毒质量满意度明显提升,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减轻供应室护士工作压力,同时提升供应室消毒质量

  • 标签: 优质护理 供应室 消毒质量 工作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炎胃溃疡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4年11月期间诊治的110例胃炎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饮食干预组(55例)与常规干预组(55例),常规干预组患者仅给予口头健康教育、按照医嘱用药等常规护理,饮食干预组则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加强饮食干预,观察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饮食干预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胃炎胃溃疡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胃炎胃溃疡 饮食护理 生存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胃癌患者晚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24例胃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2例,对照组用常护理方法,实验组用循证护理方法。对两组胃癌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实验组护理后在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在心理支持、关爱患者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针对性的解决胃癌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改善和提高胃癌患者化疗期间的晚期生活质量

  • 标签: 循证护理 生活质量 胃癌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验分析前护理工作对保证临床检验质量的重要性。方法2013年1月~2013年6月将我院不同科室56名女性护理人员随机分为两组,检验分析前,对照组护理人员仅依照常规护理规范进行操作,观察组人员则接受严格的护理培训,并按照培训内容进行操作。对两组护理人员不同环节的护理行为加以观察,对比两组的检验样本质量,识别并总结影响检验质量护理因素。结果对照组检验分析前检验样本质量出现问题的比例约为46.43%。观察组检验分析前检验样本质量出现问题比例约为17.86%。经比较,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检验样本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人员应注重技能提升,加强检验与护理有关知识的学习,有效掌握样本采集的方法、技术和患者留取检验样本的注意事项,规范操作行为,及时总结回顾检验分析前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漏洞,并加以及时纠正,以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 标签: 检验分析 护理工作 临床检验 质量保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以及科室内药物应用安全管理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8月为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及药物安全应用管理措施干预前,选择2012年9月-2013年8月为措施干预后,分别在措施干预前后对护理人员进行药物应用问卷调查,随机选择干预前后各100例患者进行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及药物安全调查问卷。结果护理人员在措施干预前后掌握关于药物应用相关知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药物配伍禁忌相关知识及操作熟练度不足38.71%(12/31)、6.45%(2/31),药物不良反应掌握不全面29.03%(9/31)、3.23%(1/31)、药物应用注意事项不熟悉29.03%(9/31)、3.23%(1/31),药物应用不当22.58%(7/31)、6.45%(2/31),<0.05;患者在措施干预前后对药物应用安全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药物未能按时服用51.00%(51/100)、3.00%(3/100),药物不良反应掌握不足44.00%(44/100),药物功效了解不足21.00%(21/100)、3.00%(3/100),<0.05;患者在措施干预前后关于心血管内科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总满意率分别为77.00%、98.00%,<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组织护理人员积极学习药物应用安全知识,提高药物临床应用安全性,全面优化临床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事故发生率,加强对患者关于药物应用知识的宣讲,监督其安全应用药物,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有利于预后。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质量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风湿免疫科病人实施循证护理,观察其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本院风湿免疫科接受治疗的100例风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风湿患者及其亲属的意愿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风湿患者,对观察组中的50例风湿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中的50例风湿病人实施常规护理,并且使用SF-36量表,对比两组风湿病人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风湿患者生存质量要优于对照组风湿病人的,P<0.05。结论对风湿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的帮助风湿病人提高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治疗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 风湿免疫科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规范、统一本院护理服务过程中各类管道标识的颜色、规格、固定方法,提高了护士对患者管道护理的风险意识,达到护理行为的规范化,提高了我院管道护理安全质量。方法针对我院护理管道标识不统一、不健全、固定不规范的问题,设计了5种不同颜色的管道标识进行规范化管理及统一使用,并对2013年2月至2013年7月未进行管道标识的93例(无标识组)患者,与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实施管道标识规范化管理及统一使用后的97例患者(规范标识组)的管道安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未标识组的管道堵塞率、管道滑脱率、连接错误率均高于规范标识组(P<0.05)。结论患者住院期间常须留置各种护理管道,在进行管道护理时常常需要反复牵拉以正确辨别各种管道,本院通过规范、统一管道护理标识的颜色、规格、固定、使用方法,明确了各种管道标识的含义和作用,并将管道标识有效应用于患者中,有效降低了管道护理事故发生率,提高管道护理安全,减少管道护理差错和急救给药时间,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 标签: 规范 管道标识 中医医院 管道护理安全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细节服务管理对导诊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接受导诊服务分为两组,均为50例,对照组未接受导诊服务,观察组开展门诊细节服务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服务质量。结果对照组护理质量为(6.17±1.85)分,护理满意度为(82.75±14.82)分,明显低于观察组(9.16±2.78)分、(93.71±17.37)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导诊护理中应用门诊细节服务管理可促使护理服务质量得以提升,同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强化就医意向,构建良好医院形象,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门诊细节服务管理 导诊护理 服务质量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202-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13年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各一年间的护理质量管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应用医院自行设定的护理质量管理评分量表分别对基础护理、消毒隔离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评价、护理操作质量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分。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持续质量改进后基础护理、消毒隔离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评价、护理操作质量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并与改进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提高妇产科的护理质量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妇产科 护理质量管理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