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和评估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Epi—LASI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repithelial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Epi-LASIK组31例(59眼)和同期LASEK39例(75眼),Epi—K微型角膜上皮刀(平推型)进行Epi—LASIK术(MoriaEpi刀须负压45S才达到规定指标)。LASEK采用20%乙醇浸润20~30S,临床观察两者术后症状、视力、角膜上皮瓣愈合特点及视觉质量等。结果Epi—LASIK组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术前矫正视力占92.35%,LASEK组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术前矫正视力占93.83%。主要并发症有术后部分少许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形成及继发高眼压。两组术后对比敏感度提高,出现眩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Epi—LASIK及LASEK术均可安全,有效的矫治中高度近视。两者的长期疗效有待观察。

  • 标签: 角膜切削术 上皮下 激光 近视
  • 简介:摘要儿童近视眼目前呈现低龄化,进展快的特点,已成为日趋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能有效控制儿童近视发展显得格外重要。查阅最新国内外的研究发现,OK镜包括ToricOK镜、甚至高度近视患儿用OK镜联合框架眼镜均被证实是控制眼轴快速增长的最有效方法,并且在这些研究中也证实了其安全性。多焦软镜也被证实控制近视有效。目前控制儿童近视进展最有效的屈光方法仍是OK镜,其次是多焦双焦软镜,RGP、多焦眼镜、单焦眼镜效果皆不理想。

  • 标签: 近视眼 OK镜 RGP Toric OK镜 多焦软镜 双焦软镜
  • 简介:近视性屈光不正已成为眼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高度近视是常见的致盲病因。一般认为近视的发生、发展是由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对近视的治疗和预防的方法主要包括光学矫正、药物干预和手术干预。如何通过有效的预防方法来降低近视的患病率是当今眼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 标签: 近视 角膜接触镜 角膜塑形镜
  • 简介:目的探讨"视觉干预综合方案"是否能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发展。方法选取7~15岁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88人),对照组(88人),实验组给予视觉干预综合方案,对照组只给予配镜,观察一年,测得其一年间近视度数增加值。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青少年近视患者近视增长度数明显低于对照组(t=8.846,P=0.001〈0.05)。结论视觉干预综合方案能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发展。

  • 标签: 视觉干预综合方案 青少年近视 控制进展
  • 简介:摘要在我国青少年近视眼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今天,角膜塑形术为广大青少年近视眼患者带来了福音。戴镜后裸眼视力是否能得到提高是本研究一个关键的评价指标,因此本研究旨在重点观察戴镜后的视力情况。本文就角膜塑形镜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做出综合评价和系统分析。

  • 标签: 角膜塑形术 近视治疗 角膜曲率
  • 简介:摘要目的近视患者佩戴硬性角膜塑形镜观察疗效。方法我院门诊2010年4月~2013年12月筛选出196例共372眼8周岁以上20周岁以下近视患者,经严格验配流程给与角膜塑形镜夜间配戴8~10小时或日间配戴8-14小时。结果满1年者停戴1周后查近视度数并与戴镜前度数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在使用合格的产品、规范的流程、合格的验配技术和合格的复查的前提保障下,角膜塑形镜是青少年阶段一种安全、有效地矫正视力和控制近视增长的方法。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近视 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从体育课预防近视的角度出发,首先介绍了近视的危害,人们的思考,体育教学对预防近视来说有哪些优点?以及从体育教学中的篮球教学方面阐述如何从体育课方面来保护孩子的眼睛,从而预防近视。这篇文章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篮球体育的价值,从一堂简单的体育课看到它背后对孩子眼睛健康的深刻意义,让更多的体育老师拥有更高的教学热情,让更多的家长人士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小学体育教学 眼睛近视危害 优势 预防方法 篮球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在校大学生近视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其产生原因并简单商讨对策。方法 利用问卷调查,分别从饮食结构、睡眠时间、运动频率、用眼程度与方式等方面对2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67.57%的被调查者双眼视力低于4.9,76.57%的被调查者首次佩戴眼镜的年龄低于20岁。结论 目前大多数大学生视力情况较差,近视率逐年升高,影响视力的因素逐渐增加。但均衡膳食,加强锻炼,合理用眼等方式对视力的改善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在校大学生 近视情况 影响因素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检查分析评估近视未矫正儿童的眼表异常。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于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眼科体检且首次发现近视的30例(60眼)儿童患者为观察组,裸眼视力正常儿童30例(60眼)为对照组,通过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检查评估2组间的眼表和睑板腺功能状况差异。使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评估观察组眼表参数间的相关性,使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2组间年龄、性别组成和泪液分泌试验(SⅠ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睑板腺开口状况(Z=-4.08,P<0.001)及分泌物性状评分(Z=-2.99,P=0.003)、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Z=-2.65,P=0.008)、泪膜破裂时间(BUT) (Z=-7.0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BUT值与睑板腺开口形态、分泌性状评分及Marx线位置评分呈负相关性(rs=-0.501,P<0.001;rs=-0.400,P=0.002;rs=-0.557,P<0.001),而FL评分与睑板腺分泌性状评分、Marx线位置评分无相关性,与睑板腺开口形态评分呈弱正相关性(rs=0.332,P=0.012)。结论:近视未矫正儿童可能是睑板腺功能异常的高发人群,同时也是睑板腺功能障碍发病的危险群体。

  • 标签: 近视未矫正 儿童 眼表异常 睑板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童高度近视重度弱视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收治的3例9~14岁弱视治疗无提高的高度近视重度弱视儿童患者,先行后巩膜加固术(posteriorsclerareinforcement,PSR),再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Phakicintraocularlens,PIOL)。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SphereEquivalent,SE)为-19.81D(范围-11.5~26.5D),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20/400~20/160。平均随访4月(1月~6月),比较术前及术后的视功能。结果患者均能良好耐受手术,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最佳戴镜矫正视力(BSCVA)PSR后为20/200~20/100;PIOL后为20/200~20/50;PIOL术后平均屈光度+0.56D(范围0~+1.0D),所有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提高。结论儿童高度近视重度弱视患者先行后巩膜加固术,再行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最佳矫正视力,使后续的弱视治疗容易且疗效提高。

  • 标签: 儿童高度近视 重度弱视 手术
  • 简介:【摘要】  近视眼是青少年的常见眼病,分轴性近视和非轴性近视,轴性近视与人眼球发育规律有相关性:新生儿绝大多数是远视,随着眼球发育,眼轴由远视进入正视,以后进入近视的过程。青少年近视多数是轴性近视,随着近视早龄化趋势突出,近视加深时间段延长,高度近视发生几率增加。方法:根据对全国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分析,总结针对学生近视眼的综合防治措施。结果:针对学生近视眼这一情况,尚未出现治愈近视的方法,但是我们要尽力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结论:为控制学生的近视程度,应及时适当地治疗和正确科学的用眼以阻止、延缓近视病情的发展。

  • 标签:         学生 近视眼 综合防治
  • 简介:近视眼是目前全球发生率最高的屈光不正,其发生率各国报道不一,一般估计在10~40%,若仅以25%计算,则在40多亿人口中,近视眼患者至少有10多亿。我国是近视眼高发国家之一。特别是青少年近视问题日趋严重,据有关部门前不久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四个城市的校园抽样调查显示,小学生近视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近视已经成为威胁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头号敌人,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 标签: 近视眼患者 眼激光手术 青少年近视 理性 公共卫生问题 屈光不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近视人数已经占到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而其中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近视率已经超过其53%,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如果不及时治理,将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从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问题入手,分析了造成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原因,以及近视对我国发展的影响,同时给出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的方法。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近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