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测定实验组(60例CPB心脏手术)、对照组(20例非CPB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各时点指标与术前比较的方差分析(x±s),组间两两比较配对t检验;进行不同氧合器、CPB时间、体重、年龄等多因素比较的方差分析.探讨CPB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红细胞、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计数均较术前显著下降,自停CPB持续至术后3~8天.白细胞计数在停CPB时下降,术后3~8天高于术前水平.CPB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损害作用与CPB时间、手术失血量呈正相关;与病人年龄、体重、CPB温度呈负相关.不同性别、病种组免疫功能损害程度亦有一定差异.膜式氧合器组较鼓泡式氧合器组细胞免疫功能损害轻.结论:CPB的气血界面、血细胞破坏及人工管道系统均可导致血液有形成分破坏,损害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在围手术期监护中应予以重视.

  • 标签: 红细胞免疫 T淋巴细胞亚群 体外循环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ncer,PLC,简称肝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动态变化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对2001~2010年在我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个月以上的42例患者进行动态随访、追踪观察。每隔2个月对患者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其中16例出现复发,26例未复发。同期检测1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PLC患者术后CD3+、CD4+、CD8+T淋巴细胞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者T淋巴细胞较未复发组低,以复发时最为明显,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延长,复发组的CD4+和CD4+/CD8+的比值逐渐升高,CD8+、CD3+T淋巴细胞逐渐下降,而未复发组的CD4+、CD3+T淋巴细胞则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结论PLC患者术后普遍且比较持续地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动态监测PLC患者术后的细胞免疫功能,可作为评估肝癌根治术后预后和潜在复发风险评估的指标之一。

  • 标签: 肝肿瘤 原发性肝癌 术后 细胞免疫功能 复发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猪来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对食蟹猴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ATG倍比稀释与食蟹猴淋巴细胞孵育,流式检测细胞毒;ATG单纯给药组分为低剂量组(250mg/日)及高剂量组(750mg/日),分别连续给药5日,并于定期检测血常规以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20、CD4/CD8细胞的比例。结果ATG对食蟹猴淋巴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滴度为12时杀伤率为84.95%,直至滴度为1512时才降至10%以下;给药期间体内单纯给药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对总淋巴细胞清除率无明显差别,但各组对CD8+淋巴细胞杀伤作用均强于CD4+淋巴细胞(P<0.01)。结论ATG可以杀伤食蟹猴淋巴细胞,其中对CD8+淋巴细胞效果更显著。

  • 标签: 抗T细胞球蛋白 食蟹猴 同种异体肾移植 淋巴细胞
  • 简介:探讨乳腺癌患者血、癌组织、引流淋巴结中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cd11a、cd18、cd54蛋白表达水平及化疗和中药益气养血冲剂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化疗加中药治疗组患者血中cd11a、cd18、cd54水平均明显高于化疗组(p<0.05),免疫组化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乳腺癌患者血、癌组织、引流淋巴结中cd11a、cd18、cd54蛋白表达水平在化疗前、后和化疗加服益气养血冲剂后的改变

  • 标签: 乳腺癌患者 功能相关 患者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勃起功能障碍(ED)作为一种最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着男性患者的身心健康。现阶段的治疗方法效果欠佳,临床应用受限。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在ED领域受到广泛肯定。干细胞通过复杂的旁分泌机制产生的外泌体,作为干细胞移植的替代性治疗载体也备受关注。本文就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以及其在ED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肾移植 免疫,细胞 肾机能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氧浓度在不同培养时间对兔耳软骨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6只,取其双侧耳廓软骨,进行细胞培养,以第2代软骨细胞进行实验。实验分为5组:A组于常氧(氧浓度为21%)条件下培养软骨细胞(对照组),B组于5%氧浓度下培养软骨细胞12 h,C组于5%氧浓度下培养36 h,D组于1%氧浓度下培养12 h,E组于1%氧浓度下培养36 h。培养完毕后进行观察,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吸光度A值),绘制细胞增殖曲线;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联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划痕实验结合相对面积法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LSD-t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细胞增殖方面,培养至第6天,A、B、C、D、E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1.38±0.29、1.59±0.27、1.37±0.22、2.06±0.64、2.23±0.56,5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07,P=0.012),其中D组和A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7,P=0.022),E组和A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5,P=0.006)。在第7天,5组的吸光度A值依次为1.72±0.30、2.26±0.44、2.30±0.29、2.49±0.73、2.74±0.5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48,P=0.046),D组和A组(t=-2.480、P=0.022)、E组和A组(t=-3.287、P=0.004)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细胞凋亡方面,A、B、C、D、E组细胞凋亡率依次为(2.97±1.14)%、(3.92±1.14)%、(3.38±0.83)%、(1.54±0.50)%、(0.99±0.59)%。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57,P=0.001),其中D组与A组(t=-2.300、P=0.036)、E组与A组(t=-3.180、P=0.006)、B组与D组(t=3.812、P=0.002)、C组与E组(t=3.832、P=0.002)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细胞迁移方面,划痕后12 h,A、B、C、D、E组细胞迁移率依次为(13.10±3.32)%、(9.23±3.56)%、(10.60±2.03)%、(13.33±1.72)%、(15.32±4.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78,P=0.027),其中D组与B组(t=2.183、P=0.039)、C组与E组比较(t=-2.513、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划痕后24 h,5组细胞迁移率依次为(19.7±2.97)%、(16.62±3.30)%、(18.99±2.61)%、(20.92±5.18)%、(25.29±5.8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13、P=0.021),其中E组与A组(t=2.315、P=0.029)、E组与C组(t=2.609,P=0.01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培养时间超过12 h时,与氧浓度为5%和21%时相比,1%氧浓度可使兔耳软骨细胞增殖能力更强、凋亡率更低、迁移率更高,且氧浓度高低对兔耳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大于干预时间长短的影响。

  • 标签: 软骨细胞 组织工程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运动
  • 简介:摘要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具有稳定共价闭合环状结构的非编码RNA。该类RNA不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还是多种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滋养细胞功能障碍可导致胚胎着床失败、胎盘发育异常及母-胎界面血管重塑不足,进而造成早期妊娠丢失、子痫前期、早产及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本文主要从子痫前期、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FGR等方面阐述circRNA近年来在滋养细胞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以便更好地理解妊娠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而为疾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环状RNA 子痫前期 复发性流产 胎儿生长受限 子宫内膜容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巨噬细胞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DR-Mtb)感染模型的吞噬和杀菌功能特点,探讨其在吞噬杀菌过程中免疫应答和代谢功能的变化,为完善巨噬细胞在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建立巨噬细胞MDR-Mtb和H37Rv株感染模型,采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计数、液相芯片技术和Cholesterol Assay试剂盒分别观察MDR-Mtb对巨噬细胞吞噬和杀菌功能、分泌细胞因子[Th1因子(IL-12/23 p40、IL-27和TNF-α)、Th2因子(IL-6和IL-10)]和胆固醇代谢的影响。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或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MDR-Mtb感染巨噬细胞后,胞内CFU计数逐渐增高,至感染后24 h达峰值;胞外CFU计数逐渐降低,至感染后24 h达低值。感染后48 h,胞内CFU计数较感染后24 h降低,胞外CFU计数则较感染后24 h增高(P<0.05),均与感染后4 h相接近(P>0.05)。感染后8~48 h,MDR-TB组胞内CFU计数均低于H37Rv组,而胞外CFU计数则高于H37Rv组(P<0.05)。(2)MDR-TB组巨噬细胞上清液IL-12/23 p40、IL-27、TNF-α、IL-6和IL-10表达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感染后4 h相比较,仅感染后24 h、48 h的TNF-α和IL-6表达量增高(P<0.05)。与H37Rv组相比较,MDR-TB组感染后48 h的IL-12/23 p40和TNF-α及感染后24 h的IL-6表达量降低,而其感染后48 h的IL-27表达量则增高(P<0.05)。(3)MDR-TB组感染后24 h、48 h胆固醇的表达量较感染后4 h降低,且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与H37Rv组各时间点胆固醇表达量相接近(P>0.05)。(4)当感染后24 h MDR-TB组胞内CFU计数达峰值时,仅TNF-α表达量达峰值;当感染后48 h MDR-TB组胞内CFU计数降低时仅IL-6表达量达峰值。当感染后MDR-TB组胞内CFU计数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时,胆固醇表达量呈现降低趋势。结论MDR-Mtb感染巨噬细胞后可诱导其吞噬和杀菌功能,刺激相关Th1和Th2因子高表达,利用和消耗胆固醇。但此作用弱于H37Rv标准株。

  • 标签: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胆固醇
  • 简介:摘要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cocyte antigen G,HLA-G)作为非经典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分子,在母-胎界面的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上特异性表达。妊娠期间,胎儿同种异源的绒毛膜外滋养细胞侵入子宫黏膜,却免于母体来源的免疫细胞攻击,其中HLA-G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关于HLA-G在母-胎界面特殊调控方式的研究,特别是与各类免疫细胞及膜表面受体作用的分子机制,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将着重对HLA-G在母-胎界面的表达、调节及与相关免疫细胞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人类白细胞抗原-G 母-胎界面 母-胎免疫耐受 绒毛外滋养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会隔离(social isolation,SI)对小鼠认知行为及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表型转换的影响。方法20只3~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群居组(group house,GH组)和社会隔离组(SI组),SI组小鼠单笼饲养8周建立社会隔离模型,GH组小鼠5只/笼正常饲养。采用新旧事物识别实验和新旧位置识别实验检测小鼠认知功能;采用免疫组织化法、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变化;Sholl Analysis定量分析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A1和A2型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蛋白酶体亚单位β-8(proteasome subunit beta 8,PSMB8)以及钙结合蛋白S100家族的成员(a member of the S100 family of Ca2+-binding proteins,S100A10)的表达。采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认知功能结果显示,SI组小鼠新事物识别指数[(-5.54±3.30)%,(33.42±7.14)%;t=4.680,P=0.001]和新位置识别指数[(-7.96±4.81)%,(23.55±8.20)%;t=3.670,P=0.008]均低于GH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I组小鼠海马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GH组[(369.90±42.97)个,(544.90±57.64)个;t=2.480,P=0.023]。Sholl分析结果显示,SI组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突起回缩,突起分支与同心圆交点数目减少,在距离星形胶质细胞胞体6、8、10、12、14、16 μm处,两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I组GFAP蛋白的表达低于GH组[(0.85±0.05),(1.03±0.06);t=2.527,P=0.028];PCR结果显示,SI组GFAP mRNA表达低于GH组[(0.83±0.05),(1.00±0.03);t=2.970,P=0.018];SI组小鼠海马区A1表型标志物PSMB8 mRNA表达[(1.58±0.17),(1.00±0.06);t=2.931,P=0.011]和A2表型标志物S100A10 mRNA表达[(1.52±0.14),(1.00±0.07);t=3.121,P=0.007]均高于GH组。SI组营养因子IGF-1 mRNA表达低于GH组[(0.73±0.07),(1.00±0.08);t=2.327,P<0.05],而SI组LCN2 mRNA、IL-1β mRNA、TNF-α mRNA表达均高于GH组[(1.12±0.03),(1.00±0.03),t=2.575,P<0.05;(1.76±0.19),(1.00±0.07),t=3.460,P<0.01;(2.18±0.42),(1.00±0.07),t=2.427,P<0.05]。结论社会隔离诱导的小鼠认知障碍可能与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表型转换有关。

  • 标签: 社会隔离 认知功能障碍 星形胶质细胞 海马 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17例鼻咽癌患者有计划地进行5次的团体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后,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患者血样测量T淋巴细胞功能。结果干预后,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患者CD3+的T淋巴细胞比例、CD4+的T淋巴细胞比例、CD56+的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干预前,而CD8+的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体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鼻咽癌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

  • 标签: 鼻咽肿瘤 T淋巴细胞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利度胺治疗脾功能亢进合并血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65例脾功能亢进并血细胞减少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将其中83例患者命名为常规组(给予内科治疗),另外82例患者米命名为实验组(给予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脾脏大小。结果:经比较,实验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间上的脾脏大小明显低于常规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间上的脾脏大小,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沙利度胺 脾功能亢进 血细胞 疗效
  • 简介:目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一个重要诱因,近期研究显示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scells,EPCs)可以定向结合到血管再生部位并参与修复受损内皮。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nitricoxidesynthase,eNOS)参与调节EPCs的动员及功能,但在糖尿病状态下由于eNOS辅因子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mbiopterin,BH4)水平的下降则引起eNOS脱偶联并导致其活性降低。

  • 标签: 内皮功能受损 四氢生物蝶呤 糖尿病小鼠 细胞功能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内皮一氧化氮合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无功能行胰岛细胞瘤的CT表现。采用平扫和双期(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增强扫描,采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75ml,注射流率3.5ml/s,门静脉期延迟70s。结果9例肿瘤中位于胰头4例、胰体、尾5例,直径约2.4-10cm,平均为5.2cm,3例肿瘤为实体性,位于胰腺轮廓内,平扫呈稍低密度,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中度强化;6例为囊性病灶,囊壁和囊壁结节呈等或稍低密度,有囊壁钙化者3例,动脉期囊壁及囊壁结节呈中度~明显强化,门静脉期轻度~中度强化。结论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CT平扫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肿瘤,增强扫描肿瘤均有程度不同的强化,从动脉期到门脉期呈持续性强化是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特征表现。

  • 标签: 胰腺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16排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β细胞发生的改变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到2012年11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原的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观察胰岛素急性分泌时相、胰岛素抵抗指数、稳态模型β细胞功能指数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等指标。结果胰岛素急性分泌时相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常规指标均无关系,与空腹血糖水平有密切关系。不同血糖水平导致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不同,胰岛素急性分泌时相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均随着空腹血糖的升高而显著下降,当空腹血糖达到9.0mmol/L时,胰岛素急性分泌时相消失不见。稳态模型β细胞功能指数随着空腹血糖的升高而明显下降。糖尿病患者不同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β细胞功能发生的改变主要有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明显下降,胰岛素急性分泌时相发生缺失,稳态模型β细胞功能指数显著降低及分泌的胰岛素质量有所下降。而短期强化控制血糖能够使胰岛素β细胞功能发生改善。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素&beta 细胞 功能改变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湿疹小鼠动物模型外周血中的CD4^+和CD8^+的水平,分析化湿汤结合润肤止痒膏对湿疹小鼠CD4^+、CD8^+及其比值的影响,探讨化湿汤结合润肤止痒膏治疗湿疹的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成年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湿疹模型组、湿疹阳性药物组、化湿汤组、润肤止痒膏组及化湿汤结合润肤止痒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湿疹模型。空白对照组和湿疹模型组不进行治疗;湿疹阳性药物组用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而化湿汤组、润肤止痒膏组及化湿汤结合润肤止痒膏组则采用相应药物治疗,每日1次。通过流式细胞仪对小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结果与湿疹模型组相比,湿疹阳性药物组、化湿汤组、润肤止痒膏组及化湿汤结合润肤止痒膏组小鼠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T/CD8^+T均明显提高(P均<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P均<0.01)。与湿疹阳性药物组相比,化湿汤组、润肤止痒膏组小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T/CD8^+T均明显降低(P均<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均<0.01);而化湿汤结合润肤止痒膏组小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T/CD8^+T无差异(P>0.05)。与化湿汤组、润肤止痒膏组相比,化湿汤结合润肤止痒膏组对小鼠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T/CD8^+T的作用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结论化湿汤结合润肤止痒膏可能是通过提高CD4^+T百分比,降低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提高CD4^+/CD8^+,纠正了CD4^+T淋巴细胞相对减少,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多,恢复了湿疹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纠正了免疫失调。

  • 标签: 湿疹 化湿汤 润肤止痒膏 细胞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外周调节性T细胞变化与神经功能损伤的相互关系。方法招募55脑卒中患者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治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变化并使用NIHSS评分表来评价其治疗后的康复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NIHSS评分高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表达要明显高于NIHSS评分低组(P<0.05)。结论调节性T细胞表达可以作为监测脑卒中神经损伤的指标之一。

  • 标签: 脑卒中 调节性T细胞 神经功能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新发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与肿瘤WHO分级的关系,为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92例新发脑胶质瘤患者术前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细胞免疫功能与术后病理分级的相关关系。结果脑胶质瘤WHO分级不同组间CD3^+、CD4^+、CD8^+、CD4^+/CD8^+、CD16^+CD56^+及CD1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与肿瘤WHO分级无等级相关关系。结论新发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与肿瘤WHO分级无等级相关关系,尚不能用于术前区分低级别与高级别胶质瘤。

  • 标签: 脑胶质瘤 细胞免疫 WHO肿瘤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安全输血中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参与健康检查的健康人员 90 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在采集血液当天、血液采集两周后、血液采集 3 周后对 RBC-C3b 、 RBC-IC 、 RBC-SOD 、 IL-84 血液免疫指标进行检验并比较。 结果:

  • 标签: 血液储存时间 红细胞免疫功能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