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窒息并发感染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以100例窒息新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感染性肺炎分成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收集并比较2组各项资料,分析总结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发现,出生体质量过低(<2500g)、窒息程度较高(重度窒息)、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是引发窒息新生发生感染性肺炎的主要因素(p值<0.05)。结论新生窒息并发感染性肺炎与出生体质量、窒息程度、胎膜早破以及羊水污染有关。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感染性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起新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相应的防控对策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近6年来我院新生病区1132例住院患儿中,医院感染情况。结果我院新生科近6年共收治新生1132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103例,感染率为9.10%,感染主要部位为呼吸道及皮肤软组织、结膜等。早产儿的医院感染率为15.12%,明显高于足月产儿(7.02%),住院时间长短对感染率影响大,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的新生医院内感染率为9.10%,早产、医源性因素以及患儿所处院内环境是重要的致病原因,医护人员规范卫生的操作及患儿所处医院环境防护处理有助于降低新生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 医院感染 预防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基层医院新生医院感染的管理意识。控制新生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本地区13所县区级妇幼保健院新生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多方面、多角度找出存在问题,提出管理对策。结果县区级妇幼保健院新生病房存在建筑布局不合理,工作流程不符合院感要求。手卫生设施不全,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部分新生有家长陪护管理不当。结论改造新生病房布局,强化培训,增强医护人员院感控制意识,配齐手卫生设施,加强院感检测及三级医院感管理措施等,对基层医院,新生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医院感染 现状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新生口腔感染的发生。方法开展QC活动小组,用讨论法找出引起口腔感染的主要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全体护士共同参与管理。分别于活动前一个月对未开展QC活动前进行调查43例次(对照组),活动后一个月44例次(观察组1),活动后第六个月49例次(观察组2),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叁组患儿口腔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5.12%、43.18%、14.28%。活动前一个月和活动后一个月比较(χ2=4.21,P<0.05),活动后1个月与活动后第6个月比较(χ2=10.16,P<0.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QC活动能有效地减少新生口腔感染率的发生,活动持续6个月后获得更好的成效,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QC活动 口腔护理 口腔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医院新生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空气污染、工作人员的手污染、消毒不严、免疫低下等是新生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在医院内部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确保相关制度规定落到实处,选择实施科学合理的对策,开展按时检测工作,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处理问题,避免新生感染问题的发生,从而实现院内感染率降低的目的。

  • 标签: 新生儿 感染 因素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95-01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临床表现和病原体情况,为防治新生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8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收治的90例新生IFI的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检查、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等。研究期间总住院病例数为23 179例,以院内开始对高危新生实施真菌感染预防措施的时间为界限,将2009年7月1月至2014年12月31日收治住院的患儿设为A组,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患儿设为B组,比较两组患儿的IFI发病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90例IFI患儿发病主要集中于6月至8月,共55例(61.1%)。早产儿(胎龄<37周)75例(83.3%),出生体质量<1 000 g的患儿有23例(25.6%),1 000~<1 500 g的患儿有36例(40.0%)。23 179例患儿中,A组8 239例,B组14 940例。IFI总发病率为0.39%(90/23 179),超低出生体质量(<1 000 g)和极低出生体质量(1 000~<1 500 g)IFI发病率分别为5.64%(23/408)、1.99%(36/1 805)。A组患儿IFI总发病率为0.72%(59/8 239),高于B组的0.21%(32/14 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17,P<0.01)。A组中出生体质量<1 000 g的患儿IFI发病率为9.66%(17/176),高于B组的2.59%(6/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2,P=0.020)。发生IFI前的危险因素暴露包括使用广谱抗菌药物89例(98.9%)、肠外静脉营养89例(98.9%)、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74例(82.2%)、有创机械通气59例(65.6%)、有外科手术史26例(28.9%)等。IFI的临床表现不典型,74例(82.2%)表现为精神反应差,65例(72.2%)氧饱和度频繁波动,37例(41.1%)频发呼吸暂停,36例(40.0%)发热。69例(76.7%)C反应蛋白升高,32例(35.6%)发生血小板计数下降。90例IFI患儿标本共培养出92株真菌菌株,病原菌主要为念珠菌(87.0%,80/92),其中34株(37.0%)为希木龙假丝酵母菌,18株(19.6%)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0株(10.9%)为白念珠菌。经抗真菌感染治疗后,治愈或好转72例(80.0%),死亡4例(4.4%),放弃治疗或自动出院14例(15.6%)。结论IFI好发于早产儿,尤以超低出生体质量和极低出生体质量为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发病主要集中在炎热的夏季。非白念珠菌感染逐年增多,成为主要致病菌。应针对高危因素进行早期识别、预防和治疗IFI。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婴儿,早产 念珠菌 流行病学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碳青霉烯类耐药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新生重症监护室面临的严峻问题。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通过产生碳青霉烯酶,水解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绝大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高度的耐药性。碳青霉烯酶根据Amber分类可分为A、B、D三类,不同碳青霉烯酶对特定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活性不同。目前,CRE在中国NICU住院新生中检出率高、病死率高、具有高度的传播性。CRE在新生的治疗非常困难,可选药物极其有限、药代/药效动力学数据匮乏、最佳剂量/用药间隔不确定、缺少联合用药研究等因素均给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带来巨大挑战。成人和儿童中针对CRE主要的抗菌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头孢他定/阿维巴坦、磷霉素、多黏菌素类、氨曲南等,但在新生中的使用鲜有研究。CRE一旦定植和感染,清除和治疗极其困难,因此在新生病房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减少CRE产生、遏制传播、降低感染率是应对CRE流行的最重要措施。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 感染 预防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病房医院感染的风险控制管理策略疗效。方法:随机选取 我院新生病房 2018 年 1 月 -2019年 1 月收治的 2000 例 新生为本次研究对象, 2019 年 1 月 新生病房医院管理实施风险控制管理模式 ,比较 新生病房医院感染风险控制实施前后管理 效果。结果:实验组实施风险控制管理后新生感染发生率( 1. 20 % )比 对照组低, 数据差异明显( P<0.05)。 结论:新生病房医院感染风险控制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管理 。

  • 标签: 新生儿 病房医院感染 风险控制 管理策略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新生感染性肺炎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为新生感染性肺炎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20例新生感染性肺炎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75例,混合感染组35例,其他组110例,选取同时期220例健康新生作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各组受检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前,细菌感染组与混合感染组患儿WBC、PCT、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细菌感染组与混合感染组患儿WBC、PCT、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感染性肺炎临床诊断中,通过对血清中CRP、WBC、PCT进行测定,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指导抗生素用药、疗效评价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新生儿 感染性肺炎 白细胞 超敏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1例新生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Ⅰ型感染病例,以“黄疸、发热、肝损害”为主要表现,迅速进展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死亡。新生HSV感染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或误诊,病死率高,产儿科医生应引起重视。

  • 标签: 婴儿,新生 单纯疱疹病毒 肝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产后感染性肺炎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措施。方法57例新生产后感染性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治愈46例,好转8例,转上级医院治疗3例。结论明确新生产后感染性肺炎的病因,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可有效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新生儿 产后感染性肺炎 病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因分析+针对性预控护理在新生脐部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1月至4月于我院分娩的70例新生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等量均分为35例一般预防组与35例根因分析+针对性预控护理组,对上述两组新生研究样本干预后在脐部感染发生比例方面的差异度加以比较分析。结果根因分析+针对性预控护理组干预后的新生脐部感染发生比例显著低于一般预防护理组研究样本,(P<0.05)。结论根因分析+针对性预控护理具备较好的新生脐部感染预防功效。

  • 标签: 脐部感染 新生儿 原因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