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新生发生黄疸后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时间为2020 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新生9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5例新生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45例新生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不同护理方式下的护理效果、胎便指标以及临床其他指标情况。结果:新生采用不同的护理手段,护理效果、胎便指标以及临床其他指标对比上差异明显(P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黄疸
  • 简介:摘要:新生黄疸是患儿常见的临床疾病。这是患儿代谢异常引起的高胆固醇水平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症状。病毒性黄疸可以减轻,但病性黄疸应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以防止罹患脑化病,对患儿造成神经和心理伤害。早期干预黄疸新生护理、触觉护理、沐浴护理、软护理和营养,有效促进了蠕虫、加速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和促进血液不足和高胆固醇的恢复。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肾脏患者具有很大的实际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护理干预 黄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早期母乳喂养对新生成长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新生60例,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新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采用早期母乳喂养,对比两组新生的生长发育情况、营养指标、黄疸情况。结果:早期母乳喂养下新生周头围增长、周上臀围增长、体质量增长情况高于常规护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早期母乳喂养下新生白蛋白、前白蛋白高于常规护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早期母乳喂养下新生黄疸异常率、高胆红素血症率、黄疸消退时间低于常规护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早期母乳喂养对新生成长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早期母乳喂养更具推广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母乳喂养 生长发育情况 黄疸消退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引入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新生早期基本保健技术,探讨适合我国的新生早期基本保健服务模式,降低新生死亡率、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新生健康。方法采用临床非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实验组按照新生早期基本保健技术对2000例新生进行护理和保健,对照组采用传统新生保健模式对2000例新生进行护理和保健,观察新生Apgar评分、母乳喂养、脐带炎症及脱落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新生早期基本保健组与传统保健组相比,新生Apgar低评分率、脐带感染率更低,脐带脱落时间更短,新生第一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早期基本保健模式操作方便简单,值得在其他地区推广。

  • 标签: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 体温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护理过程中,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早期基本保健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择本院儿科的120名新生进行对照实验,时间跨度为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利用计算机打乱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60,实施常规基本保健);观察组(N=60,实施早期基本保健),并统计分析干预后各项指标。结果:干预后经统计,观察组的新生基本指标(体温,体重增加情况,睡眠时间的波动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窒息、重度窒息、24h内肺炎及72h内住院)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新生护理过程中,根据EENC指南进行早期基本保健,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如窒息等的发生,对新生的体温体重等变化情况改善较好,并且操作简单便捷,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基本保健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新生早期母乳喂养对新生黄疸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期间顺利生产的新生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新生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名新生。观察组新生全采用母乳喂养,而对照组婴儿则是采用部分母乳联合牛奶、糖水的混合喂养方式。随后,比较两组新生黄疸的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出现黄疸的比例为82.56%,对照组新生出现黄疸的比例为90.12%。显然,观察组的黄疸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纯母乳喂养能显著降低新生黄疸的发生风险。

  • 标签: 新生儿早期 母乳喂养 新生儿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生护理对新生脐部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出生的100例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新生护理进行脐部护理。比较两组新生脐部护理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新生脐部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脐部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新生脐部护理效果更好。结论:新生护理对新生脐部护理效果具有显著影响,能够缩短脐部愈合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因此,在新生护理中,应该加强对新生脐部的护理,以提高脐部护理效果和保障新生的健康。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脐部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早期基本保健在新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遴选,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接受保健的新生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新生家属的自愿性,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一共100例。其中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新生则展开早期基本保健。比较两组新生体温变化、体重变化、睡眠时间以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新生体温变化较低,体重变化优于对照组,睡眠时间浮动相对较小,纯母乳喂养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新生早期基本保健能够明显维持新生体温和睡眠时间,促进体重的增加,提高母乳喂养率,维护新生健康。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基本保健 新生儿护理
  • 简介:目的介绍新生的中医体质分型,以及分析转运危重新生的基本情况以及转运装置的使用情况,探讨转运装置在新生急救转运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经我院危重患儿转运系统转运的危重新生348例,根据婴儿危重指数以及转运距离决定转运设备使用与否,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转运的成功率。结果使用转运装置组的患儿转运成功者55例,转运成功率为100%,未使用组患儿转运成功者289例,转运成功率99.7%,其中1例死于肺出血,转运总成功率为99.7%。结论根据患儿的病情合理应用转运装置等转运系统,能够提高患儿转运的成功率。

  • 标签: 新生儿 转运装置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免疫对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至2009年在我院出生,且母亲为HBsAg阳性的儿童80例,对儿童的乙肝免疫情况、感染情况以及母乳喂养是否导致感染等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儿均接受乙肝免疫,感染阻断率为98.75%,母乳喂养儿童HBsAg阳性率为0。结论儿童接种HBlg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传播,且阻断效果与母亲是否为“大三阳”有关,且母乳喂养不会增加儿童HBV感染的机会。

  • 标签: 母亲HBsAg阳性 新生儿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新生感染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要点。方法 将我院儿科 2018年 5月 -2019年 6月出生的 160例新生纳入本次研究,并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 80例新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 80例新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感染发生率、炎性因子指标。结果 研究组新生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 P< 0.05);两组新生 CRP、 PCT 等炎性因子指标较护理干预前均降低( P< 0.05),且研究组新生炎性因子指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新生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减轻其机体炎性状态,有利于新生的健康成长。

  • 标签: 新生儿感染 预见性护理 干预要点
  • 简介:摘要新生科作为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在降低新生死亡率、提高新生生命质量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新生许多器官的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力低、抵抗力差,容易受到感染,要加强对医院新生重症病房的干预和护理,使之得到有效控制,对NICU来说是重中之重。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内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和控制新生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总结了我院2012年1月—2012年9月住院分娩148名新生易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经临床观察、出院访视我院新生院内感染发生率为0%。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避免新生院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院内感染 预防 控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讨论NICU新生医院感染事件的高危因素,并对防治医院感染事件的相关方法与对策进行研究。方法查询与分析近年来有关NICU新生医院感染高危因素以及防治措施方面所对应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期刊文献资料,对有关问题进行全面归纳与总结。结果NICU新生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出生体重低、孕周小、中心静脉置管、以及药物应用等。为有效防治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应及时调整中心静脉导管应用方法,规范药物使用,以及呼吸机相关肺炎防控等措施,以提高对NICU新生的治疗效果。结论NICU新生医院感染事件发生因素众多,包括新生自身因素以及外部因素两个方面,针对性防控医院感染事件能够有效提高对NICU新生的治疗效果。

  • 标签: NICU 新生儿 医院感染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新生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涉及问题相对复杂,如何判别感染的类型和损伤程度、确定治疗指征及治疗方案亟待进行规范。本共识针对新生CMV感染重点关注人群、临床诊断评估、病原学检测方法、治疗指征、治疗方案及带病毒母乳的处理方法等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共识方案,以期规范新生(含极低出生体重)CMV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核心信息包括:需重点关注CMV感染高危并进行早期识别和评估;正确选择合适的病原学检测方法;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前需进行严格的治疗指征评估;提倡母乳喂养,进行适当母乳处理以降低母乳喂养感染CMV的风险。

  • 标签: 巨细胞病毒感染 婴儿,新生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病房内医院感染的现状调查与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新生病房收治的新生47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并对医院感染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老年腹腔手术患者手术室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生病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该院新生病房收治的470例新生中,有11例新生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34%,感染部位分布为:上呼吸道感染4例(36.36%)、下呼吸道感染3例(27.27%)、消化道感染2例(18.18%)、泌尿系统感染1例(9.09%)、皮肤软组织感染1例(9.09%)。感染病原菌分布为:革兰阴性菌6例(54.54%),以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5例(45.4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羊水污染、喂养方式、新生窒息、入住NICU、抗菌药物使用、住院时间及手卫生达标情况均是影响新生病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新生窒息及手卫生达标情况是影响新生病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新生病房医院感染通常可分为上/下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且多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病原菌为主,其危险因素分别与出生体重、新生窒息等独立因素相关。临床需针对上述特征及危险因素分别制定营养支持优化、感染防控强化管理和新生综合优质护理等相应防控对策,以降低新生病房医院感染风险。

  • 标签: 新生儿病房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防控对策
  • 简介:摘要碳青霉烯类耐药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新生重症监护室面临的严峻问题。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通过产生碳青霉烯酶,水解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绝大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高度的耐药性。碳青霉烯酶根据Amber分类可分为A、B、D三类,不同碳青霉烯酶对特定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活性不同。目前,CRE在中国NICU住院新生中检出率高、病死率高、具有高度的传播性。CRE在新生的治疗非常困难,可选药物极其有限、药代/药效动力学数据匮乏、最佳剂量/用药间隔不确定、缺少联合用药研究等因素均给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带来巨大挑战。成人和儿童中针对CRE主要的抗菌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头孢他定/阿维巴坦、磷霉素、多黏菌素类、氨曲南等,但在新生中的使用鲜有研究。CRE一旦定植和感染,清除和治疗极其困难,因此在新生病房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减少CRE产生、遏制传播、降低感染率是应对CRE流行的最重要措施。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 感染 预防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早发型细菌感染的常见类型及病原谱分布,为临床预防和经验性治疗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对2016至2019年期间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出生72 h内的新生送检细菌培养的标本与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母亲围生期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结果共纳入351例新生,分离出的373株病原菌,分别来自血培养(202株,54.2%)、痰液(63株、16.9%)、胃内容物(58株、15.5%)、中段尿(27株、7.2%)、眼分泌物(11株、2.9%)、气管导管(10株、2.7%)和腹水(2株、0.6%)。共分离出41种病原菌,最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97株、26.0%),其次是无乳链球菌(76株、20.4%)、表皮葡萄球菌(39株、10.5%)、溶血葡萄球菌(23株、6.2%)、肺炎克雷伯菌(22株、5.9%)。有43名母亲发生过围生期感染,且病原菌与其新生一致,包括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产单核李斯特菌、解没食子酸菌链球菌、热带念珠菌及粪肠球菌,分离自宫颈、胎膜、血培养和羊水。结论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产单核李斯特菌、念珠菌等是引起新生早发型细菌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它们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引起新生败血症、肺炎、泌尿道感染、结膜炎等疾病,建议孕产妇在围生期及临产前送检宫颈分泌物病原学检查,妊娠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应及时排除产单核李斯特菌感染,孕产妇的病原学结果将对新生经验性用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新生儿 早发型细菌感染 围生期感染 败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