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想象“一个图形在平面上的射影是什么”,有益于培养空问想象能力.本文列举一类这样的好题,试图丰富读者的空问想象力.

  • 标签: 高二 高三 数学教学 立体几何 解题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与椎旁神经阻滞(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PVB)对腔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急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腔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6例。全身麻醉诱导前P组在T5-T6水平行PVB,E组在T5水平行ESPB,C组不予处理。记录3组患者术中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首次自控镇痛给药时间,自控镇痛给药次数,喷他佐辛追加次数,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4 h(T1)、术后1 d(D1)、术后2 d(D2)、术后3 d(D3)时静息和咳嗽VAS疼痛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CPSP)发生情况。结果P组和E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少于C组(P<0.05),P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少于E组(P<0.05)。T1、D1时C组静息VAS疼痛评分高于E组和P组(P<0.05),咳嗽VAS疼痛评分高于E组和P组(P<0.05);D1时P组静息VAS疼痛评分低于E组(P<0.05),T1、D1时P组咳嗽VAS疼痛评分低于E组(P<0.05)。E组和P组术后首次自控镇痛给药时间长于C组、自控镇痛给药次数及喷他佐辛追加次数少于C组(P<0.05);C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长于E组和P组,E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长于P组(P<0.05);C组术后3个月CPSP发生率高于P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PB与PVB可缓解腔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PVB镇痛效果优于ESPB,PVB可降低术后3个月CPSP发生率。

  • 标签: 慢性疼痛 椎旁神经阻滞 竖脊肌平面阻滞 食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容量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胸腔肺部手术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胸腔肺部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高容量(40 ml)0.4%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E40组)和经典容量(20 ml)0.4%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E20组)。2组全身麻醉诱导前均在超声引导下行术侧竖脊肌平面阻滞,E40组注入0.4%罗哌卡因40 ml,E20组注入0.4%罗哌卡因20 ml。2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毕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背景输注速率0.05 μg·kg-1·h-1,PCA剂量0.04 μg/kg,锁定时间10 min,镇痛至术后48 h,维持NRS评分≤3分。当NRS评分≥4分,静脉注射吗啡5 mg补救镇痛。记录阻滞起效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记录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首次追加吗啡时间和术后48 h内追加吗啡患者比率;记录术后12、24、36和48 h内累积追加阿片类药物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量+吗啡追加量)和镇痛满意度评分;记录拔除气管导管时间、ICU停留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术后出院时间;记录术中低血压、高血压和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E20组比较,E40组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术后48 h内追加吗啡患者比率降低,术后24、36和48 h内累积追加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和首次追加吗啡时间延长,镇痛满意度评分升高,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引流管拔除时间缩短(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典容量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高容量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减少胸腔肺部手术患者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延长有效镇痛时间,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竖脊肌 酰胺类 麻醉,全身 胸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胆囊切除术后,应用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联合纳布啡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术后疼痛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溪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100例全麻下行腹腔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20~60岁,麻醉及手术方式相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术后镇痛均为TAPB联合PCIA。A组术毕行舒芬太尼PCIA,配方为舒芬太尼2 μg·kg-1·100 ml-1;B组行纳布啡PCIA,配方为纳布啡2 mg·kg-1·100 ml-1。观察并统计术后4 h(T1)、12 h(T2)、24 h(T3)、48 h(T4)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及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检测术前及T3时患者的血糖、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T1、T2时B组静态VAS评分较A组降低[(1.8±1.4)分比(3.7±1.8)分,(1.9±1.3)分比(3.6±1.6)分](均P<0.05);B组动态VAS评分较A组降低[(2.2±1.4)分比(4.1±1.3)分,(2.3±1.1)分比(4.2±1.2)分](均P<0.05)。T1~T2时,B组PCA按压次数明显少于A组[(1.2±0.3)次比(3.2±1.1)次](P<0.05)。B组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A组(均P<0.05)。T3时刻2组血糖、CRP均高于术前(均P<0.05),A组的血糖、CRP均高于B组[(6.8±0.3)mmol/L比(5.5±0.1)mmol/L,(5.0±0.9)mg/L比(3.4±1.1)mg/L](均P<0.05)。T3时B组IL-6及TNF-α浓度均低于A组[IL-6(20.5±6.2)pg/ml比(22.5±6.5)pg/ml,TNF-α(23.3±7.1)pg/ml比(33.5±10.3)pg/ml](均P<0.05)。结论TAPB联合纳布啡PCIA可提高腹腔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且具有不良反应少、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及对免疫功能抑制较少的优点。

  • 标签: 纳布啡 舒芬太尼 患者静脉自控镇痛 腹横肌平面阻滞 应激反应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与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胸腔肺叶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在光泽县中医院行胸腔肺叶切除手术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0例。A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62.14±9.27)岁,实施SAPB;B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2.11±8.35)岁,实施ESPB。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及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B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8.83±1.59)min、(10.57±2.16)min、(6.93±1.20)d,A组分别为(11.78±2.85)min、(15.12±3.50)min、(8.13±1.5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17、6.997、3.872,均P<0.05)。术后2 h、4 h时,B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分别为(4.02±0.93)分、(3.73±0.75)分,A组分别为(4.55±1.03)分、(4.10±0.7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6、2.163,均P<0.05)。T1~T3时,B组心率分别为(72.35±7.28)次/min、(73.29±10.65)次/min、(73.90±11.23)次/min,A组分别为(68.10±8.73)次/min、(67.25±9.72)次/min、(68.33±10.83)次/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5、2.649、2.258,均P<0.05)。T1~T3时,B组动脉压分别为(81.14±12.15)mmHg(1 mmHg=0.133 kPa)、(79.10±10.75)mmHg、(78.33±12.17)mmHg,A组分别为(70.22±12.55)、(69.34±11.10)mmHg、(66.83±10.78)mmH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54、3.995、4.474,均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4/40),低于A组的12.50%(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P>0.05)。结论相比于SAPB而言,在胸腔肺叶切除手术中应用ESPB可更有效地维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术后身体恢复。

  • 标签: 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 超声引导 前锯肌平面阻滞 竖脊肌平面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QLB)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e abdominal plane block, TAPB)用于腹腔胃癌根治术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肋缘下TAPB组(T组)和QLB组(Q组)。全身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分别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肋缘下TAPB或QLB,两组每侧均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患者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记录术后2、4、6、12、24、48 h静息和运动状态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术后24 h镇痛泵药物使用量、术后48 h地佐辛注射液使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长、神经阻滞操作时长、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长。结果Q组术后2、4、6、12 h静息状态及术后2、4、6、24 h运动状态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T组(P<0.05),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迟于T组(P<0.05),术后24 h镇痛泵药物使用量明显少于T组(P<0.05),术后48 h地佐辛用量明显少于T组(P<0.05);Q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长明显长于T组(P<0.05),术后恶心的发生率低于T组(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明显早于T组(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肋缘下TAPB比较,QLB可为腹腔胃癌根治术患者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有助于促进腹腔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快速康复。

  • 标签: 腰方肌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术后镇痛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评估前交叉韧带损伤伴下肢力线不良治疗中采用关节联合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研究样本为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64例前交叉韧带损伤伴下肢力线不良患者,全部患者均行关节联合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分析研究具体治疗效果。结果:64例患者术后股骨平台后倾角、股胫角、下肢机械轴经由胫骨平台相对位置、HSS评分、Lysholm评分优于术前(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伴下肢力线不良治疗中采用关节联合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

  • 标签: 关节镜 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 前交叉韧带损伤 下肢力线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妇科腹腔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妇科收治的拟择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于腹横肌平面阻滞中给予罗哌卡因进行阻滞,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氢吗啡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术后8h、12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BCS舒适度评分明显升高,且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也明显升高(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妇科腹腔术后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能明显降低术后VAS评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以及镇痛满意度,并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氢吗啡酮 罗哌卡因 腹横肌平面阻滞 妇科腹腔镜手术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联合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伴下肢力线不良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关节联合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的17例(17膝)前交叉韧带损伤伴下肢力线不良的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41.3岁(范围:32~49岁)。所有患者采用关节联合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术中行内侧撑开胫骨高位截骨,膝关节冠状面调整下肢力线通过Fujisawa点(胫骨平台由内向外的62.5%处),矢状面调整胫骨平台后倾角至正常范围,然后行关节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均于手术前、后行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检查,并测量下肢机械轴通过胫骨平台的相对位置、股胫角和胫骨平台后倾角。采用Lysholm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并通过Lachman试验、KT-1000侧-侧差值和轴移试验评价膝关节前后及旋转稳定性。手术前后各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年(范围:1.2~2.5年),未发现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移植物失效、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等并发症。下肢机械轴通过胫骨平台的相对位置由术前的(28.48±2.24)%改善至术后的(57.43±1.02)%(t=46.80,P=0.00),股胫角由术前的(172.31±3.37)°改善至术后的(178.91±1.34)°(t=10.46,P=0.00);术前胫骨平台后倾角由术前的(14.29±1.26)°改善至术后的(9.31±0.79)°(t=24.59,P=0.00);KT-1000侧-侧差值由术前的(7.95±1.19)mm改善为术后的(1.79±0.49)mm(t=18.34,P=0.00);末次随访时,患者Lysholm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关节联合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伴下肢力线不良的前交叉韧带损伤,能有效改善下肢力线和膝关节稳定性,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截骨术 前交叉韧带 下肢力线 胫骨高位截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周后相对无血管平面在腹腔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间进行腹腔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手术患者1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4例患者手术中,男性8例女性4例均顺利完成,其余2例因后腹腔粘连严重术中转开放性手术;术中及术后患者未出现胸膜、大血管损伤、气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术中出血量约为56.62±3.25ml,手术时间约为90.32±4.58min,住院时间约为7.23±1.56d,术后肠道功能恢复良好,仅为轻微疼痛表现;结论以肾周后相对无血管平面为途径进行腹腔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输尿管结石 取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相同血浆浓度不同容量的瑞芬太尼用于小儿腹腔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小儿腹腔手术180例患者,因麻醉维持药物浓度差异将其分成A组60例(瑞芬太尼20ug/mL进行麻醉维持),B组60例(给予10ug/mL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C组60例(给予5ug/mL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记录3组患儿不同时刻心率、血压,记录手术时间,患儿苏醒时间,患儿在PACU停留时间,手术麻醉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A组患儿MAP和心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P<0.05),C组患儿MAP和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B、C组与A组比较患儿苏醒时间短(P<0.05),患儿在PACU停留时间短(P<0.05);B组与A、C组比较患儿苏醒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低(P<0.05)。结论10ug/mL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腹腔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好,苏醒快,值得推广。

  • 标签: 靶控输注 腹横肌平面 小儿 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妇科腹腔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妇科收治的拟择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于腹横肌平面阻滞中给予罗哌卡因进行阻滞,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氢吗啡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术后8h、12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BCS舒适度评分明显升高,且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也明显升高(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妇科腹腔术后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能明显降低术后VAS评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以及镇痛满意度,并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氢吗啡酮 罗哌卡因 腹横肌平面阻滞 妇科腹腔镜手术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68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4):全身麻醉组(G组)和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EG组)。E组全身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竖脊肌平面阻滞,两侧分别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2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毕行PCIA,配方:舒芬太尼1.5 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输注速率3 ml/h,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5 min,镇痛至术后24 h,维持静态VAS评分≤4分。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补救镇痛。记录气管拔管时间和术中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术中和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和术后24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烦躁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G组比较,EG组患者术中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降低,气管拔管时间缩短,术中和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减少,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延长,术后24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减少,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烦躁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全身麻醉而言,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有助于实现低阿片类药物麻醉模式,更有利于术后痛敏反应的抑制和术后早期康复。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麻醉,全身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腹腔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腹腔手术患者7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开展腹腔手术治疗,术后镇痛方式为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ICA)复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照组患者腹横肌平面阻滞罗哌卡因浓度为0.25%,研究组患者腹横肌平面阻滞罗哌卡因浓度浓度为0.35%,就两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疼痛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评定对比。结果:研究组术后6h、24h、48h视觉模拟法疼痛评分标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5%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腹腔手术术后镇痛效果优于0.25%浓度的罗哌卡因,但应用安全性相当。

  • 标签: 腹腔镜 术后镇痛 罗哌卡因 腹横肌平面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前交叉韧带损伤伴下肢力线不良患者接受关节联合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的早期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伴下肢力线不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均实施关节联合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方案,对比手术前后患者股骨平台后倾角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本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和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和手术前相比,患者股骨平台后倾角等均有明显改善,且患者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值均显著高于手术前(P

  • 标签: []前交叉韧带损伤 下肢力线不良 关节镜 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 早期疗效
  • 简介:摘要 :为保证长大隧道能按规定的精度顺利贯通及初支衬砌水沟电缆槽的位置正确,长大隧道施工过程中,平面控制测量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选取正确测量方法、设计合理的测量方案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如何有效的控制好长大隧道的贯通误差,做好长隧道平面控制测量,从技术上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摆在测量人员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兴泉铁路第一长隧西家山隧道的实际测量情况,浅谈长大隧道平面控制测量。

  • 标签: 长大隧道 系统控制 多余观测
  • 简介:一、关于运算1.正确命题:a·b=0(?)a=0或b=0.错误命题:a·b=0(?)a=0或b=0.错误原因:认为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与两实数积的运算是一致的.分析:在学习实数积的运算时,有一个性质,即:abc=0,则a、b、c中至少有一个为0.而两个向量

  • 标签: 向量易错 平面向量 易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