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对初中物理“平面成像实验”教材实验装置存在的不足,基于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自制装置验证实验效果。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深刻体验立体空间像与物的位置关系,更加直观说明成虚像的特点及“水面倒影”这一特殊题型。

  • 标签:
  • 简介:摘要:溯源面塑已无实际意义,但其生存与发展早已融入民间生活,人生老病死、嫁娶祝寿、岁时节庆、祭祀典礼、礼乐制度等都会有面塑的参与。忆往昔,面塑的存在如同庆贺新人的龙凤红烛、白事上的花圈,都是民间百姓在重要的时刻用以区分日常生活的标志,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福与愿望。时过境迁,当下面塑虽仍保留有过往的功能与习俗,但却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其民俗内涵逐渐减少,由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素人”向现代艺术的边缘靠拢,在追求美好寓意之外开始关注审美元素的提升,成为镜框之中供人观赏的艺术品。现代都市文明之中,摩登大都市或许早已忘却了面塑的神圣功能转而将其视为艺术品,但在乡村之中仍保留有这种习俗,而这种影响力也在随着政治经济的作用以乡村为中心向四处辐射所以民间的面塑文化应当值得每一个人尊重,这便是现代社会中面塑的多元发展途径。

  • 标签: 高平面塑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传人 经济因素 政策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超声可视下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在胸腔手术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余姚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行择期胸腔手术患者60例,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均为Ⅰ~Ⅱ级。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超声可视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泵组(对照组,30例)和超声可视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泵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前行超声可视下胸椎竖脊肌平面阻滞,观察组患者于术前行超声可视下前锯肌平面阻滞,15 min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范围,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镇痛。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1、6、12、24 h的伤口情况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在15 min后测阻滞平面可达T3~T7脊神经支配节段,观察组测神经阻滞平面为T2~T9脊神经管理节段,两组术后1 h和6 h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18、24 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术后恶心、皮肤瘙痒和头晕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腔术后的镇痛中,与竖脊肌平面阻滞相比,前锯肌平面阻滞可发挥更好的镇痛效果。

  • 标签: 胸腔镜检查 超声检查 竖脊肌平面阻滞 前锯肌平面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超声可视下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在胸腔手术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余姚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行择期胸腔手术患者60例,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均为Ⅰ~Ⅱ级。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超声可视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泵组(对照组,30例)和超声可视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泵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前行超声可视下胸椎竖脊肌平面阻滞,观察组患者于术前行超声可视下前锯肌平面阻滞,15 min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范围,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镇痛。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1、6、12、24 h的伤口情况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在15 min后测阻滞平面可达T3~T7脊神经支配节段,观察组测神经阻滞平面为T2~T9脊神经管理节段,两组术后1 h和6 h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18、24 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术后恶心、皮肤瘙痒和头晕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腔术后的镇痛中,与竖脊肌平面阻滞相比,前锯肌平面阻滞可发挥更好的镇痛效果。

  • 标签: 胸腔镜检查 超声检查 竖脊肌平面阻滞 前锯肌平面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联合双侧肋缘下两点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胸腹腔食管癌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择期行胸腹腔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2例,性别不限,年龄40~7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PCIA组(C组)和SAPB+TAPB+PCIA组(ST组),各组31例。ST组于术前行超声引导下右侧SAPB,给予0.25%罗哌卡因30 ml,并行双侧肋缘下两点TAPB,每侧每点给予0.25%罗哌卡因10 ml;C组不做神经阻滞。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的全身麻醉方案,术后两组均给予PCIA。记录患者神经阻滞30 min后的温度觉减退平面。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躁动情况,术后2、4、8、12、24、48 h静息和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0~24 h和0~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总用量;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ST组患者SAPB阻滞后30 min的温度觉减退平面是T3~T11,TAPB为T6~T10。与C组比较,ST组患者术后2、4、8、12、24 h静息及咳嗽时VAS评分降低和VAS<3分例数增多(P均<0.05)。与C组比较,ST组术后0~24 h和0~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1.13±0.15)比(26.02±0.51),(3.06±1.27)比(49.01±2.62)]次和舒芬太尼总用量[(62.5±3.3)比(87.6±1.8),(126.6±6.5)比(160.8±7.8)]μg、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均较少(P均<0.05)。两组均未出现血肿、严重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SAPB联合双侧肋缘下两点TAPB加PCIA相对于单纯PCIA能更有效地控制胸腹腔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疼痛,减少围术期镇痛药物用量,减少患者术后躁动。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食管肿瘤 胸腔镜 疼痛 手术后
  • 简介:摘要: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平面设计经历了从认知到重视、从感性到理性、从注重商业竞争到强调深层的文化表现的发展历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恰恰因为起步晚,我国的平面设计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从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现状谈起,深入挖掘其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未来平面设计发展的趋势,希望能够为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 标签: 平面设计 现状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胸腔肺癌根治术的改良效果。方法择期胸腔肺癌根治术患者82例,性别不限,年龄40~64岁,BMI 18~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1):全身麻醉组(G组)和SAPB联合全身麻醉组(SG组)。SG组全身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采用罗哌卡因行SAPB。采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行全麻诱导,采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行麻醉维持。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当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2.5 μg补救镇痛。记录术中七氟烷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气管拔管时间和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舒芬太尼用量、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G组比较,SG组术中瑞芬太尼和七氟烷的用量、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术后镇痛补救率、术后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的使用率、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尿潴留的发生率降低,气管拔管时间缩短,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延长(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全身麻醉而言,SAPB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胸腔肺癌根治术时,不仅对术中全身麻醉用药及术后阿片类用药产生显著的节俭效应,还可改善术后应激管理,有利于术后早期转归。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麻醉,全身 胸外科手术,电视辅助 前锯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腹腔胆囊切除术(LC)后羟考酮自控静脉镇痛(PCIA)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5月择期在全麻下行LC患者58例,男22例,女36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单次ESPB联合PCIA组(EP组)和单纯PCIA组(P组)。EP组麻醉诱导前行ESPB,术毕两组均根据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测疼痛程度,当NRS评分≥4分,静脉给予羟考酮滴定直至NRS评分<4分后采用PCIA。记录术后两组患者羟考酮滴定量;滴定前、滴定完成时、1 h、4 h、8 h、12 h、16 h、24 h的静息和咳嗽时NRS评分;术后0~4 h、4~8 h、8~12 h、12~16 h、16~24 h羟考酮用量;术后0~4 h、4~8 h、8~12 h、12~16 h、16~24 h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术后补救镇痛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EP组术后滴定的羟考酮用量、术后0~4 h及4~8 h的PCIA羟考酮用量均明显少于P组,分别为0.0(1.0,2.0)mg比2.0(0.0,4.0)mg、0.4(0.4,1.4)mg比0.4(0.4,1.4)mg、0.4(0.4,0.4)mg比0.4(1.4,2.4)mg(均P<0.05)。EP组术后1 h静息和咳嗽时NRS评分显著低于P组,分别为(1.38±0.86)分比(1.92±0.83)分、(1.93±0.80)分比(2.50±0.59)分(均P<0.05);EP组术后4 h静息和咳嗽时NRS评分显著低于P组,分别为(1.21±0.68)分比(1.71±0.69)分、(1.90±0.62)分比(2.29±0.69)分(均P<0.05);EP组术后8 h静息和咳嗽时NRS评分显著低于P组,分别为(1.41±0.73)分比(2.00±0.59)分、(1.66±0.67)分比(2.21±0.83)分(均P<0.01)。EP组术后0~4 h及4~8 h内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少于P组,分别为0.4(0.4,1.4)次比1.4(0.4,3.1)次、0.4(0.4,0.4)次比1.4(0.4,2.4)次(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可以显著减少LC术后羟考酮PCIA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

  • 标签: 超声引导 竖脊肌平面阻滞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相关要求,工程性缺水问题及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成为水利工程建筑设计要点。而作为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的水利工程,具有参建单位多、工程技术水平高、建设环节复杂等特点。在我国政府加强水利投资的背景下,如何切实优化水利工程建筑设计质量,最大限度降低水利工程施工及运行风险,也成为水利工程建筑设计人员面临的主要课题。

  • 标签: 水利工程 建筑设计 目标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对泌尿外科后腹膜外腔手术的镇痛效果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纳入择期行泌尿外科单侧后腹膜外腔手术的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组)和对照组(F组)。两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ESPB,E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5 μg/kg混合液共30 ml,F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30 ml。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术毕进入PACU,术后两组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I1)、手术切皮时(I2)、分离肾周(I3)、术毕(I4)的心率及MAP;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PACU舒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4 h内PCIA舒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6、9、12、24 h VAS疼痛评分及舒适度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 BCS);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 PCIA有效按压次数(D1)和实际按压次数(D2),计算D1/D2。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尿管拔除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穿刺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E组I2、I3时心率及MAP低于F组(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PACU舒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 PCIA舒芬太尼用量低于F组(P<0.05),D1/D2高于F组(P<0.05),术后3、6、9、12、24 h VAS疼痛评分低于F组,BCS高于F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尿管拔除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F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穿刺损伤。结论超声引导ESPB应用于泌尿外科后腹膜外腔手术安全、有效,增强了术后镇痛效果,加快了患者的恢复,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 标签: 竖脊肌平面阻滞 后腹膜外腔镜手术 镇痛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用于全麻下胸腔手术中疗效。方法:28例胸腔手术治疗患者就诊时间2019年10月-2020年12月,随机分组,A组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B组常规全麻。结果:A组瑞芬太尼应用剂量少于B组、苏醒时间短于B组,P<0.05;A组各时间点SBP、HR等指标对比B组,P>0.05。结论:胸腔手术治疗患者,给予全麻复合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可减少麻醉药物剂量,缩短苏醒时间,且不会影响SBP、HR指标,安全高效。

  • 标签: 胸腔镜手术 全麻 前锯肌平面阻滞 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胸腔肺手术中应用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钠的镇痛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07月收治的胸腔肺手术患者60例展开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静脉复合全麻,观察组实施静脉复合全麻前,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全身麻醉后实施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局麻药为0.3%罗哌卡因20ml,观察两组手术中血压、心率、术毕拔管后即刻、拔管后1h、2h、4h、8h VAS评分;记录术毕拔管后至8h镇痛药物补救使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术毕拔管后即刻患者血压、心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拔管后1h、2h、4h、8h VAS评分和血压、心率低于对照组,术后镇痛药使用次数和总量也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胸腔肺手术中采取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钠可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能有效避免手术患者拔管后疼痛及循环波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引导 前锯肌平面阻滞 帕瑞昔布钠 胸腔镜肺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对老年患者胸腔肺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孔胸腔下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岁,BMI<30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ESP阻滞+全麻组(ESP+GA组)和全麻组(GA组)。ESP+GA组于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ESP阻滞。神经阻滞20 min后采用针刺法判断神经阻滞成功后行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后行PCIA。于术前1 d、术后1、2和3 d取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于术前1 d及术后3、5、7 d时,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早期认知功能,记录术后7 d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量。记录ESP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GA组比较,ESP+GA组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1和3 d时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和MMSE评分降低,术后1、3和5 d时血清NSE浓度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P<0.05)。ESP+GA组ESP阻滞均成功,且未见血管、神经损伤发生。结论ESP阻滞联合全麻可改善老年患者胸腔肺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

  • 标签: 竖脊肌 神经传导阻滞 麻醉,全身 胸腔镜检查 认知障碍 老年人
  • 简介:[摘要] 大型EPC项目施工平面布置与管理是工程能否顺利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结合凤凰山体育中心项目,介绍其现场平面管理的经验、思路与方法,以期为建筑工程施工平面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 EPC 平面转换 安全文明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从PDP、FED、OLED、LCD这几方面,介绍了主流平面显示技术的应用方式、光谱情况及其在可视化仿真中的应用,以期通过在电子设备显示设备选择过程中,能够利用选择合适的平面显示技术的方式,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的使用性能,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 标签: 平面显示技术 光谱情况 可视化仿真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腹腔手术麻醉中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喉罩通气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诊治的老年患者腹腔手术患者70例作为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为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喉罩通气麻醉,分析效果。结果 观察组气道峰值、潮气量较对照组低,呼吸末二氧化碳较对照组高,气管拔除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24小时镇痛药物用量、七氟烷麻醉用量较对照组少,组间差异明显(p<0.05),呼吸频率指标对比无较大差异。结论 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喉罩通气麻醉方法对老年腹腔手术患者的影响比较明显。

  • 标签: 老年腹腔镜手术 腹横肌平面阻滞 喉罩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与椎旁神经阻滞(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PVB)对腔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急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腔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6例。全身麻醉诱导前P组在T5-T6水平行PVB,E组在T5水平行ESPB,C组不予处理。记录3组患者术中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首次自控镇痛给药时间,自控镇痛给药次数,喷他佐辛追加次数,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4 h(T1)、术后1 d(D1)、术后2 d(D2)、术后3 d(D3)时静息和咳嗽VAS疼痛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CPSP)发生情况。结果P组和E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少于C组(P<0.05),P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少于E组(P<0.05)。T1、D1时C组静息VAS疼痛评分高于E组和P组(P<0.05),咳嗽VAS疼痛评分高于E组和P组(P<0.05);D1时P组静息VAS疼痛评分低于E组(P<0.05),T1、D1时P组咳嗽VAS疼痛评分低于E组(P<0.05)。E组和P组术后首次自控镇痛给药时间长于C组、自控镇痛给药次数及喷他佐辛追加次数少于C组(P<0.05);C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长于E组和P组,E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长于P组(P<0.05);C组术后3个月CPSP发生率高于P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PB与PVB可缓解腔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PVB镇痛效果优于ESPB,PVB可降低术后3个月CPSP发生率。

  • 标签: 慢性疼痛 椎旁神经阻滞 竖脊肌平面阻滞 食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容量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胸腔肺部手术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胸腔肺部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高容量(40 ml)0.4%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E40组)和经典容量(20 ml)0.4%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E20组)。2组全身麻醉诱导前均在超声引导下行术侧竖脊肌平面阻滞,E40组注入0.4%罗哌卡因40 ml,E20组注入0.4%罗哌卡因20 ml。2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毕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背景输注速率0.05 μg·kg-1·h-1,PCA剂量0.04 μg/kg,锁定时间10 min,镇痛至术后48 h,维持NRS评分≤3分。当NRS评分≥4分,静脉注射吗啡5 mg补救镇痛。记录阻滞起效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记录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首次追加吗啡时间和术后48 h内追加吗啡患者比率;记录术后12、24、36和48 h内累积追加阿片类药物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量+吗啡追加量)和镇痛满意度评分;记录拔除气管导管时间、ICU停留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术后出院时间;记录术中低血压、高血压和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E20组比较,E40组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术后48 h内追加吗啡患者比率降低,术后24、36和48 h内累积追加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和首次追加吗啡时间延长,镇痛满意度评分升高,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引流管拔除时间缩短(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典容量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高容量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减少胸腔肺部手术患者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延长有效镇痛时间,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竖脊肌 酰胺类 麻醉,全身 胸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胆囊切除术后,应用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联合纳布啡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术后疼痛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溪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100例全麻下行腹腔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20~60岁,麻醉及手术方式相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术后镇痛均为TAPB联合PCIA。A组术毕行舒芬太尼PCIA,配方为舒芬太尼2 μg·kg-1·100 ml-1;B组行纳布啡PCIA,配方为纳布啡2 mg·kg-1·100 ml-1。观察并统计术后4 h(T1)、12 h(T2)、24 h(T3)、48 h(T4)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及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检测术前及T3时患者的血糖、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T1、T2时B组静态VAS评分较A组降低[(1.8±1.4)分比(3.7±1.8)分,(1.9±1.3)分比(3.6±1.6)分](均P<0.05);B组动态VAS评分较A组降低[(2.2±1.4)分比(4.1±1.3)分,(2.3±1.1)分比(4.2±1.2)分](均P<0.05)。T1~T2时,B组PCA按压次数明显少于A组[(1.2±0.3)次比(3.2±1.1)次](P<0.05)。B组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A组(均P<0.05)。T3时刻2组血糖、CRP均高于术前(均P<0.05),A组的血糖、CRP均高于B组[(6.8±0.3)mmol/L比(5.5±0.1)mmol/L,(5.0±0.9)mg/L比(3.4±1.1)mg/L](均P<0.05)。T3时B组IL-6及TNF-α浓度均低于A组[IL-6(20.5±6.2)pg/ml比(22.5±6.5)pg/ml,TNF-α(23.3±7.1)pg/ml比(33.5±10.3)pg/ml](均P<0.05)。结论TAPB联合纳布啡PCIA可提高腹腔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且具有不良反应少、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及对免疫功能抑制较少的优点。

  • 标签: 纳布啡 舒芬太尼 患者静脉自控镇痛 腹横肌平面阻滞 应激反应 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