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报道1例系统肥大细胞增生症累及肠道的患者,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患者为62岁老年女性,结肠镜示肠黏膜普遍充血水肿,粗糙不平,血管纹理欠清,横结肠散在点状糜烂,质稍脆。肠镜活检示小肠及结肠黏膜结构变形,隐窝排列不规则,可见分支,间质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固有层可见卵圆形及短梭形胞质浅染细胞。骨髓穿刺示梭形细胞增生。免疫组织化学示卵圆形及短梭形细胞类胰蛋白酶、CD117、CD25、CD2阳性表达,基因突变检测提示存在KIT基因第17号外显子错义突变(D816V)。予干扰素联合激素治疗后病情稳定,停药后随访1年余未见复发。系统肥大细胞增生症在亚洲人群较少报道,正确诊断对治疗至关重要。其在肠镜活检中易漏诊,组织学形态需与嗜酸细胞胃肠炎、炎症肠病、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和肥大细胞小肠结肠炎等鉴别。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症状、血清学检查、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和基因突变综合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 早产儿,即在胎龄不满37周出生的婴儿,往往由于其尚未成熟的器官系统,面临诸多健康挑战,包括肠道菌群的未成熟。本论文旨在概述早产儿肠道菌群的发育过程及其与各种疾病的关联。本研究探讨了影响肠道菌群定植的因素,对婴儿健康的影响以及潜在的治疗干预,以支持健康的微生物群落的建立。

  • 标签: 早产儿 肠道菌群 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胃肠道手术后早期炎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胃肠道手术后早期炎肠梗阻的所有患者采用禁食、禁水、胃肠减压、补液、电解质机酸碱平衡、胃肠外营养支持、抗感染、联合应用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中药汤剂、理疗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本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肠道微生物是一种混合的微生物,它在肠道内与宿主共生,因为不同的身体部位,不同的环境因素以及时间转变等原因,它会存在差别。当然,由于肠道微生物与消化系统息息相关,一旦肠道细菌失调或受损会导致一些消化系统疾病的产生,如炎症肠炎,肠道肿瘤,肥胖等。因此,通过观察肠道微生物与消化系统之间相关研究,两者存在关联肠道细菌失调会发生消化系统疾病,从而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 标签: 肠道微生物 消化系统疾病 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应用腹腔镜手术的有效、安全。方法:2020.6-2021.9,选取9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展开研究,通过抽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行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结果:比较手术相关指标,观察组优(P<0.05);比较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小(P<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应用腹腔镜手术,手术有效、安全更好。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 手术相关指标 术后并发症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口臭与胃肠道疾病和口腔疾病的相关。方法 分别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100例口腔疾病患者(A组)、10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B组)、100例口腔疾病合并胃肠道疾病患者(C组)为对象,以及同期健康者(D组)100例,详细统计口臭发生率,对比分析。结果A组、B组、C组口臭发生率高于D组,差异P0.05。结论胃肠道疾病与口腔疾病均可引起口臭。

  • 标签: 口腔疾病 胃肠道疾病 口臭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在预防胃肠道手术后结肠手术的有效。研究人员对78名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了回顾分析,这些患者在2021年1月至

  • 标签: 整体护理 胃肠道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搭桥手术中综合护理对预防肝炎的影响。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在一家胃资产医院对78例临床患者数据进行了调查。分为典型的护理组,各39个。比较截肢时间、第一医院的运行时间、截肢时间和手术后截肢频率。出院时,病人接受护理满意度调查。因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第一张病床的使用时间和普通护理组病人住院时间均比普通护理组短,术后粘液肠梗阻率低于普通护理组,整体满意度为这些差异在统计上是显着的(p < 0.05)。结论对于胃肠道术后视力障碍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 胃肠道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如果肠道菌群出现了失调的情况,则容易导致肠道恶性肿瘤、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出现或进一步加重,并且也会影响到其他多种恶性肿瘤的出现。对于中医药当中的抗肿瘤机制来说,其有着多途径、多靶点的特征,其将对于肠道微生态的调节认为可能是中药或复方起到抗肿瘤作用的一项重要环节。本文对于部分潜在调节肠道微生态的抗肿瘤中药及中药复方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肠道微生态 中医药 抗肿瘤机制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此文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胃肠道手术后炎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胃肠道手术的76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经不同护理措施后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肠道功能恢复及肠梗阻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 具有可比。结论:对胃肠道手术患者的护理中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效果确切。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集束化护理 炎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此文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胃肠道手术后炎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胃肠道手术的76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经不同护理措施后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肠道功能恢复及肠梗阻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 具有可比。结论:对胃肠道手术患者的护理中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效果确切。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集束化护理 炎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加工工艺越来越先进。机械传动零件的机械加工普遍选用数控加工方法,零件加工的优劣不仅跟数控编程人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水平密切相关,更与零件设计的工艺密不可分。只有设计人员充分了解机械传动零件的结构特点及精度要求,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技术水平,才能保证机械传动零件的加工质量,才能有效避免零件机械加工中的资源浪费并减少废品率,节省加工成本。分析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特点和设计原则。

  • 标签: 机械传动零件 机械加工 原则
  • 简介:摘要:机械加工技术在工件加工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对工件加工精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工件加工精度与机械加工技术水平成正比。然而,在零件机械加工的过程中,机械工艺暴露在众多影响因素中,从而导致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条件也较复杂。因此,在工件加工过程中,必须精准找到会对机械工艺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科学应用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以有效保证零件加工精度。因此,对机械加工技术进行深入探究,明确工件加工精度影响因素是核心内容。

  • 标签: 机械加工工艺 零件加工精度 影响
  • 简介:为确保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需展开有效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如果机械维护修理不足,则会造成设备处于障碍或是带病运行,造成隐患发生,不利于机械设备的功能体现,甚至造成安全隐患。对机械设备管理中机械维护修理重要进行论述,并提出机械设备管理维护修理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机械设备管理;机械维护修理;重要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肠道准备和不同肠道准备方法[机械肠道准备(mechanicalbowelpreparation,MBP)/口服抗生素]是否影响结直肠手术的特定结局。方法从2012年启动的美国国家外科质量改进计划中的结肠切除术的数据库中提取研究对象的资料,包括是否使用肠道准备、肠道准备的类型以及结直肠术后特定的并发症。对于接受择期结直肠手术的患者,我们使用无校正的或校正的logistic回归分析来评估术前联合MBP与抗生素(MBP+/ABX+),单独使用MBP(MBP+/ABX-)以及不使用肠道准备(no-prep)对预后的影响,特别是对吻合口瘘、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和肠梗阻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442名患者,no-prep组2296例(27.3%)、MBP+/ABX组3822例(45.3%)和MBP+/ABX+组2324例(27.5%)。组间的基线资料基本相似,但no-pre组在既往败血症、腹水、糖皮质激素使用、出血和肿瘤播散上稍比其他两组多。与no-pre组相比,MBP无论是否联合使用抗生素都与术后肠梗阻(MBP+/ABX+:OR=0.57,95%CI:0.48~0.68;MBP+/ABX:OR=0.78,95%CI:0.68~0.91)和SSI(MBP+/ABX+:OR=0.39,95%CI:0.32~0.48;MBP+/ABX:OR=0.80,95%CI:0.69~0.93)发生率的降低相关。MBP+/ABX+组患者比no-pre组患者具有更低的吻合口瘘发生率(OR=0.45,95%CI:0.32~0.64)。多因素分析发现,联合使用抗生素的MBP方法与吻合口瘘(OR=0.57,95%CI:0.35~0.94)、SSI(OR=0.40,95%CI:0.31~0.53)及术后肠梗阻(OR=0.71,95%CI:0.56~0.90)发生率的降低独立相关。结论上述结果阐明了近50年来的一个争议——肠道准备是否可改善结直肠术后的结局。联合使用口服抗生素的MBP方法可有效降低接近一半的SSI、吻合口瘘及肠梗阻这些结直肠术后最常见最麻烦的并发症。

  • 标签: 肠道准备 吻合口瘘 结直肠手术 前联合 结肠切除术 改进计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以及患者体内相关炎指标的关联。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数据库内收入治疗的160例炎症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160名患者中,110名患者为溃疡结肠炎,其余50名患者为克罗恩病,同时录入同期内我院中接受体检的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采集,对菌群进行培养分析对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菌群进行对比,分析患者的炎指标。结果:在实验结果中显示三组患者的肠道菌群数量有明显的改变,对照组中患者的肠道菌群数量最低,而溃疡结肠炎以及克罗恩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均有所改变,但葡萄糖道菌群数量虽然有所增长,但并未出现明显的数量变化,增加最多的为为消化球菌,拟杆菌以溃疡结肠炎患者最多,其余菌群以克罗恩病患者最多,数据差异显著(P<0.05)。在实验结果中显示,当患者出现炎症肠病时,患者体内会出现明显的炎症状况,而患者的炎因子分泌与患者的病情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当患者出现克罗恩病时,患者各项炎症指标会出现明显的增长,差异显著(P<0.05)。结论:当患者出现炎症肠病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肠道菌群紊乱,尤其是患者的炎症指标也会出现明显增加患者的肠道菌群会出现失衡的状况,所以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的肠道菌群以及炎症指标基本判断患者的炎症,肠病状况,对于患者的治疗工作开展来说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肠道菌群失调 变化分析 炎性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作为结肠癌癌前病变的结肠腺瘤息肉(CAP)中肠道菌群的改变特征。方法随机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结肠腺瘤息肉患者(CAP组)30例和无腺瘤息肉的健康个体(HC组)30名。通过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收集CAP患者的腺瘤组织和健康志愿者(HC)的肠黏膜组织,提取基因组DNA,对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扩增,通过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序列测定,实验结果使用秩和检验(Wilcoxon检验)进行比较法分析。结果CAP患者的腺瘤组织中肠道菌群α多样高于健康肠黏膜组织(Chao指数、Ace指数P<0.01)。门水平分析中,CAP组中拟杆菌门(FC=0.38)的丰度显著降低(P<0.01);属水平分析中,拟杆菌属(FC=0.32)、埃希菌属(FC=0.57)、瘤胃球菌属(FC=0.42)、Blautia(FC=0.27)、Dorea(FC=0.57)在CAP组中丰度降低(P<0.05);假单胞菌属(FC=2.43)、乳球菌(FC=2.84)、土芽孢杆菌属(FC=2.07)和不动杆菌属(FC=2.36)丰度升高(P<0.05)。结论与HC肠黏膜组织相比,CAP患者腺瘤组织中菌群的丰度和多样存在显著的差异,表明腺瘤息肉患者黏膜中菌群存在失衡现象。这种肠道微环境的失衡,对研究结肠腺瘤息肉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结肠肿瘤 腺瘤性息肉 胃肠道微生物组 RNA,核糖体,16S 高通量核苷酸序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及其与相关类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 60例炎症肠病为研究对象,其中 40例患者临床诊断为溃疡结肠炎本文设定为 UC组, 20例患者被临床诊断为克罗恩病,本文设定为 CD组,另外可选择 30名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采集三组患者的新鲜粪便进行检测,主要对比 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外周血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等炎指标和菌群结构变化的相关。 结果:UC组和 CD组均与对照组相比 UC组除真杆菌下降较为明显外,其余菌群数量均显著增加;而 CD组除真杆菌和小梭菌下降外,其余菌群数量明显增加,, UC组中的高炎指标中酵母菌数量最高,其余菌群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而 CD中高炎指标中肠球菌数量最高,其余菌群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结论:菌群结构发生变化会增加肠道内部的通透,对肠道黏膜造成一定损伤,因此,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直接影响了机体免疫功能的能量代谢。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肠道菌群 炎性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炎症肠病(IBD)患者肠道菌群构造改变及其与相关炎指标的关系,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90名炎症肠病患者入组进行研究。其中45名患者是溃疡结肠炎患者(A组)和45名克罗恩病患者(B组),另外选择4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参照组,对全部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新鲜粪便进行菌群培养并且进行分析。对比三组对象的菌群改变情况,研究炎指标和菌群数量之间的关联。结果:与参照组比较,A组患者肠内酵母菌、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拟杆菌、消化球菌、SC的数量显著增多,然而真杆菌的数量则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肠道菌群 白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