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慢性肝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1998年马歇尔正式提出了“肠-肝轴”的概念,肠道内环境与肝脏关系密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在NAFLD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肠道菌群与NAFLD发病机制的关系。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菌群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肠道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器官。男女两,陛在做健康肠道保养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是不一样的。本章中三位肠道健康的专家就将为我们全面解释,男女之间由于肠道环境的差异所导致的各种体征的不同。

  • 标签: 肠道健康 专家 护理法 抗衰老 身体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胃肠道手术抗生素的预防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对不同部位的胃肠道手术,在预防应用抗生素时各有其特点。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抗生素
  • 简介:有人把植物纤维素称为“肠道里的拖把”,细细一想,还挺有道理。植物纤维素本身并不产生热量,营养价值也不高,因而有人视它为“无用之物”。然而,正是这“无用之物”进入人体后却大显身手:在口腔,它耐嚼,可以锻炼牙齿,清洁牙缝污垢,增加唾液分泌,有助于食物消化:在胃里,它填充空间,使人减少饥饿感,有利于减肥:在肠道,它增强对肠壁的刺激,加快肠道蠕动,缩短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使大便通畅,及时把“垃圾”扫地出门。这位“扫把大师”,几乎成了人体中不可缺少的清道夫。

  • 标签: 肠道蠕动 拖把 植物纤维素 营养价值 唾液分泌 食物消化
  • 简介:目的综述国内外战创伤救治研究中引入的新理念-肠道复苏,了解其机制及实施过程,分析其安全及有效。方法采用情报调研方法,检索国内外发表的战创伤及肠道复苏方面的论著、文献综述、研究报告等。结果战创伤的转归与感染、脓毒症密切相关的。战创伤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下降是其内源性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在战创伤救治过程中至关重要。肠道复苏早期实施,更好地维护肠黏膜屏障的完整,减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病死率,改善预后。结论战创伤救治过程中肠道复苏,对于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防止内源性感染方面有着显著疗效,同时给药方便,安全可行。

  • 标签: 创伤 肠道屏障功能 肠道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我院肠道传染病监测和防治能力。方法近年来院里各级领导重度重视,重点加强了我院肠道门诊硬件建设和各种规章制度落实,不断加强全院特别是肠道门诊医护人员对传染病防治知识和能力的培训。结果我院肠道传染病监测和防治能力比往年有了明显提高,做好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监测和防治,特别是加强了烈性肠道传染病如霍乱(O2)疫情的预警监测,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 标签: 医院 肠道门诊 传染病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胃肠道异时多原发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8例胃肠道异时多原发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对胃肠道异时多原发癌的诊断治疗进行讨论。结果胃肠道异时多发癌病例占同期所有收治胃肠道癌的3.81%(8/210),占多发性胃肠道癌的26.67%(8/30),平均间隔时间为2.8年,均为肠镜随访发现,8例患者首发癌均行手术切除。结论胃肠道异时多原发癌应重视术后肠镜复查。

  • 标签: 异时性多原发癌 诊断及治疗
  • 简介:据GraczAD2013年4月4日(StemCells,2013Apr4.doi:10.1002/stem.1391.)报道,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员首次从人肠道组织中分离出成体干细胞。这一发现给科学家们提供急需的资源以便揭示出人类干细胞的确切生物学机制。

  • 标签: 肠道干细胞 离出 Cells 成体干细胞 生物学机制 人类干细胞
  • 简介:摘要本文从多方面来说明胃肠道肿瘤的易患因素,并对营养与胃肠道肿瘤关系进行了综述,初步分析了营养支持对恶性肿瘤的意义,提出了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期营养的重要

  • 标签: 营养 胃肠道肿瘤
  • 简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gastrointestinallymphoma,PGIL)是最常见的来源于结外淋巴组织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NHL的4%-20%。发病部位以胃部多见,其次为小肠、回盲部,结肠和直肠较为少见。我院收治1例PGIL致梗阻黄疸,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瘤 非霍奇金 黄疸
  • 简介:消化内镜器械的研发和操作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内镜下肠道疾病的诊断更加容易,特别是以往需外科手术治疗的诸多肠道疾病可通过内镜微创技术得到有效治疗。本文就消化内镜在小肠和结直肠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

  • 标签: 内镜微创治疗 肠道疾病 疾病诊断 消化内镜 操作技术 内镜器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5-2011年间收治的79例机械肠梗阻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13-58岁之间,女性39例,年龄在17-62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机械肠梗阻。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43例,治愈22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3%,对照组36例,治愈15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5%。结论在治疗机械肠梗阻疾病的过程中,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帮助较大,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机械性肠梗阻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临床特点。方法收集GIST患者23例,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3例患者手术切除率100%,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成功获得随访19例,随访率82.6%,随访时间1~2年,随访的19例患者中有2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其余均存活至今。结论GIST发病年龄多为40岁以上,多见于胃,其次为小肠,外科手术时主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手术治疗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中的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超声诊断资料加以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均表现为有包膜,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质或不均质的实质肿块,血供丰富。结论超声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胃肠道 间质瘤 超声彩色多普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方法以及有效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方法的安全和有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诊断并采用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出腹部胀痛、不适,采用MRI和CT作为重要影像学帮助检查,通过手术治疗之后,免疫组化检测CD34和CD117呈阳性率分别为55.6%和92.5%,手术治疗后一、三、五年内存活率分别是93.7%、84.8%、77.7%。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在临床表现上没有特异性症状,因此进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难度,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进行手术切除,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癌 临床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