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炎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疾病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2例膀胱炎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通过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治愈。结论膀胱炎肌纤维母细胞瘤为一种低度恶性少见肿瘤性病变,术前影像学诊断困难,依靠病理可确诊,免疫组化对疾病诊断和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一般采用保留膀胱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应注意随访。

  • 标签: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热休克蛋白70(HSP70)检测与炎症状态关系。方法将MHD患者92例根据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为2组:非炎症组(hs-CRP〈3mg/L)58例;炎症组(hs-CRP≥3mg/L)34例。检测2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血白蛋白(Alb)、hs-CRP、血红蛋白(Hb)、HSP70、铁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结果尿毒症患者血清HSP70与hs-CRP、IL-6、TNF-α、铁蛋白等炎症指标无明显相关;与Hb、Alb、总胆固醇等营养指标也无相关。非炎症组透析前HSP70水平较低,透析后迅速升高(P=0.013);而炎症组透析前后HSP7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1)。结论炎症状态可能是导致炎症组HSP70升高原因;但HSP70不能反映MHD患者是否存在慢性炎症状况,也不能反映其蛋白质营养状态。透析前、后HSP70水平检测可反映机体抗应激反应能力。

  • 标签: 尿毒症 肾透析 HSP70热休克蛋白质 炎症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肾癌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案。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8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肾癌成人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结合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结果得以确诊,均行手术治疗,3例辅助靶向治疗,术后随访3~69个月,5例无瘤存活,3例复发死亡。结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肾癌是一种罕见肾癌亚型,成年患者预后欠佳,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密切随访能有效改善预后。

  • 标签: Xp11.2易位 TFE3 肾癌
  • 作者: 张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泌尿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9-13
  • 出处:《东方药膳》2019年第23期
  • 机构:毕节市中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分析羟氯喹联合泼尼松治疗老年难治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56例老年难治肾病综合征患者分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均28例,分别实施单一羟氯喹治疗和羟氯喹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结果。结果: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肾功能指标得知,干预组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白细胞计数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干预组不良反应率几率低于对照组,分别是7.1%和21.4%。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总有效率情况,干预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2.8%和71.4%。结论:针对老年难治肾病综合征患者实施羟氯喹联合泼尼松治疗,整体上有重要作用,缓解了患者不良症状,值得借鉴和实施。

  • 标签: 羟氯喹;泼尼松;老年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通脉口服液对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干预作用,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死亡率目的。方法:选取80例MHD患者,根据患者SGA评估营养状态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控制血压、血糖等常规处理;通脉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口服通脉口服液1支,每日3次,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体重指数(BMI)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变化;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胆固醇(TC)等营养状况;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通脉组治疗后Hs-CRP、IL-6均低于治疗前(P〈0.05),BMI、TSF等,以及血红蛋白(Hb)、Alb、TRF、TC、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通脉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口服液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MIA综合征,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对改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有一定意义。

  • 标签: 通脉口服液 炎症 营养不良 维持性血液透析
  •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黄酮苷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即正常对照组(N组),糖尿病组(DM组),银杏黄酮苷治疗组(DG组).DM、DG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模成功后,DG组给予银杏黄酮苷灌胃,10周后观察各组血糖、血浆内皮素-1(ET-1)、24h尿白蛋白排泄率、肾重等指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肾脏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s-3)、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及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DM相比,DG组ET-1、尿白蛋白排泄率降低(P<0.05,P<0.01),肾脏肥大指数DG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PAI-1表达DG组低于DM组(P<0.01),MMPs-3DG组则高于N组及DM组(P<0.01).结论: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存在纤溶系统功能紊乱、内皮细胞受损及与之平行尿蛋白排泄率、ET-1增加,PAI-1表达增强、MMPs-3表达下调.应用银杏黄酮苷干预治疗,可以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减少内皮素释放,使PAI-1表达下调,MMPs-3表达上调,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部分保护作用.

  • 标签: 表达 PAI-1 DM 肾脏 ET-1 尿白蛋白排泄率
  • 简介:目的:评估螺内酯治疗维持腹膜透析患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和安全。方法:经2月观察期后,29例维持腹膜透析及31例肾功能正常心力衰竭患者入选并完成研究。基线前观察期给予包括ACEI、ARB等基础用药。治疗开始所有入组病人均予螺内酯片20mg,每日1次,治疗6月。测定基线、治疗后1周及此后每月血钾浓度,测定基线、治疗后3月、6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B型钠尿肽(BNP)和血醛固酮(ALD)浓度。结果:(1)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治疗6月后腹膜透析组LVEF、LVMI、BN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基线值比较,腹膜透析组治疗6月后LVEF明显提高[(52.42±4.71)%vs(40.12±5.11)%,P〈0.01],LVMI明显降低[(120.42±19.72)g/m^2vs(135.93±22.75)g/m^2,P〈0.05]。BNP明显降低[(3898.2±1052.7)pg/mlvs(1535.4±1044.2)pg/ml,P〈0.05]。(3)与治疗前比较,腹膜透析患者治疗后血醛固酮水平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所有腹膜透析患者在治疗期间血钾浓度均未超过6.0mmol/L,但与基线值比较,治疗后1周时血钾水平升高[(4.78±0.75)mmol/Lvs(4.35±0.54)mmol/L,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应用于腹膜透析并心力衰竭患者与肾功能正常患者同样能有效改善心功能,且对血钾影响小,安全良好。

  • 标签: 螺内酯 腹膜透析 心力衰竭 高钾血症
  • 简介:膀胱癌是世界范围内第十一大肿瘤,约75%膀胱癌为非肌层浸润膀胱癌(non-musele-invasivebladderearei-noma,NMIBC)。NMIBC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tumor,TURBT)后需行膀胱灌注来预防肿瘤复发和进展,灌注卡介苗是其中一种重要疗法。虽然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已应用于临床多年,但是迄今为止,此疗法原理仍不明确,灌注方案仍有很多争议,目前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予以完善。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膀胱灌注治疗 卡介苗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世界范围 肿瘤复发
  • 简介:前列腺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进程可经历激素依赖和激素非依赖阶段,其转变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多种信号传导通路可能参与其中。近年来随着MAPK信号通路研究深入,

  • 标签: MAPK信号通路 前列腺癌 DD3基因 相关性 RAS 信号传导通路
  • 简介:目的:慢性肾衰竭(CRF)尿毒症(Uremia)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肾亏血虚证,本实验探讨肾亏髓空发病机制.方法:将CRF患者血液透析超滤液(UF)浓缩,凝胶层析分离出分子量(MW)在1000~5000daltons之间中分子物质(MMS)三个不同组分,各制成两种浓度,加入到骨髓红系细胞培养体系,分别于培养三个不同时间加入31H-TdR0.7μci/ml,用显微摄像术和放射同位素自显影技术观察红系细胞结构,分类计数及标记指数(LI)动态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MMS显著地抑制红系细胞生长、成熟过程,并且不同浓度之间有显著差异;浓度越高,其抑制作用越大.结论:MMSMW在1000~4000daltons之间组分是CRF患者血中红细胞生长抑制因子(EIF).本实验结果从病理角度探讨了祖国医学"肾主骨生髓"、"生精化血""精血同源"、"肾亏髓空"发病机制,为探索清除CRF患者血中MMS有效药物,寻求治疗肾性贫血有效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肾亏髓空 中分子物质 肾性贫血 实验研究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中医
  • 简介:目的:观察益肾通络方对膜肾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PodocinmRNA表达影响,为临床治疗膜肾病(MN)提供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中药组,各组按相应剂量灌胃,于第4周末观察24h尿蛋白定量(UTP)、血清总蛋白(TP)、血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留取肾脏组织,用免疫荧光、光镜、电镜来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Real-timePCR法测Nephrin、PodocinmRNA在肾脏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其余三组TP、Alb均明显降低而TC、TG、UTP均明显升高,肾脏病理出现损害,肾组织Nephrin、Podocinm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UTP、TC、TG均明显降低,TP、Alb均明显升高,肾脏病理损害较轻,肾组织Nephrin、PodocinmRNA表达有所升高(P〈0.05)。贝那普利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通络方可明显降低膜肾病大鼠尿蛋白、升高血白蛋白水平、改善血脂代谢,对膜肾病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免疫复合物沉积及基底膜增厚有抑制作用,可减少肾脏病理损伤,能够上调膜肾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PodocinmRNA表达,延缓膜肾病进一步发展。

  • 标签: 益肾通络方 膜性肾病 NEPHRIN PODOCIN
  • 简介: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功能减退症(IHH)是一种罕见疾病,它病症表现为青春期推迟或者缺失,以及(或者)不育症。这些病症是由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作用未能对正常垂体.性腺轴产生足够刺激。由于罹患该病患者体内促卯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偏低或正常,所以采用孤立特发性中枢性腺功能低下(ICH)这一术语定义该疾病可能更为合适。该疾病应区别于伴有其它垂体缺陷中枢性腺功能减退。孤立特发性中枢性腺功能低下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且在男性发病率比中枢性腺功能减退多5倍。大部分情况下,该病患病人群比较分散,但也曾经报道过几例家族病例。这一发现加上其它很多致病基因突变调查,以及一些基因敲除模型出现,证明了该疾病发病可能有一个强大遗传学因素存在。孤立特发性中枢性腺功能低下可能与一些包含锇缺乏在内形态遗传学异常有关联,而锇缺乏与孤立特发性中枢性腺功能低下构成了卡尔曼氏综合症(KS)主要病征。在全部孤立特发性中枢性腺功能低下病例,卡尔曼氏综合症约占40%,也被视作一个特殊患者子群体。然而,经过对患有孤立锇缺陷或者卡尔曼氏综合症(KS)亦或孤立特发性中枢性腺功能低下包含亲戚在内几个家族谱系内部病患调查,证明孤立特发性中枢性腺功能低下是一种复杂遗传性疾病,它具有复杂多样表征以及显性。由此得出,不管是多个基因变异还是环境因素或者核外遗传变化都有可能导致复杂多样病征。本文综述了己知、与孤立特发性中枢性腺功能低下发病机制相关遗传机制,并且对由意大利孤立特发性中枢性腺功能低下网络合作中心所收集227例�

  • 标签: 中枢性性腺功能低下 先天性腺功能低下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低促性腺激素性性功能减退症 垂体-性腺轴 卡尔曼氏综合症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改变及人口流动增加,HIV感染者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包括疾病多样和隐蔽,以及医生对疾病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导致对该疾病漏诊和误诊。现报告1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 标签: HIV感染者 文献复习 狼疮性肾炎 人口流动 重视程度 认识水平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因"尿频伴便柱变细1年余"于2010年9月入院。既往于13年前因右肾良性肿物行右肾切除术。查体:肛门指检于膝胸位1~4点处触及直肠黏膜向中间压迫,边界欠清楚,黏膜光滑,无明显触压痛,前列腺无明显增大,表面光滑无结节,质地中等,中央沟存在,退出指套无沾血。余查体未及明显异常。

  • 标签: 输尿管 囊肿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紫癜肾炎(henoch-schnleinpurpuranephritis,HSPN)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1987年2月-2011年2月经肾活检确诊HSPN儿童515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病理及治疗转归资料。结果:临床分型以血尿和蛋白尿型最多(55.5%),孤立血尿型次之(26.0%);病理分级以Ⅱ级最多(64.9%),Ⅲ级次之(31.1%)。孤立血尿型、孤立蛋白尿型病理分级近乎均为Ⅱ级;血尿和蛋白尿型、急性肾炎型病理分级均为Ⅱ级和Ⅲ级;而肾病综合征型、急进肾炎型、慢性肾炎型均为Ⅲ级和(或)Ⅲ级以上。不同临床分型其病理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呈正相关(r=0.557,P〈0.01),临床分型越重,病理分级亦越重。临床分型与免疫复合物IgA、IgG、IgM和C3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且均呈正相关(r=0.341,P〈0.01;r=0.526,P〈0.01),临床分型越重,免疫复合物沉积越明显。不同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其治疗转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且均呈正相关(r=0.564,P〈0.01;r=0.699,P〈0.01),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越重,治疗转归越差。结论:儿童HSPN临床分型、病理分级与治疗转归彼此密切相关。尽早明确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 标签: 紫癜性肾炎 临床 肾脏病理学 治疗转归 儿童
  • 简介:目的:加深对系统红斑狼疮(SLE)认识,提高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对30例确诊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临床特点及初诊误诊原因.结果:SLE形式多样,急缓轻重不一,非典型病例多见.30例初诊误诊为急性肾炎1例,急进肾炎2例,慢性肾炎4例,肾病综合征(NS)8例,隐匿肾炎1例,风湿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各2例,结核胸膜炎、溶血性贫血、急性白血病、乙肝相关肾炎、甲状腺炎、偏头痛各1例.结论:临床医生应对本病有足够认识,详询病史,仔细体检,科学地进行临床思维.对NS、血小板减少紫癜、溶血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难以解释神经精神症状、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等,要注意排除本病.对可疑病例应及时作免疫学等有关检查.对未达诊断标准轻症、非典型患者,应密切观察,定期复查.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误诊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原因分析
  • 简介:隆突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eomaprotuberans,DFSP)是一种源于皮肤真皮层侵袭软组织肉瘤,低度恶性,易复发,故易被误诊。阴囊部发病罕见。现将汉中市3201医院收治例发病13年,反复手术治疗6次阴囊DFSP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皮肤纤维肉瘤 隆突性 阴囊
  • 简介:难治肾病综合征(RNS)是多病因、频复发、激素依赖和耐药及病情迁延一种小儿常见病,临床治疗颇为棘手.我院自1992年以来采用环磷酰胺(CTX)、强的松、保肾康联合治疗RNS,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共观察43例,随机分为两组:(1)治疗组(加CTX)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3岁5例,3~7岁11例,7~14岁7例.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3岁3例,3~7岁10例,7~14岁7例.均为住院患儿,符合1981年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与临床分型.两组病人中,单纯肾病综合征27例,肾炎肾病综合征16例.激素耐药19例(48%),频复发15例(35%),依赖9例(23%),以上三种状态,激素副作用明显者,强的松改为隔日晨起顿服.

  • 标签: 环磷酰胺 治疗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