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蛋白是指能够结合或整合到细胞或细胞器的膜上的蛋白质的总称。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药物80%以上都是作用在膜蛋白上的,膜蛋白是理想的药物靶点,因此,对膜蛋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由于膜蛋白的溶解、分离、鉴定十分困难,造成膜蛋白研究的滞后。本文就膜蛋白的结构,膜蛋白在细胞生理和人类疾病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膜蛋白作为药物靶点的潜力以及膜蛋白研究技术作一综述。

  • 标签: 膜蛋白 膜蛋白组学 药物靶点
  • 简介:摘要蛋白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蛋白的概念在1994年由Marc Wikins首次提出,但蛋白可以追溯到18世纪90年代中期甚至更早。在19世纪初,随着各种技术的成熟,经过各国科学家的讨论,提出了蛋白的概念。蛋白质水平的变化提供了某些疾病的变化信息,因此,可以通过蛋白技术,测定蛋白质水平的变化,进而研究疾病,描述生物体或器官的功能状态。随着蛋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蛋白运用到医学方面,包括对疾病的预测和诊断。本文主要总结和归纳了蛋白在肾脏疾病方面的应用。

  • 标签: 肾疾病 蛋白质组学 生物标记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黄芩苷对永生化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株差异表达蛋白的影响。方法培养HaCaT细胞,并加入黄芩苷进行干预。培养24h后收集细胞总蛋白,利用双向电泳方法分离细胞蛋白质,并用ImageMaster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各组细胞的蛋白质图谱,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质点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测定其胶内酶解后的肽质量指纹图谱,然后利用Mascot查询软件搜寻SwissProt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黄芩苷使HaCaT细胞蛋白发生改变,对其中18个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获得15个点的肽质量指纹图,初步鉴定为热休克蛋白beta-1、肌动蛋白、二氢嘧啶酶调节蛋白2等。结论黄芩苷可通过影响细胞中多种蛋白的表达,增强细胞的稳态和抵抗环境刺激损伤的能力,发挥抗肿瘤活性。

  • 标签: 黄苓苷 双向凝胶电泳 肽质量指纹图谱
  • 简介:目的应用相对和绝对定量同位素标记技术(ITRAQ)研究养心氏片对血管性抑郁小鼠(VD)海马组织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养心氏片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并寻找可能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模型、氟西汀、养心氏片,每组15只。采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诱导血管性抑郁模型,造模完成后行为实验检测小鼠抑郁行为的变化,养心氏片给予养心氏片1000mg/(kg·d),氟西汀给予15mg/(kg·d)灌胃给药,假手术、模型给予等体积的0.9%NaCl。给药21d后以提取的小鼠海马组织蛋白分析,获取的串联质谱数据通过Protein.pilot4.5软件鉴定蛋白质,之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用实时定量PCR(RT-qPCR)验证部分差异蛋白的表达趋势。结果利用ITRAQ技术蛋白方法一共鉴别得到了4300个蛋白质,通过对比模型和假手术,模型和养心氏片,共找到400个共同差异蛋白质。模型和假手术比较,其中上调130个(foldchange〉1.2,P〈0.05),下调270个(foldchange≤1.2,P〈0.05)。模型和养心氏片比较,其中上调147个(foldchange〉1.2,P〈0.05),下调253个(foldchange≤1.2,P〈0.05)。并最后筛查出涉及重要通路的Atp6v0a1、Stxbp1、Ap2a2、Slc6a11、Camk2b、Slc6a1、Camk2a、Npy、Gfap、Ntrk2、Grin2b、Gria2、Gria1、Dnm1、Atpif1、Ndufs7、Rab3a等25个相关蛋白,并对养心氏片和模型神经肽Y(NPY)、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人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2型受体TrkB、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a(CamkⅡa)、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b(CamkⅡb)、钠和氯依赖性GABA转运蛋白3(GAT3)、钠和氯依赖性GABA转运蛋白1(GAT1)7个差异蛋白进行mRNA层面的RT-qPCR验证,并对这些蛋白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R2=0.857,P=0.014)。结论利用基于ITRAQ技�

  • 标签: 养心氏片 血管性抑郁 蛋白组学 海马组织 ITRAQ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泌蛋白”是指由活细胞所分泌的丰富的、具有复杂生理功能的一系列蛋白,包括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激素、消化酶、抗体、胞外蛋白酶和毒素等,这些蛋白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粘连、迁移和免疫防御等多种生物过程,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近年来,蛋白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分泌蛋白的研究和发展。分泌蛋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殖领域的探索,并鉴定了许多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能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成功妊娠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或治疗目标。本文综述了分泌蛋白在人卵泡液、胚胎发育及子宫内膜分泌物中的研究进展,为分泌蛋白在人类生殖领域研究中的深入应用提供借鉴。

  • 标签: 生殖技术,辅助 分泌蛋白组学 卵泡液 胚胎发育 子宫内膜分泌物
  • 简介:摘要: 蛋白主要研究细胞或组织内表达的全部蛋白质及其表达模式, 其三大基本支撑技术是双向电泳技术、质谱技术以及计算机图像分析与大规模数据处理技术。随着蛋白研究的进展, 营养蛋白应运而生, 迅速成为营养研究的新前沿。本文对蛋白的研究内容、研究技术及其在营养领域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蛋白质组 研究技术 营养
  • 简介:摘要: 蛋白主要研究细胞或组织内表达的全部蛋白质及其表达模式, 其三大基本支撑技术是双向电泳技术、质谱技术以及计算机图像分析与大规模数据处理技术。随着蛋白研究的进展, 营养蛋白应运而生, 迅速成为营养研究的新前沿。本文对蛋白的研究内容、研究技术及其在营养领域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蛋白质组 研究技术 营养
  • 简介:蛋白(proteome)一词最早由Wilkins和Williams于1994年提出,指一种细胞、组织或有机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有基因表达的以及表达后修饰的全部蛋白质…。蛋白(proteomics)即是对细胞、组织或有机体实际表达的蛋白的研究,有机体表型的复杂性由其蛋白决定。多数神经外科疾病不是单基因遗传所致,而是不同时相或部位特定蛋白的变化及多种蛋白相互作用的更加复杂的过程;疾病状态下与正常状态下组织不同的蛋白表达谱,可提供对疾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蛋白标志物等;对特定通路中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建立起相应的信号转导通路体系,有助于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学和病理发生机制;

  • 标签: 蛋白组学 双向电泳 脑肿瘤 脑外伤 脑血管痉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以玉米胚为材料,找出药效蛋白含量最佳及营养价值最高的发育时期。方法:从 4个不同时期的玉米胚中提取总蛋白,通过 2-ED分析差异蛋白。结果:在变化显著差异的 1100±12蛋白点中,找到 6个蛋白为候选有意义蛋白。结论:寡肽酶 A(Oligopeptidase A, Spot1)在 25DAP中表达最高,表明活性肽相关蛋白含量最高,而谷胱甘肽 s-转移酶 III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III, Spot 5, 6)随着时间增加而含量升高,在 30 DAP是累积最高峰。

  • 标签: 玉米胚 药效成分 2-ED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泪腺腺样囊腺癌(LACC)高级别转化(HGT)的蛋白表达差异。方法实验研究。收集2012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8例LACC患者的石蜡组织样本。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LACC和LACC-HGT,每组4例,男性和女性各2例;平均年龄分别为53、44岁。采用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筛选两石蜡组织样本的差异蛋白,对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新鲜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原代细胞培养,运用基因芯片筛选LACC与LACC-HGT原代细胞之间差异表达的mRNA。将质谱数据与mRNA芯片数据取交集,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蛋白和基因芯片数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CR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共检测到HGT相关差异蛋白105个,包括50个上调蛋白和55个下调蛋白。显著上调的蛋白有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和Ⅵ型胶原蛋白2等;显著下调的蛋白有Cereblon蛋白、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样蛋白2和核糖体蛋白L39等。基因本体分析结果表明,LACC-HGT差异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囊泡腔、细胞外基质,具有有机酸结合、分子载体活性等,参与调控细胞外基质组成、免疫、炎性反应及凋亡等生物学过程。通路富集分析显示,LACC-HGT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基质-蛋白聚糖及聚糖代谢等信号通路。蛋白复合体预测分析筛选出4个上调的蛋白复合体和1个下调的蛋白复合体。LACC-HGT差异蛋白与mRNA芯片差异基因重合的共15个,其中肿瘤相关蛋白6个包括型胶原蛋白1 (COL14A1)、棘皮微管相关蛋白4(EML4)、α-胰蛋白酶抑制因子(ITIH4)、N-myc下游调控基因2 (NDRG2)、骨诱导因子(OGN)、RAS同源基因家族C(RhoC)。主要功能涉及肿瘤细胞的运动和迁移等。PCR结果表明,COL14A1、EML4、ITIH4、NDRG2、OGN、RhoC在LACC-1、LACC-2、LACC-HGT-1和LACC-HGT-2原代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意义(F=1 675.98,38.53,27.37,16.47,13.38,25.22;均P<0.01),如COL14A1在LACC-HGT-1和LACC-HGT-2原代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16.09±0.51、9.96±0.34)均显著高于LACC-1原代细胞(1.00±0.13)和LACC-2(0.67±0.08)(均P<0.05)。结论LACC-HGT与LACC之间存在差异表达蛋白,其中COL14A1、EML4、ITIH4、NDRG2、OGN、RhoC可能在LACC的高级别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LACC-HGT的潜在靶点进行深入研究。(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31-539)

  • 标签: 癌,腺样囊性 眼肿瘤 泪器疾病 细胞转化,肿瘤 蛋白质组学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蛋白的生物标志物发现技术已经发展了广阔的前景,因此蛋白质表达可作为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的病理生理学指标。使用质谱分析,根据体液中蛋白质的鉴定,例如脑脊液、血清或血液,就有可能识别出精神分裂症的生物标志物。在临床确诊前,体液中应存在理想的生物标志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现性好。该综述讨论了全面的蛋白方法,阐明了其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现、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适用性。尽管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努力,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精神分裂症知之甚少。蛋白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液中的蛋白质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分子机制。它们也可能表明最有可能发生病理改变的细胞的类型和位置。蛋白方法的研究已经为死后脑组织、外周组织和体液中的定量和定性蛋白质模式提供了大量信息。如二维电泳,2-DDIGE,SELDI-TOF不同蛋白技术、蛋白和基于标记(ICAT),无标记(MS(E))量化已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此外,我们还讨论了蛋白方法作为一种常规诊断工具在精神分裂症临床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蛋白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以肺癌 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高异黄酮对 A549细胞作用的蛋白靶点。方法:从玉竹中提取高异黄酮并作用于肺癌细胞 A549; 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高异黄酮作用于 A549细胞的结果。通过 2-ED分析差异蛋白。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高异黄酮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 A549细胞的增殖,并发现 32个点发生了可重复性变化。在变化点中有 5个蛋白为候选有意义蛋白。结论: 5个靶点蛋白( Peroxiredoxin 2, HSP 70 variant 2, Mitochondrial receptor subunit, Heat shock cognate 71 kDa protein, p38 kinase)与细胞的凋亡有关。

  • 标签: 高异黄酮 A549细胞 2-ED
  • 作者: 张慧 李筱荣 Zhou Lei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Singapore Eye Research Institute,Singapore 999002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之一,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盲眼病,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可以减少致盲性DR的发生。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蛋白和代谢在DR的早期诊断、发病机制研究以及治疗靶点探索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应用价值。传统生物标志物如糖尿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等具有较高的预测DR进展的能力,但临床上仍然缺乏能够体现DR病理机制的独立预测因子。人工智能和机器算法等技术推动了蛋白和代谢对DR新型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使得新型生物标志物更加无创,稳健和敏感。在临床实践中,对预后存在差异的患者进行蛋白质和代谢物的检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从蛋白和代谢角度理解患者的异质性,推动了DR精准医疗的开展。本文对蛋白和代谢在DR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筛选、发病机制探索和精准医疗等方面采取的技术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进一步推动这个领域的临床应用转化研究。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蛋白组学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精准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串联质谱标签(TMT)方法筛选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继发限制性斜视患者和共同性斜视患者的眼外肌差异表达蛋白。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TAO继发限制性斜视并行斜视矫正术5例患者的眼外肌标本,收集同期5例共同性内斜视行斜视矫正术患者的眼外肌作为对照。采用基于TMT的蛋白技术,对TAO和对照眼外肌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设定倍数变化≥1.2或≤0.83且P值<0.05作为筛选差异表达蛋白的阈值。利用UniProtGOA蛋白数据库和STRING蛋白网络互作数据库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的基因本体(GO)注释、KEGG通路富集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结果TAO与对照眼外肌总差异表达蛋白数量为53个,其中表达上调蛋白34个,表达下调蛋白19个。通过GO注释发现,按其生物学过程分类,这些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了对刺激的反应过程、多细胞生物过程、代谢过程、发育过程、细胞内信号转导、正向生物调控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了局部黏附、紧密连接、细胞骨架调控、凋亡等通路。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发现肌球蛋白重链2、肌球蛋白重链7、肌球蛋白调节轻链、α辅肌动蛋白2、纤维蛋白原α链和纤维蛋白原β链6个关键蛋白。结论TAO继发限制性斜视患者与共同性斜视患者的眼外肌中蛋白表达存在差异,肌球蛋白、辅肌动蛋白、细丝蛋白可能通过参与细胞骨架调控、局部黏附等参与TAO的发病机制。

  • 标签: 甲状腺相关眼病 限制性斜视 蛋白组学 质谱分析法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多糖载人Ⅰ型胶原促血管新牛作崩,探讨黄芪多糖与Ⅰ型胶原的协同作用。方法通过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增殖实验测定不同浓度黄芪多糖和胶原对细胞的增殖作用,并测量细胞迁移率;WesternBlot方法验证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整合素α1β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c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黄芪多糖浓度20μg/ml时促进HUVEC生长作用最明显,此后随着浓度的升高,促生长的作用逐渐降低,但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黄芪和胶原合用,对细胞的促生长有协同作用,显著高于20μg/ml胶原(P〈0.05).20μg/ml黄芪多糖+20μg/ml胶原时HUVEC迁移能力最强;WesternBlot结果提示Ang-1和整合素α1β3的表达随着黄芪和胶原浓度的增加而升高;20μg/ml黄芪多糖+胶原达到最高。结论黄芪多糖能促进HUVEC的增殖和迁移,并上调Ang-1和整合素α1β3的表达,具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且黄芪多糖和胶原具有协同作用。

  • 标签: 黄芪多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胶原 血管新生
  • 简介:摘要 目的:玉米胚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对玉米胚进行实验,在玉米胚中找出药效蛋白含量最佳及营养价值最高的发育时期。方法:双向凝胶电泳:所提取出来的蛋白质等电点、分子量是不同的,从而对所提取出来的蛋白质进行分离。酶解:把蛋白裂解为氨基酸肽段进行酶解过程。蛋白质谱鉴定:对所提取的蛋白进行鉴定。 结果:用pH值为4-7的等电聚焦,获得了更大分辨率的二维凝胶。进行了三次重复的实验,所有凝胶的可重复蛋白点的数量均为1100±12,找到6个蛋白为候选有意义蛋白。结论:寡肽酶A(No.3)在25DAP中表达最高,表明活性肽相关蛋白含量最高,活性肽一般指的是由2-7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肽类物质。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III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III)随着时间的增加其含量升高,在30DAP是累积最高峰。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在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high-gradeprostaticintra-epithelialneoplasia,HGPIN)和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蛋白表达研究中的应用。探索HGPIN向PCa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研究为11例HGPIN患者,对照为15例PCa患者。用二维电泳(two-di-mensionalgelelectrophoresis,2-DE)和质谱分析(massspectrometry,MS)对两患者的血清蛋白进行研究,并用ELISA方法进一步确认。结果在两中发现了12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epithelium-derivedfactor,PEDF)在PCa患者中显著下调。结论蛋白研究方法对HGPIN和PCa患者的血清进行差异比较是有效、可行的。PEDF可能与HGPIN向PCa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机制密切相关。

  • 标签: 前列腺上皮内瘤病 前列腺肿瘤 蛋白质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