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常见病源有 RV 、 HuCV 、 AstV 、 Aichi 病毒、 EADV 、 HPeV 等,病毒性腹泻病主要发病人群为 6 个月 -2 岁小儿,好发季节为秋冬季,潜伏期一般为( 2-3 ) d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无脓血、无粘液,可造成水电解质紊乱、脱水、酸碱失衡,各病原消化道症状严重程度具一定差异。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的实验室诊断推荐 ELISA 法,操作简单、准确度佳。国内有关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的预防疫苗的研制也已逐渐提升日程,临床治疗可采用液体疗法、抗病毒治疗、肠道微生态制剂、肠粘膜保护剂以及中医疗法。

  • 标签: 婴幼儿 病毒性腹泻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应用临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就诊的 5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均分成 2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临床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出院,值得各大医院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临床护理 病毒性 肝炎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改变与心脏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2011年在本院住院的重型病毒性肝炎187例、正常对照组97例,对其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同时检测心肌酶谱及肝功能,并对以上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重度病毒性肝炎能引起心电图异常,主要改变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ST-T改变、Q-T间期延长、QRS波低电压、心律失常等。心电图改变与CPK成正相关。特别是窦速合并ST和(或)T波改变的患者,出现CPK明显升高,是反映心肌受损的重要指标。结论心电图可以作为重型病毒性肝炎心脏损伤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临床应密切关注心电图改变。

  • 标签: 心电图描记术 心肌酶 重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 EB病毒性脑炎 (HSE)临床表现和预后,探讨小儿 EB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 ,指导 EB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8年 1月至 2014年 9月我院儿科收住院的 24例 EVE患儿,观察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 24例患儿中发热 24例 (100% ),总发热时间 4~ 7天 6例, 8~ 14天 15例,~ 21天 3例,高颅压症状 16例 (67% ),脑膜刺激征 13例 (54% ),意识障碍 14例 (58% ),昏迷、抽搐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各 10例( 42% )。 CSF检查示外观均清亮,糖、卤化物均正常范围,白细胞及蛋白定量轻度升高 14例 (58% ),其余均正常范围。 结论 在儿童病毒性脑炎中 EBE并不少见,且多单独出现而非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 (1M)的一部分,临床上具有易迁延特点,表现热程长,脑脊液恢复慢,但脑脊液改变无特异性 ,EBV脑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较重,可累及额叶、颞叶、丘脑、基底节、小脑等部位,大多数 EBV脑炎预后良好,存在基底节及丘脑病变的患儿易出现后遗症。

  • 标签: EB病毒 脑炎 儿童 随访研究
  • 简介:我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1770万,其中聋哑儿有600万,7岁以下的聋儿可达80万,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约新生聋儿3万余名。为有效开展聋儿康复和预防工作,1988年聋儿康复工作作为一项抢救性工程列入国家计划,开始系统实施。1999年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规定了30种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标准,指导医生正确、规范地使用。减少和避免听力语言残疾的发生。

  • 标签: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耳毒性药物 临床应用 药物不良反应 庆大霉素 神经肌肉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有病毒性脑炎的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与常规抗病毒、脑神经保护剂、镇静剂、脱水剂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加服中药汤剂。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发烧、头痛、呕吐、脑脊液常规恢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较单用西药常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明显。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辨证分型 病毒性脑炎
  • 简介: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或神经病毒病是病毒感染性疾病或病毒病中的一部分.病毒性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中一具有重要代表性的急性神经病毒病.本文拟初探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相关问题,谨供参考并祈指正.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治愈率 MRI检查 阿昔洛韦 更昔洛韦 膦甲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色素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色素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0.1%无环鸟苷和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强化治疗手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患者实施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色素膜炎中,采取强化治疗手段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病情,改善临床症状,加快眼压恢复,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色素膜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由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医生操作的重症超声在PICU脓毒性休克患儿液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4位PICU医生通过中国重症超声协作组规范培训,获得合格证书阶段为过渡期。过渡期后2年即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PICU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患儿为CCUE组(n=22)。在过渡期前2年即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PICU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患儿为对照组(n=18)。两组患儿均按照脓毒性休克指南给予抗休克、抗感染、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案对患儿进行液体管理。CCUE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症急会诊超声检查(critical care chest ultrasonic examination in emergency consultation,CCUE)流程,动态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以调整液体管理方案。结果CCUE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入院后48 h内液体入量、液体出量均少于对照组[(4.68±2.06)d比(7.33±0.49)d,(6.34±1.85)ml/(kg·h)比(8.55±0.39) ml/(kg·h),(2.47±1.22)ml/(kg·h)比(6.18±1.72)ml/(kg·h);P均<0.05];而CCUE组患儿入院后48 h内液体正平衡量,咪哒唑仑、芬太尼用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7±2.33)ml/(kg·h)比(2.37±2.10)ml/(kg·h),(5.62±2.39)μg/(kg·min)比(1.68±0.82)μg/(kg·min),(1.41±0.39)μg/(kg·h)比(0.95±0.56)μg/(kg·h);P均<0.05]。CCUE组患儿平均48 h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呋塞米用量、PICU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UE组容量复苏1 h后插管率为54.5%(12/22)、病死率为8.3%(2/24),均高于对照组[33.33%(6/18)、5.3%(1/1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CUE流程对PICU脓毒性休克患儿进行动态检查评估,可优化液体管理方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液体管理 重症急会诊超声检查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神经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慢性酒精中毒病人用CCDM-3诊断标准进行筛选。对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106例慢性酒精中毒神经病病人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例患者,75例治愈(70.8%),24例患者好转(22.6%),7例无效(6.6%)。结论严格戒酒,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慢性酒精中毒神经病治愈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慢性酒精中毒 神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乙肝五项)检查方法,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打下基础。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疑似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血清样本进行乙肝五项检查,对确诊患者予以及时治疗。结果通过实施乙肝五项检查,确诊34例患者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其余6例乙肝五项检查为阴性。对3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肝功能、B超等进一步检查,并予以及时的针对性治疗均有好转。结论乙肝五项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乙型病毒性肝炎,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血清学检查 乙肝五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肠道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8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根据脑脊液肠道病毒PCR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阳性组(55例)和阴性组(32例),分析入组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阳性组比阴性组住院时间短[(9.5±5.2)d比(21.8±15.8)d,t=4.295,P<0.001],治愈率高(96.4%(53/55)比81.2%(26/32),χ2=3.872,P=0.049),夏秋季节发病率高[96.4%(53/55)比62.5%(20/32),χ2=17.181,P<0.001]。阳性组无死亡病例,阴性组死亡3例(9.4%,3/32)。两组常见的临床表现均为发热,发生率分别为90.9%(50/55)和68.8%(22/32)(χ2=6.962,P=0.008)。阳性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多核细胞比例、蛋白含量低于阴性组,而单核细胞比例、糖含量高于阴性组(P<0.001)。阳性组血、脑脊液细菌培养均阴性。阴性组血、脑脊液细菌培养均阳性10例,其中无乳链球菌3例,大肠埃希菌6例,脑膜败血性金黄杆菌1例,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患儿预后不良。阳性组颅脑超声、颅脑核磁共振、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发生率低于阴性组(P均<0.05)。结论肠道病毒是本地区夏秋季非细菌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预后较好,临床上对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新生儿,需要早期进行脑脊液的肠道病毒PCR检测。

  • 标签: 肠道病毒 脑膜炎 新生儿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脓毒性休克患儿的早期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56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根据患儿入PICU 24 h内最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分为非危重组(>80分)、危重组(70~80分)及极危重组(<70分),分析比较各组患儿早期的临床特点。结果56例脓毒性休克患儿,平均年龄12.0(1.0,180.0)个月;原发病以呼吸系统感染(60.7%,34/56)为主,病原学以细菌(71.4%,40/56)为主。死亡21例,存活35例,总病死率37.5%;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病死率分别为12.5%(2/16)、16.7%(1/6)、52.9%(18/34)。死亡组与存活组患儿的年龄、性别、PICU住院时间、心率、1 h及24 h平均动脉压、是否使用机械通气及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死亡组患儿的PCIS明显低于存活组,6 h及24 h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明显高于存活组,初始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1 h、6 h及24 h内入液量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极危重组患儿的6 h入液量与非危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PCIS、VIS6 h、VIS24 h、初始乳酸水平及24 h乳酸清除率、降钙素原、射血分数、6 h入液量水平及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与患儿死亡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S、6 h入液量水平、早期乳酸水平及合并MODS是脓毒性休克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6 h液体入量、PCIS、初始乳酸及MODS预测脓毒性休克患儿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47、0.835、0.797、0.761。结论脓毒性休克患儿病死率高,PCIS评分、6 h内复苏液量、早期乳酸水平及合并MODS是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早期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预后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