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腹泻是胃黏膜和肠黏膜发炎,急性腹泻是夏秋季的常见病、多发病。多由于细菌及病毒等感染所致。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病状及程度不等的腹泻和腹部不适,随后出现电解质和液体的丢失。该病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待症状。思密达口服液联合得舒特片,不仅可以吸附、固定、抑制肠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结合黏液蛋白,提高黏膜屏障作用的同时也加速受损上皮的修复和再生;还可以明显减轻腹部疼痛、减少腹泻的次数,还可消除氨甲酰胆碱对平滑肌的作用,能阻滞结肠胆碱能收缩活动。

  • 标签: 病毒性腹泻 思密达 得舒特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小儿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患儿20例临床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儿经抢救及护理,住院1~2周,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患儿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消除患儿因疾病引起的恐惧和焦虑,同时鼓励患儿积极锻炼身体,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标签: 儿童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法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4例患者经治疗治愈30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无特效疗法,多数病人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及对症治疗后能痊愈。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试验组(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干扰素治疗)各45例。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82.2%;患者疼痛减轻、角膜溃疡愈合分别用时(3.5±0.8)d、(4.6±1.2)d,优于对照组的(4.4±1.0)d、(6.8±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联合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和干扰素的疗效更佳,有利于缩短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病毒性角膜炎 更昔洛韦 干扰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临床中的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治疗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定义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且无合并症38例孕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在分娩中的情况。结果两组在产后出血、胎儿早产、孕妇死亡、围生儿死亡、并发症等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合并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加强产前检查和保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避免在妊娠晚期病情加重导致治疗风险大大增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病毒性脑炎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护理,另行予以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在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疗效确切、预后理想,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脑炎 综合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4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良性惊厥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作以简要回顾与分析。结果本组患儿诱发轮状病毒性肠炎伴良性惊厥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电解质紊乱17例(35.4%),中枢系统感染9例(18.8%),酸中毒5例(10.4%),热惊厥13例(27.1%),无明显诱因4例(8.3%)。治疗后所有患儿均获得痊愈,院后无一例患儿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治疗,惊厥复发0例。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伴良性惊厥的发病诱因较多,通过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并采取对症治疗能实现完全治愈。

  • 标签: 轮状病毒性肠炎 良性惊厥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肺炎的临床对症治疗及抗生素治疗。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者30例临床对症治疗及应用抗生素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0例病毒性肺炎患者经治疗痊愈11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病毒性肺炎治疗除首先积极抗病毒治疗外,还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重点应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病毒性肺炎 治疗分析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7例临床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7例患者经调整免疫,系统保肝及抗炎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出院病情时均有明显好转。结论以休息、补充营养为主,辅以适当的药物治疗,避免酗酒、劳累、感染及肝毒性药物的使用等对肝脏的不利因素。

  • 标签: 甲型病毒性肝炎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时间段内我院治疗的56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85.7%、14.3%、14.3%,对照组分别是64.3%、35.7%、32.1%,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是(36.5±15.5)d,对照组是(69.9±36.1)d,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治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实施综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避免患者死亡。

  • 标签: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疗效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我院的100例病毒性肝炎孕产妇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CD30(sCD30)水平以及运用生化检测仪对患者血清中的ALT的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另外选择50例ALT正常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作为乙型肝炎对照,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sCD30以及ALT水平均要显著地高于健康对照组,ALT水平升高的乙型肝炎患者较ALT正常的HBV携带者血清中的sCD30水平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sCD30水平与ALT水平呈现出正相关性(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CD30(sCD30)能够作为肝炎活性的一个重要的检测化验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检测意义。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可溶性CD30(sCD30) ALT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生素D佐治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bid)抗病毒治疗及积极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入院当晚即开始服用维生素D滴剂,两组患者均以1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25-(OH)D3与Ig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表现有不同程度升高,但治疗组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佐治病毒性肺炎临床疗效满意,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维生素D 病毒性肺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伤科消肿颗粒的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可能造成对机体的毒性反应,为临床提供安全依据。方法用25g/kg的剂量灌胃小鼠进行毒性实验,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用2.5g/kg、5g/kg、10g/kg每天灌胃大鼠,连续给药180天,停药后观察药物对大鼠生长发育以及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主要脏器病理形态影响。结果急性毒性实验小鼠无一死亡;小鼠1天内灌胃伤科消肿颗粒最大耐受量75g/kg;长期毒性实验结果显示,伤科消肿颗粒对大鼠生长发育以及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主要脏器病理形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伤科消肿颗粒临床拟用量是安全的。

  • 标签: 消肿颗粒 急性毒性 长期毒性 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