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烧伤病人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原因,总结有效可行的护理对策,防止医院内感染流行爆发。结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呈迅速增加趋势,加强烧伤病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严格使用抗生素,延缓耐药菌发展,做好手卫生和基础护理、防范好交叉感染是降低烧伤病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并有针对性地干预和培训护理工作。

  • 标签: 烧伤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多重耐药菌的检出、流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ScanWalkAway40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病原菌的培养与鉴定,根据药敏结果对多重耐药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6共检出MDRO5764株,连续3年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31.52%)、鲍曼不动杆菌(26.37%)、铜绿假单胞菌(20.77%)、肺炎克雷伯菌(10.70%)、金黄色葡萄球菌(6.80%)。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科MDRO有较高敏感性,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革兰阳性MDRO。结论MDRO感染严重,并且耐药性普遍较高,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耐药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临床分析危机值管理运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的相关效果。方法 以双盲数字为基础,对本院ICU重症监护室的200例病例进行综合分组研究,其中研究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在感染控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研究组运用危机值管理方式,对比组间的错中耐药菌感染状况。结果 通过管理,在院内感染率、多重耐药菌感染等问题对比中,研究组问题例数更少,组间相比,P

  • 标签: 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 危急值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我院所收治的86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深入探讨神经外科患者应用综合干预管理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开始于2020年1月,于2021年12月结束,在研究期间对86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将86例样本患者根据干预管理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43例患者应用常规接触隔离防控方案(对照组),43例患者应用综合干预管理方案(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结果:本研究数据显示应用常规隔离防控举措的对照组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与发现率均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并且均体现出较为显著的统计差异。结论:通过数据研究分析可知,应用综合干预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与发现率,具有较为确切的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因此可进行进一步探讨。

  • 标签: 神经外科 多重耐药菌 综合干预管理 接触隔离防控
  • 简介:摘要:多重耐药菌指的是在临床中使用三类或者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病原菌,多数都是条件致病菌,如果在医院当中出现感染,这些病菌会存在于医院环境中的一些物品上,或者寄居在医护人员或者患者身上,很难清理干净,而长期卧床的患者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同时,长期卧床患者也很容易出现多重耐药病菌感染并发症,传染性强,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就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因此,在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护理时,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能够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长期卧床患者 多重耐药菌感染 预防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病情,探讨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患者预后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参考数表法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对比干预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交叉感染发生率很显然比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值,可以构成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满意度很显然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值,可以构成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护理应用在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感染有利于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多重耐药 感染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中防控措施的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585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2021年3—8月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310例为基线调查阶段(常规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2021年10月—2022年3月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275例为实施干预阶段(优质护理干预),分析干预价值和效果。结果试验组出现感染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护人员工作质量、安全意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医院感染 多种耐药细菌 监控 防治
  • 简介:摘要:肝硬化合并上肝腹水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症状,肝硬化发展到失代偿期,表现为少量、中量或者大量腹水,腹水可引起明显腹胀,也可合并细菌感染,通过腹水穿刺进行细菌培养,确定引起感染的细菌。

  • 标签: 肝硬化 腹水 感染 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2023年1月-2023年3月时段内收治的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共96例,依据硬币正反面准则纳入对照组(48例)和综合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综合组行综合护理,比较患者管理后总有效率、感染情况。结果:综合组管理后总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83.33%)、总感染率(4.16%)低于对照组(18.74%),组间数据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多重耐药感染患者,重症医学科采取综合护理服务,既可提高治疗效果,还可降低患者感染事件,可推广。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多重耐药感染现状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影响。方法:将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常规控制,研究组联合护理干预,评价患者MDRO感染率。结果:研究组MDRO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该模式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 影响
  • 简介:摘要:随着人类社会不断演变,进一步增加了病菌、病毒与人们的接触范围。常通过各种抗生素药物应对病毒入侵,该类药物的使用有利于人们的防御能力的提升,较好的抑制病菌传播,有效治疗疾病。但是对于人体而言,滥用抗生素药物会严重损害免疫系统,进一步加大对患者身体的影响,特别是在病菌产生多重耐药性后,会面临更加严峻的问题,认为抗生素已经失去对抗病菌传播的效果,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会进一步加重这一问题。若未得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容易引发院内感染暴发。本文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现状及护理进展展开阐述。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现状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落实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评价其对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的作用。方法: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1月-7月,对入住我院ICU治疗的70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前实施常规防控干预措施的35名患者分入对照组,2022年4月起施行综合防控干预措施的35名患分入观察组。调查两组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对两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各防控措施的落实率均高于对照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分析后显示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落实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综合防控
  • 简介:目的检测人乳头瘤病毒L1(HPVL1)壳蛋白在各级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同时探讨其在HPV单型感染多重感染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宫颈活检且高危HPV阳性的250例患者,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联合非同位素标记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行HPVL1壳蛋白检测。HPVDNA分型检测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结果HPVL1壳蛋白在正常或宫颈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宫颈癌(SCC)4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1.6%、52.8%、22.2%、0,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L1壳蛋白在单型与多重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29.7%和2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L1壳蛋白在≤35岁、36~49岁及≥50岁3个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25.5%、27.3%、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L1壳蛋白阳性率在HPV感染中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加重而下降,可作为宫颈上皮内病变进展的1种预测标志物。HPVL1壳蛋白与HPV感染亚型以及单型或多重感染无明确相关性。

  • 标签: HPVL1壳蛋白 人乳头瘤病毒 单型感染 多重感染 宫颈上皮内病变 宫颈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分析ICU确诊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性肺炎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研究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阿米卡星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呼吸、脉搏、血压以及体温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2d、7d、14d、21d的PCT值、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临床应选择联合方案治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环丙沙星治疗效果优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

  • 标签: ICU感染 多重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感染管理中的执行力。方法以感染监测数据为基础,选择多重耐药菌感染高发的ICU作为研究对象。以科室小组为主导进行三个月的持续质量改进(CQI)管理。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在多重耐药菌患者感染管理中的,手卫生执行率,单间隔离率,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个人防护用品的应用率,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合格率较前显著提高。结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能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执行率,降低医院感染的传播。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多重耐药菌 感染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依照JCI评审标准对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通过成立多重耐药菌多部门联合管理小组、查找问题、开展全员培训、持续质量改进等措施,将依照JCI评审标准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实施管理前后1年的隔离措施执行率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依照JCI评审标准能有效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执行率(P<0.01或P<0.05),明显改善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P<0.05)。结论依照JCI评审标准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管理,能有效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执行率,明显改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对于降低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JCI 评审标准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重肺部感染的菌群分布以及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提供科学的依据以便于临床上对抗生素的合理利用以及对治愈率的提升。方法对22009012年31月到22012014年51月6180335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培养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分离的3455297株菌株利用纸片扩散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鉴定以及细菌培养。结果在6202358例患者当中有989106例患者属于多重肺部感染,达到了近%5016.1%的比例。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白念珠菌属于病原菌中的前四位。结论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鲍曼不动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属于常见的多重肺部感染病原菌,感染病例中占有多数的是65岁以上的患者,最常见的是呼吸科患者。

  • 标签: 多重肺部感染 菌群分布 细菌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