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儿童进行研究,共有138例,所有患儿于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之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对其中69例患儿实施综合管理方法,另外69例实施常规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8.3%,其中没有效果的患儿有15例,占比为21.7%,效果一般的患儿有12例,占比为17.4%,效果较好的患儿有24例,占比为34.8%,效果很好的患儿有18例,占比为26.1%,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5.7%,其中没有效果的患儿有3例,占比为4.3%,效果一般的患儿有10例,占比为14.5%,效果较好的患儿有30例,占比为43.5%,效果很好的患儿有26例,占比为37.7%,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上升(P

  • 标签: 小儿内科 多重耐药菌 感染 综合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儿童进行研究,共有69例,所有患者于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之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对这69例患儿实施综合管理方法,对比分析综合管理方法实施前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综合管理之前,患儿护理总满意度为78.3%,其中不满意的患儿有15例,占比为21.7%,觉得一般的患儿有12例,占比为17.4%,较为满意的患儿有24例,占比为34.8%,很满意的患儿有18例,占比为26.1%,实施综合管理之后,患儿护理总满意度为95.7%,其中不满意的患儿有3例,占比为4.3%,觉得一般的患儿有10例,占比为14.5%,较为满意的患儿有30例,占比为43.5%,很满意的患儿有26例,占比为37.7%,实施综合管理后患儿护理满意度明显上升(P

  • 标签: 小儿内科 多重耐药菌 感染 综合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强化感染护理做了研究,分析其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意义。方法 随机择取2020年1-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同时均分两组(研究组、参照组)做对比研究。对两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及感染后转归情况做计数测评。对两组废弃物处理、个人防护用品、手卫生合格率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感染率有明显差距,研究组的感染率要低于参照组,本次检验有意义P<0.05。感染后转归情况对比,两组并无显著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的合格率低于研究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感染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很高,可将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概率控制到最低,故此方法可行。

  • 标签: 强化感染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化感染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到2020年10月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3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实施强化感染护理策略,进一步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提升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实验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电脑系统随机排序分组的方式,对96例参与试验的患者进行客观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强化护理感染,对比应用成果。结果:从管控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6.25%(3/48),对照组为12.50%(6/48),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调研了医护人员工作合格率,主要结合了医疗废弃物、手卫生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护理感染模式有助于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管理,提升各项卫生合格指标,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具有可推广价值。

  • 标签: 强化感染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感染 科室管理制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化感染护理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作用。方法:将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中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对照组中的患者实行常规的抗感染护理,对观察组中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他们的感染护理措施,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在进行护理干预后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和卫生合格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再对两组中各项卫生合格情况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的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强化感染护理 降低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 多重耐药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感染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及临床改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初始时间为2020年1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6月,均为此段时间内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抓阄法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强化感染护理)和参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各55例。结果:实验组发生感染现象占比9.09%(5/55),参照组发生感染现象占比21.82%(12/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强化感染护理 重症监护 多重耐药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与预防。方法:选择6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参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参照组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用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细菌清除率。结果:研究组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细菌清除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可减少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预防患者细菌替换和细菌再感染

  • 标签: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干预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引发ICU患者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因素。方法 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于分析脑卒中合并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方法,并探究其护理体会。方法:50例参与研究者,均是来自2019年~2020年之间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病人,运用回顾性方法进行调查,对病人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探究,与此同时给予病人营养输送、对病人气道加强护理、降低病人脑卒中等。结果:50例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病人经调查结果表明:革兰阴性菌、真菌、革兰阳性菌为肺部感染的主要病菌且革兰阴性菌占比较高。结论:根据以上表述,革兰阴性菌为脑卒中合并肺部多重耐药的主要感染病菌,回归分析得出对于脑卒中病人进行肺部护理合理给予抗生素、补充营养、及时清理病人气道中的分泌物以保证呼吸顺畅。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肺炎发生率。

  • 标签: 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 脑卒中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感染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70例进行分组,主要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人数相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强化感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对护理人员知识水平的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P

  • 标签: 强化感染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强化感染护理干预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96例ICU患者,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参考组(n=48)、观察组(n=48)。参考组予以常规抗感染护理,观察组予以强化感染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后卫生指标(手卫生、个人防护用品、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对比两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及转归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卫生、个人防护用品、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均高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低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临床分析危机值管理运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的相关效果。方法 以双盲数字为基础,对本院ICU重症监护室的200例病例进行综合分组研究,其中研究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在感染控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研究组运用危机值管理方式,对比组间的错中耐药菌感染状况。结果 通过管理,在院内感染率、多重耐药菌感染等问题对比中,研究组问题例数更少,组间相比,P

  • 标签: 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 危急值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分析肺结核合并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方法,并探究其护理效果。方法:30例参与研究者,均是来自2020年1月-2020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病人,运用回顾性方法进行调查,对病人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探究,与此同时给予病人护理干预并观察其效果。结果:30例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病人经调查结果表明:革兰阴性菌、真菌、革兰阳性菌为肺部感染的主要病菌且革兰阴性菌占比较高。结论:根据以上表述,革兰阴性菌为肺结核合并肺部多重耐药的主要感染病菌,经分析得出对于肺结核合并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病人进行肺部护理合理给予抗生素、补充营养并及时清理病人气道中的分泌物以保证其呼吸顺畅,可有效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肺炎发生率。

  • 标签: 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 肺结核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需求、多重耐药细菌感染风险,评价集束化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ICU2019年6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患者,进行分组护理,采取随机法,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对照组(n=60)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n=60)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家属知情同意。比较2组ICU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感染发生方面,观察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35.00%,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干预 ICU 多重耐药细菌感染 并发症 住院时间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院内创面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95例骨科院内创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1例,女24例;年龄14~70岁[(42.6 ± 13.8)岁]。发生MDRO感染38例(MDRO组),未发生MDRO感染57例(非MDRO组)。观察创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慢性合并症)、受伤诊治情况(是否外院转入、是否急诊入院、受伤至首次处理时间、是否开放性损伤、是否合并骨折、创面是否污染、创面深度、是否入住ICU、手术次数、累计手术时间、切口类型、确诊感染前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是否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入院时血红蛋白、入院时血清白蛋白、入院时血糖)。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MDRO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创面共检出119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1株(18%),革兰阴性杆菌91株(76%),其他7株(6%);菌株类型前五位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住院时间、创面是否污染、是否入住ICU、确认感染前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入院时血红蛋白、入院时血清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是否外院转入、是否急诊入院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长(OR = 1.033,95%CI 1.005~1.061,P < 0.05)、受伤至首次处理时间 > 6 h(OR = 4.282,95%CI 1.174~15.616,P < 0.05)、使用抗生素种类 ≥ 3种(OR = 7.486,95%CI 2.451~22. 863,P < 0.05)、入院时低血红蛋白值(OR =0.973,95%CI 0.962~0.985,P < 0.05)与MDRO感染显著相关。结论住院时间、受伤至首次处理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入院时血红蛋白值均为骨科创伤患者院内创面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对于骨科创伤患者,控制住院时间、尽量缩短首次伤口处理时间、个体化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及时纠正贫血是防治创面MDRO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伤口感染 交叉感染 抗药性,细菌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大部分资料都来自于成人。该研究旨在明确儿童器械相关感染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结局。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选择2008至2017年儿科重症监护室中明确为器械相关感染的患儿(年龄在1个月~18岁)。感染患儿分为耐药细菌组和药物敏感细菌组。结果研究纳入213例患儿。所有器械相关感染者中,22%(48例)由多重耐药菌引起,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最常见。心血管疾病、年龄小于1岁、伴随其他疾病、侵入性设备的长期使用、感染前的住院时间是产ESBL菌和其他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的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增加。结论年龄小于1岁和心血管疾病是耐药菌感染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产ESBL菌是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产ESBL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其他耐药菌并无不同,提示这类患儿入院前体内或已定植该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ICU多重耐药细菌感染中的应用;方法:将2020年1~12月我院收治的ICU住院病人7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一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另一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感染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在感染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也要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ICU 多重耐药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多重耐药菌感染可显著增加烧伤患者的病死率,烧伤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治已成为重症烧伤患者临床救治中面临的棘手问题。院内感染的防控是减少或避免烧伤ICU内多重耐药菌传播的重要措施,建议从关注病区内病原菌的特征、评估并降低烧伤患者的易感性以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3个方面优化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另外,耐药菌感染的快速精准诊断以及非抗生素治疗是将来可望有所突破的方向。

  • 标签: 烧伤 感染 耐药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