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染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在我院内部收治的1986名患者,比较其不同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易感发生部位、耐药菌种类以及耐药菌感染致死率,来探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人体生命健康的影响。结果根据最终的实验结论可以观察到,多重药物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并且这种感染对于患者的最终致死率也比较高。结论通过探究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来不断提示医务人员要密切监控高危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以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从而不断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患者的原因,执行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流程,制定护理措施并实施。结果62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达到良好的效果。结论对于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可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护理,有效控制了由多重耐药菌患者导致的院内感染的发生,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得以降低,杜绝暴发流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从2017年5月起到2019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感染患者中选取其中的8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将这8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优质组两组,两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优质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为95%,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为77.5%,优质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感染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感染的护理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多重耐药感染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小儿多重耐药菌感染问题进行临床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医院在感染问题的护理方式,更好的为患儿服务。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儿童的患者为对象,他们均来自儿科综合病区、新生儿病区及重症监护室,入选的儿童人数一共有439例,并根据检测方法归纳引起患儿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结果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感染的主要是受到光谱β-内酰胺酶所导致的,其次,则为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从原因上分析,该疾病患者多为年龄小、体重轻的患儿,此外,也会受到手术、慢性疾病的影响。结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原因分析,有利于加强预防环节的各项准备工作,控制病菌感染的方式,提升医护人员对于病菌的预防水平和责任感。此外,对患有感染的患儿进行隔离,实施相关的预防改善制度也有良好的疗效,能够减少护患矛盾,提升幼儿疾病治疗的有效性,控制其传播能力,具有良好的实践价值。

  • 标签: 小儿 多重耐药菌感染 医院感染 控制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具体情况以及综合管理方法。方法从2018年6月份至2019年7月份医院接收的所有患儿中随机选取74名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收综合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住院期限、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以及耐药菌感染率。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方式后,得到了不同的护理效果。对照组患儿的耐药菌感染率为3.46%,对照组感染率为34.2%,因此实验组的耐药菌感染率更低,治疗效果优。结论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执行力对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多重耐药菌感染 儿科 治疗对策 综合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在神经ICU临床中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选取我院神经ICU患者140例(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将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70例),非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70例),观察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结果通过临床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泌尿道插管、进行过手术、中心静脉置管是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结论患者是否泌尿道插管、进行过手术、中心静脉置管是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加强关注神经ICU此类患者,严格防控措施,规范诊疗及护理操作,减少神经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神经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泌尿外科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98例出院病人中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24例,24例次,感染率0.44%;患者年龄30~82岁,平均年龄62岁,60岁以上16人,占66.67%;24例多重耐药菌,均为革兰阴性菌,其中大肠埃希菌15例,占62.5%,肺炎克雷伯菌感染2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产酸克雷伯菌2例,摩氏根菌摩氏菌1例次,非脱羧勒克菌阴沟肠杆菌1例,阴沟肠杆菌阴沟亚种1例;患者原发疾病中10例为膀胱癌患者,占41.67%,且均破坏人体的正常结构,其中9例患者留置输尿管皮肤造口,1例长期留置肾造瘘管。结论泌尿系统多重耐药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条件致病菌为主,主要发生在年龄大、病情重、免疫力低下患者身上,要加强医务人员对易感患者的监测,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认知和干预,积极从院内治疗护理拓展到院外延伸服务,从而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 标签: 泌尿外科 感染 多重耐药菌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妇科尿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 收治的妇科手术患者 120 例 为研究对象,比较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多重耐药菌感染前后的临床现象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相较于观察组明显偏低,两组患者在妇科手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单因素分析表明,随着年龄的、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增长,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发生率也在逐渐递增。 结论 : 多重耐药菌管理是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护理工作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且关键的环节,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感染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评价探究强化感染护理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研究。方法从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中抽选40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调查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配的方法分成两组对比研究,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抗感染护理,而观察组的患者接受强化感染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以及各项卫生合格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护理后医院废弃物的处理、个人物品以及手卫生合格情况对比,很明显观察的合格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患者极容易感染多重耐药菌,对其实施强化感染护理可加大程度上降低医院感染,保证患者安全接受治疗。

  • 标签: 强化感染护理 降低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并改进临床科室对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减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根据检验科微生物室从2016年1月-2017年12月份检出的多重耐药菌病人信息,计算百分比,确定多重耐药菌管理重点科室。按照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多重耐药菌病人个案控制督查表》,检查落实防控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采用电子表格录入检查结果并给予统计。运用医院感染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技术,评价出发生医院感染的高、中、低风险因素。针对高风险因素加强管理,优化、完善接触隔离措施,加强督导。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给予整改后措施的执行情况效果评价。结果多重耐药菌防控重点管理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肾脏内分泌科、老年病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中医科。落实不到位的接触隔离措施经风险评估,高风险因素为病人采取床旁隔离但病室有高危人群,病人床位未安置走廊的最远端或病室最里面的床位,手卫生执行不到位,检出的多重耐药菌株未及时上报,职业防护用品未规范使用,陪护不知晓控制措。结论针对发生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干预后执行不到位的接触隔离措施数据给予统计,发现存在的问题大幅减少,说明相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方法有效。将未能彻底整改的医院感染高风险因素继续纳入下一期风险评估,直至此问题完全整改。

  • 标签: 风险管理 医院感染 多重耐药菌 接触隔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法在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从2017年1-12月收治于我院并检查出MDRO的患者中选取46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案分成采用常规管理的对照组(2017年1-6月收治的241例患者),与采用PDCA管理的观察组(2017年7-12月收治的226例患者),观察组经过6个月的PDCA法管理后,比较两组MDRO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采用PDCA管理的观察组院感染发生率为2.21%,常规管理的对照组院感染发生率为17.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MDRO患者开展PDCA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更受患者认可,值得推广。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PDCA 医院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医疗设备及诊疗手段的持续更新。目的分析探讨风湿免疫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因素,并总结相应的控制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风湿免疫科在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3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点,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结果30份送检标本中共检出35株病原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最高,相应占比为34.29%(12/35),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占比为28.57%(10/35),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等的检出率分别为14.29%(5/35)、11.43%(4/35)、8.57%(3/35)、2.86%(1/35)。所有患者均经积极的干预和控制措施后,多重耐药菌得到有效的控制,并经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后,原发病的治疗效果良好,均康复出院。结论风湿免疫科多重耐药菌类型较多,以白假丝酵母菌检出率最高,因而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与控制措施,以预防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最大限度的避免发生院内的交叉感染

  • 标签: 风湿免疫科 多重耐药菌感染 控制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依照JCI评审标准对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通过成立多重耐药菌多部门联合管理小组、查找问题、开展全员培训、持续质量改进等措施,将依照JCI评审标准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实施管理前后1年的隔离措施执行率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依照JCI评审标准能有效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执行率(P<0.01或P<0.05),明显改善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P<0.05)。结论依照JCI评审标准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管理,能有效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执行率,明显改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对于降低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JCI 评审标准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防控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作用。方法取我院ICU患者100例,随机分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0例,评估两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情况与护理有效率。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低,护理有效率高,P<0.05。结论对ICU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 作用
  • 简介: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泌尿系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尿细菌谱及其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154例患者围手术期清洁中段尿培养的多重耐药感染细菌谱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报告。结果154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革兰氏阴性菌有148例,占96.1%(148/154),阴性菌中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145例,占97.97%(145/148),阴性中大肠埃希菌127例,占第一位为82.47%(127/154),其中ESBLs阳性125例,占98.43%(125/127);革兰氏阳性菌有6例,其中屎肠球菌4例,溶血葡萄球菌2例。多重耐药菌在疾病分布中泌尿系结石占69.48%(107/154),其次为泌尿系梗阻占21.43%(33/154);人群分布中以中老年组最多,占80.52%(124/154),青年组占15.58%(24/154)。对革兰氏阴性菌耐药率高的抗菌药分别是:羧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复方新诺明,而敏感率较高的药物为: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率高抗菌药为:亚胺培南、万古霉素,耐药率较高的药物为:羧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结论围手术期尿路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最多,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为产生ESBLs。在进行经验性治疗时可选择对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并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

  • 标签: 泌尿系统 多重耐药菌 微生物敏感实验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某地级市三甲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重点MDRO感染住院患者43例为MDRO组,同期未感染重点MDRO的住院患者43例为对照组,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组的相关因素,针对其中的影响因素探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43例MDRO感染患者中CRAB25例、MRSA8例、CRE7例、MDRPA3例,下呼吸道感染37例、泌尿道感染3例、血流感染1例、腹腔内组织感染1例、软组织感染1例;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APACHEII评分≥20分、住院时间≥30天、气管插管、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使用抗菌药物时间≥1周是住院患者感染MDRO的影响因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科MDRO以CRAB为主,主要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应加强MDRO感染影响因素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MDRO的产生及传播。

  • 标签: 神经内科 多重耐药菌 影响因素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院感防控措施对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本院于2018年06月开始实施院感防控措施,实施前作为常规组(于2018年01月-05月),实施后作为研究组(2018年06月-12月),对比两组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ICU物体表面、空气、医护人员手卫生采样合格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管理,能够显著减少ICU多重耐药菌,提高院感防控效果。

  • 标签: 医院感染 防控 ICU 多重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我院综合 ICU收住的 80名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4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感染防控管理模式,实验组实施 PDCA循环法感染防控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结果相比,实验组发生的感染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 PDCA循环法感染防控管理,可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法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