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80眼的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80眼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时间在术后1~15d,其原因主要为滤过过盛36眼(占45.00%)、结膜切口渗漏33眼(占41.25%)、脉络膜脱离6眼(占7.50%)、恶性青光眼5眼(占6.25%),采用保守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后80眼均前房形成。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主要为滤过过盛、结膜切口渗漏、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应针对不同原因做出相应的处理以形成前房。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复合组和常规组,对常规组患者实施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对复合组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眼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组患者术后的眼压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视力改善率为78.3%,高于常规组患者的54.3%(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低于常规组患者的19.4%(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合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予以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n=50)和对照组(予以小梁切除术治疗,n=50),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眼压指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年时的眼压改善程度及治疗效果明显92%优于对照组的相关指标,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明显低于对照组14%,实验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合小梁切除术可以有效改善青光眼患者眼压,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复合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眼压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能够有效的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且患者术后恢复好。方法:选取 2015年~ 2017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有原发性青光眼的 76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疾病,观察组患者使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疾病,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患病特征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其中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为 97.4%,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为 89.3%,在手术后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极少。结论:使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显著,而且能够极大的避免患者并发症的产生,在临床推广中的有重大意义。

  • 标签: 原发性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30例31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患者,做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检测。结果31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患者,除1眼因术前角膜内皮水肿影响内皮细胞密度的检测,余30眼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值为2238±313.20个/mm2,术后一周均值2243±345.18个/mm2,术前术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常情况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不会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产生不良影响。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青光眼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角膜内皮显微镜
  • 简介:目的对无结膜切口的小梁切除术进行改良,探讨其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倾斜巩膜隧道、楔状小梁切除、加大滤过内外口等措施对原术式进行改良,临床应用于30例32眼青光眼.结果术后结膜反应轻微,前房开始时稍浅,术后7d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2~37个月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滤过泡弥散、扁平、范围广,均为功能性滤过泡.结论该术式操作安全、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手术方式 倾斜巩膜隧道 滤过泡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包含巨小梁结构肝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2011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和保定市儿童医院肿瘤外科就诊的肝母细胞瘤患儿资料,筛选病理结果中包含巨小梁结构,收集其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案,包括临床分期、甲胎蛋白(AFP)、化疗方案、手术切缘情况及病理分型,随访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17例患儿中,男13例,女4例,发病年龄5~134个月;巨小梁型5例,上皮型+巨小梁成分10例,上皮间叶混合型+巨小梁成分2例;PRETEXT分期中,I期1例,II期2例,III、IV期14例;15例患儿接受了术前新辅助化疗,其中仅6例患儿达到部分缓解;17例患儿中,10例术后病理切缘阴性,7例患儿术后AFP降至正常,10例患儿复发,2年无事件生存率26.18%。结论包含巨小梁成分的肝母细胞瘤病例非常少见,其中巨小梁型及上皮型+巨小梁成分复发率较高,术前新辅助化疗(长春新碱+伊立替康)、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及肝移植或许可以作为该类型肝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儿童 肝母细胞瘤 巨小梁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使用粘弹剂透明质酸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76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并在术中巩膜瓣下注入粘弹剂透明质酸钠,对照组中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并对两组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浅前房出现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能有效预防浅前房,有效控制眼压,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透明质酸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接收的患有青光眼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9.3%,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92.9%,前房发生率为7.1%,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42.9%,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60.7%,前房发生率为21.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光眼患者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方案治疗对其病情干预改善价值。方法纳入本院于2012年-2015年期间收治确诊为青光眼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分析其相关临床基线资料,其中有30例接受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患者将其设为对照组,另30例接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种术式治疗患者前后眼内压变化及安全性。结果术后各个时间段(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检测各患者眼压情况,提示观察组检测数据相对而言更具优越性,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记录患者术后发生(瞳孔渗入膜、角膜内皮混浊、瞳孔异常、术后浅前房)等并发症例数,观察组数据提示更具优越性,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为青光眼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除了考虑对患者眼睛临床疗效外,手术的安全性也是重要因素,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眼内压且安全性突出,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采用隧道式切口制作巩膜瓣.方法对90例120只眼青光眼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结果120只眼在术后1-2天前房形成97只眼,经过按摩后使前房形成的10只眼,经加压包扎等处理后恢复前房的13只眼.随访8个月~3年,弥散扁平型滤过泡113只眼;包囊性过滤泡5只眼;滤枕扁平无滤过功能2只眼.眼压控制:111只眼眼压在12~18mmHg之间,9只眼眼压高于25mmHg.结论巩膜瓣制作切面光滑及厚度均匀与否对于巩膜瓣的粘连有一定的关系.采用白内障隧道刀制作巩膜瓣具有取材方便,制作简便,滤过效果好等优点.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手术 隧道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手术中并发恶性青光眼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接受小梁切除术184例(204眼)中6例术中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中并发恶性青光眼6例中,无晶体眼1例(16.66%),晶体眼5例(83.34%)。术前眼压<22mmHg1例(16.66%),22—40mmHg3例(50%),>40mmHg2例(33.33%)。术后随访半年眼压10—22mmHg1例(16.66%),22—30mmHg4例(66.66%),>30mmHg1例(16.66%)。结论明确青光眼滤过术中并发恶性青光眼原因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可达到预防及治疗的目的。

  • 标签: 青光眼 手术 并发症 恶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84例青光眼患者,选取时间2019年3月-2020年7月,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2例)分别实施传统小梁切除术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前眼压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更低,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传统小梁切除术
  • 简介:<正>目前对于青光眼的治疗,主要采用小梁切除术,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其术后并发症如浅前房、低眼压、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等成为影响术后效果及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术中采用可拆式巩膜瓣缝线,术后拆线方法,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巩膜瓣 脉络膜脱离 术后浅前房 闭角型青光眼 视力恢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 2019年 2月 -2020年 2月我科室收治的青光眼手术治疗患者 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42例,探究组 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探究组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浅前房发生率、术后眼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数据。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探究组术后眼压为( 24.7±4.1) mmHg,对照组术后眼压为( 16.2±4.3) mmHg, t值为 9.271, P值为 0.000;探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7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9.05%,卡方值为 4.086, P值为 0.043;探究组浅前房发生率为 2.38%,对照组浅前房发生率为 16.67%,卡方值为 4.973, P值为 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青光眼患者中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减小浅前房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眼压,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复合式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给予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素C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38例青光眼患者(44眼)入组,选取时间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利用抽签法分组,研究组19例患者(22眼)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素C治疗,对照组19例患者(22眼)采取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总成功率90.90%、眼压(15.66±1.24)mmHg、术后形成Ⅰ、Ⅱ型滤过泡例数20例、术后形成Ⅲ、Ⅳ型滤过泡例数2例。对比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素C治疗,疗效确切。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丝裂素C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家庭护理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进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的患者2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153例与观察组153例。对照组采用自我管理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家庭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分别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家庭护理用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的护理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手术 家庭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对153例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患者护理方法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53例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77例)和研究组(7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手术前和术后7天,两组患者眼压水平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4.74%,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52%,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患者,应采用综合护理,有效缓解患者眼压水平,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手术 眼压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护理过程中使用康复护理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医院收治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中选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康复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患者眼压值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经护理,患者疼痛情况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以P

  • 标签: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康复护理 眼压指标 疼痛情况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