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青光对侧青光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23年1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例恶性青光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选择常规疗法和联合疗法,比较两组前房深度及眼压、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前房深度显著增加,眼压显著降低,并发症显著降低(P<0.05)。结论:联合疗法用于恶性青光对侧青光治疗中,可以显著增加患者前房的深度,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恶性青光眼 对侧眼青光眼 白内障摘除术 小梁切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
  • 简介:本组9例经药物治疗后眼压下降,本组2例经药物治疗后水肿消退,由于再次手术是在药物治疗无效、高眼压持续多日的状态下施行

  • 标签: 青光眼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青光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抗青光术后发生恶性青光,采取晶状体切除、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双眼术后仍然前房浅、眼压高,随访13月双视力无光感,最终一眼球摘除。3例加用药物眼压控制20mmHg左右。其他11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眼压稳定。结论抗青光术后一旦发生恶性青光,需要积极处理,晶状体切除、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眼压及视力可以达到理想的状态。

  • 标签: 抗青光眼手术 恶性青光眼 联合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青光滤过术后恶性青光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12只青光小梁切除术后恶性青光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只经1~3次脉络膜上腔放液联合抽玻璃体水囊联合前房注气术后,3只眼压恢复正常,1只眼前房不恢复,改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余8只均一次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压控制正常,前房形成。结论青光滤过术后恶性青光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为难治并发症。脉络膜上腔放液联合抽玻璃体水囊治疗有效,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

  • 标签: 术后并发症 恶性青光眼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小梁切除术 超声乳化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的临床特征、疾病诱发因素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200例青光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例青光患者中恶性青光患者10例13,10例13中接受青光滤过术的有8,即滤过术致恶性青光者占66.67%;8例10恶性青光患者经玻璃体抽吸手术以及前房重建术联用治疗后,前房以及眼压均恢复了正常,2例3治疗后前房已正常,可是眼压依旧较高,经过长时间局部点药后患者眼压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结论恶性青光具有较低的发病率,但是玻璃体抽吸手术以及前房重建术联用治疗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恶心青光眼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青光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情况 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青光术后并发恶性青光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的方式,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治疗活动,观察患者手术后视力、眼压、角膜、水肿等情况。结果:青光术后并发恶性青光患者在治疗后效果较好,视力评分18.11±1.23、眼压13.96±2.75、前房深度2.07±0.24,预后情况相对较好。结论:青光术后并发恶性青光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采用手术治疗及药物干预的方式,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 标签: 青光眼 并发症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青光术后并发恶性青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青光术后并发恶性青光患者(共56例/71,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7年12月,结束于2022年12月)。所有青光术后并发恶性青光患者均接受微创玻切联合手术。采用统计学分析青光术后并发恶性青光患者手术前以及术后一周/术后四周/术后十二周的眼压、前房角深度、最佳矫正视力。结果:对比青光术后并发恶性青光患者手术前以及术后一周/术后四周/术后十二周的眼压、前房角深度、最佳矫正视力,数据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青光术后并发恶性青光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微创玻切联合手术 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滤过术后恶性青光的发病因素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90)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患者,术后恶性青光28例为实验组,术后未出现恶性青光62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年龄、性别、术前眼压、晶体厚度、轴长度、青光类型、房角结构是引发术后恶性青光的危险因素;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结论年轻的轴长度较短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患者在滤过手术后容易出现恶性青光并发症,需要加强预防。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滤过手术 恶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滤过术后恶性青光的发病因素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90)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患者,术后恶性青光28例为实验组,术后未出现恶性青光62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年龄、性别、术前眼压、晶体厚度、轴长度、青光类型、房角结构是引发术后恶性青光的危险因素;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结论年轻的轴长度较短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患者在滤过手术后容易出现恶性青光并发症,需要加强预防。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滤过手术 恶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能导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手术治疗患者产生恶性青光并发症的原因,以期为后续的疾病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与建议。方法:选取在 2018年三月至 2019年三月之间在我院眼科就诊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疾病的 146例患者进行此次实验研究,在进行实验研究前首先依据患者是否发生恶性青光并发症将所有的对象进行分组,选取其中发生恶性青光并发症的 45例患者组成研究中的研究组,其余的未发生恶性青光的 101例患者组成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就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回归分析的方式分析导致患者产生恶性青光的影响性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轴长度、眼球晶体厚度以及前房深度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较小,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轴长度、眼球晶体厚度以及前房深度是可能导致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发生恶性青光的相关原因。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其中患者的年龄与轴长度是引发并发症的重要的原因,极有可能导致患者产生并发症。结论 :年纪较小、轴长度、眼球晶体厚度以及前房深度较低的患者在进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手术治疗后相对于其他的患者极有可能发生恶性青光病症,并且万一患者年纪较轻与轴长度较短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更高。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术后并发症 恶性青光眼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在进行对后并发恶性青光危险因素探究中。将已进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治疗手术的患者 64位 ( 共 79 )定为研究对象,共分为两大组, A组为进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治疗手术后产生恶性青光的患者 (6人 7 ); B组为在进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治疗手术后未发生恶性青光患者 (58人 72 ),将两组患者的相关病例及患者资料进行科学细致的对比分析。在进行充分的对比分析后发现,患者在具备短轴、在进行闭角型青光治疗手术检查时眼压较高、患者年龄较小或是患者所患青光类型为慢性型都可能在进行闭角型青光治疗手术后并发恶性青光高危影响因素。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术后并发 恶性青光眼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能导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手术治疗患者产生恶性青光并发症的原因,以期为后续的疾病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与建议。方法选取在2018年三月至2019年三月之间在我院眼科就诊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疾病的146例患者进行此次实验研究,在进行实验研究前首先依据患者是否发生恶性青光并发症将所有的对象进行分组,选取其中发生恶性青光并发症的45例患者组成研究中的研究组,其余的未发生恶性青光的101例患者组成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就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回归分析的方式分析导致患者产生恶性青光的影响性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轴长度、眼球晶体厚度以及前房深度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较小,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轴长度、眼球晶体厚度以及前房深度是可能导致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发生恶性青光的相关原因。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其中患者的年龄与轴长度是引发并发症的重要的原因,极有可能导致患者产生并发症。结论年纪较小、轴长度、眼球晶体厚度以及前房深度较低的患者在进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手术治疗后相对于其他的患者极有可能发生恶性青光病症,并且万一患者年纪较轻与轴长度较短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更高。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术后并发症 恶性青光眼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滤过术后恶性青光的发病因素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90例( 90)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患者,术后恶性青光 28例为实验组,术后未出现恶性青光 62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年龄、性别、术前眼压、晶体厚度、轴长度、青光类型、房角结构是引发术后恶性青光的危险因素;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结论:年轻的轴长度较短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患者在滤过手术后容易出现恶性青光并发症,需要加强预防。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滤过手术 恶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各种恶性青光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整理和分析我院眼科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恶性青光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结果恶性青光的主要原发类型是慢性闭角型青光,滤过手术诱发恶性青光占多数。首先对患者给予药物治疗,选用1%阿托品眼药水滴、碳酸酐酶抑制剂、高渗剂、睫状肌麻痹剂和皮质类固醇等,再进行玻璃体抽吸加前房重建术、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等手术恢复前房和降低眼压。结论恶性青光应及早识别,经合理治疗可以有效避免不可逆转的视功能丧失。

  • 标签: 恶性青光眼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分析一例恶性青光诊治过程,回顾恶性青光发病的特点、治疗方式及效果,观察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等主要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阿托品治疗是治疗恶性青光的有效手段,晶状体摘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是最终手段。结论晶状体玻璃体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疗效确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时手术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最大限度保存患者的视力。

  • 标签: 恶性青光眼 阿托品 玻璃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恶性青光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12例18恶性青光患者的有关资料,分别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囊内摘出晶状体术等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8只痊愈,2只好转。有6只视力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2只没有变化。结论恶性青光患者若得到及时诊断,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法,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 标签: 恶性青光眼 临床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