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单唇裂一期修复术经过数年的发展,目前临床上最常用各种新术式仍然是在Millard的旋转瓣和推进瓣基础下修复唇裂畸形,其创新性和灵活性让唇裂修复术不断发展进步。这篇文章深入研究了Millard旋转推进技术,并回顾基于旋转推进技术改良的Mohler法和梯度旋转下降法,比较改良术式的创新点,讨论改良技术较传统术式修改的进步点。

  • 标签: Millard旋转推进瓣法 Mohler法 梯度旋转下降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同期置换髋关节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2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分为两组,每组各11例病例,两组均为22个髋关节,其中观察组采用同期置换髋关节治疗,对照组采用分期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输血量上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置换髋关节术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中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同期置换 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患者植入J管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来我院治疗的4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手术中植入J管的临床资料,分析优质护理的效果。结果输尿管结石患者植入J管情况优良,没有1例出现腰痛、发热、感染等状况,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结论在输尿管结石患者手术中植入J管具有安全、治疗效果好等特点,同时要强化患者的宣传教育工作,合理引导患者健康的饮食、起居生活,从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双J管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直径J管在输尿管镜手术中的操作及术后排石效果及患者感觉方面的比较。方法102例输尿管镜术采取直径分别为4.7F或7FJ管,比较术中使用情况、所需时间及术后排石情况患者自身感觉及血尿情况。结果两种J管均能达到引流支撑作用,术后均未发生肾绞痛,89例采取4.7FJ管和13例7FJ管比较术中J管留置位置准确,操作方便,所需时间及操作步骤简便,术后早期就可有排石,且术后患者膀胱刺激症状小,腰痛等不适情况少。结论在无输尿管狭窄的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手术中使用J管时,直径不同J管均可达到引流支撑目的,但使用细J管时在手术操作及术后排石效果及患者术后感觉方面有优势。

  • 标签: 输尿管镜 气压弹道碎石术 双J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J管患者出院实施健康指导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6例术后留置J管出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并对出现的常见并发症进行观察和处理,使其掌握健康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结果出院后通过制定详细的健康教育指导及电话随访,可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结论患者带J管出院的并发症机会较多,所以开展留置J管病人的出院健康指导如饮食、休息及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等工作对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

  • 标签: 双J管 出院患者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患者女性,76岁,因“膝部疼痛伴活动受限十年,加重六年”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膝部疼痛不适,为持续性隐痛,伴有膝关节轻度活动受限,10年来患者膝部疼痛反复发作,未做相关治疗,近6年患者膝部疼痛加重,膝关节活动明显受限,伴有行走无力,膝部酸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达170/70mmHg,服用“硝苯地平,倍他乐克”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可,否认糖尿病,脑梗等其它慢性病。患者35年前行“全子宫切除术”,1年前行“后入路腰椎融合术”。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 标签: 膝关节骨关节炎 膝内翻畸形 个案报道 膝部疼痛 病例 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带指掌固有神经背支(DBPPDN)的指背皮瓣修复手指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5月-2019年4月,收治手指掌软组织缺损113例113指。临床应用4种带DBPPDN的指背皮瓣修复此类软组织缺损。皮瓣类型:①超比例邻指皮瓣29例29指。②指掌固有动脉背支(DBPPDA)皮瓣43例43指。③第1掌背动脉皮瓣23例23指。④指背游离皮瓣18例18指。采用带单DBPPDN的指背皮瓣进行修复的患者列为对照组,撕脱的指掌固有神经仅修复一。经门诊随访,评估带DBPPDN的指背皮瓣与对照组皮瓣的静态TPD、伤指VSA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采用非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带DBPPDN的指背皮瓣有11例术后出现水疱,7例皮瓣瘀血。9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余均成活。带与带单DBPPDN的指背皮瓣的静态TPD分别为(6.92±0.12) mm和(8.92±0.20) mm、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0.46±0.08)分和(1.11±0.28)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45±0.06)分和(4.00±0.16)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带DBPPDN的指背皮瓣获得了更好的感觉恢复(P<0.01)、更低的疼痛发生率(P=0.0032)以及更高的满意度(P=0.0014)。结论4种带DBPPDN的皮瓣是有效修复指掌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尤其在预防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疗效显著。

  • 标签: 指背皮瓣 手指 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 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 修复
  • 简介:灾难或将促动人们对于保险意识的觉醒。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已造成数万人遇难,数十万人受伤,上百万人无家可归,房屋毁坏以及其他财产损失更难以统计。然而,面对这次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作为国民关键保障的保险赔付此时却显得十分单薄。

  • 标签: 催生巨灾险 巨灾催生
  • 简介:摘要目前,对于膝均有严重病变的患者采用SBTKA还是分期的UTKA仍然是骨科领域存在争议的主要问题,两者安全性是否相当至今尚无定论,对于患者既往同时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等或膝同期置换等情况可能会增加TKA术后感染风险,应充分做好术前评估,对于高危患者可尽盆减少同期置换,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及处理,同时能为患者提供指导,选择更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同期双侧 单侧全膝 关节置换 感染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再造一乳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6例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47岁。肿瘤均为单,左侧3例,右侧3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对6例乳腺癌患者行一期或二期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移植再造乳房。一期再造3例,乳腺肿块直径2.5~4.0 cm;二期再造3例。术后对皮瓣和供区的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切取皮瓣长(24.4±0.5) cm、宽(8.3±0.5) cm、厚(3.4±0.5) cm,血管蒂长度为(8.9±0.4) cm,动脉管径为(1.5±0.4) mm,静脉管径为(1.9±0.3) mm。皮瓣平均质量为235 g(165~345 g)。1例皮瓣供区术后1周出现淋巴漏,经持续负压吸引于2周后自行愈合。6例获5~8个月随访,平均5.5个月,所有皮瓣均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无下肢功能影响。6例效果均较满意,未发现乳腺癌复发。结论应用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一乳房效果较好,方法可行,可作为特殊情况下乳房再造的备选手术方案。

  • 标签: 乳腺肿瘤 穿支皮瓣 股后内侧穿支 乳房再造术
  • 简介:目的评估后路凹棒撑开技术治疗重度早发性脊柱凸患儿的中期疗效,并分析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6月至2013年12月于我中心接受凹棒撑开技术治疗的52例重度早发性脊柱凸患儿,锚定点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通过复习病例资料,对年龄、撑开次数、撑开间隔时间以及并发症进行记录;同时对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凸Cobb角、胸椎后凸Cobb角和T1~S1长度,对畸形的矫正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根据患儿平均撑开间隔时间,将病例分为两组:A组有32例,男9例,女23例,初次手术年龄平均(7.4±1.1)岁(4~10岁),患儿共接受148次手术,手术间隔时间平均12.6个月(4~18个月),随访时间平均60.7个月(30~102个月),冠状面主弯Cobb角术前(109±23)°,术后(55±16)°,末次随访时(46±12)°;T1~S1长度平均年增长率为1.9cm/年。B组有20例,男6例,女14例,初次手术年龄平均(7.7±1.3)岁(5~10岁),患儿共接受54次手术,手术间隔时间平均26.4个月(12~72个月),随访时间平均61.5个月(29~108个月),冠状面主弯Cobb角术前(104±19)°,术后(51±13)°,末次随访时(62±17)°;T1~S1长度平均年增长率为1.19cm/年。末次随访时,A组在凸、胸椎后凸、躯干偏移矫正方面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1~S1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7例患者(21.9%)共发生9例次并发症,B组有12例患者(60%)共发生15例次并发症。结论对于重度早发性脊柱凸,采用凹棒撑开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选择。缩短撑开间隔时间,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可获得更好的脊柱畸形的矫正与控制。

  • 标签: 早发性脊柱侧凸 非融合技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对单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炎症反应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模型组、金匮肾气丸治疗组、阳性对照药依那普利治疗组,UUO术后第1天开始灌胃,连续灌胃3d或7d后处死大鼠,取梗阻肾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68和CD3在肾组织的表达,组织匀浆ELISA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肾组织的蛋白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磷酸化核因子-κB(P-IκB)和IκB在肾组织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在3d、7d时肾间质损伤指数均明显增高,CD68阳性巨噬细胞、CD3阳性淋巴细胞增多,肾组织中MCP-1、TNF-α和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IκB-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0.01);金匮肾气丸和依那普利治疗后,两药物组较模型组的肾间质损伤指数均明显降低,CD68阳性巨噬细胞、CD3阳性淋巴细胞明显减少,肾组织中MCP-1、TNF-α和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IκB-α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可以改善UUO梗阻肾组织的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

  • 标签: 单侧输尿管梗阻 大鼠 金匮肾气丸 炎症 核转录因子-ΚB
  • 简介:摘要:分析本院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4例单肾脏发育不良并输尿管异位开口的病例临床资料,分析患有该病症的儿童在临床上的病理表现、影像检查、诊断过程、手术治疗以及术后护理。通过对64例案例的分析,从而总结出科学的可供操作实践的临床诊疗方案。

  • 标签: 儿童 发育不良肾 输尿管异位开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技术应用于重复输尿管畸形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针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检查的疑似重复输尿管畸形患者25例进行观察,针对25例疑似重复输尿管畸形患者实施超声技术的检查,与最终的手术病理学结果(确诊为重复输尿管畸形患者为18例)相比,分析手术病理学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之间的差异及超声诊断后的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实施超声诊断后患者的诊断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80.00%,准确性为84.00%,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针对疑似重复输尿管畸形患者实施超声技术的检查应用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重复输尿管畸形诊断 超声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肾、输尿管、膀胱摄影+静脉肾盂造影(KUB+IVP)是泌尿系统的首选检查之一,对完全性输尿管重复畸形(CDU)有良好的诊断率。但由于CDU本身的复杂性与IVP的自身限制,有可能产生误判。本例患者由于输尿管过早显影且充盈不足,误判是IVP压迫失败造影剂流逝,后及时咨询患者病情并根据图像判断患者为CDU,顺利完成检查。

  • 标签: 静脉肾盂造影 完全性输尿管重复畸形
  • 简介:摘要:分析本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入院的5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给予不同治疗方案。50例患者中,伴耳鸣突发性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不伴发耳鸣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困扰大部分人类的病因复杂的疾病,其临床特征比较复杂,须针对不同类型听力曲线采取分型治疗。

  • 标签: 听觉丧失,突发性/治疗 耳鸣 听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bilateral wilms tumor, BWT)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加深临床认知。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在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3例BWT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术前化疗、手术方式、病理诊断和预后。43例共86肾脏;男24例,女19例;就诊中位年龄为17个月,范围为3~69个月;术前化疗30例(60)作为术前化疗组,未化疗9例(18)作为未化疗组,余4例(8)资料不详不列入任何组别;6例化疗前行穿刺活检。30例(60)术前化疗患儿中术前化疗反应评估资料完整26例(52),缺失4例(8)。术前化疗时间范围为4~12周,术前化疗方案以VA方案(长春新碱+更生霉素)为主,共19例(38);VAD方案(长春新碱+更生霉素+阿霉素),9例(18);仅运用长春新碱化疗,2例(4)。本研究病例随访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SPSS 24.0软件计算4年无事件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结果行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 sparing surgery, NSS) 30例[69.8%(30/43)];行一瘤肾切除术+对NSS有13例[30.2%(13/43)]。术前化疗组中NSS占80.0%(24/30),术前未化疗组中NSS有6例。43例患儿术后均复查增强CT,肾脏残存肾实质累计大于单肾脏23例[53.5%(23/43)],肾脏残存肾实质累计小于单肾脏20例[46.5%(20/43)]。所有患儿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范围为8~158个月;中位随访年龄为71个月,范围为39~180个月。存活39例,死亡4例;存活患儿中,肾功能衰竭1例,带瘤存活4例;死亡患儿中,1例为术后9年无瘤状态下死于脑疝,余3例为复发治疗后死亡。术后复发9例,单最高分期为Ⅲ期4例,Ⅳ期5例;复发部位为原位复发7例,腰大肌处复发1例,腹膜后多处复发1例;中位复发时间为11个月,范围为1~38个月;7例手术切除复发灶,术后加用依托泊苷、卡铂、环磷酰胺加强化疗;复发患儿中死亡3例,带瘤存活2例,无瘤存活4例。Kaplan-Meier法计算得出所有43例患儿4年无事件生存率为85.6%,总体生存率为90.4%。结论BWT通过术前化疗,尽可能行NSS,术后根据化疗后病理分型并结合分期进行治疗仍可以有良好的预后。

  • 标签: Wilms瘤 儿童 化学治疗
  • 简介:肺容积减少术(LVRS)是通过手术方法切除COPD患者受累的肺组织,①术前肺量计激发呼吸锻炼增加了肺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1997~1998年采用同期肺容积减少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共6例

  • 标签: 减少术 双侧肺 同期双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