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突发性耳聋临床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2
/ 2

双侧突发性耳聋临床特征分析

孙金广

密山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 密山市 158300

摘要分析本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入院的50例双侧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给予不同治疗方案。50例患者中,伴耳鸣双侧突发性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不伴发耳鸣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困扰大部分人类的病因复杂的疾病,其临床特征比较复杂,须针对不同类型听力曲线采取分型治疗。

关键词听觉丧失,突发性/治疗;耳鸣;听力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0例患者均符合双侧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8~75岁。其中伴耳鸣患者21例,伴晕眩患者19例,伴高血压、高血脂10例,60岁及以下18例,60岁以上32例。

1.2方法

(1)听力学检查方法

听力学检查法包括纯音测听法、声导抗检查、畸变耳声发射、前庭功能检查等,部分医院自己设定特有检查方法,但是检查结果以纯音测听为主要依据,轻度耳聋:20~40dB HL;中度耳聋:41~70dB HL;重度耳聋:71~95dBHL;极重度耳聋:≥95dBHL;听阈水平相差>20dB HL为双耳听力损失不对称。听力曲线分型:平坦型、下降型、山型、切迹型、全聋型(平均听阈>95dB HL)。

  1. 治疗方法及疗效判定标准

50例患者根据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给予不同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参考我国突发性耳聋研究中心有关治疗方案。参考文献有关规定制定疗效评价标准,以纯音测听结果为依据,其疗效分为:痊愈,患者受损的频率听阈恢复的完全正常;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改善>30dB;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改善≥15dB;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改善<15dB。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 血液学及影像学检查

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免疫抗体及巨细胞病毒抗体。影像学检查包括颅骨CT、头颅MRI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临床疗效采用总有效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听力检查结果

听力损失轻度20例(4耳);中度耳聋15例(16耳),重度耳聋4例(10耳),极重度耳聋5例(4耳)。

2.2疗效结果

伴耳鸣双侧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22,高于较伴耳鸣患者的54.8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1.670,P>0.05);60岁及以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高于60岁以上患者的73.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0.097,P>0.05);见表1、2。

表1 伴耳鸣患者与未伴随耳鸣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伴耳鸣组 21 18 2 2 2 86.22

未伴耳鸣组 29 15 2 4 8 54.82


表 2 60岁以上患者与 60岁及以下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60岁以上组 32 21 4 6 6 73.56

60岁及以下组 18 15 0 0 1 85.00

2.3血液学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50例患者血液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异常2例,血液流变学异常3例,病毒性抗体异常4例,凝血功能无异常,50例患者纤维蛋白原均有所升高,血糖异常者1例,血脂异常1例。由于治疗后所有已行检查的患者病毒抗体、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均升高,而凝血功能均正常,因此不做比较。50例患者心电图及颞骨CT、头颅MRI等均未见明显异常。

3讨论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每年有5~10/20万人,其中单侧突发性耳聋比较常见,双侧突发性耳聋很少见。国内报道双侧突发性聋在突聋患者中占5.4%~8.3%。突发性耳聋病因不明,业内大致有两种学说,可反映突发性聋病因。①病毒感染:根据临床观察,许多患者在发病以前都有感冒史,许多病毒如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通过血循环、由蛛网膜下腔经耳蜗导水管、经中耳黏膜弥散等方式进入内耳引起突发性耳聋耳鸣。②血管病变:有学者认为由于供应内耳的血管发生痉挛、栓塞、血栓形成、血管受压、血管内狭窄、出血、血液凝固性增高、动脉血压波动以及其他血管障碍,使得内耳缺血缺氧导致病变。其临床表现主要是耳聋、耳鸣、眩晕、耳堵塞、眼震等。这两种学说只是业界的学者们提出的一个概论,具体由什么病因引起的突发性耳聋还尚未明确。与单侧突发性型耳聋相比,双侧突发性耳聋的病因更复杂,治疗起来也更繁琐,根据听力曲线不同,采取不同治疗方案。众多研究表明听力曲线在双侧突发性耳聋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实验数据显示,双侧突发性耳聋治疗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多种药物交替治疗较单一药物治疗效果更佳。不少专家认为,双侧突发性耳聋治疗意义不大,但由于其病因复杂,现无法确定治愈机制,无法判断治愈可能性,因此专家还是提倡早治疗,因为越早治疗,治愈几率越大。根据不同听力曲线将双侧突发性发病类型分为:低频型、高频型、平坦型和全聋。不同类型患者应采用不同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4结束语

本研究表明,伴耳鸣的双侧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未伴有耳鸣患者,60岁以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60岁以上,因本组病例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仍能提示伴耳鸣、60岁及以下患者可获取更好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茜倩,关瑛.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5,27(11)::123‐125.

[2]李庆红,张宇丽,朱文华,等.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10(4):87‐90.

[3]姚良忠,刘俊捷,潘智灵,等.鼻咽癌放化疗后突发性聋的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28(8):733‐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