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尿管结石患者应用外冲击波碎石技术进行治疗的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治疗时间、碎石成功率以及并发症人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显示实验组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其治疗总有效率100%显著优于气压弹道碎石78%(P<0.05)。使用体外冲击波碎石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显著少于气压弹道碎石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治疗输尿管结石可使结石粉碎后排出体外,疗效显著且对输尿管不造成损伤,不伤及周围软组织。治疗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患者预后情况有促进作用并能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双侧输尿管结石 临床疗效与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同期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3月58例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同期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8例均顺利放置软镜鞘,一次进镜成功率100%。手术平均101.4±28.9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0±1.5d。术中无大出血、输尿管或肾盂穿孔、输尿管撕脱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例出现尿路感染,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术后第2日复查腹部站立位平片,36例多发结石有部分残留,残石均位于下盏,大小0.2cm~0.6cm。因无梗阻且无症状,予保守观察。22例无结石残留,39例患者于术后2~4天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KUB或彩超,13例残留结石约0.3cm左右,属无意义结石,予保守治疗;5例残留结石0.5cm~0.6cm,其中3例予二次单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1例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痊愈,1例为海绵肾合并结石,残余结石0.6cm,无症状体征,予保守治疗。同期输尿管软镜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结石清除率为91.4%(53/58)。结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同期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创伤小、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输尿管软镜 钬激光 肾结石 输尿管结石 同期
  • 简介: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是胚胎时期肾输尿管发生异常中一种相对少见的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1],其发病率约为0.8%,女性是男性的2倍,单者多6倍[1]。本文整理本中心收治的1例左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合并重复肾及输尿管重度积水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5岁,因'腹痛伴腹胀4天'入院。

  • 标签: 输尿管 造瘘管 重复输尿管畸形 重复肾 重度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VU联合逆行膀胱造影对儿童输尿管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2年30例经IVU、逆行膀胱造影检查及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儿童输尿管症病例资料。结果30例均见输尿管扩张,单23例,7例,共计37。21例患肾盂积水,膀胱输尿管反流10例。梗阻性输尿管12例,反流性10例,梗阻反流性4例,原发非梗阻非反流性15例。结论IVU为诊断儿童输尿管症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联合逆行膀胱造影可进一步明确病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巨输尿管症 儿童 IVU 逆行膀胱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复杂性输尿管结石患者通过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进行治疗,对其最佳治疗时机进行研究分析。方法自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应用Ureteroscope和钬激光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结石150例。按术后J管留置时间分为3组2周组(A组)40例、2~6周组(B组)63例、6组(C组)47例。将两组患者在拔管后,产生的并发症及肾积水的加重情况进行比较,对留置J管的最佳时间进行判断。结果C组总插管并发症发生概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拔管后输尿管狭窄率为20.0%(8/40),B组(4.7%(3/63)),C组(4.3%(2/47)),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病情不断发展,输尿管结石的并发症明显增多,插管时间过短,输尿管狭窄的可能性增加。经观察,手术之后的2~6周进行导尿最为合适。如果存在输尿管黏膜损伤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应对J管进行延长。

  • 标签: 输尿管镜 输尿管结石 双J管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同期颈清扫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55例行甲状腺全切同期颈清扫;对照组41例行一腺叶切除对腺叶近全切除,一颈清扫;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无出血、无淋巴瘘,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声音嘶哑3例、手足麻木7例、饮水呛咳6例;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声音嘶哑2例、手足麻木5例、饮水呛咳5例。两组并发症均为暂时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同期颈清扫是安全的,要选择适当的清扫方式,术中应用喉返神经全程显露和甲状腺被膜精细解剖技术,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1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减压术治疗,观察组行单开创潜行减压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功能恢复情况、疼痛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小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DOI)、视觉模拟评分(VA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腰背疼痛、压疮、下肢麻木发生率分别为2.44%、4.88%和2.44%,明显低于对照组14.63%、19.51%和17.07%,P<0.05。结论在腰椎管狭窄患者治疗中,单开窗潜行减压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且痛感不明显,推荐推广。

  • 标签: 双侧腰椎管狭窄 传统开放治疗 单侧开窗潜行减压 功能障碍 疼痛评分
  • 简介: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etroperitoneallaparoscopicureterolithotomy,RLUL)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lexibleureteroscopiclithotripsy,FURL)治疗单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8月我院70例单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资料,35例行RLUL,35例行FURL,术后均常规放置输尿管支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FURL组手术时间(64.6±29.2)min,明显短于RLUL组(131.0±56.1)min(t=6.212,P=0.000);FURL组术后住院时间(4.9±0.8)d,明显短于RLUL组(11.1±2.6)d(t=13.218,P=0.000)。RLUL、FURL组住院费用分别为(1.9±0.3)、(1.9±0.1)万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7,P=0.955);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分别为100.0%(35/35)、91.4%(32/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239);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6%(3/35)、5.7%(2/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结论RLUL与FURL均适用于治疗单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且安全有效,但后者较前者具有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等特点。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 简介:患者女性,76岁,因“膝部疼痛伴活动受限十年,加重六年”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膝部疼痛不适,为持续性隐痛,伴有膝关节轻度活动受限,10年来患者膝部疼痛反复发作,未做相关治疗,近6年患者膝部疼痛加重,膝关节活动明显受限,伴有行走无力,膝部酸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达170/70mmHg,服用“硝苯地平,倍他乐克”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可,否认糖尿病,脑梗等其它慢性病。患者35年前行“全子宫切除术”,1年前行“后入路腰椎融合术”。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 标签: 膝关节骨关节炎 膝内翻畸形 个案报道 膝部疼痛 病例 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技术应用于重复输尿管畸形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针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检查的疑似重复输尿管畸形患者25例进行观察,针对25例疑似重复输尿管畸形患者实施超声技术的检查,与最终的手术病理学结果(确诊为重复输尿管畸形患者为18例)相比,分析手术病理学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之间的差异及超声诊断后的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实施超声诊断后患者的诊断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80.00%,准确性为84.00%,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针对疑似重复输尿管畸形患者实施超声技术的检查应用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重复输尿管畸形诊断 超声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患者女,79岁。因“突发言语不清,左侧肢体乏力2d”门诊拟“急性脑梗死”收住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自述服药控制良好;无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查体:神志清楚,血压160/71mmHg(1mmHg=0.133kPa),心率78次/分,律齐;眼球活动正常,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右歪斜,伸舌偏左,颈软,左侧肌力4级、右侧肌力5级,病理征未引出,深浅感觉未见明显异常,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5分,洼田饮水试验4级。

  • 标签: 颈内动脉 咽后 CT血管造影 遗传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源CT能量去骨血管成像(dualenergyboneremoval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DE-CTA)对头颈部动脉开窗畸形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动脉开窗畸形头颈部CTA影像资料和临床表现,观察动脉开窗畸形的位置、形态以及毗邻关系,所有病例均行源CT能量去骨CTA检查。结果28例均为单发开窗畸形,凸透镜型5例,裂隙型21例,重复型2例;基底动脉16例,椎动脉8例,大脑前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1例,椎基底动脉结合部1例;男女各半,性别间无明显性差异。结论DE-CTA可以准确显示动脉开窗畸形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有助于指导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 标签: 双能量 头颈动脉 开窗畸形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畸形合并一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子宫畸形合并一早期妊娠患者一共(3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4年1月直至2018年1月,将子宫畸形合并一早期妊娠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15例患者-实施经阴道超声诊断,对照组15例患者-实施经腹部超声诊断,将两组患者诊断结果详细记录。结果观察组子宫畸形合并一早期妊娠患者的特异性93.33%和敏感性80.00%与对照组患者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子宫畸形合并一早期妊娠患者的检出率93.33%与对照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子宫畸形合并一早期妊娠患者实施经阴道超声诊断,取得显著效果,能提高患者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检出率,预防误诊以及漏诊情况,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阴道超声 子宫畸形合并一侧早期妊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术式不同,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行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30例,行单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活动、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活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有利于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双侧钢板内固定术 单侧钢板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腰椎管狭窄患者中单开窗潜行减压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医治的腰椎管狭窄患者(72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乙组、甲组,每组36例。本次乙组是传统手术,而甲组是单开窗潜行减压术,总结疼痛情况、腰椎功能障碍情况、手术效果、临床指标。结果甲组的VAS评分、ODI评分都低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手术的总有效率高于乙组,但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都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腰椎管狭窄患者中,单开窗潜行减压治疗的手术时间短、卧床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出血量低,有效改善疼痛、腰椎功能障碍。

  • 标签: 双侧腰椎管狭窄 单侧开窗 潜行减压 效果
  • 简介:路随山转,桃花夹道迎每年春天,峰桃花盛开,漫山遍野,如烟如霞,游人若鲫,踏青赏花,尽享春天美景。

  • 标签: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单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经尿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经皮肾穿刺碎石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参研对象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医院诊治的100例单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按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常规组、干预组各50例,分别实施经皮肾穿刺碎石术治疗、经尿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对比两组结石清除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结石清除率与常规组接近,P>0.05,无临床可比性;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26%)高于干预组(10%),统计学意义形成(P<0.05)。结论经尿道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以及经皮肾穿刺碎石术治疗单输尿管上段结石均可获得理想的效果,前一种手术创伤小,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加速康复进程,值得推荐。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经皮肾穿刺碎石 并发症 钬激光碎石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肢体功能训练对其康复效果影响。方法分析对象选取入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15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编序并随机数字表将其每组75例分为支持组(常规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与康复组(联合肢体功能训练)。比较两种干预模式对患者预后效果影响。结果治疗后患者Barthel评分指数有所改善,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相对于治疗前,接受干预后患者FCA量表评分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软件对组间差异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结论联合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预后影响从生理和恢复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双侧肢体功能 脑卒中偏瘫 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