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复杂 PCI 中 IVUS 的应用价值。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 2017 年 01 月 -2019 年 01 月收治的复杂 PCI 患者 400 例,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200 )和实验组( n=200 )。采用不同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比较其各项临床指标。 结果: 经对比分析,实验组心脏超声指标结果以及生化常规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在复杂 PCI 中应用 IVUS 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并将治疗有效率进一步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IVUS 复杂 PCI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实施 IVUS (血管内超声)介入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 2018.1-2019.1 期间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共计 68 例。对其采用不同检测方式,对照组 34 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研究组 34 例行 IVUS , 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测量指标以及随访结果。 结果:研究组的患者主支和分支 MLD 高于对照组, P > 0.05 ;主支和分支 MLA 及 RLD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支架直径与长度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采取 IVUS 指导介入治疗效果更显著,不仅有利于优化其支架植入,还可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值得推荐应用 。

  • 标签: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肌血流储备分数(简称FFR)与IVUS在冠脉介入对临界病变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3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造影剂用量及支架植入数目。全部病例均回访一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造影剂用量及支架植入数目分别为(53+20)min、(185+87)ml、(1.5+0.7)个,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22)min、(256+101)ml、(2.0+0.6)个,且两组差异性明显,因而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全部病例均回访一年。结论对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FFR对下一步临床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优于IVUS,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 IVUS 冠状动脉狭窄 指导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管内超声(IVUS)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LMCA)病变的疗效。方法在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检索在2021年8月前发表的,比较IVUS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DES置入治疗LMCA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观察性研究。分别收集纳入研究的基线数据、介入手术资料以及终点事件。主要终点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MI)、靶病变血运重建(TLR)以及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分别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和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9篇研究,其中3篇RCT、6篇观察性研究,共5 527例LMCA病变患者。6项观察性研究的NOS评分均≥6分,3篇RCT的总体偏倚风险较低。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组相比,IVUS指导组的MACE(OR=0.55,95%CI 0.47~0.66,P<0.001)、全因死亡(OR=0.56,95%CI 0.43~0.74,P<0.001)、心原性死亡(OR=0.43,95%CI 0.30~0.61,P<0.001)、MI(OR=0.64,95%CI 0.52~0.79,P<0.001)、TLR(OR=0.49,95%CI 0.28~0.86,P=0.013)及TVR(OR=0.77,95%CI 0.60~0.98,P=0.037)发生率更低。结论与血管造影指导相比,IVUS指导可降低LMCA病变DES置入术后的MACE、死亡、MI、TLR及TVR的发生率,建议临床在LMCA的PCI治疗时应用IVUS进行指导。

  • 标签: 药物洗脱支架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作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最主要的两种血管腔内影像学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和血管内超声(IVUS)已在临床应用数十年。OCT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更好地对比斑块成分,IVUS能够穿透血液,具有更深的成像深度,两种影像学技术已成为心血管介入医生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但两种影像学技术也各有不足,OCT成像穿透深度有限,IVUS的空间分辨率较弱。单一的OCT或IVUS很难完全提供血管及斑块内部完整的解剖学信息。利用二者的互补性,将OCT与IVUS成像导管集成到同一成像导管中,实现二者的多模态血管内成像,则可以为介入医生提供更加理想的斑块与血管壁的组织学和形态学信息。

  • 标签: 超声检查,介入性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多模态成像 血管腔内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缺乏明确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本文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VUS-VH)图像的方法评判血清GDF-15的浓度与UA易损斑块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明GDF-15在UA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为UA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干预靶点。方法:连续收集UA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冠脉完全正常的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实验组的患者行血管内超声检查,检测所有入组患者血清中GDF-15的浓度,IVUS-VH图像下分析UA患者罪犯病变斑块的特点,通过分析血清GDF-15浓度与罪犯病变斑块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GDF-15在U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UA患者血清GDF-15的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758.80±415.24)pg/ml vs(586.58±291.73)pg/ml,P<0.001];UA患者血清GDF-15浓度与罪犯病变坏死核心体积的绝对值呈正相关(R=0.520,P=0.001),与罪犯病变钙化组织体积的绝对值呈正相关(R=0.420,P=0.001),与纤维组织体积的绝对值呈负相关(R=-0.300,P<0.001),与罪犯病变的血管重构指数呈正相关(R=0.455,P<0.001)。结论:与对照组相比,UA患者血清中GDF-15浓度明显升高;血清中GDF-15浓度与斑块的易损性呈正相关。血清中GDF-15的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通过促进GDF-15分泌或者人为补充重组GDF-15,为UA的治疗提供新的干预靶点。

  • 标签: 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 不稳定型心绞痛 斑块的易损性 生长分化因子-15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彩色编码血管内超声(iMAP-IVUS)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的非罪犯病变斑块组织学特征。方法连续选取15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入院时诊断将患者分为ACS组(62例)和SAP组(90例),对非罪犯病变行iMAP-IVUS检查,比较两组之间斑块的组织学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S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之间斑块体积相似(P>0.05),ACS组的纤维体积百分比(70.3%±9.8%)显著低于SAP组(77.1%±7.4%,P<0.01),但ACS组的脂质体积百分比(8.3%±2.5%比6.1%±2.4%)和坏死体积百分比(15.3%±7.6%比9.8%±4.6%)显著高于SAP组(均为P<0.01)。两组纤维体积百分比与斑块总体积均负相关(均为P<0.01),坏死体积百分比与斑块总体积均正相关(均为P<0.01)。和SAP组(r=0.46)相比,ACS患者(r=0.60)斑块体积和坏死体积百分比的相关性更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坏死体积百分比是发生ACS的独立危险因素(OR=8.73,95%CI:2.21~26.40,P<0.001)。结论较SAP患者,ACS患者的非罪犯病变更具易损性,坏死体积百分比是发生ACS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斑块 彩色编码血管内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