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测量实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平滑肌细胞及巨噬细胞含量,为控制斑块易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新西兰雄性白兔8只,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处死取出腹主动脉,测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厚度,并计算纤维帽厚度与脂核横截面厚度比值;测量斑块平滑肌及巨噬细胞负荷;进行相应指标之间相关分析。结果斑块纤维帽厚度以及帽/核比值与平滑肌细胞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巨噬细胞负荷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平滑肌细胞及巨噬细胞负荷会造成斑块形态学改变,从而影响斑块易损,造成斑块不稳定。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巨噬细胞 平滑肌细胞 易损性
  • 简介:颈动脉管腔狭窄率一直作为评估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程度指标,并依据颈动脉狭窄率来判断是否需要临床干预[1]。然而,国外学者证实,发生缺血性事件主要取决于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即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预后因素是斑块质而不是量[2,3]。目前,针对斑块易损研究仍无统一客观标准。

  • 标签: 颈动脉狭窄率 动脉管腔狭窄 纤维帽 活化的巨噬细胞 脂质核心 狭窄程度
  • 简介:[摘要 ] 目的 本研究以经颅多普勒 (TCD)监测微栓子信号( MES)作为参考,应用超声造影技术 (CEUS) 和彩色多普勒技术 (CDUS)对比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方法 66个研究对象,其颈动脉狭窄率均≥ 50%,均行颈动脉超声, TCD监测微栓子及颈动脉超声造影。结果 CEUS提示 28例 (42.4%)患者有新生血管形成,组一(没有新生血管形成组)发现 3例 MES阳性患者 (7.9%),组二(新生血管形成组)发现了 19例 MES阳性患者 (67.9%) (P =0.022) ;使用 CDUS将患者分组:组一(高回声) 40例,组二(低回声) 26例,二组间 MES出现无显著差异( P =0.211)。结论 本研究证实通过微栓子监测印证斑块易损,进一步证明 CEUS较 CDUS更易发现颈动脉易损斑块

  • 标签: 多普勒超声 超声造影 头部多普勒检查 斑块易损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易损与脑血管意外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收治11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患者展开分析,以脑血管意外发生与否为依据,将发生脑血管意外31例分为A组,未发生脑血管意外82例分为B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斑块与脑血管意外相关进行分析。结果A组颈动脉易损斑块占比较B组高,稳定性斑块占比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易损与脑血管意外呈正相关(r=0.796,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易损与脑血管意外发生呈正相关,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易损可对脑血管意外进行预测。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斑块 易损性 脑血管意外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交互作用应激中介模型,明确D型人格对冠心病患者斑块易损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收治38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D型人格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应激评价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同时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处斑块特征。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D型人格冠心病患者斑块易损影响因素模型构建。结果本研究冠心病患者中,D型人格者138例,易损斑块组200例。易损斑块D型人格得分、焦虑、抑郁、消极应对和认知评价得分均高于非易损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易损斑块积极应对得分低于非易损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D型人格可通过认知评价(β=0.588,P<0.01)及消极应对(β=0.189,P<0.05)对斑块易损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中,认知评价(β=-0.061、0.121;P<0.01)及消极应对(β=-0.124、0.031;P<0.01)对斑块易损有间接效应;消极应对(β=0.215,P<0.01)、心理反应(β=0.241、-0.150;P<0.01)和生理反应(β=-0.321,P<0.01)对斑块易损有直接效应。结论D型人格冠心病患者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等可通过多种路径影响斑块易损。因此,临床上加强对D型人格筛查可早期识别斑块易损发生高危人群,同时应对此类人群进行个性化、系统化心理行为干预,从而将冠心病防治关口前移。

  • 标签: 冠心病 D型人格 斑块易损性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结构方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选取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以及同期选取40例自主来院体检健康者进行对比分析,全部人群均予以颈动脉超声检测,对比两组检查效果。结果实验组PI(0.30±0.01)等指数均较对照组低;实验组达峰指标(0.30±0.08)s以及增强密度指标(3.50±0.30)db/cm2均对照组优,患者肩部出现增强斑块比率显著高于尾部、基底部(P<0.05)。结论将颈动脉超声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患者中,能够早期评定其新生血管血流以及微灌注状况,诊断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易损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为了观察分析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评价过程中实际应用效果,本文从我院2017年度收治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超声造影技术进行检查,观察不同斑块类型内造影剂增强情况,观察超声增强斑块超声增强部位,观察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来对斑块峰值强度(PI)、增强密度(DE)和达峰时间(TTP)。结果显示软斑块共有31例,超声增强率为100%,混合斑块共有20例,超声增强率为90%,但是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超声增强斑块增强部位以肩部增强发生概率最高(69.4%),以尾部增强发生概率最低(8.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块和混合斑块在达峰时间(TTP)和峰值强度(PI)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块增强密度(DE)为(3.56±0.28)db/cm2,混合斑块增强密度(DE)为(1.77±0.12)db/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有效显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对于斑块易损评价具有指导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易损性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描述了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念,从而引出地震易损分析重要。介绍了易损概念,易损是工程结构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达到某个阈值概率。论述了三种进行易损分析方法,分别是经验统计法、数值模拟法和混合法。最后描述了当前易损分析不足与期望。

  • 标签: 易损性分析 基于性能 数值模拟
  • 简介:为了促进桥梁结构地震易损分析在我国发展和应用,详细论述了公路桥梁地震易损分析方法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首先,对国内外常用桥梁地震易损分析方法进行分类,归纳了每种方法适用,总结了桥梁地震易损研究在我国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其次,根据采用参数估计方法不同,将理论地震易损函数分为四种类型,介绍了每种易损函数建立过程和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易损分析能很好地考虑桥梁抗震设计中存在不确定性问题,对基于性能桥梁抗震设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桥梁工程 地震 易损性分析 不确定性 分析方法
  • 简介:摘要:桥梁是交通救援线路系统中一项重要关键工程。此前,由于不重视桥梁抗震性能,设防标准较低,导致我国现有桥梁仍然存在抗震防护能力不足现象。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桥梁地震易损分析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介绍主要易损分析方法一般过程,归纳了我国桥梁地震易损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桥梁地震易损中存在问题,展望了其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结果表明,易损分析方法能帮助很好考虑桥梁抗震结构设计研究中存在各种不确定性问题,对中国桥梁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我国桥梁地震易损发展还处于发展阶段,更深层次问题还有待研究。

  • 标签: 桥梁 地震易损性曲线 理论易损性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型人格分布特点,探讨D型人格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相关。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11月—2020年12月选取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并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进行测量,确定是否为易损斑块,应用D型人格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D型人格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比例为52.8%(66/12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型人格、D型人格中社交抑制维度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影响因素(P<0.05)。结论D型人格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应加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型人格筛查,实施早期干预。

  • 标签: 脑卒中 D型人格 易损斑块 脑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及血管内超声(IVUS)特征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之间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收治疑诊为冠心病患者10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后根据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进一步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清HMGB1水平,采用IVUS观察AMI组病情较稳定患者及UAP组、SAP组所有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分析不同组患者斑块特点。结果AMI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高于UAP组(P<0.05),UAP组血清HMGB1水平高于SAP组(P<0.05),SAP组血清HMGB1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AMI组及UAP组以脂质斑块为主,SAP组以纤维斑块为主;AMI组与UAP组破裂斑块比例高于SAP组(P<0.05);AMI组及UAP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偏心指数(EI)、重构指数(RI)均高于SAP组(P<0.05);AMI组RI与血清HMGB1水平呈正相关(r=0.46,P<0.05);UAP组PB与血清HMGB1水平呈正相关(r=0.57,P<0.05)。结论HMGB1可能参与不稳定斑块破裂过程,联合IVUS可有效评估冠状动脉斑块易损,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

  • 标签: 冠心病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易损斑块 血管内超声
  • 简介:摘要:围绕不规则建筑平面的钢框架结构,分析钢框架结构受力变形特点以及受荷超限破坏后失效变形准则,并进一步利用ETABS专业房屋结构设计分析有限元模拟软件,针对钢框架结构在受到地震作用荷载条件下数值分析建模过程展开讨论,细化每个节点建模方式方法,为后续计算分析打好坚实基础,也为同类型结构设计分析提供一个新思路与规范化方式方法。

  • 标签: 不规则 钢框架 地震作用 数值建模
  • 简介:摘要:钢混结构作为一种新型建筑形式,因为其自身优越,被广泛地应用于厂房建筑中。钢混结构主要功用是能够通过自身重量将混凝土或其它材料粘结在一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但由于钢混框架楼板中大量使用了钢筋混凝土作为原材料进行搭蝖建,并承担着承重荷载作用。因此需要判断构件之间连接处哪些会容易出现易损现象,并且制定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对厂房设计中钢混结构易损进行分析,对钢混结构易损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并对厂房设计中如何避免钢混结构易损提出对策,从而提高建筑物在复杂环境下应用能力及建筑物安全

  • 标签: 厂房设计 钢混结构 易损性
  • 简介:采用拟力法最大优点在于求解结构动力非线性问题时效。基于拟力法基本假定,框架结构刚度保持不变且塑性变形仅发生在构件端部,用弯曲塑性铰描述塑性变形,相比有限元方法,具有存储空间小、计算速度快和计算精度高等优势。本文将拟力法应用到钢框架抗震性能评估中,以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参考指标定义结构4种破坏状态,依据选拔原则选取16条地震波,采用IDA方法对-6层钢框架结构进行易损分析,绘制其易损曲线。对比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拟力法在计算耗时上显示出巨大优势,适用于框架结构地震灾害风险分析与灾后快速评估。

  • 标签: 钢框架 易损性分析 拟力法 有限元 计算耗时
  • 简介:分析了区域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雷电灾害情况,根据江西省雷电灾害资料和年平均雷暴日统计资料,选取雷击密度、雷电灾害频数、经济易损指标、生命易损指标作为雷灾易损评价指标。对江西省各设区市雷灾易损进行了综合评估,初步形成了江西省雷灾易损度区划。提出了区域雷灾易损分析和区划模式,为区域防御和减低雷电损失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雷电灾害 易损性 评估指标 区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弹性成像结合超微血流成像在颈动脉斑块易损评估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6例于2022.3-2023.3期间在本院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斑块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超声弹性成像、超微血流成像检查,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别纳入易损组、稳定组。观察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参数、超微血流成像检查血流分级情况,并计算诊断效能。结果:易损应变值、血流分级1级和2级检出率均高于稳定组,应变率、弹性评分均低于稳定组,超声弹性成像结合超微血流成像检查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超微血流成像检查联合应用具有较高颈动脉斑块易损评估价值。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易损性 超声弹性成像 超微血流成像
  • 简介:做好城市防震减灾工作,关键是对未来可能遭遇地震灾害定量化预测。本文论述地震灾害定量化三要素:地震危险,地震危害和地震易损,它们概念完全不同,且很容易混淆,但又存在因与果关系。本文还简要介绍厦门市地震科技工作者开展“闽南地区综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

  • 标签: 地震灾害 地震危险性 地震危害性 地震易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