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黏膜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neoplasia,GIN)是胃癌重要的癌前病变,代表肿瘤性生长的起始阶段,若能及早识别病变并进行有效的干预,不失为胃癌二级防治的有效措施。本文介绍了GIN与胃癌的关系及逆转治疗的研究现状。

  • 标签: 胃癌 癌前病变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逆转治疗
  • 简介:虽然临床和实验研究已经证实阻塞性黄疸与败血症密切相关,但至今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阻塞性黄疸最重要的病理基础是肠黏膜屏障损伤导致的内毒素血症。近年来研究表明,主要影响因素与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及其磷酸化有密切相关。

  • 标签: 阻塞性黄疸 肠黏膜屏障 紧密连接蛋白 磷酸化 内毒素血症
  • 简介:趋化因子是一类能诱导免疫细胞向特定组织部位浸润和集聚的细胞因子,其功能行使由趋化因子受体介导,上皮细胞是分泌趋化因子的主要细胞之一。与上皮细胞相关的趋化因子及受体相互作用参与了口腔黏膜疾病炎症的发生与发展,可促使某些口腔慢性炎性疾病向鳞癌转变。

  • 标签: 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 上皮细胞 口腔黏膜疾病
  • 简介:摘要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消化系统肿瘤分类第5版正式出版,其中胃黏膜上皮肿瘤性病变病理诊断相关的一些概念、名称和病变类型有新的变化。本文简要介绍胃癌的前驱病变、癌前病变、异型增生相关概念和类型的一些更新以及病理诊断标准,并和日本胃癌取材规约(第15版)相比较,提出目前胃黏膜肿瘤性病变病理诊断的实际问题和对策。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胃癌 异型增生 病理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黏膜上皮化生以益气化生汤施治获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的1月~2016年的10月我科诊断、治疗的胃黏膜上皮化生116例患者,以数字分组法将所选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西医用药,治疗组采用益气化生汤施治,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疗程结束时病情的缓解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更理想;治疗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黏膜上皮化生以益气化生汤施治可标本兼治,获得相对满意的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胃黏膜 肠上皮化生 益气化生汤
  • 简介:摘要鼻腔黏膜上皮细胞(nasal epithelial cells,NECs)包括具有干细胞活性的基底细胞、通过纤毛摆动移除黏液和微粒的纤毛细胞、具有分泌功能的杯状细胞和独特的化学感觉性细胞等。NECs作为鼻腔第一道物理屏障,在鼻黏膜炎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上皮细胞的组成明显改变:纤毛细胞减少、杯状细胞增多、基底细胞数量增加但分化趋势改变。其中,Th2型细胞因子在杯状细胞化生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本文对几种常见NECs在慢性鼻窦炎病理状态下的表型特征和分化机制的改变进行综述,以期能够深入了解NECs的功能并为慢性鼻窦炎的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源性褪黑素是否能够抑制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治疗组,分组处理24小时后测血清淀粉酶、内毒素浓度,Tunel法进行原位凋亡检测。结果血清淀粉酶、内毒素浓度检测,对照组<治疗组<实验组,血清淀粉酶浓度,实验组和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任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原位凋亡检测,对照组<治疗组<实验组,任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褪黑素能够抑制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 标签: 褪黑素 胰腺炎 肠黏膜上皮细胞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黏膜上皮化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黏膜上皮化生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根据患者根除率将其分为根除组(25例)和未根除组(15例),本次研究选取时间跨度为2021年4月~2022年6月期间,观察并分析胃黏膜上皮化生在不同时间段随病情变化的情况;结果:通过研究后发现,病情程度较轻的患者在幽门螺旋杆菌根除后13~26天以及37~70天,与未根除组患者对比差异较为显著(P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感染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
  • 简介:急性胰腺炎是急诊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高,病死率居高不下,20%~30%的患者临床经过凶险,总体病死率为5%~10%[1]。其中,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引起麻痹性肠梗阻、肠道屏障功能损害、肠道细菌易位,进而引起肠源性感染,与其病情加重,发生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导致死亡密切相关。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肠源性感染 肠黏膜上皮细胞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的变化及其对胃窦部黏膜细胞的影响。方法52例经上腹部B超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的患者,进行胆囊切除前及切除后电子胃镜检查,研究胆汁反流程度及胃黏膜上皮细胞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1)胆囊切除后较切除前胆汁反流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2)胆囊切除后较切除前胃窦黏膜细胞肠上皮化生率及不典型增生率上升,p<0.05。结论胆囊切除后胆汁反流增加,是逐渐导致胃窦黏膜上皮细胞发生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胆囊切除术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氧刺激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与正常鼻黏膜上皮细胞炎性因子的变化与异同,探讨其在CRSwN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就诊的68例CRSwNP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45.2±12.5)岁(x¯±s,下同),患者的鼻息肉黏膜纳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组(CRS-NP组),下鼻甲黏膜纳入慢性鼻窦炎下鼻甲组(CRS-IT组),并根据组织病理学结果进一步分成嗜酸粒细胞浸润及非浸润两种类型,即嗜酸粒细胞浸润性鼻息肉组(Eos-NP组,n=34)、非嗜酸粒细胞浸润性鼻息肉组(Non-Eos-NP组,n=34)、嗜酸粒细胞浸润性鼻息肉患者的下鼻甲组(Eos-IT组,n=20)和非嗜酸粒细胞浸润性鼻息肉患者的下鼻甲组(Non-Eos-IT组,n=20);同期25例鼻窦囊肿或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下鼻甲黏膜作为对照组(n=25),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42.8±10.2)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各组黏膜上皮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7A、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乏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低氧刺激0、24和48 h后各组原代鼻黏膜上皮细胞分泌IL-17A、IFN-γ和TNF-α的差异;免疫荧光、固态光源高内涵与免疫印记实验检测原代鼻黏膜上皮细胞HIF-1α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双向方差分析作为主要统计学方法。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IL-17A和TNF-α在对照组中表达最高(光密度值分别为0.37±0.03、0.53±0.02),IFN-γ和HIF-1α在Eos-IT组中表达最高(光密度值分别为0.47±0.03、0.39±0.02)。未接受低氧刺激时,IL-17A与TNF-α在对照组中水平较低;低氧刺激48 h后,对照组的IL-17A与TNF-α分泌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未接受低氧刺激时,Eos-NP组分泌的IFN-γ明显高于对照组[(13.7±1.3)pg/ml比(11.1±1.6)pg/ml,P<0.05];低氧刺激48 h后,IFN-γ在对照组和Eos-NP组中的分泌量没有显著区别。对照组与CRS-IT组表达的HIF-1α随低氧时间延长而增加,Eos-NP组与Non-Eos-NP组表达的HIF-1α随低氧时间延长而减少。对照组与CRS-IT组HIF-1α主要表达于鼻黏膜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内,CRS-NP组HIF-1α主要表达于鼻黏膜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内。结论低氧刺激下,CRSwNP患者的鼻息肉、下鼻甲与正常鼻黏膜上皮细胞中IL-17A、TNF-α、IFN-γ的分泌以及HIF-1α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且呈现不同的亚细胞定位,提示其可能参与了CRSwNP发病相关基因的转录与调控。

  • 标签: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白介素17A 干扰素γ 肿瘤坏死因子α 乏氧诱导因子1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花蒿花粉对鼻黏膜上皮细胞(HNEpC)紧密连接的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NEpC,采用不同质量浓度黄花蒿花粉(0、20、40、80、100、160、200 μg/ml)分别干预细胞24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p38丝裂原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干预HNEpC前后,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信号通路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观察细胞紧密连接Occludin、Claudin-1的表达和分布情况。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质量浓度黄花蒿花粉干预6 h后,HNEpC增殖活性均增高(P值均<0.05);干预12 h后,20、40、80、100、160 μg/ml组的HNEpC增殖活性未见明显改变(P值均>0.05),200 μg/ml组降低(P<0.05);干预24 h后,20、40 μg/ml组的细胞增殖活性未见明显改变(P值均>0.05),80、100、160、200 μg/ml组降低(P值均<0.05)。免疫荧光染色可见正常对照组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表达多,围绕细胞膜形成环状结构;而在高浓度黄花蒿花粉干预下,其表达水平下降,出现断裂、模糊,分布不均匀。Western Blot和qPCR实验结果表明,干预24 h后,黄花蒿花粉(40、80、100、160、200 μg/ml)干预组HNEpC Claudin-1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mRNA表达量分别为0.567±0.214、0.443±0.109、0.462±0.160、0.497±0.134、0.388±0.076比1.001±0.067,P值均<0.05),而Occludin蛋白及其mRNA仅在200 μg/ml黄花蒿花粉处理组降低(mRNA表达量为0.631±0.109比1.016±0.026,P<0.05),其他处理组均增高(mRNA表达量分别为1.258±0.134、1.827±0.1034、2.429±0.077、1.707±0.085、1.477±0.066比1.016±0.026,P值均<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100、160、200 μg/ml黄花蒿花粉干预24 h后,磷酸化p38MAPK(p-p38MAPK)表达增加。SB203580能够抑制黄花蒿花粉引起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下降(mRNA表达量为1.255±0.179比0.631±0.109,P<0.05),而对Claudin-1蛋白表达无影响。结论黄花蒿花粉可能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破坏HNEpC的紧密连接。

  • 标签: 鼻炎,变应性 连接蛋白类 闭锁蛋白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 简介:目的:研究鼠衰老过程中口腔颊黏膜上皮厚度的改变,为口腔黏膜衰老模型的后期建立提供自然衰老数据。方法:常规饲养雄性Wistar大鼠至3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分别作为自然衰老青年、中年和老年组,对其进行口腔颊黏膜取材,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在显微镜下对其上皮厚度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Wistar大鼠的口腔颊黏膜上皮角化层的厚度和基底层至粒层的厚度在老年组中显著高于青年组或中年组,青年组和中年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Wistar大鼠自然衰老过程中口腔颊黏膜上皮厚度增加,但因样本量小,该结论有待进一步实验证实。

  • 标签: WISTAR大鼠 口腔黏膜 自然衰老 上皮厚度
  • 简介:目的:通过优化条件培养基用于非牙源性上皮细胞的体外扩增,为进一步开展组织工程牙提供上皮种子细胞来源奠定基础。方法:获取出生后1dC57BL鼠原代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接种于含有Y27632的上皮条件培养基的培养瓶内。细胞长满后,消化传代,采用条件培养基与3T3饲养层细胞共培养进行扩增并连续传代,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连续传代后的生物学特性,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干细胞鉴定。结果:与传统上皮细胞培养方式相比,含Y27632的条件性培养基加3T3饲养层方式培养的上皮细胞生长迅速,细胞呈立方形或多角形,呈铺路石样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这些干细胞表达CK14,SOX2和LGR5。连续传代至第7代后,细胞形态、生长曲线和干细胞标志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含有Y27632的条件培养基可有效用于体外大量扩增非牙源性上皮细胞,并能保持干细胞生长特性,有望用于组织工程牙的种子细胞来源。

  • 标签: 上皮干细胞 3T3 细胞 条件性培养基 Y27632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与对照组鼻黏膜上皮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并分析其功能,寻找参与调控CRSwNP鼻黏膜上皮屏障功能损伤的关键基因。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从可公开获得的GEO数据库下载编号为GSE107624(7例CRSwNP和7例对照)和GSE69093(13例CRSwNP和11例对照)的mRNA表达芯片数据,对两个数据集进行联合分析,筛选CRSwNP患者鼻黏膜上皮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相互作用网络、功能注释和参与调控通路分析,根据基因注释结果筛选参与CRSwNP调控的重要基因。同期,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CRSwNP患者鼻息肉组织(14例,46.8±17.9岁)和鼻中隔偏曲患者的钩突黏膜组织(7例,23.4±2.3岁)作为对照组,对组织进行原代上皮细胞培养,并提取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对筛选出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验证。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SE107624数据库中CRSwNP患者与对照组上皮细胞中差异基因为3 856个,GSE69093数据库中为771个。在2个数据库中,CRSwNP患者鼻黏膜上皮细胞同时表达上调的基因共55个,表达下调的基因共3个。对这58个基因进行GO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发现SPTBN1、FNBP1L、VAPB、SNX1参与细胞黏附功能,MAP1B参与微管相关复合体构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BAMBI、SIAH1参与调节果蝇无翅/整合素(Wingless/Integrated,Wnt)通路,COL6A1、EIF4E参与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通路;String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发现微管相关蛋白1B(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B,MAP1B)、VAMP相关蛋白B和C(VAMP associated protein B and C,VAPB)为核心功能蛋白。对筛选出差异倍数前3位基因(COL6A1、MAP1B和BAMBI)进行Q-PCR验证,MAP1B在CRSwNP患者鼻黏膜上皮细胞表达水平升高。结论CRSwNP鼻黏膜上皮细胞中表达水平升高的MAP1B基因,以及相关的Wnt、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异常可能介导了CRSwNP鼻黏膜上皮细胞屏障功能障碍。

  • 标签: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鼻黏膜上皮屏障 转录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脓毒症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87只3月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组,每组29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术后10 min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经腹腔注射二甲亚砜4 mL,姜黄素组经腹腔注射姜黄素200 mg/kg(用4 mL二甲亚砜溶解)。每组随机取其中15只大鼠,于术后2、12、24 h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含量;术后12 h、24 h取大鼠回肠组织,计算回肠组织含水率,并在光镜下观察大鼠回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试验(TUNEL)检测回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同时观察每组剩余14只大鼠术后7 d的存活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术后各时间点PCT、TNF-α、D-乳酸、DAO含量均升高,PCT、TNF-α含量于术后2 h起与假手术组出现统计学差异〔PCT(μg/L):1.89±0.17比0.10±0.02,TNF-α(ng/L):216.51±1.47比85.25±8.20,均P<0.01〕,而D-乳酸、DAO含量于术后12 h起与假手术组出现统计学差异〔D-乳酸(mg/L):40.53±7.76比11.29±1.28,DAO(ng/L):1 120.40±302.35比330.02±81.28,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术后各时间点PCT、TNF-α、D-乳酸、DAO含量均降低,并均于术后12 h起与模型组出现统计学差异〔PCT(μg/L):5.37±0.44比8.67±0.64,TNF-α(ng/L):211.12±4.31比313.30±18.46,D-乳酸(mg/L):29.74±1.41比40.53±7.76,DAO(ng/L):810.71±201.41比1 120.40±302.35,均P<0.05〕,术后12 h、24 h回肠组织含水率均明显降低〔分别为(68.34±0.68)%比(70.55±0.87)%和(69.41±0.59)%比(71.69± 0.87)%,均P<0.05〕。光镜下可见,假手术组术后12 h和24 h回肠组织绒毛结构基本正常;模型组术后12 h回肠绒毛萎缩、增宽水肿、高度下降,术后24 h绒毛水肿、萎缩进一步加重;姜黄素组术后12 h和24 h回肠绒毛水肿、高度等结构受损程度较模型组减轻。模型组回肠组织绒毛上皮细胞凋亡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个:25.48±6.10比4.00±2.04),姜黄素组细胞凋亡计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少(个:15.48±3.75比25.48±6.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姜黄素组7 d累积生存率较模型组下降〔42.9%(6/14)比50.0%(7/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可通过抑制脓毒症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从而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 标签: 姜黄素 肠黏膜屏障 肠上皮细胞 脓毒症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联动成像(linked color imaging,LCI)对胃黏膜上皮化生病变的临床鉴别价值。方法2017年3—12月在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拟行胃黏膜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抽样120例分成2组,白光组60例行白光内镜观察,LCI组60例行LCI观察,发现的病变均行病理活检。LCI观察有氤氲紫表现的病变内镜诊断为肠上皮化生。将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白光组发现病灶62处,其中病理诊断肠上皮化生15处(24.2%);LCI组发现病灶74处,其中病理诊断肠上皮化生36处(48.6%),两组肠上皮化生发现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LCI模式下有氤氲紫表现的病变34处,其中病理确诊肠上皮化生33处,LCI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97.1%(33/34)。结论LCI模式下氤氲紫表现对胃黏膜上皮化生病变诊断准确率高,是发现胃黏膜早期肿瘤和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内窥镜检查 胃黏膜 肠上皮化生 联动成像 氤氲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黏膜活检病理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变与术后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2016年12月食管黏膜活检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2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分析患者的食管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和术后病理结果。结果术前内镜下检查显示16例病灶位于食管中段,12例位于食管下段,1例存在两处病灶。病灶表现为局部黏膜粗糙、糜烂、小溃疡形成、轻度隆起及充血发红等。病理均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ESD术后病理显示18例维持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结果,11例检查结果提示癌变。结论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经食管黏膜活检病理诊断时,部分患者已经发生癌变或形成浸润性癌,应对其引起足够重视,积极给予有效治疗措施。

  • 标签: 食管黏膜活检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病理诊断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环扎术在治疗宫颈机能不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30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所有患者均收住院给予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对所有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7例患者在实施环扎术后出现晚期流产,6例早产,17例新生儿足月分娩。结论宫颈环扎术在治疗宫颈机能不全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需根据具体的病情做出判断,针对性治疗后对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宫颈环扎术 宫颈机能不全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及其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与口腔黏膜癌变的关系.方法①以30例健康成年人唾液样本为对照,通过放射免疫法对12例上皮异常增生患者、40例口腔鳞癌(oralsquamouscellcarcinoma,OSCC)患者唾液EGF含量进行测定分析.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16例上皮异常增生,30例OSCC上皮组织中EGFR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上皮异常增生组唾液EGF含量[(5.12±4.30)μg/L]显著高于口腔鳞癌[(2.35±1.00)μg/L]和正常对照组[(2.18±1.02)μg/L](P〈0.01),OSCC和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②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EGFR的表达高于正常黏膜(P〈0.05).OSCC中EGFR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黏膜(P〈0.01).OSCC组和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EGFR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EGF和EGFR可能参与口腔黏膜癌变的早期阶段.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 上皮异常增生 口腔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