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因此C1-2和C1-4菌株对动物的致病相对于C1-1,  目的观察白假丝酵母菌标准菌株(CCCMC1a、ATCC14053)与临床分离菌株(C1-1,C1-2和C1-4菌株的荚膜最为宽厚

  • 标签: 不同菌株 丝酵母菌 假丝
  • 简介:第2组乳鼠脑内接种0.02ml重型HFRS患者软腭粘膜组织悬液,2例中型HFRS患者软腭粘膜组织悬液对乳鼠作脑内注射,第3、4组乳鼠脑内接种0.02ml中型HFRS患者软腭粘膜组织悬液

  • 标签: 乳鼠 出血热患者 患者软腭
  • 简介:HP菌株中仅cagA+者能诱导胃上皮细胞株分泌IL-8[14,cagA+HP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胃癌,故认为感染cagA与胃MALTomas的发生关系不大

  • 标签: 基因致病 幽门螺杆菌 性关系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耳聋,也称为听力障碍,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感觉类疾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其中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耳聋被称为遗传耳聋,大约占全部耳聋患者的50%。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约99个常染色隐性遗传基因和67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与耳聋相关。本文主要就导致遗传耳聋突变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功能进行综述。

  • 标签: 遗传性耳聋 突变 基因
  • 作者: 熊健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井研县中医医院四川乐山614000)【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58-02小儿多动症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患儿的主要表现有情绪障碍、容易激动、活动过度等等,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与生活。有研究指出,多动症患儿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上课期间小动作多,想要顺利纠正比较困难。通常情况下,想要有效治疗小儿多动症,需要联合药物治疗,进而控制患儿的病情,才能有效改善患儿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现象。再者,小儿多动症的发病与患儿的遗传、代谢、饮食、家庭生活等因素相关,病因复杂。因此,明晰小儿多动症的致病因素,给予针对性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1小儿多动症的致病因素1.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小儿多动症的主要致病因素,孕妇在妊娠期间,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酗酒、吸烟、暴饮暴食等等,给子宫内胎儿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若患儿的兄弟姐妹均有小儿多动症,那患儿患有小儿多动症的几率则会升高。再者,有不少小儿多动症的父母反馈,患儿在妊娠期便有好动情况,在出生后喜欢哭泣,难以入睡,进食不佳。再者,有研究指出,若多动症患儿的父母在幼年时有顽皮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现象,所生育的孩子也有较高的患有小儿多动症几率。1.2中毒因素中毒因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致病因素,患儿在化学物质中毒后,损害了神经系统,变得痴呆。中毒症状较轻的患儿也会有智力下降、难以集中注意力等症状发生。现在,临床最认可的一种小儿多动症中毒因素是铅中毒。张建平研究指出,铅中毒在中毒因素中占50%。但也有研究反驳这一观点,认为金属元素中毒也是引发小儿多动症的主要因素,建议家长能够在生活中加强照顾,避免患儿金属中毒。再者,小儿年龄尚小,身体还在生长发育期,免疫系统还未成熟,一旦中毒,不仅会影响神经系统发育,还会导致患儿智力下降,影响患儿日后的生长发育。1.3家庭、社会因素有研究指出,在不良社会环境、不良家庭环境下生长发育的儿童有较高的小儿多动症发病率,父母的性格以及意外的精神刺激均会导致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出现多动现象。也有研究指出,有60%的患儿因为家庭管教过于严格,造成心理阴影。但临床统计后发现,家庭对患儿关注不够或对患儿过于关注,打骂患儿,给患儿过大的压力,均会伤害患儿的心灵,进而导致行为异常,引发小儿多动症。1.4生物化学与代谢因素大量研究显示,多动症儿童的中枢单胺类受体更新与正常儿童相比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相关的研究还发现(-/-)PvuⅡER/bbVDR基因型妇女的BMD明显高于(-/-)PvuⅡeR/BBVDR基因型的妇女[11],最近在VDR基因第2外显子发现的另一个多态,Kundsen等[22]在39例骨质疏松患者第五外显子上发现存在两种基因变异

  • 标签: 基因研究进展 致病基因 骨质疏松致病
  • 简介:【摘要】先天性巨结肠症 (Hirschsprung disease, HD) 又称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一种小儿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研究发现 HD相关致病基因有 RET, GDN, EDN3, EDNRB, ECE1和 HCMV等。有关数据表明与 HD相关的基因突变主要涉及 2个信号转导途径:一个为 RET受体途径,另一个为内皮素 B受体途径,这些基因的突变可能通过削弱消化道神经嵴干细胞功能而导致肠神经系统发育严重缺陷而引发 HD。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症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产后出血属于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的定义是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的失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毫升,通常为胎盘娩出至产后2h、产后2h至24h这两个时间段多发。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胎儿娩出后,产妇的阴道大量流血及失血性休克等症状,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抢救,随时随地都会危及到产妇的生命安全。

  • 标签: 产后出血 病因 预防及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机体—环境—流感病毒三者相互作用,常常导致流感病毒不断变异,且即便是同一种病毒,其感染人体,由于个体体质不同,所处环境的差异,病人所表现出来的症候往往不同。思考中医外感六淫的本质,探讨流感致病的复杂多变的机理,有利于理解中医学治疗外感表证的原则,为外感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外感六淫 天人合一 甲型流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衡山县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方法:参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 2015年 -2017年衡山县不同场所的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空肠弯曲菌等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并回顾分析监测的结果。结果:本次采集到的样品共 744份,致病菌总阳性检出 18份,检出率为 2.42%;三个时间段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对比( P> 0.05)。六个采集场所中,饭店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其次是小吃店;而不同采样地点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对比结果显示( P< 0.05)。八类食品中,蔬菜及制品中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是餐饮食品;而对比各类食品致病菌的阳性检出率,其结果显示( P< 0.05)。结论:衡山县食品中均存在不同程度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相关机构和部门应强化对本县食品及流通环节的管理和监督。 【关键词】衡山县食品 ;食源性致病菌 ;监测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衡山县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方法参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2015年-2017年衡山县不同场所的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空肠弯曲菌等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并回顾分析监测的结果。结果本次采集到的样品共744份,致病菌总阳性检出18份,检出率为2.42%;三个时间段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对比(P>0.05)。六个采集场所中,饭店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其次是小吃店;而不同采样地点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对比结果显示(P<0.05)。八类食品中,蔬菜及制品中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是餐饮食品;而对比各类食品致病菌的阳性检出率,其结果显示(P<0.05)。结论衡山县食品中均存在不同程度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相关机构和部门应强化对本县食品及流通环节的管理和监督。

  • 标签: 衡山县食品 食源性致病菌 监测结果
  • 简介:摘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安全直接关系到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食品安全已成为当今世界公共卫生热点。据 WHO估计,全世界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数十亿人,每年约有二百万儿童死于腹泻,其中 66%以上是由细菌致病菌所致。食源性致病菌导致的疾病是食品安全的关键问题,而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检测食源性致病菌是食源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关键环节。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细菌的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等,在实际检测中周期较长、工作量大 ,对致病菌的检测特异性不高、灵敏度低、操作烦琐耗时,不能实现及时有效的监测。随着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已创建不少快速、简便、特异、敏感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明显加快了微生物检验速度,显著提高了检测水平,采用快速、准确而简便的食源性致病菌鉴定方法已成为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中的重要问题,因此快速、简便、特异的检测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将综合探讨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个人见解。

  • 标签: 乳制品 常见食源性致病菌 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中草药致肾功能损害的致病因素,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6例因服用中草药致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并分析其主要致病原因,提出针对的预防措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误食或服用民间偏方(占比50.79%)、用药过量(占比19.05%)和慢性蓄积中毒(占比13.49%)是中草药致肾功能损害的主要致病因素。结论普通患者对中草药副作用认识上的误区是中草药致肾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据此进行针对的健康教育并规范中草药的临床使用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 标签: 中草药 肾功能损害 致病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中草药致肾功能损害的致病因素,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6例因服用中草药致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并分析其主要致病原因,提出针对的预防措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误食或服用民间偏方(占比50.79%)、用药过量(占比19.05%)和慢性蓄积中毒(占比13.49%)是中草药致肾功能损害的主要致病因素。结论普通患者对中草药副作用认识上的误区是中草药致肾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据此进行针对的健康教育并规范中草药的临床使用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 标签: 中草药 肾功能损害 致病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现状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医院感染现状与病原菌耐药情况。结果50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88例,医院感染率为17.6%。排前4位的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血流感染。痰标本送检率低(55%),血培养送检构成比低(3.5%)。共检出的革兰阴性菌86株占81.4%,以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7株占15.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3株占2.7%,以白假丝酵母为主;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定、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均较为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对所有进行药敏实验的抗菌药物耐药率>8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均敏感。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病原菌耐药性较高,真菌感染少见。临床医生需加强血培养的送检,结合药敏实验和耐药菌株的检测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院感染 耐药性 药敏实验
  • 简介:目的在中国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病例中观察分析TPM1基因突变特点和临床表型特点,以期为HCM的基因诊断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连续收集200例非亲缘关系的中国HCM患者以及307例对照人群的相关资料,完善临床评估。Panel二代测序检测MYH7、MYBPC3、MYL2、MYL3、TNNI3、TNNI2、TPM1和ACTC1基因,并对致病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分析TPM1基因(NM001018005.1,NP001018005.1)致病突变信息,总结基因型-临床表型特点。结果200例HCM患者中有3例携带TPM1基因致病突变:c.380T>A,c.523G>A,c.629A>G,分别导致编码蛋白α-原肌球蛋白突变:p.M127K,p.D175N,p.Q210R。3例患者发病年龄3456岁,平均45.3±11.0岁。其中p.M127K携带者于34岁发病,症状最重,有黑曚晕厥病史,给予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后一般情况好。其他两位有突变的患者症状相对较轻。3例患者随访数年对于治疗反应好。结论1.5%的中国HCM患者是由TPM1基因突变所致,均为错义突变。携带TPM1基因突变的HCM患者发病较晚,多为中年后发病,对于临床治疗反应好。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TPM1 突变 基因型 临床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牙周机械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牙周致病菌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PCR技术检测患者基线,进行牙周机械治疗后以及50名健康对照者龈沟液中牙周致病菌的含量。结果牙周机械组治疗后PLI、PD、BI数值均明显降低,其中在治疗后2个月降到最低,治疗后4个月有所回升,但较治疗前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牙周机械组6中牙周致病菌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机械治疗慢性牙周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PLI、PD、BI数值,Aa、Pg、Tf、Pi、Fn、Pn6种牙周致病菌的感染在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参与作用。

  • 标签: 牙周机械 慢性牙周炎 牙周致病菌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百日咳抗菌药物的可选方案,阐明致病株的抗原基因型。方法以2013年5月至2018年7月分离到的32株新生儿百日咳鲍特菌为研究对象。采用E-test法检测红霉素、磺胺甲基异噁唑-甲氧苄啶(SMZ)、氨苄西林等共18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扩增分离株23SrRNA基因并测序,检测红霉素耐药基因的突变位点,分析菌株抗原相关的7个基因型(ptxA、ptxC、ptxP、prn、fim2、fim3和tcfA)。结果25株(25/32,78%)百日咳鲍特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的MIC值均>256mg/L,且23SrRNA基因均有红霉素耐药A2047G突变。所有菌株对SMZ的MIC值均≤0.064mg/L。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曲松的MIC值波动在0.032~1mg/L。大环内酯类耐药菌株的抗原基因型均为ptxA1/ptxC1/ptxP1/prn1/fim2-1/fim3-1/tcfA2。结论新生儿百日咳鲍特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常见,体外试验支持超说明书使用磺胺类抗菌药物是治疗大环内酯类耐药的新生儿百日咳的可靠方案。耐药菌流行更加强调了免疫预防的重要

  • 标签: 百日咳 耐药性 抗菌药物 新生儿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