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胰腺癌的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1%。在西方国家,胰腺癌位于恶性疾病死因的第4位,年发病率约10/10万。外科手术及相关的辅助治疗依然作为有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惟一手段。近年来胰腺癌肿瘤微环境愈来愈受关注,

  • 标签: 胰腺星状细胞 胰腺癌 治疗方法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DC-CIK细胞免疫治疗对化疗后胰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0例经病理确诊的胰腺癌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化疗联合自身DC-CIK细胞治疗25例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同期单纯化疗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相同时间点取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及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ELISA方法检测IFN-γ及IL-4水平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CI4+、CD3+CD56+T细胞百分率上升,CD4+/CD8+值上调,CD8+T细胞百分率下降(P<0.05或P<0.01);CD4+CD25+CD1271owTreg下降(P<0.01);Th1细胞因子IFN-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而Th2细胞因子IL-4水平降低(P<0.01).对照组单纯化疗后CD3+、CI4+、CD8+细胞百分率下降(P<0.05或P<0.01);CI4+CD25+CD127lowTreg下降(P<0.01);IFN-γ和IL-4水平降低(P均<0.01).结论化疗联合DC-CIK细胞治疗能提高胰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是治疗胰腺癌患者的辅助手段之一.

  • 标签: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细胞因子类 胰腺肿瘤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抑制剂能否有效调控细胞因子的产生,防止SIRS的发生或减轻其严重程度,从而提高SAP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死亡率。方法将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及环氧合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预处理组(SC组)。3h,6h,12h三个时间点,用5%Tc-Na(1ml/kg)胆胰管逆行注射建立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6、IL-10等细胞因子。结果血清细胞因子SO组血清TNF-α、IL-6和IL-10浓度显著低于SAP组和S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SC组TNF-α、IL-6和IL-10浓度低于SAP组,TNF-α、IL-10各时间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在6h、12h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氧合酶-2抑制剂可以下调TNF-α、IL-6及IL-10的表达水平,降低了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了胰腺损伤,但环氧合酶-2抑制剂的应用在SAP起病的2小时前使用,其预防胰腺炎的作用强于其治疗意义。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环氧合酶-2抑制剂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外伤手术方式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所收治的30例胰腺外伤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共有28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93.3%,共有14例患者发生了术后并发症。讨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见,胰腺外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胰腺外伤 手术方式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胰腺囊肿患者外科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护士应认真地进行入院及住院评估,确定护理问题及制定护理计划。向病人讲解治疗的程序、方法及效果,争取病员及家属的积极配合,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 标签: 胰腺囊肿 外科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胰腺癌射频消融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采用胰腺癌射频消融治疗。结论射频消融对晚期胰腺癌的疼痛缓解有肯定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晚期胰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最有效的评价指标是病人术后背部疼痛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甚至消失。RFA对肿瘤压迫侵犯神经引起的疼痛有效,但对于胆管或胰管梗阻引起管道内部压力增高刺激内脏感受器而引起的疼痛效果不明显,在理论上因肿瘤组织坏死和纤维化有可能加重梗阻引起的疼痛。

  • 标签: 胰腺癌 射频消融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胰腺炎内科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轻型(急性水肿型)一般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消炎、对症止痛等治疗,多不需胰酶抑制剂;重型(出血坏死型)采用综合治疗。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22全细胞性抗原致敏DC前后DC所分泌的IL-12、IL-2、IFN-γ、TNF-α的变化情况,进而揭示H22全细胞性抗原激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机制。方法从小鼠骨髓细胞中分离出DC及其前体,再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进行体外培养,在DC培养过程中加入小鼠肝癌细胞(H22细胞)全细胞性抗原以致敏DC,测定致敏前后DC细胞因子IL-12、IL-2、IFN-γ、TNF-α的分泌。结果DC致敏前上清液中IL-12、IL-2、IFN-γ、TNF-α的浓度分别为19.39±0.98pg/ml、11.19±1.18pg/ml、1.03±0.19pg/ml、2.02±0.33pg/ml;DC致敏后上清液中IL-12、IL-2、IFN-γ、TNF-α浓度分别为80.39±1.33pg/ml、95.27±6.52pg/ml、29.59±3.15pg/ml、75.12±7.07pg/ml;DC致敏前后,上清液中IL-12、IL-2、IFN-γ、TNF-α的浓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22细胞致敏DC后,DC分泌IL-12、IL-2、IFN-γ、TNF-α增加,增加的分泌因子可能与H22细胞致敏后的DC激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相关。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22小鼠肝癌细胞(H22细胞)全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前后表面抗原CD11c、CD80、CD86、CD40、MHCⅡ的变化,探讨H22全细胞抗原致敏DC的机制。方法以粘附贴壁法由小鼠骨髓细胞获得单核细胞,加入GM-CSF和IL-4诱导单核细胞5天成未成熟DC,用冻融法制备的H22细胞细胞抗原继续培养2天以致敏。测定未致敏DC和致敏后DC的纯度(即CD11c的阳性细胞率),以及其中CD80、CD86、CD40、MHCⅡ表达率。结果致敏DC表面抗原CD80、CD86、CD40和MHCⅡ的表达率分别为(57.55±7.32)%、(54.49±14.20)%、(46.79±8.25)%和(53.94±13.94)%,未致敏DC表面抗原CD80、CD86、CD40和MHCⅡ的表达率分别为(20.01±5.22)%、(24.56±9.08)%、(18.06±5.13)%和(30.24±8.39)%。DC致敏后其表面抗原CD80、CD86、CD40、MHCⅡ表达率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贴壁法可培养出较高纯度的DC。反复冻融法制备的H22细胞全抗原可成功致敏DC,且致敏后DC表面抗原CD80、CD86、CD40、MHCⅡ的表达率均明显升高。DC摄取H22抗原后细胞表面MHC-抗原肽复合物表达增多,并引发共刺激分子表达改变是DC致敏的可能机制。

  • 标签: H22细胞 全细胞抗原 致敏 树突状细胞 表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诊断及早期病情严重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81例AP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57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24例,对SAP组和MAP组在入院后1h、24h、2d、3d、5d抽血测定TNF-α和IL-6,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SAP组和MAP组在入院后1h、24h、3d检测TNF-α和IL-6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NF-α和IL-6水平变化与A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AP病情变化和程度判断的参考指标,对AP早期严重度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慢性胰腺炎的CT表现。方法根据患者CT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CT表现包括胰腺体积的变化(局部或弥漫性增大,或萎缩),边缘不规则,胰管扩张,胰管内结石。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CT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后的护理经验。方发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