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5月24日至27日,应山西省委、省政府邀请,国际知名人士、著名社会活动家、作家、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对山西进行了友好访问。陈香梅女士,1925年6月生于北京,祖籍广东省海南县,现居美国纽约,祖父是晚清秀才,父亲是国民政府外交官,其外祖

  • 标签: 陈香梅 美籍华人 山西大学 太原市 国际合作 陈纳德
  • 简介: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有一位热心当地社区建设,又关心祖国发展的美籍华人。他,就是受到密苏里州众议院表彰证书中所称道的:“受到社区各界尊敬的企业家”——陈炽福。

  • 标签: 陈炽 美籍华人 情怀 企业家
  • 简介:编辑同志:我和老伴儿都是美籍华人,年轻的时候在美国登记结婚,年纪大了回国定居,现已经在上海某区定居13年。近些年由于我们夫妻二人感情出现问题,想通过诉讼程序离婚。请问:我应该去哪个法院起诉?

  • 标签: 离婚诉讼 美籍华人 国内 诉讼程序 定居 同志
  • 简介:罗恩非德在其美术教育经典著作《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写道:“艺术教育对我们的教育系统和社会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个人和自我创造的潜能,尤其在于艺术能和谐地统整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造就出身心健康的人。”

  • 标签: 美籍华人 指挥家 人生 音乐 艺术教育 成长过程
  • 简介:我对这一课题产生兴趣大约是在15年前,当时我正致力于美籍华人史的研究。在研究二战前后移居美国的华人社会经济特点时,我被战后他们当中竞有如此高比例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其中不乏国际知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移居美国这一现象所震惊。在中国,他们由于能够成功地拥有一种稀缺的国民资源,即仅为少数特权阶层享有的大学教育所赋予的特质而统统被称为“知识分子”。我还为他们在美国成为专业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如下过程感到吃惊:多数人最初当留学生,在取得高级学位或经过专业培训后充当专业科研人员,最后取得美国永久居民或美国公民的身份。战后这一现象与十九世纪前往美国多数系农民出身的广州移民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些早期的中国移民到达美国后很快就变成现代产业工人。他们提供的劳动力是发展西部

  • 标签: 华人社会 永久居民 台湾经济 特权阶层 农民出身 “知识分子”
  • 简介:为了引进国外城市建设规划的先进理念.进一步提升鞍山市的城市建设档次.鞍山市外国专家局和鞍山市规划局联合邀请美籍华裔城市规划设计专家黄铁屿博士来鞍山,出任鞍山市规划局技术顾问。黄铁屿博士在城市规划设计方面具有极高的工作成就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并在多年的旧城改造规划审核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美国乃至许多国家都有他设计的作品。

  • 标签: 外国专家局 技术顾问 鞍山市 规划局 美籍华人 城市规划设计
  • 简介:王灵智是著名的美国华人民权活动家与华人问题的研究学者,他祖籍福建金门,1938年出生于厦门鼓浪屿。1949年,他随母亲迁居香港,并在那里完成小学和中学教育。1957年,年仅18岁的他横渡太平洋,赴美留学。他先去密西根州的霍普学院学习音乐,获得学士学位。从1961年到1970年,他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神学院取得《旧约》学士学位,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取得古代中东语言与文学硕士学位。为了深入华人社区参加并领导民权运动,他放弃了还有两年就能拿到的博士学位。

  • 标签: 美国华人 美籍华人 教授 普林斯顿大学 民权运动 马丁·路德·金
  • 简介:美国华裔诗人张错有着两岸三地成长经历,近半个世纪来他在大洋西岸不断书写蕴涵古词古韵的自由体现代诗歌,以他乡飘泊者和浪游人的形象千回百转地抒发失却家国身份的愁苦。他的诗歌常于咏物中表达伤感,考古中追问历史的无常,其发展总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年少之浪漫青涩到中年的“台湾经验”和凛冽情怀,再到淡泊宁静的沧海桑田心境,而其中又以飘泊和浪游情绪为最。

  • 标签: 张错 飘泊 浪游 台湾地区 回归
  • 简介:获悉威廉鸽舍的赛鸽获得中国石油利翔公棚冠军、22名以及团体冠军后,笔者专程赶到了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京良公路附近的威廉鸽舍,对威廉·杨先生进行了专访。

  • 标签: 赛鸽 美籍华人 企业家 中国石油 大兴区 北京市
  • 简介:黄西(JoeWong),曾在中国科学院攻读硕士,后获得美国德克萨斯州莱斯大学博士学位,全职工作从事科学研究。2009年4月应邀参加美国电视节目《莱特曼深夜秀》,一炮而红。2010年,黄西登上美国记者年会的舞台,用诙谐的脱口秀表演逗乐了一大批记者以及美国副总统拜登。这段表演视频在中国国内各大视频网站疯狂传播,黄西,一下成为了众多喜剧迷心中的“神秘人物”。罗永浩如此评价他的经历:“这可能是史上最邪门几的美国梦故事”。他的传奇经历也重新定义了“起跑线”的含义:何时起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朝着你梦想的方向不断前进。

  • 标签: 起跑线 生物化学家 美籍华人 中国科学院 美国记者 视频网站
  • 简介:故乡情,中国心,不管少小离家,成长在异国他乡,虽然洋装穿在身,但永远是一颗中国心!这些文字对美籍华人企业家、化学家陶锦硕先生是最适合的写照。陶锦硕是我国二十世纪30年代在上海崛起的陶馥记营造厂老板、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企业家陶桂林的四子。陶桂林1893年11月20日出身于南通吕四(今属启东市吕四镇),12岁时去上海一家木作坊当学徒、洋行(建筑)打样,后来自办营造厂敢于与洋人竞争,开拓了中国人在上海造"洋房"的第一人。1929年37岁时承建广州中山纪念堂;1930年承建南京中山陵第三期工程及南京阵亡将士公墓及灵谷纪念塔等;1932年由陶桂林的陶馥记营造厂承建"远东第一高楼"——24层的上海国际饭店(1933年10月竣工,只用了22个月)及11层的大新公司(今为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而享誉中外;抗战时期,陶桂林在重庆建造了美国大使馆楼宇、嘉陵江别墅群等著名建筑;胜利后馥记公司迁到南京建有馥记总公司大楼(现南京中山北路鼓楼百货

  • 标签: 企业家化学家 化学家陶锦硕 故乡情访
  • 简介:在伍慧明的长篇小说作品《骨》中,美籍华人对祖国饮食态度的变化,经历了三个过程:第一代华裔对中国饮食为绝对推崇;第二代华裔的态度变成忠实的眷恋;第三代华裔则转为矛盾的接受。思乡情结、落叶归根是第一代华裔对中国饮食绝对推崇的原因;推崇祖国饮食,遵循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礼节导致第二代华裔忠实眷恋中国饮食;时代的不同,文化的变异以及对唐人街鲑鱼巷的厌弃,是第三代华裔对中国饮食矛盾接受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骨》 华裔美国人 中国饮食 身份认同 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