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5-26
  • 简介:蔡尔康协助林乐知、李提摩太等人共编辑《万国公报》95册,华人编辑对《万国公报》刊载的文章并非,还有两位华人知识分子曾出任过《万国公报》的编辑

  • 标签: 华人编辑 编辑公报
  • 简介:华人社会由流动转为稳定、民族关系日益复杂、华人政治觉悟的提高、以及国际环境的剧变,等等,使马来亚华人政治由战前的外向封闭型转为战后的内向开放型,从关心母国,局限本族到联合各族参与当地政治。华人参政加速了马来亚的独立进程,也改善了本身的政治地位,为华人在马来亚政治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前提。从此,华人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活跃在马来亚政坛上。

  • 标签: 华人政治 马来亚 民族关系 华人参政 华人社会 独立进程
  • 简介:“华侨华人研究国际学术大会”评述▲张颖哲由厦门大学与中国华侨历史学会联合主办的“华侨华人研究国际学术大会于1996年11月18日至22日在厦门大学顺利召开。出席本次学术盛会的中外专家学者共218人,其中正式代表160人,分别来自世界19个不同国家和地...

  • 标签: 华侨华人研究 学术大会 个案研究 华人移民 研究领域 华人经济
  • 简介:<正>最近几个月来,在印尼又掀起关于原住民与非原住民问题的争论。所谓“原住民”指的是印尼土著,即“只包括亚齐、安文、巴达、达雅、伊里安、爪哇、马都拉、美南加坡、米纳哈沙、选达等印尼原种族人民”(1)。所谓非原住民指的是加入了印尼籍的东方或西方外来人。但由于这些外来人的绝大部分是华人,因此“非原住民指的是印尼华人,这是已公开的秘密”(2)。在争论中所提及的非原住民,实际上是针对拥有巨大财富的华人财团,本文将着重分析近几年来印尼经济形势的发展及华人财团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揭

  • 标签: 华人财团 印尼经济 “原住民” 印尼华人 外来人 经济政策
  • 简介:反思中国革命对华侨(海外华人)的影响,此其时也.至于海外华人,我是指那些未居住在传统上被视为中国领土之内的中国人,即不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中国人.例如,香港和台湾的中国人不能被视为华侨,尽管他们曾一度生活在外国势力的统治之下.

  • 标签: 中国革命 革命海外华人
  • 简介:泰国的华人社会主要以“五缘”作为群体连系的基础,长期建立起互补互助的共利结构,由于时代的演变与教育因素,泰国新生代华人有逐渐泰化的趋势。在泰国广大乡村聚集的华人,主要是靠宗教信仰活动来强化其对原乡文化的认同感情。由此可见宗教有助于华人社会的薪火相传,重新整合华人社会的财力、人力与物力,在共同的神圣使命下,展现出集体的理想实践。在泰国的华人宗教团体热衷于华文教育的推动,可以减缓华人泰化的速度,有助于华人与泰人之间更多的文化交流。

  • 标签: 华人社会 移民族群 宗教信仰
  • 简介:摘要:关帝信仰是海外华人华侨中影响很大的信仰之一,在日本、韩国、越南、缅甸、美洲以及非洲等地区均建有大量关帝庙。关帝由于具有守护神和商业神的职能,备受人们尊崇。关帝信仰对华人华侨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多利用华人华侨信仰提供的宝贵传播途径与平台,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

  • 标签: 关帝信仰 华人华侨 文化传播
  • 简介:冷战后,跨国主义、民族主义方兴未艾,而国际移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跨国移民及其民族主义倾向与表现正在成为移民研究的一个新视点。本文以美国华人社会为例,运用跨国主义的分析视角,探讨冷战后华人民族主义掀起的背景、主体、特征、局限与前景,从而说明海外华人民族主义的群体征象之于中国与居住国的双重影响和多种意义。

  • 标签: 冷战 华人移民 民族主义 跨国主义
  • 简介: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海外华人社会变迁的研究,尤其是在实地调查基础上的研究,在我国国内是比较薄弱的。厦门大学历史系的陈衍德先生有机会到菲律宾对华人社会做调查研究,并在口述资料与文献资料结合的基础上,经过潜心钻研写成的这本《现代中的传统——菲律宾华人社会研究》,从新的角度,以新的方法,用新的资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菲律宾华人从历史到现实的漫漫长卷,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 标签: 华人社会 海外华人 基础 变迁 菲律宾 传统
  • 简介:在侨史研究领域,非洲华侨华人史研究一直是个薄弱环节,中外学者对非洲侨史的研究大多数还仅集中在1904-1910年的南非金矿华工上.较早的研究应该是1905年出版的一本名为的论著,1949年以前中国学者对非洲华工所作的最为详细的论述是陈达的.

  • 标签: 华人社区 侨务委员会 华人学者 捐款数额 侨声报 留尼汪
  • 简介:前言本文将例举柬埔寨华人社会中势力最大的潮州籍同乡团体(地缘组织)——柬埔寨潮州会馆和笔者进行过实地采访的同姓团体(血缘团体)——柬埔寨舜裔陈氏宗亲会,就这些华人社团的活动中所出现的国际化,对前者与国际性同乡团体“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后者与国际性复合同姓团体“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的关系加以考察。

  • 标签: 潮州会馆 华人社团 华人社会 柬埔寨 国际化 陈氏
  • 简介:直到20世纪中叶,在英华人数量并不很多,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威尔士的华人移民倍受歧视,尤其是新闻媒体在报导华人时有一种妖魔化倾向,华人成为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英国人夹杂着种族偏见的一种心理渲泄对象.本文根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对此进行了充分论证和初步探讨.

  • 标签: 英国 华人移民 新闻媒体 20世纪上半叶 种族偏见
  • 简介:近年来,中国外交卓有成效,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贸、文化以及各领域的合作迅速发展。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了解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美国复杂多元的民族构成,成为中国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方面。美国一直是中国人移民海外的主要目的国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批中国新移民奔赴美国,美国华侨华人数量迅速上升,从1990年的164万,增加到2000年的285万,2010年的401万,2016年再增加到508万A。美国是除东南亚诸国外,华侨华人聚居最多的国家。美国华人社会的发展以及美国华侨华人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都是学界乃至政府和社会各界所关注的。

  • 标签: 华侨华人史 美国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外交 历史 解读
  • 简介:1998年的“五月暴乱”终于导致印尼的一个时代——苏哈托时代的结束。由此,“新秩序”时期进入了一个被人们称之为“后苏哈托时代”的时期。印尼华人及其社会在这一政治、社会剧变中受到了猛烈的冲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引发了华人各个集团的重新分化和组合及其与原住民、当地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和定位,为世纪之交印尼华人的发展、演变和新世纪印尼华人的命运、前景增添了许多新因素和可变数,引起世人关注。我们曾经指出:印尼华人作为一个移民集团,除了像其他民族那样要面对“自己与自然”、“自己与作为个体存在的他人”、“自己与社会群体”、“自己与现存的传统文化氛围”、“自己与动态发展着的历史进程”这一客观世界的五重现实的对象性关系外,还不可避免地面对着“自己与不同民族文化传统的他人及其群体”这一客观世界的又一重现实的对象性关系,1因此,要窥探世纪之交印尼华人的发展、演变,既必须立足于印尼华人及其社会之历史与现状的本体上,又必须将华人置于印尼社会之历史与现状的环境中。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印尼世纪末社会动荡及苏哈托下台的原因和华人对近期印尼局势的应对之共时层面,从印尼社会半个多世纪的变迁和印尼华人及其社会的演化之历时...

  • 标签: 苏哈托 宏观把握 五月暴乱 原住民 微观分析 政治生活
  • 简介:人们在讨论东南亚的华人商业惯例时,马上就会谈到两个不同的议题。第一个议题是华人移民社群的团结一致特性,第二个议题是华人商业交往中普遍存在的“关系网”。关于华人移民社群的团结一致特性,麦基翁(2001)写道,可以想象为(移民社群)成了华人(商业)网络的国际“通道”,而科特金(Kotkin)(1992)则认为,华人移民社群的特征是:具有一种群体认同和全球联系的持久意识。

  • 标签: 华人企业家 华人移民 北苏拉威西 社群 商业惯例 商业交往
  • 简介:本文尝试简略勾勒基督教在近代东南亚华人社会的发展,探讨基督教与海外华人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近代东南亚华人基督教发展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其中,中国本土社会与殖民统治的变化是影响其发展的两个阶段,其中,中国本土社会与殖民统治的变化是影响其发展的两个关键性因素.基督教与海外华人民族认同之间亦非简单的对立关系.在发展过程中,东南亚华人基督教拥有西方宗教、移民宗教与海外华人宗教三重身份,反映殖民地背景下华人社会的现实处境,为华人基督教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

  • 标签: 近代东南亚 华人 基督教
  • 简介:2011年7月10日,由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与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主办的"北美华人学者清华论坛"于清华大学甲所举行。论坛邀请数位来自美国与加拿大的著名华人学者,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分析北美华人的发展与现状,并在全球化背景下,结合经济学、社会学与历史学研究北美华人的经济态势、移民企业家特征及华人领导力等备受当今国内外社会关注的问题。

  • 标签: 华人学者 企业家精神 清华大学 历史学会 社会学 北美
  • 简介:西方霸权已从经济领域扩张到教育研究范畴,无论台湾或是中国大陆往往以西方理论为依归,致使研究发现难以契合华人文化的独特属性。本文由此出发探讨华人文化的独特面,据以分析大学文凭在华人社会的意义是不同于西方社会,名校具有高度的稀有性象征意义,因而驱动许多家长积极提供子女额外的学习活动。此种关连性显示,普及化高校政策难以解决成绩至上的考试文化或是迎合考试的补习教育等怪异现象,假若无法改变既存文化的作用,更适切的作法是增加名校的规模与数量,高校评鉴或是排名的作法不仅强化名校的象征意义,也忽视自身文化的独特意义与作用,并且将强化额外学习活动的重要性。

  • 标签: 大学文凭 高校教育政策 考试取向文化 华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