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尘肺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择取我中心职业病科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2例尘肺病患(42例煤工尘肺病、30例矽肺病)为实验组,另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76例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入选者血清PDGF、TGF-B1、CTGF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PDGF、TGF-β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TGF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矽肺病患者PDGF、TGF-β1含量显著高于煤工尘肺病患者(P<0.05);经由变量行分析发现,TGF-β1与PDGF呈正比例关系(P<0.05),与CTGF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TGF-β1、PDGF表达水平可反映尘肺病病理类型、发病程度,其参与了尘肺的发生过程。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beta 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尘肺病
  • 简介:细胞因子是由免疫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蛋白质或多肽。它既是机体免疫系统应答的效应成分,又是免疫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介质。大多数细胞因子对乳腺癌细胞具有抑制生长、促进凋亡的负面作用,同时具有促进生长繁殖、为侵袭转移提供条件的作用。这与细胞因子的浓度,癌细胞的恶性程度,癌细胞生长的微环境等因素有关,这些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及其临床意义值得关注。

  • 标签: 细胞因子 乳腺癌 免疫
  • 简介: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病,涉及到整个滑膜关节,包括软骨、滑膜和软骨下骨。OA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关节的疼痛,这不仅会导致功能受限和生活质量的降低,而且是老年人行动不利的主要原因[1]。有报道,60岁以上的人群中,50%在X线片上有骨性关节炎表现,80%有骨性关节炎症状,并且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尽管目前对于OA疼痛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其与膝关节局部炎症相关,炎症细胞因子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诱导痛觉过敏是OA疼痛的原因之一。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炎症细胞因子 疼痛 退行性关节病 滑膜关节 软骨下骨
  • 简介:摘要尖锐湿疣(CA)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STD),传染性强,严重威胁人群健康;CA患者在外周血中检测到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T淋巴细胞亚群,CA的发病不但取决于HPV感染的数量,而且与细胞免疫学关系密切。

  • 标签: 尖锐湿疣 细胞因子 免疫调节 研究进展
  • 简介: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生化学未见异常且结肠镜检查未见形态学改变,而显微镜下却可见肠道炎症细胞浸润。肠道黏膜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嗜铬细胞等免疫内分泌细胞数量和功能发生改变,肠道黏膜、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异常导致肠道炎症低度反应,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迁延反复。本文综合国内外有关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从免疫内分泌细胞细胞因子两个方面做一概述。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感染 肠道炎症
  • 简介:摘要过继免疫治疗方法是目前肿瘤生物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ells,CIK)是继LAK、TIL、CD3AK细胞之后,具有细胞增殖能力高、肿瘤杀伤能力强等特点的新一代过继免疫抗肿瘤细胞,可有效杀灭患者术后和放化疗后体能残留的微小病灶,具有特异性强、适用性广、副作用轻等优点。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是已知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在抗原递呈、识别及T细胞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DC联合CIK进行免疫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具有针对性、全面性、持久性、彻底性、广泛性、安全性等优势,能准确、高效的杀伤肿瘤细胞。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 标签: CIK细胞 DC细胞 生物学特性 肿瘤过继免疫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细胞因子及顺铂(DDP)所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方法90只小鼠,设空白对照组10只,余80只依次造模为荷瘤小鼠,并随机分为8组: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顺铂阳性对照组(6mg/kgDDP),APS低(50mg/kg)、中(100mg/kg)、高剂量(200mg/kg)组,联合用药低、中、高剂量组(DDP剂量减半,APS各剂量同上),于造模次日起各组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的药物0.3mL。DDP每周一次,其余药物每天1次,连续20d。于第21天取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IL-2、IL-6、IL-12、TNF-α的水平,并观察各组抑瘤率及免疫器官指数。结果DDP、APS低、中、高剂量及联合用药低、中、高剂量组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49.30%、17.21%、39.68%、42.98%、51.02%、57.21%、65.11%(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0.01;联合用药组与DDP组比较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PS中、高剂量组和联合用药组脾脏指数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APS高剂量和联合高剂量脾脏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DDP组比较,APS各剂量和联合用药组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升高。结论APS能提高Lewis肺癌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6、IL-12、TNF-α的水平;增强DDP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对免疫器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抑制小鼠Lewis肺癌细胞的生长,在与DDP减半量联合使用时可使DDP抑瘤作用增强,且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说明APS对DDP有一定的增效减毒作用。此项研究在实体瘤的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黄芪多糖 LEWIS肺癌 增效减毒 DDP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者36例(Ⅰ组)、单纯T2DM者38例(Ⅱ组)和健康体检者32例(Ⅲ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标本的APN和RBP4浓度,同时检测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结果:Ⅰ组血清APN的浓度为(3.5±0.8)mg/L,显著低于Ⅱ组(7.8±0.9)mg/L和Ⅲ组(11.6±1.6)mg/L;Ⅰ组血清RBP4浓度为(23.1±2.8)mg/L,显著高于Ⅱ组(13.6±1.5)mg/L和Ⅲ组(10.2±1.7)mg/L。APN浓度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HbA1c水平呈负相关(r=-0.402、-0.322、-0.316、-0.518和-0.469,均P〈0.05);而RBP4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r=0.486、0.347、0.396、0.401和0.355,均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426,P〈0.05)。结论:血清ANP和RBP4检测对T2DM大血管病变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脂联素 视黄醇结合蛋白4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状态人牙髓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的表达特点,以及大肠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人牙髓细胞(hDPC)中bFGF的表达水平,探讨bFGF在牙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蛋白印迹方法(Westernblot)分别检测正常、深龋及牙髓炎牙髓组织中bFGF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1mg/LLPS刺激hDPC6、12、24、48h后bFGF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LPS刺激hDPC后bFGF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深龋牙髓组织中bFGF水平显著上调,而正常和牙髓炎牙髓组织中bFGF表达无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LPS刺激hDPC后,bFGF和HSP70mRNA水平同步上调,在12h达峰值;Westernblot显示,LPS刺激hDPCs12、24、48h后bFGF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hDPC;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证实,LPS刺激12h后hDPC中bFGF呈强阳性表达,而正常hDPC中bFGF呈弱阳性表达。结论bFGF在深龋牙髓组织中高表达,且LPS刺激早期可上调hDPC内bFGF表达,推测bFGF可能参与牙髓组织防御修复反应,可能是细胞抗损伤的重要调节机制之一。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脂多糖 牙髓细胞 损伤修复
  • 简介:淋巴细胞激活剂可有效活化免疫细胞,进而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但不同激活剂及激活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细胞因子产生的种类和水平。为呼价不同激活剂促细胞因子产生的作用,筛选一种快速有效的激活方法用于细胞因子检测,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佛波素(PMA)/钙离子载体、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A(ConA)、脂多糖(LPS)和美洲商陆素(PWM)体外激活大鼠外周全血0、2、4、6、8、10h,对各样本中10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季13(IL-13)、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和转化生长因子13(TGF-β)含量进行检测,并评价了环孢素A和硫唑嘌呤2种免疫抑制剂对激活剂诱导产生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25ng·mL-1PMA和1μg·mL-1钙离子载体体外诱导6h可以显著升高大鼠外周全血IL-2、IFN-γ、TNF-α、RANTES和TGF-β含量,是一种作用广泛的激活方法。其诱导产生细胞因子作用的变化可反映机体免疫系统和功能的损伤,可有效用于外源化学物免疫毒性评价。

  • 标签: 淋巴细胞激活剂 细胞因子 外周全血 悬浮芯片系统 免疫毒性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IL-2、IL-1β、IL-10和TNF2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40例COPD患者进行了血清IL-2、IL-1β、IL-10和TNF2水平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COPD患者在治疗前血清IL-2、IL-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IL-1β、TNF2水平又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2周后与正常人的比较仍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IL-2水平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02,P值均小于0.01),与IL-1β、TNF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84,-0.6028,P值均小于<0.01)。结论细胞因子参与COPD的气道炎症过程,观察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作为监测病情观测疗效和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炎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2
  • 简介:背景:细胞因子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缺乏其在重型β地中海贫血中的研究报道。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与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11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移植物抗宿主病出现前,出现时,出现第4天,第7天,完全消失时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α、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的动态变化。结果与结论:各时相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α、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移植物抗宿主病出现时各细胞因子水平最高,移植物抗宿主病出现第7天次之。各时相白细胞介素8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移植物抗宿主病出现第4天最高。以上结果提示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前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α、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动态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移植后患者的免疫状态,可作为辅助诊断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监测指标。

  • 标签: 干细胞 移植 重型Β地中海贫血 移造血干细胞移植 植物抗宿主疾病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6、IL-23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活动组RA患者、35例缓解组RA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清IL-17、IL-6、IL-23的水平,并分析它们与活动度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RA活动组和缓解组血清IL-23、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RA活动组与缓解租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活动组与缓解组血清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RA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血清IL-17、IL-6和IL-23水平分别与DAS28评分、CRP、ESR,DAS28评分、RF、CRP、ESR和DAS28评分、ESR相关(p<0.05)。RA患者血清IL-17、IL-6和IL-23水平之间互为正相关关系。结论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6、IL-23均在R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可作为RA活动参考指标。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Th17细胞 IL-17 IL-6 IL-23
  • 简介:目的:探讨骨损伤大鼠静脉血栓发生后的细胞因子变化及预防效果。方法:通过定量打击装置定点打击大鼠股骨外侧,造大鼠下肢股骨损伤,石膏固定后早静脉血栓模型,,然后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干预组,通过ELlSA法检测模型大鼠血栓形成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IL-6,NF—KB,TNF-a.VCAM-1,ICAM-1水平的变化,同时,WB法检测模型大鼠血管内皮中IL-6,NF—KB,TNF—a,vcAM-1,ICAM-1n1&NA的表达情况,旨希望发现骨损伤后静脉血栓发生的分子机制,同时.干预组造模大鼠进行抗凝预防治疗,观察血栓发生情况及血清中细胞因子IL-6,NF-KB,TNF-a,VCAM-1,lcAM-1变化和细胞内皮中IL-6,NF—KB,TNF-a,VCAM—I,ICAM-1nlRNA的表达情况,分析抗凝药物预防效果及预防血栓的机制。结论:骨损伤大鼠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清中细胞因子发生明显变化,与细胞内皮相应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具有-定的联系,-而通过溶栓治疗后,能够明显降低血清中的IL-6,TNF-a,NF-KB,VCAM-1,1CAM-1水平,其抗凝机制上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骨损伤 静脉血栓 细胞因子 预防
  • 简介: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芪苈强心胶囊分别及联合短期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Ⅱ~Ⅲ级)在接受常规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成4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30例)(A组),单用Rho激酶抑制剂治疗组(30例)(B组),单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30例)(C组)和Rho激酶抑制剂与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治疗组(30例)(D组)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BNP,评估心功能。结果:治疗后3个治疗组B、C、D组分别与对照组A组相比TNF-α、IL-6、BN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间(B、C、D组间)比较B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1),D组较B组、C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o激酶抑制剂联合芪苈强心胶囊能显著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改善心功能,有利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 标签: RHO激酶抑制剂 芪苈强心胶囊 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观察肤瘁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86例慢性荨麻疹患儿,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给予肤痒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西药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疗程8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检测IFN-γ、IL-10和IL-18水平,并与对照组20例健康儿童比较,并在治疗8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治疗8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停药1月后,联合组复发率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前,联合组和西药组IFN-γ,IL-10和IL-18水平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西药组IFN-γ、IL-10和IL-1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且组问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意义(P〈0.05)。联合组和西药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儿童慢性荨麻疹发病与机体免疫失衡有关,肤瘁颗粒联合氯雷他定可调节患儿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且耐受性良好。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肤痒颗粒 氯雷他定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成单一组和联合组两组,每组各26例。单一组采用静脉滴注乌司他丁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乌司他丁方案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后1、4、7、10d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内毒素、IL-6及IL-8水平。结果①单一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胀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5.9±2.7)天和(5.8±3.0)天,明显高于联合组的(4.0±1.1)天和(4.1±2.5)天,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②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淀粉酶、白细胞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3±1.4)天、(6.7±2.4)天和(23.2±1.9)天,明显低于单一组的(6.9±2.7)天、(9.1±3.3)天和(31.6±4.1)天,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③两组患者治疗第一天的血清细胞因子变化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天后,联合组TNF-α、内毒素、IL-6及IL-8水平分别为(30.02±11.43)ng•L-1、(0.26±0.09)ng•L-1、(92.43±12.04)ng•L-1和(32.94±17.62)ng•L-1,均低于单一组的(48.53±16.16)ng•L-1、(0.49±0.16)ng•L-1、(110.38±15.72)ng•L-1和(43.33±18.58)ng•L-1,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乌司他丁方案能有效抑制血清内IL-6及TNF-α合成,起到保护肠粘膜、降低患者肠道内毒素移位的作用,能减少因肠道粘膜损伤导致的胰腺炎症介质升高,有效提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丙氨酰谷氨酰胺 乌司他丁 急性胰腺炎 血清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保妇康对慢性盆腔炎大鼠子宫粘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ICMI-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采用混合细菌加机械损伤法建立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保妇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2.07,4.14,8.28g/kgig给药,连续给药4周,采用半定量荧光免疫技术(RT-PCR)法测定大鼠子宫组织ICMI-1和TGF-β1mRNA的表达,用ELASA法测定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子宫黏膜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子宫组织ICMI-1(2.03±2.76)和TGF-β1(9.03±2.76)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保妇康2.07~8.28g/kg剂量范围内,均可明显减轻子宫粘膜炎症反应,高剂量组(8.28g/kg)、中剂量组(4.14g/kg)ICMI-1和TGF-β1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其中,高剂量组TGF-β1mRNA(4.11±1.29)的表达下降最明显;低剂量组(2.07g/kg)ICMI-1和TGF-β1mRNA的降低没有显著性差异。高、中剂量组(4.14~8.28g/kg)的IL-6和TNF-α明显降低。结论:保妇康能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下调子宫组织ICMI-1和TGF-β1mRNA的表达,减轻盆腔组织粘连,这可能是其防治慢性盆腔炎的机制之一。

  • 标签: 保妇康 慢性盆腔炎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1 炎性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益气化痰清毒方煎剂对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MIF)水平的影响及其含药血清对高糖诱导心肌细胞株(H9C2)MIF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中药煎剂(药物为黄芪、党参、毛冬青等),取40只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4组(空白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完成灌药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各组动物血清MIF浓度;制备各组含药血清,分别干预经33mmol/L葡萄糖处理后的H9C2心肌细胞,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各组细胞MIF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低、中、高剂量药物干预的大鼠血清MIF浓度均呈减少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高糖处理的H9C2细胞MIF表达明显增加,在含药血清干预后MIF表达明显减少,且各组含药血清对MIF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最显著(P<0.01).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MIF表达呈减少趋势.结论益气化痰清毒方可降低大鼠血清MIF浓度,其含药血清对高糖诱导H9C2心肌细胞MIF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冠状动脉疾病 中药 心肌细胞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