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骨骼肌损伤后再生能力有限,细胞因子在骨骼肌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细胞和系列调控分子参与了骨骼肌损伤的修复。细胞打印技术是一种在体外构造具有生物活性的三维多细胞体系的先进技术,其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目的:探讨骨骼肌修复过程中促炎细胞因子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并简述细胞打印技术在骨骼肌损伤中的优势和应用。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2002至2015年有关细胞因子修复骨骼肌损伤,细胞打印技术在骨骼骨损伤中应用的相关报道。通过计算机检索到文献146篇,初筛标题和摘要,排除重复研究及不相关的内容,最终45篇文献进入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等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4等抗炎性细胞因子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细胞生长因子能有效促进成肌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形成肌管,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细胞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对可能取得骨骼肌修复有重要意义;(3)细胞打印技术能够快速、精确复制和重建缺损组织/器官的复杂结构,在包括毒理学研究、医疗测试和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试验平台等方面有着很重要的应用,细胞打印技术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 标签: 细胞因子类 骨骼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ells,CIKcells)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对比接受CI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培养细胞表型及患者淋巴亚群的变化。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手术、放化疗治疗结束1个月以上或无法进行以上治疗,单纯接受4个周期CIK细胞免疫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7名入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接受4周期CI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患者淋巴细胞CD3^+CD4^+、CD3^+CD8^+、CD4^+/CD8^+、CD3^+CD56^+、CD3^-CD56^+、CD3^+PD1^+亚群的变化情况。同时对各次输注细胞表型(CD3^+CD4^+、CD3^+CD8^+、CD3^+CD56^+)进行检测,观察其变化。结果:患者接受4周期CIK细胞免疫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淋巴细胞CD3^+CD4^+、CD3^+CD8^+、CD4^+/CD8^+、CD3^+CD56^+亚群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CD3^-CD56^+、CD3^+PD1^+亚群无明显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输注细胞表型与第一次培养后相比,第二次、第三次的CIK细胞CD3^+CD8^+、CD3^+CD56^+表型呈阶梯型上升,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第三次与第四次无明显变化。结论:CIK细胞免疫治疗能稳定肿瘤患者免疫状态。接受过CIK细胞回输的患者,再次抽取外周血进行培养时,可增加体内CD3^+CD56^+前体细胞增殖和定向分化的能力,有望得到远期获益。

  • 标签: 恶性肿瘤 细胞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尖锐湿疣复发患者的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收治的87例尖锐湿疣患者。将患者分为初发组与复发组。初发组48例,复发组39例,选取同期体检的4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人员的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L-6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分布水平进行检测及统计分析。结果3组患者的IL-2、IL-4、IL-6、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两比较后发现,复发组患者的血清IL-2、IL-6、CD4+细胞、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初发组与对照组(P〈0.05),血清IL-4、CD8+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初发组与对照组(P〈0.05);初发组患者的血清IL-2、IL-4、IL-6、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尖锐湿疣复发患者存细胞免疫功能的失衡,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导致其反复发作的一个原因。

  • 标签: 尖锐湿疣 细胞免疫 人类乳头瘤病毒 细胞因子 T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性静脉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检测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30例化疗性静脉炎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3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TNF-α、IL-8和IL-4、IL-10水平。结果化疗性静脉炎患者TNF-α、IL-8水平随静脉炎分级的增高而升高;IL-4及IL-10随静脉炎的分级增高而减少。结论TNF-α、IL-8和IL-4、IL-10参与静脉炎的发生,是重要的细胞炎性因子,在静脉炎患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有明显差异,是重要的细胞炎性因子,其水平的变化对判断静脉炎的病情程度、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炎性细胞因子 血清 化疗性静脉炎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在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73例诊断为膝关节炎的患者作为观察组,23例单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两组患者关节液中IL-1β、IL-6、TNF-α及MMP-3的水平,比较两组差异,分析细胞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其发病机制。结果观察组患者关节液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β与TNF-α水平随着KOA的临床分期的严重程度逐渐增加,关节液中IL-1β与TNF-α水平为IV级>Ⅲ级>Ⅱ级>I级;而IL-6水平则与KOA分期无关。IL-1β与TNF-α和MMP-3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TNF-α和MMP-3含量亦呈显著相关,(P<0.05)。IL-1β、TNF-α和MMP-3与ISOA之间呈正相关(P<0.05),而IL-6与ISOA之间无相关性,P>0.05。

  • 标签: 骨关节炎 白介素-1 基质金属蛋白酶 肿瘤坏死因子 酶联免疫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对乙肝患者的血浆细胞因子、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乙肝患者应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研究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2与IL-6细胞因子水平和T细胞亚群CD4+、CD8+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IL-2、CD4+水平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在IL-6与CD8+水平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能调节乙肝患者的T细胞亚群和血浆细胞因子,增强患者免疫力,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乙肝 血浆细胞 T细胞亚群 脾氨肽口服冻干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吸入有害气体或颗粒产生异常慢性炎症反应导致气道受阻继而发展为慢性气管炎或合并伴随肺气肿的慢性疾病 [1]。 COPD气道炎症是由复杂的炎性细胞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相互诱导、相互调节而发生发展的,最终导致气道重构和气流阻塞的形成。最近的研究显示,多种免疫分子可能在其病理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些炎性细胞因子如何参与 COPD患者炎症的免疫调控?它们是否参与了病理机制过程?对其检测能否对临床有较好的运用价值?现就这些细胞因子在 COPD 患者炎症病程机制中的作用和免疫调控进行综述,希望对判断 COPD患者预后及全身免疫治疗开创新的临床思路和治疗策略。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炎症反应,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IK细胞治疗老年非小细胞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EMT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8例老年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42例体检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分析CIK患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治疗前后循环肿瘤细胞中EMT标志物表达变化、卡式行为状态评分、毒副反应。结果上皮细胞标志物CK19、E-cadherin及EMT标志物Vimentin、Snail的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80%、17.35%,65.31%、62.24%;治疗后卡式行为状态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大部分患者都没有显著不适感。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内有EMT,和肿瘤发展具有相关性,自体CIK细胞治疗对EMT有抑制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CIK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循环肿瘤细胞 EMT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确诊为重症肺炎的52例患儿,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受试者外周血中,Th17及Treg于CD~+_4T细胞所占比例,以及Th17与Treg比值(Th17/Tre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2组受试者外周血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6、-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统计学比较2组受试者外周血中,Th17及Treg于CD~+_4T细胞所占比例,Th17/Treg,以及血清IL-17、-6、-10与TGF-β水平。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所有受试者监护人均签署了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研究组受试者外周血中,Th17于CD~+_4T细胞所占比例为12.1%±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1.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2,P〈0.001)。(2)研究组受试者外周血中,Treg于CD~+_4T细胞所占比例为3.4%±0.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7%±1.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34,P〈0.001)。(3)研究组受试者外周血中,Th17/Treg为0.49±0.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3±0.0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71,P〈0.001)。(4)与对照组受试者相比较,研究组受试者外周血的血清IL-10和TGF-β水平显著下降,IL-17、-6水平显著升高,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758、26.746、34.312、42.145,P〈0.001)。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外周血中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下降,Th17/Treg显著升高,这提示Th17/Treg失衡在重症肺炎的发生及发展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Th17/Treg检测对于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

  • 标签: 肺炎 重症 TH17细胞 T淋巴细胞 调节 细胞因子 CD4阳性T淋巴细胞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活血化瘀汤对骨折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活性的作用。方法选用64只雄性健康SD大鼠为观察对象,所有大鼠以闭合折骨为标准建立骨折模型,并应用髓内针进行固定。随机分成两组(32只/组),对照组术后以生理盐水灌胃,观察组术后以活血化瘀汤灌胃,于术后1、3、7、14d取骨折外周组织,采用TR-PCR技术观察其VEGF表达情况。结果经统计得出,两组大鼠在灌胃后1d其VEGF表达水平比较无明显性差异(P>0.05);但灌胃后3d、7d、14d观察组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灌胃后7d两组大鼠其VEGF表达水平到达峰值,两组比较(P<0.01)。结论血化瘀汤可明显增加骨折早期VEGF活性,对促进血管再生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活血化瘀汤 骨折早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老年肺气肿与肺间质纤维化中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差异趋势。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入的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老年患者各40例,作为A、B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人40例做对照,为C组,对所有患者或健康正常人进行外周静脉血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检测,比较三组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分析。结果A组患者INF-γ、IL-2水平明显较C组高(P<0.05),IL-4明显较C组低(P<0.05);B、C组比较可知,B组患者IL-5、IL-10水平明显较C组高(P<0.05),IL-2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A、B两组其他炎性细胞因子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中的INF-γ、IL-2、IL-4三项指标与C组有显著差异;B组中的IL-5、IL-10、IL-2三项指标与C组有显著差异;对上述指标作相关性分析可得,A、B两组与上面提到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分别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炎性细胞因子与肺气肿以及肺间质纤维化存在正相关,在临床上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检测、监测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来帮助诊断上述疾病的患者或者易感染患者,帮助临床识别者两种疾病。炎性细胞因子在肺气肿以及肺间质纤维化预后效果中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炎性细胞因子 老年肺气肿 肺间质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阻肺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和肺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7例慢阻肺患者治疗前后IL-2、TNF-α的水平,同时测定肺功能。结果①治疗后IL-2明显升高,TNF-α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后FEV1%、FVC%、FEV1/FVC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治疗能使AECOPD患者IL-2明显升高,TNF-α明显降低,改善肺的通气功能。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IL-2 TNF-&alpha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阻肺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和肺功能的变化并探讨避免慢阻肺反复发作的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7名患者均选自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7例慢阻肺患者治疗前后IL-2、TNF-α的水平,同时测定肺功能。结果①治疗后IL-2明显升高,TNF-α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后FEV1%、FVC%、FEV1/FVC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治疗能使AECOPD患者IL-2明显升高,TNF-α明显降低,改善肺的通气功能。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IL-2 TNF-&alpha 肺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祛湿通痹汤联合甲氨喋呤(MTX)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90例RA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研究分为试验组(祛湿通痹汤联合MTX)和对照组(MTX)各45例,连续治疗12周,对比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试验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α)、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疾病活动性评分(diseaseactivityscorein28joints,DAS28)均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四肢麻木评分、疲倦乏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患者的ACR20、ACR50、ACR70有效率分别为82.22%、64.44%、46.67%,对照组分别为71.11%、51.11%、26.67%,试验组的ACR70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湿通痹汤联合MTX对RA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作用显著,同时改善患者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祛湿通痹汤 甲氨喋呤 类风湿性关节炎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早期干预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住院的6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3(IL-13)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中的IL-4、IL-6及IL-13含量水平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血清中的IL-4、IL-13含量水平较前升高,IL-6含量水平较前降低,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早期干预通过提高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抗炎性细胞因子IL-4、IL-13的表达水平,降低炎症因子IL-6的表达水平,保护脑组织。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中医综合治疗 相关抗炎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考察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对凋亡细胞因子Fas/FasL表达水平影响。方法:将5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病理情况、治疗前后Fas/FasL表达水平和生存期。结果:观察组患者淋巴结转移、脉管受累和宫颈深层间质浸润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3.947,x2=5.094,x2=7.219,P〈0.05,P〈0.01)。两纽患者治疗前Fas/FasL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as表达水平显著升高、FasL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3.947,P〈0.05)。结论: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对凋亡细胞因子Fas/FasL表达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原因之一。

  • 标签: 局部中晚期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FAS FASL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钙,对比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血脂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水平及炎症细胞因子相关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相关指标水平及炎症因子相关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常规基础上加以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患者血脂水平改善,炎症反应有效减轻,且无明显用药毒副作用,安全有效。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阿托伐他汀钙 血脂 炎症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乌司他丁与常规治疗对于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7月收治并已确诊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80例,根据所有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采取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参照组(35例),在参照组治疗的前提下实施乌司他丁治疗的患者为试验组(45例)。治疗后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细胞因子均改善明显,但试验组改善的程度高于参照组,P<0.05,各组间数据的对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可对其细胞因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重症脓毒血症 乌司他丁 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