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资料法和文献法,对运动诱导的细胞因子分泌,尤其是IL-6和粒细胞及其他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其生物学功能和影响进行了梳理,探讨运动性免疫抑制与长期大强度运动的URTI发病率增加是否相关,为在运动训练中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发生和预防提供理论和实验支撑.

  • 标签: 运动 细胞因子 诱导 运动应答 IL-6 生物学作用
  • 简介:脂肪细胞因子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大量生物活性分子,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密切相关。银屑病与Ms在流行病学、炎症机制甚至易感基因上有着紧密联系。脂肪细胞因子在银屑病发病及治疗过程中含量的变化,提示了银屑病与MS之间存在关联。从脂肪细胞因子人手研究银屑病发病机制、病情发展及其与伴发疾病的关系等,是为治疗银屑病寻找新方法的途径。

  • 标签: 脂肪细胞因子 代谢综合征 银屑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兰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因黄疸入院且符合条件的71例(男性40例,女性31例)足月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42例予光疗,同时服用妈咪爱和鲁米那治疗3天,对照组29例服用妈咪爱和鲁米那治疗3天,治疗前后分别行总胆红素水平和细胞因子IL-6、IL-10、TNF-α检测。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光疗后总胆红素水平均有下降(P<0.05),试验组下降更明显;2)试验组和对照组光疗前后新生儿细胞因子IL-6水平降低(p<0.05),而对细胞因子IL-10、TNF-α水平无影响(p>0.05)。结论光疗可使血IL-6水平降低,进而影响新生儿的免疫功能。

  • 标签: 光疗 高胆红素血症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婴儿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胞因子对G250抗原在肾癌细胞上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和半定量RT-PCR技术对IL-2,IFNα,IFNγ等细胞因子作用肾癌细胞系786-0,OS-RC-2后G250抗原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细胞因子对两种细胞系上G250抗原的表达有上调作用且与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结论细胞因子在针对G250抗原的肾癌免疫治疗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 标签: G250 细胞因子 肾癌
  • 简介:摘要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常见的由糖尿病并发的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DR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多种细胞因子在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在DR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总结30例老年肺癌患者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多疗程免疫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治疗前加强心理护理并做好护理评估,治疗中注重细节护理,治疗后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并做好健康教育。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30例老年肺癌患者经过CIK细胞联合IL-2的4-6个疗程免疫治疗后,自感食欲改善、活动耐力增强、睡眠改善、免疫功能较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结论CIK细胞免疫治疗解决了制约肿瘤治疗进展的瓶颈,避开了手术、放疗、化疗的弊端,既可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又可针对局部进行治疗。老年肺癌患者经过CIK细胞联合IL-2的4~6个疗程免疫治疗期间规范与细化护理措施,特别是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充分了解整个治疗过程,有效防止不良因素的干扰,确保整个治疗过程顺利完成,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对肺癌的治疗充满信心,为整个多疗程CIK细胞治疗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

  • 标签: 老年 肺癌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多疗程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脓毒症是一组与严重感染相关的综合征,目前仍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症。此时,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导致发生抗炎和促炎反应,最终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细胞因子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硫化氢(hydrogensulfide,H2S)作为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在体内能起到抗炎作用,减轻脓毒症对组织、器官的损害,而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是其中的关键之一。

  • 标签: 脓毒症 硫化氢 细胞因子
  • 简介:随着产前和产后医疗水平和护理水平的提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逐渐增加,而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新型"BPD理论中指出肺泡结构简单化和肺微血管发育异常最终导致肺气血交换的功能减弱是BPD发病的核心机制,因而肺微血管发育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肺血管生成及发育过程中需要多种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的参与,这其中最重要的有VEGF/VEG-FR信号通路、Ang/Tie信号通路、Ephrins/Eph信号通路、Notch/Jagged1信号通路等,这些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在肺血管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肺血管 血管生成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细胞因子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免疫机制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丙嗪组和利培酮组,每组30例,分别应用药物治疗8周。以30例健康人为对照。ELISA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相比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丙嗪、利培酮治疗均仅显著降低精神分裂症过高的IL-1β水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激活,氯丙嗪及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激活的免疫应答均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细胞因子 氯丙嗪 利培酮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因子形成的缓释体对脂肪移植体前脂细胞再生和早期血运重建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制备浓度为2μg/mL人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A)和同浓度bFGF溶液,以葡聚糖颗粒为载体,分别加入上述2种细胞因子和生理盐水溶液.制成相应的缓释制剂。取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切取腹股沟脂肪行背部皮下自体脂肪移植术。A组植入脂肪珠加入葡聚糖-生理盐水缓释颗粒。B组同法加入葡聚糖VEGF—A缓释颗粒,C组同法植入加葡聚糖-bFGF缓释颗粒。在第7、14、30天,随机处死动物各1只,作常规组织切片,观察移植体脂肪细胞和前脂细胞的组织学表现.用墨汁灌注微血管显像法观察移植体血管早期生成密度。术后90天,将剩余9只大鼠处死.取移植体.测量残留质量。采用SPSSl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植入术后7、14、30d,移植体A、B2组为经典的脂肪移植吸收.未见前脂肪细胞再生.而C组表现为新脂肪细胞激活再生。血管计数表明:7、14d时移植体B、C组均显著高于A组(P〈0.05),B、C2组无显著差异(P〉0.05),30d时,3组无显著差异。90d后,C组移植体的终质量显著大于A、B组(P〈0.05),A、B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VEGF—A缓释体和bFGF缓释体均能促进早期血运重建.但bFGF缓释体还可有效激活移植体中的前脂细胞,因而保存了最大残留体积,为整形外科的自体脂肪植吸收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法。

  • 标签: 载体 VEGF—A bFGF 脂肪珠移植术 葡聚糖颗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纤四项与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肝硬化患者195例作为肝硬化组和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79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别进行肝纤四项及细胞因子(IL-6,IL-8,IL-10)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肝硬化组患者肝纤四项(HA、LN、PCIII、IV-C),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组患者3项细胞因子检测指标(IL-6,IL-8,IL-10)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肝功能A、B、C级的肝纤四项中的HA、LN、IV-C和细胞因子检测指标(IL-6、IL-8、IL-10)均依序逐渐升高,PCⅢ无明显变化,除CⅢ外其他检测指标均与Child-pugh分级之间正相关。结论对肝纤四项与细胞因子进行联合测定,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查的辅助指标,有助于准确评价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判断、指导临床用药及预后估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科学依据,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肝硬化 肝纤四项 细胞因子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的目的在观察异丙酚在颅脑外伤及高血压颅内出血的病人对细胞因子IL-8、TNFa等的影响,了解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脑保护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典型的脑外伤及高血压颅内出血的病人24例,分成空白对照组(I组,即不用异丙酚诱导维持麻醉),用异氟醚、芬太尼常规诱导插管,具体麻醉方法即用3%~4%异氟醚、芬太尼4ug•kg-1,维库溴铵0.15mg•kg-1,咪唑安定2~3mg诱导;和用药组(P组),即用异丙酚、芬太尼常规诱导插管,具体麻醉方法用药组用异丙酚2mg•kg-1,芬太尼4ug•kg-1,维库溴铵0.15mg•kg-1,咪唑安定2~3mg诱导;插管后,以100-150ug•kg-1•min-1滴注异丙酚,并辅以安醚维持麻醉。在麻醉前T0,开颅操作2hT1,手术结束2hT2,手术结束48hT3,分别抽取颈内静脉血检测IL-8、TNFa的血清水平,并作血清分析。结果①两组血清IL-8浓度开颅操作2hT1明显上升,与术前水平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至术后48h;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与术前相比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P组开颅操作2hT1后,IL-8浓度低于组I(P<0.05)。②两组血清TNFa浓度在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颅脑手术中,手术麻醉可引起血清细胞因子IL-8的显著升高,但对TNFa无明显影响;异丙酚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MDA、IL-8的产生,从而有利于围术期细胞因子平衡的维持。在临床创伤病人手术过程中对颅脑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异丙酚 细胞因子 IL-8 TNFa
  • 简介: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治疗严重银屑病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5例银屑病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2.1岁。均伴有重型肝炎或药物性肝损伤。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浆灌流治疗,灌流前后分别取患者血浆,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检测其他相关生物化学、临床指标并观察记录临床表现情况。结果血液灌流前后比较,TNF-α、IL-1、IL-6和IL-8均显著下降(P〈0.05),血浆胆红素显著下降(P〈0.05),其他生物化学及临床指标变化不明显,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结论血液灌流能吸附严重银屑病患者血浆中的TNF-α、IL-1、IL-6和IL-8,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可以成为严重银屑病的新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血浆灌流 银屑病 细胞因子 HB-H-6树脂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非孕妇女、正常妊娠孕妇及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0和IL-4的水平,探讨辅助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在子痫前期中的作用。方法产前子痫前期组45例(轻度子痫前期25例,重度子痫前期20例),正常妊娠组20例,非孕对照组10例。产前抽取研究对象静脉血3ml,离心后取血清保存于-80℃;产程中取无菌羊水5ml,保存于-80℃。采用ELISA法测定IL-1β、TNF-α、IL-10和IL-4的水平。结果正常妊娠组血清和羊水中TNF-α和IL-1β较非孕对照组有所降低,均P<0.05;而轻度子痫组孕妇血清和羊水的TNF-α和IL-1β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孕妇,均P<0.05;重度子痫组孕妇血清和羊水的TNF-α和IL-1β明显高于轻度子痫组,均P<0.05。正常妊娠组血清和羊水中IL-10和IL-4较非孕对照组有所升高,均P<0.05;而轻度子痫组孕妇血清和羊水的IL-10和IL-4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孕妇,均P<0.05;重度子痫组孕妇血清和羊水的IL-10和IL-4明显低于轻度子痫组,均P<0.05。结论Th1/Th2型细胞因子的网络调节参与维持正常妊娠的进行,Th1型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及免疫细胞的活化可致子痫前期妊娠。

  • 标签: 子痫前期 Th1 Th2
  • 简介:近年来发现细胞因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如CD4+Th细胞通过分泌干扰素-γ等细胞因子以及辅助诱导和激活CD8+CTL,发挥抗肿瘤作用;但是肿瘤细胞也可通过分泌IL-10等抑制性细胞因子抑制机体抗原提呈细胞、T细胞和固有免疫细胞(包括NK细胞)的功能,导致宿主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或免疫抑制状态,从而在免疫应答诱导和效应的多个环节上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

  • 标签: 抑制性细胞因子 白血病患儿 临床意义 变化水平 化疗前后 抗肿瘤免疫应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2、IL-6的含量状况,并分析其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了2011年4月—2012年3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6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了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然后利用ELISA方法对两组患儿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2、IL-6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患病的急性期IL-2含量水平相对于对照组要低,而IL-6的含量水平高于对照组,可见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2和IL-6之间为反相关的关系;讨论支原体肺炎在急性期以及恢复期患儿血清中的炎性细胞因子IL-2、IL-6的变化情况可以用来作为判断患者支原体肺炎的病情程度以及预后的指标,对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炎性细胞因子 IL-2 IL-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