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是一种发生在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纤维细胞增生性疾病,其发生和发展与老化显著相关。目前,iERM处理方法的选择比较局限,主要是临床观察或随访和玻璃体切割手术疗法。iERM患者黄斑区受到不可逆损伤的时间点尚无法准确评估,所以无法预测早期iERM症状轻微时进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以及是否应当在患者发生视物变形和视力下降时再进行手术治疗。iERM的形成是视网膜表面纤维化的过程,目前关于组织纤维化相关的研究已受到关注,这些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探讨iERM治疗的新方法,同时也为iERM形成的原因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本文对iERM的研究及治疗进展进行了总结。

  • 标签: 特发性黄斑前膜 手术疗法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大型特发性黄斑孔两种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大型特发性黄斑孔(孔直径500~800 μm)82例(82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30例行内界膜剥除术,B组52例行内界膜剥除填塞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孔的闭合率、视力及中心凹的OCT特征。结果术后B组黄斑孔的闭合率为92.3%(48/52),优于A组的83.3%(25/30)(χ2=9.210,P=0.001);术前A、B两组视力(BCVA,logMAR)分别为1.10±0.36及1.17±0.48;术后4 d为1.05±0.37及1.14±0.46,两组手术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中心凹结构的OCT特征:A、B两组完整型分别为10眼和21眼,萎缩变薄型分别为8眼和24眼,缺失型分别为7眼和3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界膜填塞术可以提高大型特发性黄斑孔的闭合率,较好地恢复中心凹的解剖形态,但在术后视力方面未显示优势。

  • 标签: 孔,黄斑,特发性,大型 剥除,内界膜 填塞,内界膜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传统生长棒治疗特发性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early-onset scoliosis, IEOS)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手术治疗11例IEOS患者资料,男4例,女7例;第一次手术时年龄(6.45±1.63)岁(范围5~9岁);术前Cobb角74.74°±6.48°(范围66.12°~87.85°)。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1年及术后2年的Cobb角、T1~T12胸椎高度、T1~S1椎体高度、顶椎偏移距离(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 AVT)、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同时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11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8.82±4.77)个月(范围23~37个月)。内固定初次置入术前Cobb角74.74°±6.48°,术后即刻降至30.30°±4.04°,术后1个月为30.39°±4.49°,术后1年为26.93°±3.09°,术后2年为28.36°±2.98°,术后2年矫正率为61.82%±4.85%;T1~T12胸椎高度术前(13.69±2.05)cm,术后即刻增加至(20.74±3.10)cm,术后1个月为(20.85±3.62)cm,术后1年为(21.49±3.56)cm,术后2年为(22.54±3.63)cm;T1~S1椎体高度术前(24.21±3.20)cm,术后即刻增加至(31.04±3.79)cm,术后1个月为(30.85±3.64)cm,术后1年为(32.91±3.24)cm,术后2年为(34.46±3.28)cm;AVT初次术前为(7.45±2.00)cm,术后即刻缩短为(2.04±0.67)cm,术后1个月为(2.07±0.70)cm,术后1年为(2.24±0.57)cm、术后2年为(2.11±0.82)cm。以上指标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2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肺功能FEV1及FVC分别升高至(1.28±0.13)L和(1.49±0.10)L,术后2年分别升高至(1.34±0.13)L和(1.54±0.12)L。术后1年肺功能明显改善,并且肺功能FVC与T1~T12胸椎高度呈正相关(r=0.838,P<0.001)。11例患者发生13例次并发症,主要包括近端螺钉松动2例次、近端出现交界性后凸1例次、钛棒断裂1例次、内固定顶起皮肤3例次、皮下积液6例次,经及时治疗后均预后良好。结论传统生长棒可以有效控制IEOS畸形的进展,同时维持躯干的生长发育,促进肺功能发育成熟。

  • 标签: 儿童 脊柱侧凸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特发性黄斑孔(IMH)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0年2月于浙江省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IMH 59例(61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4组,A组,25例(25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翻转填塞及C3F8填充;B组,12例(14只眼)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翻转填塞、C3F8填充及术中孔内滴入神经生长因子(NGF);C组,8例(8只眼)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翻转填塞、无菌空气填充;D组,14例(14只眼)PPV联合内界膜翻转遮盖于黄斑孔表面、无菌空气填充。所有患者均行视力及OCT等检查。随访6个月,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各组的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A组黄斑孔愈合率为96.00%(24/25),B组、C组、D组愈合率均为100.00%,各组视力均较术前提高。B组愈合形态、视力均优于A组(Z=-1.996,P=0.046;t=2.226,P=0.029);A组与C组之间愈合形态、视力及视力增加值均相近(Z=-1.003,P=0.316;t=1.507,P=0.142;t=1.028,P=0.312);C组与D组愈合率相同,愈合形态及视力相近(Z=-1.095,P=0.273;t=-0.693,P=0.500),C组视力增加值高于D组(t=-2.241,P=0.036)。结论IMH手术中辅助使用NGF有益于术后孔愈合及视力改善,术中玻璃体腔填充无菌空气与填充C3F8效果无明显差异,内界膜翻转填塞者术后视力恢复可能优于直接覆盖者。

  • 标签: 视网膜穿孔 玻璃体切除术 基膜 内填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特发性脊柱侧弯是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具体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患者的与先天性遗传、激素因素、先天发育异常以及神经平衡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临床主要症状包括:患者的脊柱两侧呈现不对称、肋骨出现畸形的情况、患者出现生长发育异常的情况,患者情况严重可能会导致脊髓损伤以及肺源性心脏病等一系列的并发症状。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干预,避免患者情况进一步恶化。本文主要研究临床对于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诊断,指出当前临床对于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运动康复治疗手段进行总结阐述。

  • 标签: 特发性 脊柱侧弯 运动康复 治疗 研究
  • 简介:摘要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上容易误诊为帕金森病。为了提高基层医生对特发性震颤的认识,规范基层医生对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预后评估,中华医学会组织编写了《特发性震颤基层诊疗指南(2021年)》,以期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特发性震颤的诊疗。

  • 标签: 特发性震颤 指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上容易误诊为帕金森病。为了提高基层医生对特发性震颤的认识,规范基层医生对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预后评估,中华医学会组织编写了《特发性震颤基层诊疗指南(2021年)》,以期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特发性震颤的诊疗。

  • 标签: 特发性震颤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孔术后孔未闭的O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眼科特发性黄斑孔施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消毒空气填充而术后孔未闭的10例(10眼)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4 d、10 d、3周的OCT图像特征。结果10例中,黄斑孔直径200~400 μm者1例,410~600 μm者4例,600 μm以上者5例。术前、术后4 d、10 d及3周黄斑孔最小径依次为(587.90±147.46)μm、(165.60±36.24)μm、(339.40±129.92)μm及(906.90±78.83)μm;基底径依次为(748.30±167.22)μm、(174.00±36.08)μm、(387.50±116.14)μm及(1 094.80±84.84)μm;孔高度依次为(641.00±28.99)μm、(233.80±82.61)μm、(325.30±27.92)μm及(674.70±32.04)μm。术后4 d、10 d及3周各参数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表现为接近愈合的黄斑孔的最小径和基底径重新拉长,边缘高度增高,视网膜内核层和(或)外核层的低反射空腔重新出现。结论特发性黄斑孔术后未闭合孔有逐渐增大增高的趋势,OCT有特征性表现。

  • 标签: 特征,孔,未闭合,黄斑,特发性 玻璃体切除术 剥除术,内界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是一组原因不明,以慢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且临床异质性较强的儿童风湿性疾病。患儿病情多数预后较好,但部分患儿可有关节外重要组织器官受累,如心血管系统损害、肺胸膜病变、肾淀粉样变性和葡萄膜炎等。如果诊治延误可致近期和/或远期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导致病情加重或遗留严重后遗症,引起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JIA关节外表现对疾病管理十分重要。

  • 标签: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关节外表现 前葡萄膜炎 淀粉样变性
  • 简介:摘要特发性非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是一组少见的临床综合征,它的特征是没有肝硬化的组织学表现但有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并且排除已知的可以引起门静脉高压的肝内外原因。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可以确定与肝内血管病变的发展有关。目前认为可能的致病机制包括:免疫紊乱、慢性感染、毒物或药物损伤、微血栓形成、基因异常等。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脾肿大,腹水和肝性脑病则较少见。实验室检查表现为脾功能亢进引起的贫血、血小板减少及白细胞减少,而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此外,有一部分患者处于临床前期,尚未出现门静脉高压的表现,仅仅在肝活组织检查时发现有门静脉血管异常。诊断以排除性诊断为主,肝活组织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总体预后较肝硬化患者好,但目前仍以控制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防治血栓形成等对症治疗为主。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非肝硬化 闭塞性门静脉
  • 简介:摘要特发性发性急性胰腺炎(IRAP)是临床诊治中的难题。遗传、环境、解剖和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导致IRAP的发生和发展。过去数十年间,消化内镜,尤其是EUS、ERCP在IRAP中的诊治价值逐渐被重视,但关于内镜诊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长期效果的研究有限。

  • 标签: 复发性胰腺炎,特发性 内镜 超声内镜 ER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