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环状RNA(circRNA)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类特殊的非编码RNA分子,呈闭合环状结构,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和稳定性,在多种疾病中具有调节作用。circRNA可参与调控视网膜炎症、细胞凋亡、血管生成以及氧化应激反应等,在眼部发育及疾病进展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CircRNA的改变可能早于眼底改变,因此在组织、唾液、血液和外泌体中检测到的circRNA有望作为视网膜疾病(如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的诊断及预后判定的生物标志物。对circRNA表达的干预可显著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调控血管通透性,有望作为一种基因治疗手段为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方向。(国际眼科纵览,2020, 45: 455-458)

  • 标签: 环状RNA 视网膜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疾病的临床诊疗体会。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制定治疗方案。结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可以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发病的主要全身因素为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其次为糖尿病。分支静脉阻塞仅一支静脉发生阻塞。影响黄斑区的分支静脉阻塞,可以导致视力下降合并视物变形。

  • 标签: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是最常见最严重致盲的眼科疾病,其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Leber先天性黑曚、先天性静止性夜盲及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等多种类型,但多有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基础病变。本病目前以基因研究为主,各类型的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研究较为丰富,可以为基因治疗提供靶向位点。但同时由于表型异质性及基因异质性的存在,该组病具体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尚不清晰,需要今后更深入研究。但Leber先天性黑曚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为今后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开辟了新途径,是今后重点关注方向。

  • 标签: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眼科 研究进展
  • 简介:记得四年前我刚回国时,第一个想到要买的就是一部车。经过一段时间的评估后,我决定买一部墨绿色的中型轿车。当时我的印象是一般人的车都买白色或黑色,所以认为自己的选择很独特

  • 标签: 视网膜 效应 墨绿色 轿车 人际关系 发现
  • 简介:最近,小李很想买一辆宝石蓝颜色的汽车,他觉得这种颜色的车比较独特。自从他打定主意后,却不断发现街上出现宝石蓝色的汽车,难道现在流行这种颜色的车?李太太怀孕了,她发现最近无论是逛街还是乘车,她总能碰见几个孕妇,难道今年的孕妇就是比较多?小李和李太太的这种“发现”在心理学中称为“视网膜效应”,

  • 标签: 视网膜 颜色 心理学 汽车 宝石 太太
  • 简介:  视网膜脱离是重要的致盲眼病.光感受器外节从脉络膜接受氧气和营养,如果视网膜从脉络膜脱开,光感受器就会凋亡.中心凹没有视网膜血管,完全依赖于脉络膜途径,因此黄斑区的脱离会造成后极部视锥和视杆细胞不可逆的损害,从而致盲.如果黄斑区未受累及,及时的视网膜复位可能使视力得以保存.……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视网膜血氧定量法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新型视网膜血管成像技术,用于测量视网膜主要动、静脉的血氧饱和度并进行量化分析,反映视网膜血氧新陈代谢情况,从而反映全身微循环状态,为医学诊断提供可靠依据。视网膜血氧饱和度可作为生物标记物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眼科及脑部疾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评估。

  • 标签: 血氧测定法 视网膜疾病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各种眼底病的临床疗效展开研究、分析。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月,纳入观察对象100例,均为不同类型眼底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针对临床疗效,进行分类与汇总。结果:本次研究涉及的100名各类眼底疾病患者中,在激光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88名患者视力提高了1-6行,10名患者视力保持不变,2名患者视力下降1-4行,患者的治疗周期在1-93d内,平均治疗时间21d。结论:随着临床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技术的逐渐成熟,其已经成为针对眼底疾病治疗主要治疗方案之一,能够有效治疗视网膜病变,改善缺氧状况,减少视网膜出血和渗出,稳定或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可行性价值高。

  • 标签: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眼底病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Müller细胞是维持视网膜结构稳定性及保护神经元的大胶质细胞,具有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维持神经递质稳态、调节免疫和炎性反应、调节视网膜神经元的活动等作用。当视网膜发生损伤后,Müller细胞会发生反应性胶质化,可能是神经保护性或神经退行性的,胶质化过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缺血缺氧性视网膜病变等多种视网膜疾病的发生有关。(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179-184)

  • 标签: Müller细胞 胶质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
  • 简介:摘要视网膜渗漏是一个常见的病理现象,是许多视网膜疾病的共同病理特征,其机制非常复杂。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应用是观察和评价视网膜渗漏的主要手段之一。渗漏指数是评估视网膜渗漏的一种新指标,已有研究探索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等疾病的相关性以及在评估治疗效果及预测预后中的作用。但目前相关研究数量较少,且结论不一致。未来仍还需进一步推进关于渗漏的定量分析、渗漏在更多疾病中的应用及关于渗漏速率的临床试验,探索其在视网膜疾病预测与评估治疗效果方面的作用。

  • 标签: 渗漏 渗漏指数 视网膜疾病 综述
  • 简介:摘要表观遗传是指在核苷酸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基因表达可遗传的改变。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多样,其中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调控研究较深入。表观遗传调控与多种人类疾病相关,在视网膜变性疾病发生或发展过程中,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和非编码RNA调控等多种表观遗传调控方式发生改变。DNA甲基化是视网膜变性的重要调控方式之一,异常的DNA甲基化发生在视网膜色素变性(RP)、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炎症及氧化应激等病变过程;组蛋白乙酰化与RP、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缺血性损伤等病变相关;非编码RNA与RP、AMD、病理性血管生成、DR等病变相关。本文就表观遗传调控在视网膜变性疾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表观遗传调控 DNA甲基化 组蛋白乙酰化 非编码RNA 视网膜变性
  • 简介:摘要过去30年来,基因疗法给多种遗传性和获得性视网膜疾病患者带来了很大希望。在大量临床前研究的基础上,全球已进行了60多项视网膜疾病基因疗法的各期临床试验,且Luxturna,一种用于由RPE65突变导致的2型Leber先天性黑朦(LCA2)的基因治疗产品已批准用于临床。目前的基因传递系统虽然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为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仍然需要在载体和眼内给药方式上加以改进和变通。新的腺相关病毒载体技术的发展使大基因传递和小创伤载体注射方式的研究都有所进展。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技术也丰富了基因疗法的手段,必将在视网膜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虽然基因疗法仍面临许多挑战,但预计在未来若干年中,它将成为目前许多不可治性视网膜疾病的临床治疗选择。

  • 标签: 基因疗法 腺相关病毒载体 视网膜疾病 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 基因组编辑
  • 简介:摘要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 )作为一种新型眼底血管检查技术,无需造影剂,能清晰直观地显示视网膜各层血管形态。具有无创、快捷、高分辨率、三维成像等特点。本文综述了OCTA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黄斑毛细血管扩张症、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的诊断及治疗现状。(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351-357)

  • 标签: 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静脉阻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