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髁突特发性吸收(idiopathiccondylarresorption,ICR)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髁突渐进性吸收性疾病.文章通过文献回顾,结合笔者团队的研究结果和治疗经验,着重讨论了ICR的病因和发病机制、ICR与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discdisplacement,ADD)的相关性、青少年ICR的临床表现和诊断、ICR治疗方法的优化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临床中ICR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髁突特发性吸收 颞下颌关节盘 盘前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忻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全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肾活检病理检查,分析总结其临床病例特征。结果20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5例、肾病综合征13例(其中肾炎型7例、单纯型6例)、伴高血压1例、复发性肉眼血尿1例。肾脏病理检查结果(1)电镜有3例患者出现毛细血管腔内微血栓,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GBM增厚。(2)免疫荧光主要为GBM上皮下沉积IgG、C3等,少数伴有IgA、C1q、Fg、IgM沉积,且与IgG、C3相比沉积强度较弱。(3)光镜病理分期Ⅰ期6例、Ⅱ期14例。5例伴肾小管萎缩、7例伴肾小球球性硬化、1例伴细胞纤维性新月体形成、1例伴节段性硬化。结论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肾炎型NS,且多发于学龄期男性,电镜显示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GBM增厚,免疫荧光显示以BGM上皮下沉积IgG、C3为主,病理分期以Ⅰ、Ⅱ期为主。

  • 标签: 儿童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临床病理特征 分析
  • 简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生存率及预后极差,临床上IPF治疗药物十分有限.2011年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日本呼吸学会和拉丁美洲胸科学会共同发表的《IPF诊治循证指南》为IPF药物治疗提供了建议.但随后的一些临床试验结果与2011年指南中治疗推荐相矛盾.2015年该机构又发表了一个补充指南.本文对2011年以来指南中治疗IPF的药物进行了回顾,同时综述了2015年补充指南对各药物的推荐情况.

  • 标签: 特发性肺纤维化 药物治疗 吡非尼酮 尼达尼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神经激肽B、kisspeptin水平在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对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40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患儿(ICPP组)及38例单纯乳房早发育患儿(单纯乳房早发育组)检测其血浆神经激肽B、kisspeptin水平,以及同时期40名同龄健康女童为对照组,分析组间是否存在差异并评价神经激肽B与kisspeptin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ICPP组血浆神经激肽B、kisspeptin水平明显高于单纯乳房早发育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乳房早发育组和对照组的血浆神经激肽B、kisspept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P组患儿的血浆神经激肽B与kisspeptin具有相关性(r=0.670,P<0.001)。结论检测血浆神经激肽B、kisspeptin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ICPP,并可作为早期评估性早熟治疗效果的重要参数。

  • 标签: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单纯乳房早发育 神经激肽B 血浆 kisspeptin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早搏患者的左心脏结构以及功能特点。方法在2013年2月-2017年5月内科收治的特发性室性早搏患者中选出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室早出现的早晚以及早搏负荷进行分组,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心脏彩超结果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不同早搏出现时相以及早搏不同来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不明显,P>0.05;收缩期室早组的LVESD、LVEDD均高于舒张期室早组,且LVEF低于舒张期室早组,P<0.05;高负荷组的LVESD、LVEDD最高,中负荷组次之,低负荷组最低;高负荷组的LVEF最低,中负荷组居中,低负荷组最高,P<0.05。结论特发性室性早搏患者的左心结构以及功能变化会伴随着室早出现早晚以及负荷高低而发生变化,收缩期室早形成的无效心搏导致患者长期处于心动过缓状态,更易出现代偿性心肌病,心脏结构和功能更易受损;随着负荷的增加,左心室逐渐扩大且心功能降低。

  • 标签: 特发性室性早搏 负荷 早搏出现时相 左心脏结构 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2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其中对常规组采取维生素B12治疗,对实验组采取甲钴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House-Brackmann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与75.61%,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P>0.05。结论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取甲钴胺治疗的疗效显著,药物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实践推广。

  • 标签: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甲钴胺 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颅内高压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例特发性颅内高压症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治疗效果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两例患者均先经醋氮酰胺治疗1~2周,效果不佳;一例行L-P分流术,另一例行V-P分流术,术后第二天两例患者头痛、视物模糊症状均缓解,基本痊愈出院,术后3~6月随访,症状均未再发,完全治愈。结论IIH早期治疗和干预的主要目的是降低颅内压,阻止视力的损害,缓解症状,尽快的诊断和周密的评估和个体化治疗对于防止视觉损失和改善相关症状非常重要。

  • 标签: 特发性颅内高压 视乳头水肿 分流手术 视神经管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35例,对所有患者采取精心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35例,经过精心的心理护理、出血护理、药物护理等护理措施,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皮肤粘膜出血点和瘀斑明显减轻或消退,鼻腔、牙龈出血消失,血小板有明显上升,平均住院时间为(12.5±2.9)d。结论加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有利于促进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突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0例特发性突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治愈10例,显效17例,有效4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8.75%。所有患者治疗后各频率听阀均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突聋疗效肯定,可有效促进患者听力恢复。

  • 标签: 地塞米松 甲泼尼龙 突发性耳聋
  • 简介:髁突特发性吸收(idiopathiccondylarresorption,ICR)是一种罕见的以髁突骨吸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关节退行性病变,表现为以髁突骨关节面破坏为主的一系列炎症反应,严重影响口颌面美观及功能,是口腔临床治疗的难点和重点.文章从ICR的病因入手,探讨其可能的致病因素,并结合青少年进展期ICR的临床特点,深入阐述以关节腔注射-稳定性咬合板治疗-正畸治疗-关节盘复位术-下颌牵张成骨-正颌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多学科联合治疗.对于早期关节腔炎症反应明显、髁突形态未遭到严重破坏的患者,采取关节腔注射结合稳定性咬合板治疗的可逆性保守治疗;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对于关节腔炎症反应基本得到控制、髁突骨皮质连续性逐渐恢复、髁突高度基本维持的患者,采取以MEAW技术髁突减压为代表的正畸非可逆性保守治疗;对于髁突形态遭到严重破坏的患者,采取牵张成骨术、正颌外科手术、全关节置换等方法恢复颜面美观及口颌面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以期在该疾病的快速进展期,切实有效地控制关节腔的炎症反应,最大限度恢复髁突骨皮质的连续性,保留髁突的正常形态和功能,避免形成严重的骨性畸形.

  • 标签: 髁突特发性吸收 关节腔注射 稳定性咬合板 富血小板血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RCT在诊断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西门子Emotion螺旋CT进行常规扫描后再进行HRCT扫描.结果21例患者中15例被诊断为IPF.结论HRCT对诊断IPF有重要价值

  • 标签: HRCT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与分析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IPH)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 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 3 月至 2016 年 12 月 在我院首次诊断并完成 6 月以上的 54例 IPH 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口服泼尼松治疗时间进行分组,比较各组复发情况;根据病程中是否有反复发作进行分组,分析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 结果:54例患儿发病平均年龄为 2±3.78 。临床表现多样化 ,无特异性。免疫功能呈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单用泼尼松口服治疗≤ 1 年组、 ~2 年组、 ~3 年组及 >3 年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误诊时间和初诊咯血史是IPH反复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儿童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护理干预,对其并发症和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临床资料调研法,对我院收治的19例小儿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查证,观察用药和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适症状,及其并发感染等不良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加以改良。结果1例患儿在治疗中,出现皮肤感染问题,1例患儿出现脚趾末端感染症状。经临床应用对症处理措施以后,患者恢复正常,其他患者经治疗后均无不良并发症状。结论综合小儿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方法采取正确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解决患儿感染和并发症状,实现患儿早期康复,具有明确的治疗和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循证治疗和护理本源,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临床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估利妥昔单抗治疗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相关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16年5月期间发表的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英文文献,获取的研究数据合并采用Comprehensivemetaanalysis软件。结果共检索到166篇文献,最终纳入17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并随访超过12个月,26.4%(20.2~33.6%)患者达完全缓解,40.8%(33.4%~48.6%)达部分缓解,总缓解率65.7%(61.3~69.9)。大多数患者对利妥昔单抗能耐受。结论利妥昔单抗能显著降低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蛋白尿,但仍需更大样本、长期随访RCT研究来进一步评估。

  • 标签: 特发性膜性肾病 利妥昔单抗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地塞米松和阿昔洛韦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以90例72小时内发病的面神经麻痹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实施地塞米松、阿昔洛韦及安慰剂治疗,疗程7天,所有病人常规给予维生素B1、B12及康复等治疗,以House-Brackmann为评分标准,观察病人的痊愈率。结果显示地塞米松组3个月痊愈率为95%,阿昔洛韦组为70%,安慰组为65%。结论早期应用地塞米松能有效改善早期面神经麻痹病人的痊愈率,无明显证据证明阿昔洛韦能改善面神经麻痹的痊愈率。

  • 标签: 地塞米松 阿昔洛韦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高压氧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在2014年10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0例,采用平均分组的方式把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综合治疗的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HB评分已经恢复到了Ⅴ级的患者有24例,占总人数的60%;恢复到Ⅳ的人数有11例,占总人数的27.5%;恢复到Ⅲ级的人数有3例,占总人数的7.5%,总的恢复率达到了95%;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HB评分已经恢复到Ⅴ级的患者有12例,占总人数的30%;恢复到Ⅳ的人数有12例,占总人数30%;恢复到Ⅲ级的人数有4例,占总人数的10%,总的恢复率达到了7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针对医疗机构中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给予高压氧综合治疗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同时对于患者提早康复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这一治疗方式值得广大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 标签: 高压氧 综合治疗 特发性 面神经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术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护理体会。方法在治疗中实施相应的临床护理。结论对手术患者,完善术前检查、术前准备,训练呼吸功能及床上大小便,加强必要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观察脊髓神经功能变化,做好引流管及定期翻身护理,落实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青少年脊柱侧弯 围手术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