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期间心室颤动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36例,对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术中心电、压力监测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手术发生心室颤动的的有3例,占8.33%,造影发现单支血管病变1例,2支病变1例,3支病变1例。心室颤动发生在右冠状动脉2例,前降支冠状动脉1例。所有患者均经非同步直流电复律1次或多次、以及胸外心脏按压、静推肾上腺素等药物抢救后,成功2例,死亡1例。结论由本研究结果可知,冠状动脉介入时发生的心室颤动更多见于对右冠状动脉的操作中,其发生与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临时起搏电极的安置以及操作者的经验等因素有关。

  • 标签: 急诊 冠状动脉 介入期间 心室颤动 原因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24-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室颤发生时护理人员对室颤患者抢救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例室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及时、精心、正确的抢救及护理,病患逐渐恢复并康复治愈出院。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正确判断室颤发生或先兆事件,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并在1-2分钟之内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为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使抢救获得了成功。本文不但反应了我科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反映我院医疗护理质量。

  • 标签: 室颤 护理 分析
  • 简介: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易感因素众多、发病机制主要为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但具体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明确。微小RNA(MicroRNAs)是一类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可通过与靶基因mRNA3’非翻译区的不完全互补结合,在转录后水平抑制靶基因的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microRNAs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房颤相关的microRNAs主要包括miR-1、miR-26和miR-101,miR-133,miR-328、miR-21、miR-30等,主要通过调控离子通道的表达影响心房电重构,或通过调控心肌纤维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参与心房结构重构。

  • 标签: 心房颤动 MICRORNAS 心房重构 离子通道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有时发生于无明显的心脏病或其他疾病的年轻个体,这些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预后,故引入了孤立性房颤的定义。但是有关孤立性房颤有许多不确定性,包括多种不同的概念,临床发病和预后差异大等。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基于被忽视的亚临床心血管风险因素或在细胞、分子水平基因决定性的轻微改变,孤立性房颤包括多种不同的队列患者,可能处于不同的风险状态。各种心脏影像技术、生物标记物以及遗传信息的使用是否改善房颤发作的风险预测和孤立性房颤患者的风险评价,以及是否影响治疗决策的制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此期间对AF表现仔细的临床检查,对诊断为孤立性房颤患者的定期临床再评价是必须的。

  • 标签: 孤立性房颤 临床预后 病理生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患者的心电图从而对其左心室高电压与左心室肥厚与血压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方法针对此次研究我院特地将2012年至2013年来我院进行就诊的共计80例患者组成的观察组且属于不同期段的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群组成的对照组所取得的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相关结论显示随着患者的血压逐步的升高,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检出率也会十分明显的升高,其中左心室肥厚与左心室高血压在高血压组中共计所占比例31.22%,而正常对照组当中所占比例共计仅有9.56%,另一方面,左心室肥厚与左心室高血压在高血压组当中,其1、2、3个级别当中分别所占的概率为27.3%、9.0%、7.45%与3.42%、25.3%、24.1%。结论左心室肥厚与左心室高血压也可以作为一种监测患者高血压相关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除此之外,高血压患者还应该时常定期的进行心电图复查,这有助于一旦发现有高危病患,可以立即对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有效的减少靶器官的诸多损害。

  • 标签: 高血压 心电图 左心室肥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2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资料分析。患者主诉心跳加快、心悸、头晕眼花、压迫、疼痛、在轻度体力活动或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等症状。结果52例心房颤动患者经过治疗后,有显著效果29例,有所好转15例,出现并发症2例,无效5例,自行出院1例。结论在同时进行抗凝治疗的房颤人群中,死亡与卒中不相关。这些结果强调有必要找出有效抗凝治疗以外的干预措施,以进一步降低房颤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心房颤动 窦性心律 治疗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可引发机体血液动力学改变、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及重要脏器栓塞等并发症,对房颤患者进行密切病情观察、正确的心电图判读、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及健康宣教,可有效降低患者致死率及致残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房颤动 临床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室电风暴的急救与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17例心室电风暴患者的急救与监护,针对性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抢救成功15例,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88.9%。结论密切观察病情,正确识别心室电风暴的预警信号,及时实施有效的电复律/除颤,以及针对原发疾病和诱发因素,制定并实施高质量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急救与护理 心室电风暴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治疗相对困难,因此其被称为心脏病防治研究领域的“歌德巴赫猜想”。心房颤动的治疗方面,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从Williams设计的左房隔离术到Cox报道的迷宫术,再到随后的迷宫术Ⅰ型到Ⅲ型的改进。后来随着人们从心脏电生理方向对房颤发生机制更深入的研究,改良迷宫术逐渐取代了经典迷宫术,成为治疗心房颤动的经典术式;后来出现的射频消融、经导管左心耳封闭等亦可用于房颤的治疗,现综述如下。

  • 标签: 心房颤动 外科治疗 迷宫手术 射频消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近年研究表明炎症反应与房颤的发生、发展及复发有密切关系。本文通过探讨心房颤动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发现C反应蛋白(CRP)和P-选择素水平在房颤患者中明显升高,故可作为房颤或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心房颤动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律失常中颤动与扑动的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47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47例心律失常患者中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需再观察。结论一般情况下,心律失常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对患者的治疗应是综合治疗,其中病因治疗是基础。

  • 标签: 心律失常 治疗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Af)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心内科疾病,患者常会出现持续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症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逐渐发展,心房颤动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近年来,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技术实现了长足发展,其基本治疗原则在于个体化和有效性。

  • 标签: 心房颤动 临床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尽管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认识已增加了不少,但是对自然状态下发作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触发方式的细节研究还是少之又少。通过对其相关心电图特征的研究以更好的了解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心电图特征
  • 简介:肺高压是一类以肺小动脉血管重构为特征的恶性肺血管疾病,往往由于肺血管阻力(pulmonaryvascularresistance,PVR)进行性升高并最终导致患者右心衰竭而死亡[1],其中右心室的评估是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键。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应用广、价格低的无创技术,可以通过右心室形态学变化、左右心室相互影响、右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等指标直接或间接反映右心室功能。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肺高压 右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分析及治疗效果。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对照组采用倍他乐克降压药降压,观察组给予钙离子拮抗剂降压药,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6例患者中阵发性房颤34例,持续性房颤(发作7天以上)26例,永久性房颤6例,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为90.9%,出现4例房颤复发,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2.7%,出现9例房颤复发。结论胺碘酮和钙离子拮抗剂治疗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心房颤动 胺碘酮
  • 简介: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保存的心力衰竭(心衰)(heartfailurewithpreservedejectionfraction.HFpEF)是一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心衰类型.发病率逐年升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居高不下,目前在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之处.为当下心衰领域的研究热点。

  • 标签: 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