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2年8月16日是天堂寺的节日。这天,天堂寺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寺院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彩旗飘扬,法号震天,香烟弥漫,经声朗朗,人山人海。

  • 标签: 山人 神秘 天堂 欢乐 寺院 宗喀巴
  • 简介:永乐皇帝隆重诏请,但未能奉诏进京,一般认为这是一件历史憾事。本文依据藏文原始资料从会见明使臣细节、复书永乐帝内容、不能奉诏原因等角度,就的基本态度和原因作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标签: 永乐皇帝 诏请 宗喀巴
  • 作者: 拉杰华
  • 学科: 文学 > 中国文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文化研究》 2015年第12期
  • 机构:本论即是将成佛之次第,一步一步有次第地引导,故学本论后,自然通达一切圣教无能够使我们解脱和成佛的唯一教法即是佛经。因为只有佛一个人,真正洞彻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告诉我们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现在有些佛教徒,甚至佛学家,认为儒释道三无差别,依儒道亦可了生死、成佛,真是错谬之极。若彼等皆可了生死、成佛,何需释迎本师降生、说法?彼等尚且不知何者为生死之根本,如何了生死?如《佛本行集经》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故应了知,唯有佛陀是所阪依处,唯有僧众是同行伴侣,否则即非佛弟子。佛陀所说之诸经与续(密法经典)虽然是最殊胜的教授,但是时至末法,众生根基钝劣,福薄慧浅,如果不依止善知识和定量的释论,单凭自己是无法通达的。故有诸大论师、祖师造释论和修行口诀。假使对口诀虽多修习后,反而对广大佛语释论产生抵触、谤舍,认为大经大论只是理论,仅供研究、讲说用的,说食不饱,其中没有修行,应另外求修口诀、法要。如此非但对佛所说法起大不敬重,造谤法罪业,而且此即是佛经隐没的最大因缘。所以我们应该惭愧,大经大论确实是最胜的教授,但由于自己智慧微劣,若不依善知识教授,不知如何将佛经中所说用在修行上。千万不要认为大经大论只是增加理论知识,对修行无用。阿底峡尊者之侍者大瑜伽师说:“真正的明眼人,不会对一小函卷教授而起定解,一切大经大论都是教授。”故若有人说“某人虽不懂大经大论,但很有修行”,真是可笑之极。什么都不懂,他修的是什么?恐彼连什么是修都搞不清楚,怎么会有修行呢?!另仲敦巴云:“若已学得众多法已,更须别求修法轨者,是为错谬。”此说非但不懂经论、不知如何起修,即使学了很多经论、亦不知如何起修者,反而另外探求修法,亦为错谬。说明彼根本没有将经论学通。学了几十年教典,真正起修时,竟不知从何下手,亦只有念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岂不可叹!如法尊法师感慨云:“故诸久习经教之士,苟能一日回头,感觉说食数宝,终无充饥、富饶之实力,必是决然将先学之经论束之高阁,或弃之纸炉,而后闭关念佛,或眼目参心,与夫愚夫哑羊之学佛,全无半点你迟我速之方便,此又佛法之不善耶?抑学子无师承之咎耶?惟愿有志弘持如来正法之士,放舍夜郎自大之狂慢,审思吾国佛法衰弱之原因,为幸多矣!&r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创立的格鲁派改变了藏传佛教的面貌和命运,并对青藏高原乃至其他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无疑是人生的巨大成功。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学佛弘法的经历为线索,深入分析其生平与典型事迹,将成就伟业之主要原因归结为矢志不渝的献身事业精神、融会贯通的终生学习态度、利益众生的实践创新勇气等三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宗喀巴 成就伟业 原因分析
  • 简介:"无分别"说是八世纪晚期"吐蕃僧诤"中汉僧的代表人物摩诃衍的主要主张,它在当时和后世的藏传佛教中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大师在中对这一主张进行了彻底的破斥,从而维护了他所强调的智慧方便双修、止观双运等法门,并重新解释了大乘经典中关于"无分别"的经文.随着大师对"无分别"说破斥的展开,汉藏佛教的某些分歧也徐徐展开.

  • 标签: 宗喀巴 藏传佛教 “无分别”说 大乘经 摩诃衍
  • 简介:<正>峡峻寺(也写作夏寺,峡群寺)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是黄教圣地之一。现将它的概况和皈依情况等略作叙述如次:一、概况平安县寺台乡,阿尼吉利山之南,层层迭嶂,林木茂盛,这里建造着一所美丽而神奇的藏传佛教寺院——峡峻寺。

  • 标签: 宗喀巴 西藏 石窟 塔尔寺 利山 格鲁派
  • 简介:的显密判教观不仅是关于教法体系判定的,而且是他佛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的显密判教观中存在着大量的独到见解,这主要包括:一、大悲心是推动修法者由小乘门入大乘门、由大乘门入密乘的唯一动力。二、大小乘的区别不在于智慧,而在于方便法门上;同时,显密教法的区别也是如此。这不是意味着“无我”空慧不重要,而是说它是一切佛法的基础。三、从佛果上看,小乘、大乘(包括密乘)皆是成佛方便,都可以导引修行者入佛地,区别在于速度的迟、疾不同。四、密教四部的判教主要依据对“贪欲即道”的不同领悟和相续中产生的空见和天瑜伽功能的胜、劣而分为四种。通过对显密判教观的分析,可以发掘出格鲁派人对密法在整个佛学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及特色的认识。

  • 标签: 宗喀巴 显密 判教标准
  • 简介:民国时期大师在汉地佛教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主要包括对本人以及其佛学思想的高度认可和对其著作的翻译、出版、讲解。究其原因,其一,这是藏汉佛教交流的必然产物;其二,这是汉地佛教界站在自身立场上,欲借佛学的长处和优势,完善、发展汉地佛教的结果。当时汉地佛教界的有识之士认为的改革精神、其佛学体系的系统性、修学内容的次第性、重视戒律的精神等,对汉地佛教建设具有弥足珍贵的借鉴价值。

  • 标签: 民国 宗喀巴 汉地佛教 影响
  • 简介:缘起性空说作为佛教的核心概念,我们暂且不讨论它是否真实全面地掌握事物本体,但其所包含的辩证法因素,诸如由于缘起而存在的普遍联系观点和离极端而采取中道方法所形成矛盾对立统一等辩证方法,有待于我们去探究。辩证法在当今被视为人类最高级别的逻辑形式,恩格斯对此做过这样的阐述:“辩证思维——正因为它是以概念本性的研究为前提——只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较高发展阶段上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

  • 标签: 性空 哲学史 宗喀巴 意义 辩证方法 对立统一
  • 简介:唐卡是藏民族独特的佛教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膜拜、传播、净化和审美等功能。传记唐卡是西藏祖师唐卡的一部分,表现的内容是在藏传佛教领域中具有高深学问和非凡造诣的宗教领袖的生平故事。传记唐卡是西藏祖师唐卡的代表之作,也是唐卡艺术创作的巅峰之作。本文以传记唐卡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西藏传记唐卡的后期发展过程,传记唐卡形成与繁荣背后深刻的历史及宗教原因。

  • 标签: 宗喀巴 藏传佛教 传记唐卡
  • 简介:本文中通过探寻经南道入藏的路线,首先交代了第一次与玉树结缘的历史渊源。其次爬梳在卫藏地区著书立说的特点,重点阐明了学院式的发展模式加速了其学说传播的力度。最后论述了学说在玉树地区通过多种方式传播的概况,特别以改方式的传播对于当前热议的“宗教和谐论”的借鉴意义。同时从的历史渊源和地理位置等方面,探讨了玉树成为康区传播学说第一站的原因。并且,在玉树地区格鲁派寺院的分布格局与藏传佛教其他流派之间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了格鲁派“以少示大”的分布特点。

  • 标签: 宗喀巴 格鲁派 玉树地区
  • 简介:《菩提道次第广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大师所著的一部佛学著作,论中包含了大师对佛教教育思想的认识理解。本文从“事师”、学习次第以及理论与实践学习关系三方面论述了《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的佛教教育思想及其价值。

  • 标签: 《菩提道次第广论》 宗喀巴 佛教教育
  • 简介:菩提心与良知都具有扩展性的特点,一个普度众生,一个万物一体;发菩提心与致良知是佛家大乘与儒家成圣的关键;菩提心与良知均有可操作性的生成途径,且人人具有成功的可能;在具体修行上,与王阳明均反对一蹴而就。在以上诸多相似性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藏传佛教()与儒家(王阳明)虽然体系不同,但他们的出发点与归旨却有相同的指向,即寻找永恒的价值存在。

  • 标签: 宗喀巴 王阳明 菩提心 良知 相似性
  • 简介:(1357-1419),十五世纪初西藏佛教的改革者、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青海西宁湟中县鲁沙尔人(今塔尔寺一带).湟中,藏语称为,故名.兄弟6人,他居第4.父名达惹哈伽鲁嘣格,属藏族的默族,是元朝兼管当地军民政务的达鲁花赤,是个较有实力的地方官员.他为人仁和,济贫救苦,敬信三宝,常诵.母名馨萨阿,属藏族的兴族,其本性贤善,信仰佛法,常持六字明咒,行善修德,远离邪恶.

  • 标签: 喀巴大师 宗喀巴 西藏 佛教 生平事迹 戒律
  • 简介:生前。他名不见经传。穷得连一次个人画展都没办过。他说:“我的画不是卖钱的。是要争取传世的。”身后。他用生命中的最后10年创作的《走出拉》相继在北京、上海展出。引起了轰动。国内传媒纷纷给予关注。著名评论家邵洛洋先生盛赞:“盛唐吴道子、北宋武宗元、明末陈洪绶、现代李伯安。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四根擎天柱。撑起了人物画领域的朗朗乾坤。”

  • 标签: 《走出巴颜喀拉》 李伯安 画家 绘画风格 生平事迹
  • 简介:摘要: 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12月3日至4日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这理论为我们正确引导佛教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根本指南。无论是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其都是中国佛教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传佛教格鲁派和创建者罗桑扎的宗教改革是藏传佛教本土化化的重要环节,他的主张在新时代语境下仍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作用。

  • 标签: 宗喀巴 宗教改革 藏传佛教中国化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