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我认为,对我们而言,培养对他人的慈悲心是完全必要的。毋庸置疑。慈悲心是菩提的精髓,是菩萨的态度。这是最平坦的道路,最惬意的禅修。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哲学上、科学上,也没有心理学上的反对意见。只要具足菩提,东西方就不会再有冲突和纷争。这条路最平坦、完美无缺,绝对简单可行,没有任何把人引入极端的危险。没有菩提,一切都不会正常运转。首先,你的禅修就无法进行下去,因此,你也就绝不可能觉悟。

  • 标签: 菩提心 佛法 圆满 反对意见 正常运转 慈悲心
  • 简介:天台宗的止观,博大精深,能含摄并诠释一切佛法。因此灌顶大师说:“摄一切佛法,靡所不赅。”发菩提,作为大乘佛法入门之关键,同样与止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智者大师在《摩诃止观》中说:“发菩提即是观,邪僻心息即是止。”又说:“止观即菩提菩提即止观。”本文将遵循智者大师这一思想,尝试以止观来诠释发菩提的内容与层次,普愿见者闻者,同种善根,同发菩提大愿,同证无上佛果。

  • 标签: 菩提心 佛法 智者大师 天台宗 诠释 联系
  • 简介:“发菩提,一向专念”,是一个意思,还是两个意思呢?我以为是一个意思,即发菩提,要一向地(不间断)专一地(不杂乱)忆念不忘地发下去。也就是说,发菩提要随在何处、刹那刹那、对任何一个有情、在任何状况下做到不忘失发心。如《地藏经》中婆罗门女救母一段,她无论是在供养、瞻视、哭泣时,

  • 标签: 菩提心 随笔 意思 不间断 婆罗门
  • 简介:菩提与良知都具有扩展性的特点,一个普度众生,一个万物一体;发菩提与致良知是佛家大乘与儒家成圣的关键;菩提与良知均有可操作性的生成途径,且人人具有成功的可能;在具体修行上,宗喀巴与王阳明均反对一蹴而就。在以上诸多相似性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藏传佛教(宗喀巴)与儒家(王阳明)虽然体系不同,但他们的出发点与归旨却有相同的指向,即寻找永恒的价值存在。

  • 标签: 宗喀巴 王阳明 菩提心 良知 相似性
  • 简介:甲我跟你说的,是个故事。故事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过去的事情——故,就是过去;事,就是事情、事件,合起来就是过去的事情——也就是说,它是真的,千真万确,真正发生过的,就像在此时此刻此地,我跟你讲这个故事一样,也像庙门口那尊石佛,只不过隔了几堵墙,几道门,你肉眼看不见而已;另一层意思,就是它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无人能辨,人们口耳相传,就成了故事。

  • 标签: 和尚 故事 嗡嗡声 杀人 老子 方丈
  • 简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自从赏读了那首关于菩提树的极美的小诗,略知了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就深深迷恋上了这种树——想像中它一定很高大很美丽,它的叶子必定宽阔而幽香。从此心里暗暗想念,甚至盼望着拥有。

  • 标签: 境界 失去信心 考试 菩提树 释迦牟尼 小诗
  • 简介:树叶开始落了。一片,又一片,斑斓的树叶从空中飘下,浓缩了一段时空。绿叶美丽,但凋落时也有一种凄怆之美。叶片无声地离枝,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逸。其实,仅仅飘到地上并不是飘落,正如在我们停下的地方并不是路的尽头。

  • 标签: 菩提 人的失败 树叶 叶片 姿势 大自然
  • 简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自从赏读了那首关于菩提树的极美的小诗,略知了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就深深迷恋上了这种树——想像中它一定很高大很美丽,它的叶子必定宽阔而幽香。从此心里暗暗想念,甚至盼望着拥有。

  • 标签: 中学 学习辅导 语文 写作手法 作文教学
  • 简介:海军大校刘二跨上那辆停在班车点的大客车,立马觉得眼前晃动着一片哗哗啦啦的银色波浪。这一片银波,都来自车座上的一块块牌子,那些牌牌上面,都缀着四颗星儿,星儿的两边,都夹着两道黄杠杠,它们

  • 标签: 菩提草
  • 简介:这个区的文化馆,坐落在一条不起眼的街道,卑微、安静,与世无争的样子。按说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活动中心,可因场地经费的问题,一年到头就做不了几件事,还不如同一条街上的慈云寺忙碌些。那寺院没几个殿堂,主持也一大把年纪了,做事却极讲规矩,不说别的,光每日的早晚钟,细听,就知道没一下是偷懒的。或许是受了影响,老周坚持每日来馆里坐班,有事做事,没事也会守着看看报,练练书法。

  • 标签: 菩提 文化活动中心 文化馆 做事 安静 寺院
  • 简介:当一个人走向完美与理想的道路,必然会遇到的许多困境,在破红尘所染者的眼中,这是烦恼;而在超脱者的眼中,却是菩提!有很多事,放开一点,包容一点,转一个弯,就可能完全不同的。

  • 标签: 佛教 人生理想 菩提 红尘 智慧 悲怀
  • 简介:狼:我是一只来自北方的狼,住在一个山洞里,年年岁岁,花开花谢。我喜欢在有明媚阳光的下午,独自来到山的顶上,那儿有一颗参天的菩提树,它已经在那儿静静地等候了几百年。我总爱向树上张望,为什么鸟儿能那么欢快地飞翔,为什么乌鸦却如此悲伤。那儿有一只虫虫,它伏在大树的中央,一动不动,静的安详。残阳开始舞血,我转身回家,却看到那只虫虫也飞走了,它还会再来吗?我想不会吧,谁会像我一样,带着流水般的忧伤,悠长,悠长……

  • 标签: 《淡淡菩提香》 中国 当代文学评论 小说
  • 简介:我写这篇文章,完全是由于一位朋友的劝说。那天他打电话说,听说你正在看儒家、道家的书呢,对佛家的是否也看一看?他特别强调儒、释、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缺了哪个都不好。他这一说我真就动心了,对,是应该看看,可这个念头一冒出来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你小子神经了咋的?怎么啥都敢捅鼓,那可是神圣无比的佛啊,一不留神学走了眼,护法天王给你一掌,还不把你打得灵魂出壳?就是死了也不能算完,还有地狱等着呢。不是吓唬人,《西游记》总看过吧,那里的佛祖是何等威严。于是我便从心底涌出一种忧心忡忡的恐惧。谁知越这样想越放不下这件事,原来神秘和恐惧的诱惑力竟然这样大,于是经再三斟酌,我决心学佛。可这时我才知道认识佛家的难度有多大。首先它不像四书,就四本书嘛,老庄也就两本书。虽然我根底浅薄,但我可以反复看,也可向高人请教。但学佛就不行了,想看书?

  • 标签: 菩提 中华传统文化 《西游记》 打电话 诱惑力 佛家
  • 简介:佛门常被喻为空门。四大皆空、五蕴皆空,都是佛门的重要理念。那么,学佛会不会让人放弃责任?学佛会不会让人变得消极?其实,佛门所说的“空”,绝非世间一般意义上说的那个“顽空”,更不是“什么都没有”或“断灭”。佛说“空”,是以“空法”看待万事万物,是缘起性空的“空”,其间蕴藏着无尽的妙有智慧!

  • 标签: 菩提 “空” 学佛 放弃 万物 性空
  • 简介:第一颗念珠要说那鸠摩罗什的故事,得先从他的父亲鸠摩炎说起。而要说这个年轻贵族炎的故事,还得往前说,得追溯追溯他们的家族,追溯他们的这个家族为什么能在天竺国世代为相。匈奴人像一股洪水一样向西漫卷,追着落日,穿越欧亚大平原,从喀尔巴阡山陡峭的山崖下,冲入欧洲,为后来的伟大的世界征服者阿提拉大帝的出现做着准备。而在这股汹涌的潮水中,有一支,它们偏离了队伍,没有走向西北,而是走向了西南。人们叫它们"白匈奴"。白匈奴先踏上阿富汗

  • 标签: 菩提树 宰相 菩提伽耶 罗什 母亲 神庙
  • 简介:菩提树心冰菩提树是一种可诗可禅的树,在一本书里结识过。菩提树于我,是一种只闻名不见面的树。唐高憎宏忍有两个弟子:大弟子神秀,小弟子慧能。高僧要选衣钵传人,要大弟子和小弟子各作一偈。神秀作的是: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慧能作的是...

  • 标签: 无花果树 菩提树 慧能 神秀 桃子 高僧传
  • 简介:善良,是人类的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中最伟大的一种。人性中有天然向善的倾向,这和仁爱之心,不施于人,也会施以之其它生物。

  • 标签: 善良 道德品格
  • 简介:摘要:家训家风是是中国人传递教育理念,做人道理的方式,党性纯正是优秀党员的金指标,借建党节之际,谨以此文追忆爷爷。

  • 标签: 忠实 纯正 积极 忠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