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感染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袁明娟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湖南岳阳414000

【摘要】目的:探究感染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在我院内部收治的1986名患者,比较其不同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易感发生部位、耐药菌种类以及耐药菌感染致死率,来探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人体生命健康的影响。结果:根据最终的实验结论可以观察到,多重药物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并且这种感染对于患者的最终致死率也比较高。结论:通过探究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来不断提示医务人员要密切监控高危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以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从而不断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

多重耐药菌常常是指能够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对至少三种抗菌药物产生抗性的细菌。在临床上它的种类繁多,例如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1]。多重耐药菌通常为条件致病菌,主要感染免疫力低的患者,引发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并且在现今的医学治疗当中,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增强了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性、加剧了多重耐药菌感染态势,这种细菌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最主要的细菌,并且也由于它的耐药性,导致给予患者的治疗工作十分困难。那么在本文当中,则是去探究分析不同的患者在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具体情况,从而得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多重耐药菌,最终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最好的保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临床感染患者1986例。纳入标准:住院病人临床标本(如血、尿、痰、骨髓、分泌物等)病原学培养结果阳性者,同时具有细菌感染的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判断为多重耐药菌感染。

1.2方法

随机选取在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1986例,并且对感染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具体如下:医疗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实际情况,诊断出患者是否属于多重耐药菌感染,如果符合则要及时告知护理人员患者的具体感染情况,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在患者床旁边防止隔离标识,避免其他人员靠近患者,并且也要严格要求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及时主要防止感染的发生,及时对患者周围的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并且在处理患者的医疗废物之时要根据相关感染物的具体处理细则进行严格处理,避免因为此类细菌感染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在患者治愈之后,要及时解除隔离措施,并且对患者所使用过的医疗器具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并且在患者出院后仍然要及时观察患者在治愈之后的具体情况[2]。

2结果

2.1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

在我院收治的1986例患者当中,在其一年内共有10例患者发生了多重耐药菌,男8例,女2例,发生率为1.5%,在整个观察治疗过程中没有大规模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发生。

2.2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部位

下呼吸道感染7例,占70.0%;泌尿道2例,占20.0%;腹腔感染1例,10.0%,见表1。

2.3多重耐药菌分离情况

ESBL阳性肺炎克雷伯菌3例,占30.0%(3/10);ESBL阳性大肠埃希菌3例,占30.0%(3/10);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菌杆菌2例,占20.0%(2/10);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例,占10.0%(2/1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占10.0%(1/10),见表1。

2.4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合并基础疾病及预后

10例感染者中,肝硬化失代偿期6例,原发性肝癌3例,重型肝炎1例。6个月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预后:死亡4例,6个月内病死率40.0%(4/10)。

3讨论

一般在医学上我们常将能够对三类以上抗菌药物产生抗性的耐药细菌称为多重耐药菌,由于其抗药性,患者在感染此类细菌之后,极易导致因为细菌感染出现的并发症从而危险到生命。特别是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在手术期患者的心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这都会抑制体内的免疫细胞发挥作用,从而导致自身体内的免疫细胞数量不断减少,在加上手术患者长时间暴露在外面,这样多重因素的影响,极易让患者感染上多重耐药细菌[3]。多重耐药细菌也在医院的环境当中广泛存在,并且能够长时间依附在患者在医院使用的日用品上,这就无形中给患者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几率会明显增加。住院时间>9d是ICU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此外,有研究认为中心静脉置管是极有可能伴随着老年患者血液透析而感染此类细菌。抗菌药物的使用也是影响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发现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时间≥3d是感染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感染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提示医务人员要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防治,来减少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几率[4],具体表现在: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要加强对其皮肤破损处或伤口的保护,避免因为伤口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感染多重耐药菌;此外要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要加强对于患者居住病房的消毒处理;在给予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之时,要根据患者患病的实际情况给患者搭配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尽量减少因为抗菌药物过度使用导致产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提示医护工作者要密切监控高危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以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在此次试验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治疗此类患者之时,医务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患病情况,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抗菌药物治疗,避免因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产生多重耐药菌。其次在研究中也可以发现,在医院的环境当中也是存在多种多重耐药菌,极可能感染人体[5]。因此,应该及时加强对医院环境的消毒处理,医务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无菌标准来进行医院环境消毒处理。

综上所述,感染科患有多重耐药菌的情况极易发生,这种细菌由于其独特的耐药性,导致多种抗菌药物实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健康影响,那么在医院内部应该做好对于多重耐药菌预防工作,医务人员自身要严格遵守卫生规则实行无菌操作,并且对医院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几率。

参考文献

[1]黄文治,乔甫,王妍潼,等.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危险因素及预后[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0):668-671.

[2]金转丽,师建霞.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预防多重耐药菌[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5):43.

[3]吴红娣.感染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8,25(05):392-394+398.

[4]张永荣,闫丽,师延娟.医院内多重耐药菌与深部念珠菌混合感染相关因素的调查和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4,44(01):41-42.

[5]曲俊彦,吕晓菊.感染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西部医学,2016,28(01):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