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无法预料的外科问题,在翻修手术远多于初次手术。除非事先为潜在性的需要作了充分的评估,否则在术中常会遇到未预计到的需要,如特殊器械、植入物、骨移植或其他事项。对并发症的评估也极为重要,这样才能与患者取得共识同意手术。术前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有关翻修术的特殊危险。术前策划是施行翻修术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个有组织的工作步骤,会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危险,减轻压力,并增加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全髋翻修手术 术前 骨科教程 围手术期并发症 全髋翻修术 手术成功率
  • 简介:人工髋关节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是20世纪最成功的外科治疗手段之一,它极大程度改善了严重髋关节伤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第1例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成功,接受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不断增加,在美国每年约有250000例患者行髋关节手术,而THA大约为髋关节手术量的17.5%。近年来THA在我国发展迅速,每年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有50000例左右,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多孔金属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髋臼 应用
  • 简介:摘要人工置换术是最有效的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活动度和恢复正常生活的手术方法。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82例患者。人工关节有骨水泥型和生物性两种,由于骨水泥毒性及副作用大,我院近年来大多使用生物型固定,效果均满意,现就手术配合的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全髋置换 手术配合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镜手术失败后进行髋关节镜翻修的原因。方法2012年7月~2016年7月我科对16例股骨臼撞击征(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FAI)行髋关节镜翻修手术,在C形臂X线机透视和下肢牵引下,行髋关节镜探查:首先进入中央间室依次检查盂唇、臼关节面、股骨头软骨、臼顶软骨及圆韧带。对撕裂退变的臼盂唇根据损伤情况行盂唇缝合术或盂唇修整术。Outerbridge系统对软骨损伤进行分级清理损伤软骨组织。处理中央间室后放松双下肢牵引,关节镜进入周围间室。根据术中股骨头颈和臼动态撞击情况、部位行股骨头颈成形术(Cam畸形)或臼成形术(Pincer畸形)。如果术前检查伴有大转子压痛及MRI显示臀中肌止点炎症,术中清理大转子滑囊和损伤的臀中肌止点。利用CT三维重建检查,比较臼股骨头成形术前后股骨臼形态、骨量磨除情况和确认撞击因素去除。结果16例随访16~60个月(中位数38个月)。16例VAS评分术前中位数4.5分(4~6分),末次随访时中位数1分(0~1分),明显降低(Z=-4.953,P=0.000);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69.88±9.3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8.69±4.33)分(t=-8.377,P=0.000)。总体患者满意度平均8.46分(4~10分)。无进行第2次翻修手术和接受髋关节置换术者。结论髋关节镜翻修手术最主要的原因是股骨头臼撞击因素未彻底去除,残余的骨性撞击导致疼痛和盂唇软骨再次损伤。翻修手术去除骨性撞击因素,修复损伤盂唇软骨,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关节功能,短中期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髋关节置换发生。

  • 标签: 保髋手术 髋关节镜翻修 股骨髋臼撞击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进行围手术时期,采取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及患者髋关节的恢复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所治疗的86名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个小组。每分别是43例患者,在护理时,对照组采取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获得的优良率为97.7%,对照组为93.0%,同时患者髋关节活动能力实验组也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干预能够做到提升手术治疗效果,提升患者髋关节活动能力,从而使患者早日康复,应在临床护理时加以推广。

  • 标签: 髋关节 全髋置换术 围手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人工髋关节可保持关节的稳定性,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能解除疼痛及适当调整双下肢长度等,近期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手术。其疗效除与技术的优劣有关外,还与手术前后的护理密切相关。我科2008年1月—2012年12月对30例髋关节疾患病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由于加强了术前、术后护理,从而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 标签: 全髋置换 围手术期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自2009年9月~2012年3月共8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护理配合。结果8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均取得成功,无一例发生严重的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早期感染。结论人工髋关节翻修术较首次置换术难度高、创面大,充分的术前准备、高质量的术中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控制感染对髋关节翻修术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髋关节置换术(THR)是目前髋关节疾病和骨折的最佳治疗手段。2006-12/2007-12我院对56例老年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体会如下。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生物型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量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丢失,通常是由应力遮挡引起,之后又逐渐得到恢复[1],在X线片上可表现为假体周围骨质透光度的增加,遇到这些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是如果在X线片上发现臼周围存在着明显的骨溶解现象,而且并未见到假体发生位移的征象,

  • 标签: 髋臼周围 全髋置换 骨溶解 手术治疗 术后 周围骨量
  • 简介:摘要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缓解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的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一种修复手术。在治疗过程中,手术固然重要,但手术前后的护理及康复训练指导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患者不同时期给予良好的护理,对康复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指导,加强与医生、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增强患者的配合能力,保证置换手术的成功。

  • 标签: 全髋置换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侧凸手术失败原因及翻修手术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7年以来收治的脊柱侧凸矫形术后需要进行翻修手术患者33例.男10例,女23例.翻修时距初次手术时间平均为13.4个月(0.5~66个月).33例患者共行43次翻修手术,其中29例进行1次翻修手术,2例进行3次翻修手术,2例进行4次翻修手术.另有4例患者增加脊柱矫形和融合,同时行脊柱前路松解、支撑植骨手术.结果翻修手术时间平均3.9h(1.5~7.3h),手术中平均出血601ml(50~2000m1),平均输血量643.3ml(0~2000ml).术后随访平均27个月(3~67个月),未出现畸形加重、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脊柱侧凸翻修手术是脊柱畸形矫形术后的一种补救手术.术前完善的手术策略和良好的手术技术是翻修手术的关键.

  • 标签: 翻修手术 脊柱侧凸 患者 矫形术 并发症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后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完善各项常规准备,术后保持正确的体位,指导有效的预防褥疮及排便的方法,及时指导康复功能锻炼。结果入院时40例患者评分均<3级;经住院康复治疗护理一个月至两个月,出院时评分为5级16例,4级20例,3级4例;术后6个月随访,评分为6级32例,5级8例,达6级患者占80.0%。结论针对性康复护理,系统的出院指导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早期恢复髋关节功能。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围手术期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翻修髋关节置换手术护理的经验,探讨手术室整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术后因臼磨损、股骨柄位置不良、感染、脱位、无菌性松动或各种技术因素造成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失败,需要再次手术翻修。对此手术进行手术室整体护理。主要包括熟悉手术步骤,熟练掌握器械的使用方法及用途,严格的无菌技术。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成功。经整体护理,患者均未发生术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熟练的手术配合及有效的手术间管理为翻修髋关节置换术提供保障。推行手术室整体护理,对于成功实施翻修髋关节置换术及其术后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翻修 全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室整体护理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在临床应用的原因分析;方法:1999年5月~2008年1月共有54例患者在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其中男性67例,女性33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38岁(平均56.7岁),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2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30例,假体柄松动41例,假体臼松动33例,假体柄断裂4例,首次关节置换手术翻修时问最短9个月,最长20年,翻修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4月;结果:54例中有4例术后发生感染,2例经换药后好转,1例转为窦道,换药不愈合,1例术后4个月发生感染,二次于术,其余患者疗效满意,根据Chamlev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评价标准Ⅵ级18例,V级22例,Ⅳ级8例,Ⅲ级3例,Ⅱ级3例,无I级病例。术后所有患者生活均可自理。结论: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等原因造成患者功能障碍,影响正常生活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应掌握严格的手术适应证,针对不同原因造成的翻修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手术,掌握熟练的髋关节置换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 手术 关节翻修
  • 简介:目的评价前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常规切口手术入路在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不同病因所致需行置换的患者29例,随即分成前外侧小切口手术入路组17例,后外侧传统切口手术入路组12例,评价两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前后髋关节评分等方面。结果两组间比较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髋关节评分、术后并发症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传统切口手术入路的选择在置换术后短期疗效上无明显差异。

  • 标签: 髋关节 关节置换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严重骨缺损的臼假体翻修在临床和手术治疗中都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在我们以前的报道中有连续24名患者采用巨大的(〉65mm)半球状非骨水泥臼假体进行假体翻修,其中15名患者平均随访了7年。现在报道该组中12名患者,他们术后至少存活12年(平均13.9年),并且同意再次进行随访。最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是79分。无一例臼假体由于无菌性松动而需翻修,并且在影像学上未发现松动迹象。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虽高,但主要应归咎于感染。如果患者未发生感染,长期随访证实巨大臼假体的固定依然是牢固的。

  • 标签: 髋臼假体 长期随访 非骨水泥 巨大型 翻修 无菌性松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与体会。方法选取髋关节翻修术后患者17例,均给予康复训练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翻修手术,无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Harris评分提高到81~87分,平均84分,效果显著。结论康复训练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缩短髋关节翻修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对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人工髋关节 置换 翻修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非组配式带棘锥形长柄在髋关节翻修股骨重建中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使用非组配式带棘锥形长柄行翻修的61例患者临床及影响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6例,女25例;年龄平均(61±7)岁。根据骨盆平片及患侧位X线片观察臼、股骨假体的位置及其周围骨质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Harris髋关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2年以上随访,平均(5.6±2.2)年。随访期间,无假体周围感染和假体松动发生。1例术后2周脱位,经手法复位后未复发。1例术后2年发生假体周围骨折,行骨折内固定处理。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t=10.5505,P =0.000)、3个月(t=12.6154,P <0.05)和6个月(t=16.6196,P <0.05)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t=14.1128,P <0.05;术后3个月t=30.0689,P <0.05;术后6个月t=59.9639,P <0.05)。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45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为90.2%。末次随访时股骨柄假体的位置无明显改变,中心固定有58(95.1%),柄-髓腔匹配优良率100%。所有病例均出现股骨近端骨重塑,其中Ⅰ度56,Ⅱ度5。结论在股骨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 B2 、Vancouver B3)和股骨近端骨缺损(Parprosky Ⅱ、Parprosky Ⅲ)病例中,采用非组配式带棘锥形长柄假体行股骨侧翻修疗效满意,具有操作简便、骨长入良好等特点。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再手术 假体和植入物
  • 简介:摘要髋关节置换术在多种股骨髋骨疾病的终末期诊疗中起到关键作用,但是传统骨水泥假体带来的脱位风险一直是髋关节置换术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Bousquet在股骨头和臼之间增加了高分子内衬,使得内衬与臼之间活动分离,形成的双动臼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第一代双动臼系统以聚乙烯作为内衬,随着现代材料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形成了光滑表面、仿生涂层和高交联聚乙烯衬垫的新型双动臼系统,性能有所提高。双动臼系统由于内衬的存在,股骨头与臼距离较大,能够容许更大的活动度,稳定性较高不易脱位,相同时间的假体磨损程度也较低。因此,双动臼系统在临床应用中越发广泛,特别适用于具有高脱位风险的老年人群、翻修手术或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的患者。但是在另一方面,基于双动髋关节假体的设计原理,多种因素造成的假体内脱位以及缺乏固定孔等缺点导致双动系统在针对严重骨缺损等患者时容易引发臼松动,因此制约了其进一步使用。双动系统可以针对不同的临床应用情况,如针对不同特点的人群,以及针对初次手术的不同方法,采用不同的应用策略,从而降低术后翻修的发生率。以双动臼系统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为核心,系统的阐述双动臼系统的原理,与传统骨材料相对比,介绍其优点及缺点,并揭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策略,为未来双动臼系统的在骨科的应用做出展望。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