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镜手术失败后进行髋关节镜翻修的原因。方法2012年7月~2016年7月我科对16例股骨臼撞击征(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FAI)行髋关节镜翻修手术,在C形臂X线机透视和下肢牵引下,行髋关节镜探查:首先进入中央间室依次检查盂唇、臼关节面、股骨头软骨、臼顶软骨及圆韧带。对撕裂退变的臼盂唇根据损伤情况行盂唇缝合术或盂唇修整术。Outerbridge系统对软骨损伤进行分级清理损伤软骨组织。处理中央间室后放松双下肢牵引,关节镜进入周围间室。根据术中股骨头颈和臼动态撞击情况、部位行股骨头颈成形术(Cam畸形)或臼成形术(Pincer畸形)。如果术前检查伴有大转子压痛及MRI显示臀中肌止点炎症,术中清理大转子滑囊和损伤的臀中肌止点。利用CT三维重建检查,比较臼股骨头成形术前后股骨臼形态、骨量磨除情况和确认撞击因素去除。结果16例随访16~60个月(中位数38个月)。16例VAS评分术前中位数4.5分(4~6分),末次随访时中位数1分(0~1分),明显降低(Z=-4.953,P=0.000);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69.88±9.3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8.69±4.33)分(t=-8.377,P=0.000)。总体患者满意度平均8.46分(4~10分)。无进行第2次翻修手术和接受髋关节置换术者。结论髋关节镜翻修手术最主要的原因是股骨头臼撞击因素未彻底去除,残余的骨性撞击导致疼痛和盂唇软骨再次损伤。翻修手术去除骨性撞击因素,修复损伤盂唇软骨,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关节功能,短中期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髋关节置换发生。

  • 标签: 保髋手术 髋关节镜翻修 股骨髋臼撞击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67例患者制定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护理方案。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通过讲解疏导工作,树立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使患者勇敢接受手术.完善术前准备.术前30分钟使用抗生素可减少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康复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全部顺利完成了翻修手术,无假体松动、断裂、感染、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做好髋关节翻修术围术期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人工膝关节翻修术中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 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5年 3月~ 2017年 6月实施膝关节翻修术患者 3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新旧手术护理条件对比实验检测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 结果 试验组感染并发症的发病率( 5.56%)显著低于对照组( 11.11%)。 结论 新手术护理方式可以显著降低人工膝关节翻修术后的并发症发病率。  

  • 标签:    [ ] 人工全膝关节翻修术 护理 发病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臼骨折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选取我院臼骨折患者66例,分为治疗前和治疗后各33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得以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异位骨化、创伤性关节炎以及腓深神经损伤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臼骨折患者应该结合其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采取防治措施,显著降低相应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髋臼骨折 并发症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而观察组则行髋关节置换术,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出血量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置换术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CT技术在成人发育不良置换术中如何指导选择臼杯大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21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DDH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行薄层CT扫描并将二维原始数据导入M3D可视化数字化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在实体模式下观察臼形态,从软件假体数据库中选择合适的臼杯假体,通过3D-CT技术模拟假体植入进行手术预演,利用软件剖面分割技术观察臼前后壁对臼杯的包容情况、臼内壁厚度与臼杯的匹配度以拟定臼杯假体型号。术后对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对二维术前计划及三维术前计划所拟定的臼杯假体大小型号与实际置换中的假体型号吻合度进行评估。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3~36个月术后随访,平均随访12.8月,术前为(46.2±5.3)分,术后评分为(86.3±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17例,良4例。利用3D—CT技术拟定的臼杯大小数据中85%与实际置换中一致,其组内相关系数为0.865,明显较基于X射线平片所作的二维术前计划准确。结论3D-CT技术指导成人发育不良髋关节置换术中臼杯大小型号选择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可缩短手术时间,最大化地增加假体的稳定性。

  • 标签: 髋臼发育不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臼杯型号 3D-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股骨颈骨折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进行股骨颈骨折置换术的208例患者,患者分为对照组104例和观察组104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展开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69.72±12.6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5.30±10.38)分,差异显著(t=9.240,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15.4%显著高于观察组2.0%,差异显著(χ2=10.367,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股骨颈骨折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三维影像学(3D-CT)及二维影像学技术对我院行置换术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术前设计比较二者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并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成人DDH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传统髋关节置换组,(Ⅱ组)数字化髋关节置换组。结果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下地时间,统计分析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旋转中心恢复情况、臼杯覆盖率、臼杯安返合格率与Ⅰ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术前所拟定假体型号吻合率高于Ⅰ组。结论通过三维影像学技术进行术前设计可以拟定最佳的手术计划,提高假体安装的准确性及假体的生存率,在指导成人发育不良置换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髋臼发育不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3D打印辅助术前设计对我院行置换术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术前设计比较二者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并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成人DDH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传统术前设计髋关节置换组,(Ⅱ组)3D打印髋关节置换组。结果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下地时间,统计分析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旋转中心恢复情况、臼杯覆盖率、臼杯安放合格率与Ⅰ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术前所拟定假体型号吻合率高于Ⅰ组。结论通过3D打印辅助术前设计可以拟定最佳的手术计划,提高假体安装的准确性及假体的生存率,在指导成人发育不良置换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髋臼发育不良 全髋关节置换术 3D打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杂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有效性以及手术时机的合理选择。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复杂臼骨折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手术时机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手术治疗前的等待时间小于14d,而对照组手术前的等待时间大于等于14d,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解剖复位率和髋关节功能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时机选择与手术入路会对复杂臼骨折手术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尽量缩短手术治疗前等待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复杂髋臼骨折 手术时机 合理选择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stoppa入路手术臼前柱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臼前柱骨折患者,按照选择的不同手术入路将其分入两组,分别为选择髂腹股沟入路的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改良Stoppa入路的40例研究组患者。为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的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手术臼前柱骨折有显著疗效,其可以避免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 标签: 髋臼前柱骨折 改良stoppa入路手术 髂腹股沟入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股骨颈骨折应用与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66例实验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期间本院接收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均分成两组,即研究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应用半髋关节置换术,研究组实行髋关节置换术,将两种手术结果对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用时、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上,组间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应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

  • 标签: 半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了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入住的48例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经过12~18个月随访。通过Harris评分系统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将术后评分结果与术前评分相比较,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的平均值要显著高于术前评分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合理的处置,术后积极有效的护理,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 高龄患者 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应用及半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度收治的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且各32例,并分别实施(研究组)、半(对照组)关节置换术,术后经比较相关指标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要比对照组多,但住院用时、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要短,且对照组、研究组的总并发症率分别为34.38%、15.63%。结论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应用及半髋关节置换术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更能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率和简短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

  • 标签: 老年患者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与半髋关节置换术主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抽选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接收并予以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以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实验组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出院后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远期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远期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治疗,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盆骨骨折合并臼骨折使用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的盆骨骨折合并臼骨折患者120例来分析研究,为患者进行内固定骨折复位固定,术后提供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MATTA、Tornetta标准进行对比。结果全部患者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是(2.8±0.5)个月,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是85.83%,臼骨折复位满意率为95.83%;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率,术前22.5%,术后80%,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术后异位骨化0级84.17%,无骨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内固定法进行复位固定盆骨骨折合并臼骨折的患者具有比较好的效果,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安全性比较高,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盆骨骨折 髋臼骨折 内固定 Analysis of pelvic fracture complicated with acetabular fracture reduc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