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4年10月开展护士分层管理,设立护士长领导下的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3个层级,职责明确,实施包干责任制。建立层级考核培训制度,改变护士排班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在采用分层管理实施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总体满意度93.3%。实施前为66.7%,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后,在病室管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护士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的评分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儿科病房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 标签: 层级管理 护士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对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建立护士分层管理制度,依据护士学历、工龄、职称、能力及科室工作情况,将护士分为5个层级,重组各班各级人员职责及工作标准,实行APN连续性排班。结果经过2年的管理运行,护理质量检查指标明显提高,基础护理到位,患者满意度增加,护士的工作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护患纠纷次数减少。结论加强护士分层管理,建一套完整的护理管理新模式,是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关键。

  • 标签: 护士层级管理 护理质量 效果
  • 简介:目的:规范层级护士在抢救中的工作职责和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方法:选取抢救区急危重病人的抢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QC小组5M选题法,罗列与确定抢救时主要完成哪些抢救操作,将抢救护士按层级分类,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然后组织学习,现场模拟演练,临床实施.结果:抢救时,护士分层完成职责,能减少无效走动,快速地完成抢救操作.结论:护士分层管理和完成工作职责,可提高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同时能发挥护士的专业特长,体现个人价值和专业价值.

  • 标签: 护士 层级管理 抢救成功率 工作职责 工作效率 急危重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分层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护理管理的质量。方法选取76名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工作的护士,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种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差错管理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质量,有助于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管理 层级管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分层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7年11月的护理人员230名作为研究人群,对护理人员采用分层管理模式,将护理人员管理前的护理质量与管理后护理质量各项情况进行对比1。结果将护理人员经管理前护理质量评分情况与护理人员经管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前后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护理人员实行分层管理模式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对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护理人员护理水平有重要作用,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质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管理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7-2020.7月在职的76名护理人员,按照双盲法的方式将所有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38名,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对照组(38名,实施常规管理),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评分以及病房护理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评分以及病房护理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护理人员进行护士分层管理后,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护士分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加强护理质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当地医院50名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并按照工作年限、能力和文化程度,将50名护理人员分为护士长、组长、初级责任护士和高级责任护士,并对各级护士进行培训,明确各级护士具体的职责和薪酬,以问卷形式详细记录日常护理工作量、病人满意度、护士操作技能和对病人病情的掌握情况.结果: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采用分级管理模式,了解整体护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文件护理、护理错误等,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护士的操作技能以及每名护士对护理的掌握程度。患者病情与以前的传统管理模型相比,已有显着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管理模式可以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提高护理效率,并确保患者长期保持身体健康。

  • 标签: 护士 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质量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60名护理人员,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实行分层管理。结果:实验组基础护理质量更佳。结论:护士分层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具有良好的影响。

  • 标签: 护士分层级管理 基础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试析医院护理管理分层管理的作用及意义。方法从本院护理工作人员中抽取100名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根据护理人员的职业资历、技能水平等实施分层管理,比较实施该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并总结分层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结果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实施管理前(P<0.05),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在提高护士工作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方面有显著作用,在医院护理管理过程当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管理 分层级管理 作用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士分层管理在妇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选取所在科室60例患者和20名护理人员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实验样本患者为30例,护理人员为1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采用护士分层管理,评估两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效果。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好,P<0.05。结论在妇科护理管理中开展护士分层管理,患者的满意度高,护理效果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的学习与借鉴。

  • 标签: 护士分层级管理 妇科护理管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2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基础上实行分层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通过分层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总时长(5.98±2.10)d明显低于对照组(9.38±3.01)d,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0.68%)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6.21%),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住院期间的患者实行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服务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编号,奇数号90例纳入对照组,偶数号90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护士分层管理模式,便于进一步优化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采纳。

  • 标签: 护理管理 分层级管理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自2014年11月我院开始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80例住院部护士,对其进行分层培训与考核,做好分层培训与考核,实施层级工作待遇与权限,并对排班制度进行改革。比较前后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及操作技能评分。结果改革后,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操作技能评分、护理工作质量均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层管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有利于护士对患者疾病情况的掌控及管理,值得推广。

  • 标签: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士分层管理用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价值。方法:将本院的8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段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以不同的护理管理模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实验组,各组40名护理人员。对照组取用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取用护士分层管理,就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各项护理质量评分相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相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护士分层管理的开展,不仅可以提升护理质量,还可以提升护理满意度,故临床可积极提倡并实施。

  • 标签: 护士分层级管理 临床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