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分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

陈茂春梁誉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重庆云阳404500)

【摘要】目的:对分层级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护理管理的质量。方法:选取76名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工作的护士,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种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差错管理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质量,有助于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管理;层级管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6-0192-02

分层级管理模式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护理管理方式,能够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充分发挥每个护士的能力和特长,从而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为了解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院选取了2015年3月-2016年3月的76名护士进行分层级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工作的护士76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本研究所选取的护士均为女性,将这76名护士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38名,年龄为20~38岁,平均年龄为(25.2±3.4)岁;其中护士级别有10名,护师级别16名,主管护师级别10名,副主任护师级别2名。对照组38名护士的年龄为19~36岁,平均为(24.9±4.1)岁。通过对两组护士的年龄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没有发现明显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研究中,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研究组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具体表现为:

1.2.1层级设置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学历水平、工作能力以及职称方面的差异,将其分为五个不同层级(N0-N4),并根据所分层级上岗。其中N0为新手护士,也就是刚毕业的护士,这些护士在经验等方面存在不足,主要是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观察患者的病情,并进行数据收集等工作,然后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案。N1为初级护士,具有一定护理经验。N2级为专业护士,能掌握专科的治疗、护理技术,正确使用各种仪器,落实各项护理措施。N3级为精通护士,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准确分析和判断,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2]。N4级为专家护士,该层级护士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技能,都非常丰富,能够灵活运用革新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1]。

1.2.2层级分工护士根据层级不同,具有不同的分工,N0和N1护士主要负责入院或出院患者的病情监测、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康复护理等护理工作。N2和N3护士需要对层级更低的N0和N1护士进行监督管理,密切关注患者住院期间病情的变化情况,对患者的各个阶段进行准确评估,及时发现患者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N4应协助N0-N3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科室的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保障护理的质量。

1.3疗效评定标准

通过医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调查表,对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定,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差错管理、病室管理、整体护理和护理文件管理五个维度进行评分,每个维度的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护理的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的分析处理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使用(x-±s)代表计量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使用百分(%)代表计数资料,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用P<0.05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与对照的护理质量比较

通过统计结果可以发现,研究组的基础护理评分为(92.3±5.4)分,对照组为(81.2±6.7),研究组的评分明显较高,差异具有显著性(t=7.95,P<0.05)。另外,研究组的整体护理、护理文件、差错管理以及病室管理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下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效果,一是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通过将护士进行分层,能够使护士更好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无缝隙地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通过给患者提供连续性的整体护理,能够有效保障护理的质量。另外,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下,护士需要定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估,保障各项护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并通过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和病情评估,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从而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处理,减少差错或意外事故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二是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给予各层级的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其专业技能。另外,通过将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等纳入考核标准,在高峰或薄弱时间段增加护士人力,能够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2]。

本研究中,通过给予研究组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研究组的整体护理、基础护理、病室管理和差错管理等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要高,说明该管理模式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管理模式。与上述研究结论相符,在临床具有可行性。

总而言之,在临床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应在临床加强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秀凤.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07(07):259-260.

[2]郭艳阳.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09(04):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