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人干扰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 STING)沉默子的荧光酶报告质粒,在人胚肾细胞(HEK293T)和人类宫颈癌细胞(HeLa)中检测荧光酶活性,生物信息学预测其可能结合的转录因子并通过实验验证。方法通过PCR扩增人STING-5-1a(-124~+267,相对于转录起始位点,TSS: 0)和STING-5-2a(-124~+168)区域,亚克隆至pGL3-Basic质粒;将人STING沉默子区域STING-5-1b(+169~+267)正向反向亚克隆至pGL3-Control质粒(pGL3-C-5-1b-positive/negative),并把STING-5-1b分为两段互补片段,亚克隆至pGL3-Control载体上,命名为pGL3-C-STING-5-1b-α(+169~+209)/pGL3-C-STING-5-1b-β(+210~+267),双荧光酶报告活性分析检测上述重组质粒在HEK293T和HeLa中的活性。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人STING沉默子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将预测结合位点进行多点突变,检测荧光酶活性。敲低转录因子,免疫印迹试验检测STING的表达水平。染色体免疫共沉淀反应进一步验证转录因子与人STING沉默子的结合。结果核酸测序证实,上述重组质粒构建成功。截短STING-5-1b(+169~+267)片段后相对荧光酶活性上升。同时,与pGL3-Control质粒相比,pGL3-C-5-1b-positive重组质粒的相对荧光酶活性下降(P<0.05),其中,STING-5-1b-β(+210~+267)序列起主要抑制作用。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发现转录因子PR结构域锌指蛋白4(PRDM4)、Thanatos相关蛋白1(THAP1)、TEA域转录因子1(TEAD1)、核受体亚家族4 A组成员1(NR4A1)、类Krueppel因子4(KLF4)和叉头转录蛋白O3(FOXO3)可能与人STING沉默子区域(+210~+267)结合。对上述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进行多点突变构建突变体并转染至HEK293T和HeLa,发现THAP1-Mut和TEAD1-Mut的相对荧光酶活性显著上升,提示STING沉默子可能含有THAP1和TEAD1的结合位点。将转录因子THAP1和TEAD1敲低后,STING的表达水平有显著上升。染色体免疫共沉淀试验表明,转录因子TEAD1和THAP1在细胞内与人STING沉默子区域结合。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人STING沉默子荧光酶报告质粒,通过活性比较,推测人STING的核心沉默子区位于+210~+267区域,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点突变实验初步确定人STING沉默子可能含有的潜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并使用免疫印迹试验和染色体免疫共沉淀进一步证实转录因子TEAD1和THAP1与人STING沉默子的结合,为后续研究提供实验资料。

  • 标签: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沉默子 转录调控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造成大面积流行和人员死亡。其病原体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机体后,机体快速动员固有免疫反应并产生Ⅰ型干扰(IFN-Ⅰ),IFN-Ⅰ在病程早期病毒清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固有免疫识别以及病毒与IFN-Ⅰ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为临床早期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Ⅰ型干扰素 固有免疫 免疫逃避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Ⅰ型干扰病患儿的临床特点,为其早识别、早诊断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就诊的20例及深圳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5例基因确诊的Ⅰ型干扰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基因数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5例患儿中男12例、女13例。发病年龄1日龄~11岁。其中21例(84%)在3岁前起病。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AGS)14例(3例AGS1型、1例AGS2型、4例AGS3型、1例AGS6型、5例AGS7型)、腺苷脱氨酶2缺陷(DADA2)6例、干扰基因刺激蛋白相关婴儿期起病的血管炎(SAVI)3例、脊椎软骨发育异常伴免疫调节异常(SPENCD)2例。共18例(72%)患儿神经系统受累,其中16例(64%)表现为颅内钙化、11例(44%)为肌张力异常、10例(40%)为脑白质病变、6例(24%)为癫痫、5例(20%)脑萎缩及5例(20%)脑卒中。15例(60%)患儿皮肤受累,其中8例(32%)为冻疮样皮疹,4例(16%)为网状青斑、3例(12%)为红斑,结节性红斑及雷诺现象各有2例(8%)。12例(48%)自身免疫抗体阳性,10例(40%)生长发育落后,8例(32%)肺间质病变,7例(28%)甲状腺功能异常。1例(4%)患儿11岁死亡。结论Ⅰ型干扰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具有全身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3岁前起病、神经系统症状(脑血管事件、颅内钙化、脑白质病变、脑萎缩)、皮疹(冻疮样皮疹、网状青斑、红斑)、自身免疫抗体阳性、发育落后、肺间质病变、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特点对Ⅰ型干扰病有提示意义。

  • 标签: 遗传性自身炎症性疾病 干扰素Ⅰ型 儿童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造成大面积流行和人员死亡。其病原体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机体后,机体快速动员固有免疫反应并产生Ⅰ型干扰(IFN-Ⅰ),IFN-Ⅰ在病程早期病毒清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固有免疫识别以及病毒与IFN-Ⅰ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为临床早期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Ⅰ型干扰素 固有免疫 免疫逃避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干扰治疗丙肝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6例丙肝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加入聚乙二醇干扰,同时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的心理状态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SAS、SDS评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治疗丙肝的过程中加入干扰+优质护理,效果更佳、不良反应更少,值得推广。

  • 标签: 干扰素 丙肝 优质护理 心理状态变化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干扰治疗慢性丙型肝炎56例的护理干预方式。方法:将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本院入院治疗,并应用干扰进行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共计56例作为研究对象,划分为观察护理组、对照护理组,对照护理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方式,包括情绪安抚、安全防护、加强巡回、环境护理等,观察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简明生活质量评分表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来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护理组,在生活质量评分上,两组护理前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护理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干扰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采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值得在此类患者群体中推行。

  • 标签: 干扰素 慢性丙型肝炎 护理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效干扰联合治疗乙肝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纳入本院确诊慢性乙肝患者86例,实施对比性治疗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20年1月~2021年3月,将患者依据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划分为对照组44例(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长效干扰+常规治疗)。统计患者肝脏功能、乙肝病毒载量、乙肝E抗原转阴情况及药物安全性差异。结果:(1)肝脏功能、乙肝病毒载量:治疗前实验室检查所得肝功指标、乙肝病毒载量无组间差异性,P>0.05;治疗2月后,患者肝功指标、乙肝病毒载量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复查数据经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乙肝E抗原转阴率、药物安全性:观察组乙肝E抗原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药物毒副反应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肝治疗中联合长效干扰治疗,可在积极抑制患者机体乙肝病毒增殖基础上,有效延缓肝脏损伤进展,维护残余肝功能,且无明显毒副反应。

  • 标签: 长效干扰素 慢性乙肝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干扰基因刺激因子(cGAS-STING)信号通路是内外源性异常核酸物质激活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信号通路。cGAS-STING通路通过干扰调节因子3(IRF3)或核因子-κB(NF-κB)活化促进Ⅰ型干扰和炎性因子分泌介导免疫反应。研究结果表明cGAS-STING通路在炎症、感染及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适度激活cGAS-STING通路发挥防御作用,而过度激活cGAS-STING通路导致有害的炎性反应。同样,cGAS-STING通路在病毒性肝炎、肝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肝脏常见疾病中起重要作用。cGAS-STING通路的发现为研究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策略。本文结合现阶段cGAS-STING通路的研究进展,总结cGAS-STING通路在常见肝脏疾病领域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肝癌 肝炎 代谢性肝病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组人干扰a2b治疗宫颈HPV感染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就诊于我院的宫颈HPV感染128例患者,采用患者自愿选择方法完成所有患者的分组,治疗组和对比组,对比组应用复方甲硝唑栓,治疗组应用重组人干扰a2b栓,对比两组疗效和HPV转阴率。结果:和对比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HPV转阴率更高;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HPV感染应用重组人干扰α2b治疗可提高HPV转阴率,有效改善宫颈病变。

  • 标签: 宫颈HPV感染 重组人干扰素a2b HPV转阴率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病原体,部分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挑战。2019-nCoV编码的蛋白质不仅参与病毒增殖,而且在拮抗宿主固有免疫尤其是干扰(interferon, IFN)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调控宿主干扰应答反应的2019-nCoV蛋白进行总结,对2019-nCoV和干扰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行概述,以期为疾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干扰素 病毒蛋白 免疫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炎琥宁联合干扰泵吸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临床效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100例医院收治儿童手足口病患儿,根据用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炎琥宁联合干扰泵吸治疗,共计50例)和对照组(采取炎琥宁单药治疗,共计50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琥宁联合干扰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能够快速缓解患儿的发热、皮疹、口腔溃疡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炎琥宁 干扰素 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胶质瘤是颅内发生率较高的肿瘤,其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致死率高等特点使目前常规治疗方法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干扰作为一种具有抗增殖、抑制血管新生、抑制侵袭等作用的蛋白质,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不少研究表明干扰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探讨干扰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在胶质瘤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新的胶质瘤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中显得十分必要。

  • 标签: 胶质瘤 侵袭 干扰素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我国居民更加注重对饮食方面的需求,逐渐形成健康饮食的观念。而猪肉的生产作为我国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肉制品,作为养殖产业,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猪肉质量的监管过程,保证生猪能够符合相关指标的要求,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提升猪肉生产的整体质量。提高猪肉的质量不仅可以保障我国人民饮食方面的安全性,还可以提升养殖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影响力,进而促进养殖业能够持续性稳定发展。

  • 标签: 干扰素 猪病毒性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干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3例患儿为基础性护理,观察组53例患儿在这个基础上联合干扰雾化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治疗过程中应用干扰雾化吸入,能够缩短患儿治疗时间,改善其临床各类症状,提升治好效果。

  • 标签: 干扰素 雾化吸入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干扰诱导跨膜蛋白3(IFITM3)基因rs12252多态性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之间的关联。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市监测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446例和健康对照人群65例。提取呼吸道样本基因组DNA,使用Sanger测序法检测IFITM3基因rs12252多态性。结果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普通型病例中rs12252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但重型病例中基因型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5)。60%的重型病例为CC基因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或健康人群。隐性遗传模型显示CC基因型个体比TT基因型和CT基因型个体有更高的风险发展为新冠肺炎重型或危重型(OR=3.546,95%CI:1.084~11.595)。结论IFITM3 rs12252CC基因型会导致较高的新冠肺炎重症感染风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单核苷酸多态性 变异 易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P1)对I型干扰(type I interferon,IFN-I)应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为研究SARS-CoV-2的NSP1对I型IFN产生的影响,构建NSP1表达质粒,并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其蛋白表达能力。通过双荧光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NSP1对IFN-β启动子激活的作用。构建NSP1突变体M1(K163AH164A)和M2(△161-180),验证突变位点对IFN-β启动子激活的影响。结果NSP1显著抑制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I、黑色素瘤分化相关蛋白5、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TANK结合激酶1、干扰调节因子3、干扰调节因子7诱导的下游IFN-β启动子的激活,并对I型IFN通路的各关键分子的蛋白表达具有抑制作用,NSP1 C端的KH基序是其发挥抑制作用的关键位点。结论SARS-CoV-2 NSP1能够拮抗宿主I型干扰免疫应答,实现病毒的天然免疫逃逸。

  • 标签: SARS-CoV-2 NSP1 I型干扰素
  • 作者: 苏敏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1-09-16
  • 出处:《护理前沿》 2021年第15期
  • 机构: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儿童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医学遗传科、中心实验室(含生物样本库)广西 柳州 54500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重组干扰a-2b气压喷射仪无针注射治疗扁平疣的效果。方法: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扁平疣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照组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干扰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手足口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临床确诊为手足口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成两组,每组各有26名。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α1b赛若金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利巴韦林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5至7d后的疗效评价显示,观察组患儿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手足口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干扰素 利巴韦林 联合 治疗 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