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56例的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56例的护理研究

李春花

大庆市第二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56例的护理干预方式。方法:将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本院入院治疗,并应用干扰素进行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共计56例作为研究对象,划分为观察护理组、对照护理组,对照护理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方式,包括情绪安抚、安全防护、加强巡回、环境护理等,观察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简明生活质量评分表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来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护理组,在生活质量评分上,两组护理前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护理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采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值得在此类患者群体中推行。

【关键词】干扰素;慢性丙型肝炎;护理;研究


慢性丙型肝炎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与治疗,部分患者会在20年左右的时间内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是常见的治疗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增殖,提高机体免疫力[1]。但是,长期应用干扰素,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类不良反应,因此,对于采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需要做好临床护理干预工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本院入院治疗,并应用干扰素进行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共计56例作为研究对象,划分为观察护理组、对照护理组。观察护理组中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为26~83岁,平均年龄(50.43±11.34)岁;对照护理组中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为25~80岁,平均年龄(49.10±9.32)岁。两组患者均发生不良反应,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两组差异不明显。

    1. 护理方式

对照护理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方式,包括情绪安抚、安全防护、加强巡回、环境护理等。

观察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

①加强心理护理:患者由于治疗时间长、费用高、对远期疗效信心不足等,会出现各类不良心理,具体需要根据患者心理问题加强沟通,耐心倾听患者想法。在把握好患者的心理状态后,与之进行诚恳交流,告知患者在治疗环节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讲述成功案例,提高患者信心,解决患者的后顾之忧。

②自我形象紊乱干预:在使用干扰素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常常会出现脱发,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很容易导致其丧失治疗信心,对此,要加强人性化护理,与患者之间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指导患者掌握减少脱发数量的方法,引导其在洗发时动作轻柔,避免使用过多量的洗发水,并让患者知晓,脱发只是暂时的,耐心鼓励患者坚持治疗。

③饮食护理:在治疗环节,在药物因素的影响下,会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体重减轻,对此,针对患者个体情况予以科学的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多食用新鲜、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酸辣、煎炸食物,并戒除烟、酒、茶、腌制食品,根据患者喜好来调整饮食餐单。如果患者不良反应严重,可遵医嘱使用胃复安,在患者食欲慢慢好转后,增加营养摄入量,要求患者杜绝暴饮暴食[2]

④健康教育:干扰素治疗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在患者病情好转后,需在院外继续服药治疗,在出院前,要加强健康教育,叮嘱患者在出院后科学安排饮食、定期复查、按时用药、注意休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预防感冒、加强锻炼、保持平和心态等,叮嘱患者避免随意调整药量或者停药,与患者保持联系,做好随访指导。

    1. 对比指标

采用简明生活质量评分表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专业化的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SPSS21.0),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来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护理组,在生活质量评分上,两组护理前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护理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详见表1与表2:


表1: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组别

例数

流感样症状

脱发

胃肠道异常

过敏反应

骨髓移植

其他

观察护理组

28

6

2

5

2

1

2

对照护理组

28

8

3

7

3

3

4


表2: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护理组

52

45.5±5.3

67.8±5.5

对照护理组

52

46.3±5.6

56.7±5.1


3 讨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由于原发病与治疗不良反应的影响,很容易发生各类负性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也会导致患者出现愤怒感,甚至对治疗丧失信心,对于使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采用针对性、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确保用药安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考虑到慢性丙型肝炎具有传染性,在治疗过程中做好护理工作,也可以帮助患者及早恢复生活、工作[4]。本研究对于观察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了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来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护理组,在生活质量评分上,两组护理前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护理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对于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采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值得在此类患者群体中推行。



参考文献:

[1]黄媛媛.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2).23-26.

[2]王永力,吴文煜,尤洁,等.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过程中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的表达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1).27-32.

[3]刘永萍,顾慧华,徐晶,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32的表达水平及意义[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9,(1).79-82.8.

[4]张玉荣.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5,(36).282-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