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应用K-5R型MKG观察37例少年儿童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患者正畸治疗前后下颌边缘运动,息止颌位,CRO-ICO滑动的运动轨迹及开闭口运动及咀嚼运动的变化,得出少年儿童TMJD患者经正畸治疗后的稳定性、咀嚼运动的功能以及与肌肉的协调性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和改善。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下颌运动轨迹 正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咬合和重咬合状态对下颌运动轨迹的影响及咬合状态对数字化全冠修复体虚拟预调的影响。方法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招募10名个别正常研究生志愿者(男性3名,女性7名,年龄22~26岁),通过口内扫描获得其上下颌牙列数字化模型,重咬合状态下完成数字化颌间关系转移并利用下颌运动分析系统记录轻咬合和重咬合状态下的下颌运动轨迹,标定3个下颌标志点(中切牙近中邻接点及双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顶点),测量两种咬合状态下相同标志点牙尖交错位时的三维距离、对刃颌位时三维距离的矢状面投影以及侧方运动至上下后牙颊尖顶相对(尖对尖位)时三维距离的冠状面投影,分别采用单样本t检验比较各测量值与0的差异。利用Geomagic Studio 2015逆向工程软件,对左上中切牙及左下第一磨牙进行虚拟牙体预备,利用牙科设计软件通过复制法设计数字化全冠修复体,分别用轻咬合和重咬合下颌运动轨迹对修复体进行预调;分析预调后左上中切牙修复体舌面或左下第一磨牙面与预备前天然牙的三维偏差(平均偏差和均方根),结果分为轻咬合组和重咬合组(每组左上中切牙和左下第一磨牙样本量均为10),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结果两种咬合状态下牙尖交错位时中切牙近中邻接点、左侧和右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顶点的三维距离分别为(0.217±0.135)、(0.210±0.133)和(0.237±0.101)mm,对刃颌位时上述标志点三维距离的矢状面投影分别为(0.204±0.133)、(0.288±0.148)和(0.292±0.136)mm;尖对尖位时左侧和右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顶点三维距离的冠状面投影分别为(0.254±0.140)和(0.295±0.190)mm,以上各测量值与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调结果显示,轻咬合和重咬合组左上中切牙全冠修复体舌面与预备前天然牙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215±0.036)和(0.195±0.041)mm(t=3.95,P=0.004);左下第一磨牙全冠修复体面与预备前天然牙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144±0.084)和(0.100±0.096)mm(t=0.84,P=0.03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轻咬合和重咬合状态对下颌运动轨迹均有影响,用重咬合下颌运动轨迹进行修复体虚拟预调可获得更接近预备前天然牙的舌面或面形态。

  • 标签: 咬合力 牙修复体设计 牙冠(假体) 下颌运动轨迹
  • 简介:本文通过选用下切牙区下颌运动,探讨用FRI矫治器矫治安氏ⅡⅠ错,下颌运动的变化,发现型对下颌边缘运动具有引导作用,随着矫治后深覆的改善,运动轨迹随之改变;通过矫治使下颌运动轨迹重复性增加,说明下颌运动可作为一种功能监测手段,帮助分析、诊断、评价正畸疗效

  • 标签: 矫治器.功能 错 下颌运动
  • 简介:目的:应用下颌运动轨迹评价骨性Ⅲ类错He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下颌运动的变化。方法:对15例骨性Ⅲ类错He畸形需正颌手术病例和20例正常He对照组,采用ARCUSDigma下颌运动轨迹测定受试者最大开口运动,前伸及左右侧边缘运动距离,记录由计算机通过切牙运动模拟的双侧髁突的运动轨迹间的最大差数(MRC)。通过自身比较以及与对照组比较,评价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下颌运动的变化以及髁突运动的对称性。采用团体t检验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前患者除开口度外,其他运动距离均小于对照组,前伸运动差异显著(P<0.05);开口时MRC值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开口度及左侧运动距离下降,前伸和右侧运动略有增加:MRC呈上升趋势。术后6个月时,下颌运动距离均有所增加,除开口度外其余均超过术前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MRC小于术前水平且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骨性Ⅲ类错He畸形患者下颌运动水平与正常He存在差异.髁突运动对称性较差。正颌手术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下颌运动功能。

  • 标签: 骨性Ⅲ类错He畸形 下颌运动轨迹 正颌外科 咀嚼功能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类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下颌运动障碍情况。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收治的不同类型脑瘫患儿43例为观察组,其中混合型及不随意运动型18例,痉挛型25例。同期选择佳木斯市某幼儿园就读正常儿童40例为对照组。采用《下颌运动功能测评调查表》观察、测评和记录儿童的下颌运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测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混合型及不随意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痉挛型组与对照组比较,除下颌前伸运动下颌左右连续运动测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型及不随意型组与痉挛型组相比,除下颌前伸运动测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痉挛型组得分均高于混合型及不随意型组。结论下颌运动障碍是脑瘫儿童普遍存在的一种构音器官运动障碍,不同类型的患儿其下颌运动障碍的形式及严重程度也有明显差异。

  • 标签: 脑性瘫痪 下颌运动障碍 构音器官运动障碍 儿童
  • 简介:70岁的武大爷,连续发热一个月,始终没有查出原因。和普通发热不一样的是,发热前武大爷没有畏寒症状,只是稍有咽部不适,同时伴有头痛及明显的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体温最高超过39℃。一个月过去了,武大爷还是没有退烧,人也瘦了一圈,生病后体重下降了约5公斤。

  • 标签: 下颌运动障碍 颞动脉炎 老人 咽部不适 关节酸痛 体重下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颌角整形术中去咬肌和不去咬肌两种术式对下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进行下颌角肥大手术治疗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去咬肌组和不去咬肌组,其中去除咬肌12例,不去咬肌13例。对两种手术形式对下颌运动功能进行比较分析。

  • 标签: 下颌角整形 去咬肌 不去咬肌 下颌运动功能
  • 简介:目的:根据口内哥特式弓轨迹图形的特点,对哥特式弓轨迹进行分类,并探讨每种分类的判读方法和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154例无牙颌患者,运用美国GenevaDental公司生产的口内哥特式弓运动轨迹,并记录患者是否存在偏侧咀嚼习惯、旧义齿的咬合情况以及是否患有瘫痪帕金森综合征等全身疾病,运用spss的ordinregression分析这些因素与轨迹分型的关系。结果:根据哥特式弓图形大致分为5种类型:尖顶型、圆顶型、多顶点型、偏侧型和单点型。偏侧咀嚼,旧义齿的咬合情况,以及是否患有瘫痪等全身疾病对分型存在影响,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尖顶型轨迹颌位关系位于尖顶的顶端,易于判断,圆顶型多位于圆顶两边延长线所组成的角的角分线与圆顶的交界附近,多顶点型需要对每个顶点进行验证,偏侧型位于偏侧方的顶点附近单点型就是这一点的位置。偏侧咀嚼,旧义齿的咬合情况,以及是否患有瘫痪等全身疾病对分型存在影响,影响的作用依次减小。

  • 标签: 颌位关系记录 哥特式弓描记 轨迹分析 义齿 全口
  • 作者: 李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自贡643000)【中图分类号】R1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101-02心电图在确诊心肌梗死及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协助诊断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心肌炎、心肌病及心包炎判定有无心房、心室肥大,观察某些药物对心肌的影响,某些电解质紊乱(如血钾、血钙的过高或过低),心电图不仅有助于诊断,还对指导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故临床心内科、急诊科、ICU、体检中心等众多科室均配置有心电图机,在操作上不仅要求心电图医生熟练掌握,也要求临床护士能够快速准确为病人描记心电图并初步识别是否正常。因此,如何将护理专业心电图内容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牢固掌握重要知识点以适应临床岗位需要是临床带教老师必须要考虑的内容。而说课对提高教学质量、理清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就中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中“心电图检测”内容的说课设计与大家共同探讨。1说教材1.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健康评估》,它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为学习临床科目和实习打下坚实基础。而本课《描记及初步识别正常心电图》是护士资格证考试的重要内容,是临床护士必备的专业技能。1.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对本课教学基本要求即操作心电图机和初步识别正常心电图的能力、我校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标准结合临床岗位需求,确定了课堂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位一体,互相支撑。1.2.1知识目标。能明确心电图的基本组成及导联电极安放位置。1.2.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熟练准确的为病人描记1.2.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的经历出发,树立关心爱护病人的爱伤理念、尊重并保护病人隐私。1.3教学重难点。将心电图的基本组成及其电极安放位置作为教学重点,将心电图导联电极与人体相连的位置作为本课难点。2说教法2.1学情分析。本次课授课对象是高中起点中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喜欢动手、喜欢观看视频,厌烦枯燥的文字说教,实践操作、逻辑分析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等职业素质还有待培养和提高。2.2任务驱动教学法。它将原本枯燥乏味理论和实践内容相结合,设置包含教学目标的学习任务,并给出任务指引,以避免不必要的学习盲目性,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利用学习材料去完成任务、达成目标。2.3情景模拟法。模拟医院场景,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Mohs显微手术是切除皮肤肿瘤的理想术式。本文2例Merkel细胞癌患者行改良Mohs显微手术切除肿瘤,随访1年余,肿瘤未复发。与传统扩大切除术相比,改良Mohs手术是Merkel细胞癌患者更好的选择。

  • 标签: 癌,Merkel细胞 Mohs外科手术 改良Mohs显微描记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Mohs显微手术治疗小汗腺汗孔癌的效果。方法回顾2016—2020年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治疗的5例小汗腺汗孔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改良Mohs显微手术治疗。结果5例年龄52 ~ 80岁,男2例,女3例,病史1 ~ 50年。皮疹分别位于头皮、面部、腹部、大腿、足部,直径1 ~ 6 cm。沿皮疹周围1 cm切除,深度至筋膜浅层,切缘组织病理阴性行皮瓣或植皮闭合缺损面,阳性则继续扩切,切净为止。5例患者随访1 ~ 5年未见复发,1例因肝癌转移术后2年死亡。结论改良Mohs显微手术治疗小汗腺汗孔癌可确保肿瘤切净,并减少正常组织的损失。

  • 标签: 小汗腺汗孔癌 改良Mohs显微描记手术 淋巴结转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以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系统为平台,经过标定实现通气量的无创测量,并检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用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系统和呼吸速度同时记录15名受试者的呼吸数据,取前5min数据用诊断性定性校正技术(qualitativediagnosticcalibration,QDC)标定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系统,后续数据用于对比检验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系统测量通气指标的准确性及有效性.结果表明,15组对比检验数据,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系统经过标定所测平均潮气量(总体平均潮气量为443±79ml)与呼吸速度所测平均潮气量(总体平均潮气量为446±83ml)相关性很好(R=0.9988,P<0.001,n=15),对两种方法所测平均潮气量进行t检验,P=0.918,说明两种测量方法在平均潮气量测量上无统计学差异.15组数据中,两种方法所测平均潮气量相对误差最大值为2.42%,比较逐呼吸潮气量,在15组数据共11437次呼吸中,93.85%的点(10734次)的相对误差落在10%之内,98.10%的点(11220次)的相对误差落在15%之内,99.03%的点(11326次)的相对误差落在20%之内.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系统采用诊断性定性校正技术标定后,能够准确测量通气指标,此系统是实现长时间、低负荷、动态呼吸模式监测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潮气量 无创 背心式呼吸感应体积描记系统 标定
  • 简介:摘要基于持续被动运动康复原理和需求,设计了一种由柔顺曲柄机构、单片机(下位机)、通用计算机(上位机)和角度伺服电机(舵机)组成的可编程,功能完备,使用安全方便,并能进行医疗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手部全功能被动运动康复。介绍了该康复的机械系统、电控系统、通信及数据处理技术。其性能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满足此类医疗手段提出的各类要求,是一种理想的手部被动运动康复

  • 标签: 被动运动 柔顺机构 手康复 两级控制系统
  • 简介:目的:探索用于对人工牙列(牙合)面任意点的三维前伸运动轨迹进行的算法模块.方法:应用激光三维扫描和重建技术,建立全口义齿人工牙列模型,采用Matlab6.5数学计算分析软件,并结合空间解析几何原理,对人工牙列(牙合)面上任意点在(牙合)架上的前伸运动进行数学建模和轨迹模拟.结果:(1)建立了人工牙列(牙合)面上任意点前伸运动轨迹的数学模型.(2)获得了用于人工牙列(牙合)面上任意点三维前伸运动轨迹的算法模块,并对实际病例进行验证.结论:本研究在定量研究全口义齿功能运动轨迹方面作了初步尝试,实验结果揭示该方法的设计思想可行,并为定量研究义齿动态咬合情况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牙列 人工牙 全口义齿 运动 咬合 定量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TMJ)疼痛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的特征。方法:选择单侧TMJ疼痛患者与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者各20名,测量并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开口度(OR)、双侧TMJ的机械疼痛阈值(MPT)和压力疼痛阈值(PPT)。结果:病人组VA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病人组开口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01)。患者TMJ疼痛侧MPT、PPT均小于对照组同侧(P<0.05)。病人组TMJ疼痛侧与无痛侧之间的MPT及PPT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MJ疼痛患者对疼痛感觉较敏感,运动功能下降。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定量感觉测试 疼痛
  • 简介:摘要术中镇痛监测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良好的术中镇痛监测能够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时间。近年来,一些用于全身麻醉镇痛监测的无创设备可以提供衡量伤害性感受与镇痛作用之间平衡的参数指标,如手术体积指数(surgical pleth index, SPI)、镇痛与伤害性刺激指数、意识指数以及瞳孔直径测量等,其中SPI是近年来常用的全身麻醉中监测镇痛水平的指标。文章就SPI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了SPI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影响因素及局限性,为今后SPI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麻醉,全身 手术体积描记指数 镇痛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法与运动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手段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我院于2012年3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患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9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比例设为11。其中,观察组予以手法与运动疗法相结合的手段治疗,对照组予以经皮神经的电刺激(TENS)与超短波进行治疗。结果比较组间各项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评分,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比较组间治疗后的复发率,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在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手法与运动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手段,能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改善,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法 运动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 简介:目的针对目前静态检测方法血压依赖性造成的敏感性不足和需要血压校正的问题,找到一种对动脉亚临床病变引起的弹性减退更敏感且无需血压校正的指标。并设计一种适用于家庭和社区诊所的新型动脉顺应性动态检测仪器。方法对动脉加压导致了透壁压减小和顺应性非线性增加,同时也导致了脉搏波传递时间(pulsetransittime,Prr)非线性增大。基于示波法血压测量和光电容积脉搏波记法(photoelectricplethysmography,PPG)设计了检测仪器,实现了对肱动脉加压动态检测。并在不同透壁压下对高血压组和对照组脉搏波传递时间增量进行测量。结果由高到低预设3个透壁压。即8.00、6.67、5.33kPa(60、50、40mmHg),加压所导致的高血压组PTT增量总体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3.7±2.1)、(8.5±3.2)、(13.1±3.5)ms,而对照组相应的总体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5.4±2.2)、(12.5±2.8)、(19.3±3.1)ms。在相同透壁压下,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透壁压的减小,虽然两组脉搏波传递时间均增加。但两组的差异也越来越大。选择透壁压为5.33kPa(40mmHg)时脉搏波传递时间增量△PTY40为更敏感的动脉弹性指标,它与收缩压负相关(r=-0.73,P〈0.01),与舒张压负相关(r=-0.54,P〈0.01),与脉压负相关(r=-0.49,P〈0.01)。结论虽然△PTT40具有明显的血压相关性,但它是动态检测的结果,通过对动脉施加外在作用力,拉大了高血压中、低危险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组间统计学差异.能够更敏感地分辨动脉亚临床病变引起的动脉弹性减退,比较好地解决了静态检测方法血压依赖性造成的敏感性不足和需要血压校正的问题。所设计的仪器操作简便,有望在早期的动脉亚临床病变的诊断及监测方面发挥作�

  • 标签: 动脉顺应性 动态检测 示波法 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