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计算机咬合分析系统,评价正颌手术前后He患者He力的变化。方法:收集15例He需正颌手术病例。利用T—ScanⅡHe诊断分析系统在术前1周内、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对患者的He力进行测定,分析患者的总He力(TOF)、MIP/MAX指数、He力不对称指数(AOF)、He力中心点位置(COF)及咀嚼时最大位移距离(MCOF),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术后3个月时TOF有所上升,6个月时与术前水平相比已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患者He力水平已有提高。MIP/MAX指数略有下降,但6个月时增大并超过术前水平。AOF术后呈下降趋势,在3个月和6个月时均比术前显著减小(P<0.01,P<0.001)。术后COF逐渐接近正常,MCOF减小,术后6个月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说明患者He力水平已有提高.结论: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能够改善He患者的He力水平及He力平衡

  • 标签: HE力 骨性Ⅲ类错He畸形 正颌外科 咀嚼功能
  • 简介:摘要手术优先模式(surgery-first,SF)是指正颌手术之前不接受任何使牙齿移动的正畸治疗,或只接受不超过6个月的最小术前正畸准备(minimal orthodontic preparation,MOP)的治疗模式。在传统的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模式(conventional surgery,CS)中,术前正畸去代偿疗程较长,且常给患者的面型及咀嚼功能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手术优先模式应运而生。然而手术优先模式患者术后咬合状况多不稳定,增加了术后复发的风险。本文旨在对手术优先模式的发展、优势与局限、适应证、术后稳定性等方面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重度骨性Ⅲ类 手术优先模式 术后稳定性 最小术前正畸准备
  • 简介:目的:应用肌电图仪评价He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咀嚼肌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16例He畸形需正颌手术病例和20例正常He对照组.应用MedelecSynergy肌电图仪分别在静息放松、正中紧咬、前伸、开口、侧方和咀嚼运动时.测定双侧颞肌前束、咬肌和二腹肌前腹的表面募集电位,并计算其肌不对称指数运动:病例组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重复测定,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病例组咀嚼肌电位小于对照组,尤以紧咬和咀嚼时差异显著(P<0.05),肌不对称指数与对照组无差异。术后3个月时,部分肌功能恢复,但紧咬和咀嚼时募集电位下降显著(P<0.001),肌不对称指数也增大,提示此时肌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术后6个月各种功能运动时的募集电位均大于术前水平.肌不对称指数则基本小于术前水平,说明肌功能有所改善:结论:He畸形患者手术前咀嚼肌功能弱于对照组,正颌手术矫正了颌位置和咬合关系.改善了患者的咀嚼肌功能.

  • 标签: 骨性Ⅲ类错He畸形 肌电图 正颌外科 咀嚼功能
  • 简介:目的:应用下颌运动轨迹仪评价He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下颌运动的变化。方法:对15例He畸形需正颌手术病例和20例正常He对照组,采用ARCUSDigma下颌运动轨迹仪测定受试者最大开口运动,前伸及左右侧边缘运动距离,记录由计算机通过切牙运动模拟的双侧髁突的运动轨迹间的最大差数(MRC)。通过自身比较以及与对照组比较,评价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下颌运动的变化以及髁突运动的对称。采用团体t检验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前患者除开口度外,其他运动距离均小于对照组,前伸运动差异显著(P<0.05);开口时MRC值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开口度及左侧运动距离下降,前伸和右侧运动略有增加:MRC呈上升趋势。术后6个月时,下颌运动距离均有所增加,除开口度外其余均超过术前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MRC小于术前水平且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结论:He畸形患者下颌运动水平与正常He存在差异.髁突运动对称较差。正颌手术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下颌运动功能。

  • 标签: 骨性Ⅲ类错He畸形 下颌运动轨迹 正颌外科 咀嚼功能
  • 作者: 陈冠华 陈宗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福建省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口腔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福州 350002,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研究院,福建医科大学口腔颅颌面种植研究中心,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福州 3500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初诊年龄12岁。主诉要求矫治地包天。患者身体健康,无口腔不良习惯及全身系统性疾病史,家族中无相似畸形患者。一、临床检查:患者息止骀位时正面观颜面左右基本对称,正中殆位时颏部轻度右偏。垂直向上,面下三分之一较长。侧面观基本呈直面型,上颌发育稍显不足见(图1)。

  • 标签: 固定矫治器 骨性Ⅲ类 前方牵引 畸形 治疗 口腔不良习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畸形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正畸-正颌联合手术治疗的31例成人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硬组织、软组织测量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的硬组织指标SNA、SNB、ANB、U1-NA角度及距离、L1-NB角度及距离、U1-L1、NP-FH、NA-PA、Wits、FMA、FMIA、IMPA、ANS-Me、ANS-Me/N-Me、Overjet以及Overbite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软组织指标FCA、NLA、ULP、LLP、EP-UL、EP-LL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成人 骨性Ⅲ类错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软硬组织
  • 简介:正颌外科在我国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1],这对于颅面部严重畸形的治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严重(牙合)畸形就是一常见牙颌面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容貌、发音和咀嚼功能,甚至影响心理健康,有研究[2]表明此类人群常有敏感多疑、自卑、对人不信任等表现,所以进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畸形严重,单纯正畸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虽然也有采用非手术治疗严重(牙合)的报告[3],但矫治难度大,对正畸医师技术要求高,难以推广,所以对于严重(牙合)成年患者而言,采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矫治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 错(牙合)畸形 联合治疗 正畸治疗 正颌手术 外科联合矫治
  • 简介:本文主要从数字化技术在畸形测量数据研究的角度来证明相关数据的联系,探究其意义.利用数字化技术测量下颌体的长度、下颌的角度,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进行对比,探究两者在畸形中的意义.并且对数字化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做出阐述.

  • 标签: 数字化技术 骨性类Ⅲ错颌畸形 数据测量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安氏Ⅲ[牙合]患者早期治疗的预后预测指标,为临床筛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00例成人及青少年分成5组,正常[牙合]成人组20例,正常[牙合]青少年组20例,安氏Ⅲ[牙合]成人组28例,早期安氏Ⅲ[牙合]治疗组24例,早期安氏Ⅲ[牙合]治疗失败组8例。在头颅侧位定位片上测量腭平面角、面角、AB平面角、APDI值、ODI值、KIX值。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人KIX的平均值在1.2以下。早期治疗组患者治疗前KIX值均值为1.51,治疗后KIX值均值减小为1.36。早期治疗失败的患者KIX值均值为1.81,治疗后为1.83。各组间比较均有高度显著差异,P〈0.001。结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KIX指标临界值为1.5,可作为早期治疗和延期治疗的初步筛选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头影测量 APDI ODI
  • 简介:摘要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发育牙颌畸形,对口腔功能及颜面部美观有明显的影响。畸形在我国患病率较高,以下颌后缩为主要表征。临床上通过早期矫治以获得良好效果,主要以前导下颌功能矫形为主。早期矫形疗效的稳定性一直受到关注,特别是关于长期效果的保持。本文综合畸形的各种矫形矫治器最新研究进展,阐述其疗效的长期稳定性以及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 标签: 骨性Ⅱ类错畸形 牙弓扩展 咬合前导 稳定性
  • 简介:目的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牙合)畸形的特点.方法20例经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的(牙合)畸形患者,分析其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评价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总结传动矫正技术的特点.结果与矫治前对比,矫治患者侧貌和咬合关系有明显改观.矫治后的Wits值由(-2.45±1.78)mm改善为(-1.13±0.92)mm,ANB角由(-1.25±1.63)°增大为(0.78±2.79)°,矫治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患者上、下唇突点到SnPg’平面的距离之差由(-3.38±1.48)mm变为(2.09±1.55)mm,面型角由(2.75±1.47)°变为(7.51±1.87)°,矫治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动直丝弓技术是治疗(牙合)畸形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传动直丝弓矫治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畸形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查与分析,进而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患者在术前的心理状态调节。方法选取了内蒙古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科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畸形的患者进行观察研究,采取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的测试,而且与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的性别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的等分值中,男性患者要比女性患者的得分要高一些,所以男性患者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更加的敏感一些,而未婚的患者在躯体化和偏执中的得分要比已婚的患者要高有些。结论经过此次调查中显示,总体说患者的心理状况较良好,对于不同的患者医务人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干预,使患者在术前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替牙期颌的临床疗效,以尽量避免患者成年后进行外科正畸。方法90例上前牙反颌伴上颌发育不足(ANB角<0。),利用前方牵引器进行矫治。上颌颌垫式活动矫治器配合口外前牵引矫治器,每侧300—450g(逐渐增至)每天戴用12小时以上。结果90例患者中85例前牙反颌解除,Ⅲ面型改善,5例未解除反HE。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器对替牙期上颌发育不足疗效较为理想。

  • 标签: 上颌前方牵引器 替牙期 骨性Ⅲ类
  • 简介:目的通过对(牙合)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牙槽厚度变化的分析,探讨牙(牙合)去代偿治疗对于牙槽厚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术前正畸中对上下前牙进行去代偿治疗、完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34例成人(牙合)患者.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测量上下颌前牙牙槽厚度.利用单样本t检验分析样本患者治疗后牙槽厚度与正常(牙合)牙槽厚度的差异;配对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前牙区牙槽厚度的变化.结果(牙合)患者治疗后牙槽厚度与正常(牙合)相比,根尖点水平牙槽厚度各项目值均比正常(牙合)小,并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完成后,上颌前牙区牙槽总厚度在根尖点水平、根中点水平分别平均减小(0.67±1.57)mm、(1.07±1.09)mm;唇侧牙槽厚度在根尖点水平减小(0.56±1.03)mm、腭侧牙槽厚度在根中点水平减小(1.15±1.29)mm,均有统计学意义.下颌前牙区牙槽总厚度在根尖点水平、根中点水平分别平均减小(0.57±0.92)mm、(0.55±0.72)mm,舌侧牙槽牙槽厚度在根尖点水平、根中点水平分别减小(0.86±0.89)mm、(0.55±0.72)mm,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合)患者术前正畸对前牙进行去代偿移动,上下前牙牙槽总厚度、上前牙根尖点水平唇侧牙槽厚度、上前牙根中点水平腭侧牙槽厚度、下前牙舌侧牙槽厚度均减小,提示上下前牙去代偿过程中需控制牙齿在一定限度内移动.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去代偿治疗 牙槽骨厚度
  • 简介:目的探讨(牙合)患者牙弓、基弓宽度及二者协调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牙合)患者33例为实验组,47例个别正常(牙合)为对照组,利用锥形束CT扫描颌面部,将扫描后图像导入Mimics10.01图像处理软件分别测量牙弓宽度、基弓宽度,并计算上下颌对应宽度之差,对测量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牙合)组上颌牙弓宽度与个别正常(牙合)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下颌牙弓宽度大于正常(牙合),其中下颌第一磨牙处平均宽度正常(牙合)为(56.26±3.09)mm,型Ⅲ患者为(57.78±3.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合)上颌基弓宽度测量值均小于对照组,其中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处正常(骀)为(59.11±5.97)mm,型Ⅲ患者为(56.23±5.28)mm,有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基弓宽度均大于对照组,其中在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处分别为(47.44±2.96)mm、(59.81±3.87)mm和(76.20±4.20)mm,与正常(牙合)相比差异显著(P<0.05).(牙合)上下颌基弓宽度差值均小于正常(牙合)(P<0.01),而牙弓宽度差值仅在尖牙处差异显著(P<0.05),其余牙位测量项目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①(牙合)组上颌基宽度发育不足,下颌基宽度发育过度.②(牙合)的宽度不协调表现在基水平,牙弓对基弓宽度不调有代偿.

  • 标签: 骨性Ⅲ类错 牙弓宽度 基骨弓宽度 锥形束CT